:我家的几尊佛像都已经按照李洪志教的用大莲花手印的方法开光了,上面是否有不好的信息存在?如果还想继续供奉,应该如何处理?是否需要重新开光?

  悲智答:

   李洪志有什么方法呀!那不都是胡乱编造的吗?根本就不会起任何作用的。开光的意义也不像李洪志说的,“开光就是把佛的法身请来一个到佛像上去”(《转法轮》)因为佛是无来无去、无处不在的。而佛像也不是必须经过开光才可以供奉的,如果说佛像开光之后才灵验,没有开光就不灵验,这是一种不明佛理的迷信说法。当然,如果为了解除心疑,拿到正规的寺院,请出家僧人为佛像进行一次开光仪式也是可以的。如果附近暂时没有僧人可请,也可先供奉着,等有机会再开光也不迟。

  开光,事物造成或完工之后,揭去覆盖的幕布使其见到光明以启用的仪式,由于仪式好似建筑物开窗见光或事物首次开启使用时见光,故名开光,又称开眼、开光明。开光并非佛家与道家的专有名词,世间也常常有各种揭幕开光仪式:国家开国要举行大典、学校开学要集会典礼、会议有开幕式和闭幕式、店铺开业要进行剪彩、建筑物破土动工时要举行奠基礼,建筑物与名人纪念像等竣工要举行揭幕开光的庆成典礼、新龙舟也要点眼开光才可启用等等。开光仪式,实际上就是向大众宣告某事或某物成立及其此事物对社会和大众的利益的启用仪式。

  佛家与道家在寺院与道观、经堂、宝殿、宝塔、圣像、经典、法器等圣物落成或完工启用,都要集合信众举行开光仪式,经过此种仪式,上述事物的神圣性就容易被世人认可。可见,即使对于佛家与道家来讲,也并非只有圣像才需要开光仪式,因而自然也就谈不上“开光就是把佛的法身请来一个”(《转法轮》)的问题了。

  从历史来看,佛像也不是必须经过开光之后才能供奉的。世界上最早的佛像成像于释迦世尊在世的时候,由于佛陀曾经离开人间三个月去忉利天为生母说法,其人间弟子优填王因难禁思念、恋慕如来之情,而以旃檀木雕刻出世界上第一尊佛像,并进行礼拜供养,波斯匿王也以黄金造佛形像进行供奉,但都没有所谓开光的记载。

  虽然佛像不是必须开光才能供奉的,但是,对于佛像与佛塔等建成后应该如何供养佛陀也是有所教导的。佛在《优婆塞戒经》中说:“若作宝塔及作宝像,作讫,当以种种幡盖、香华奉上……种种技乐而供养之”“若白土泥作塔像已,当以琉璃、颇梨、真珠、绫、绢、彩棉、铃、磬、绳、锁而供养之。画佛像时,彩中不杂胶、乳、鸡子,应以种种华贯、散华、妙绋、明镜、末香、涂香、散香、烧香,种种技乐、歌舞供养。”由于隆重的供养仪式能够使更多的人起敬生信,因此,到了后世才渐渐地有了各种各样的供养仪式,而开光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供养佛像的功德,佛在《优婆塞戒经》中说:“如来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生身、灭身、形像、塔庙”“我若在世,及涅槃后,所设供养,施者受福,等无差别”“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也就是说,供养佛涅槃后的佛像与供养佛在世时的真身,其功德是完全相等的,没有差别的,都是舍一得无量报。

  佛教讲供养佛、法、僧三宝可以除无边罪、获无量福。其中,僧宝指的就是出家的僧人。这并不像李洪志所说的,出家僧人只不过是专业修炼的,在家修是业余的,都是一样的。那怎么可能都是一样的呢?佛陀在经中讲,即便是严重破戒的僧人,仅仅其出家的功德就比所有在家之人功德的总和还要大。无论在家还是出家,虽然同样都是佛弟子,但是,僧人是代佛住世弘扬佛法的,是世人的皈依之处,众生的福田,因此,在家人见到出家的僧人应该称师父并自称弟子,没有称师兄的。供养、礼拜、赞叹僧宝同样可以除罪获福,相反,诽谤、轻贱僧宝也必将种下堕落无间地狱之因。

  有这样一个恭敬僧宝解脱恶道的佛教故事。一位虔诚的居士家中养了一条狗,这条狗经常可以得到来家中化缘僧人分给的饭食,因此,它只要一见到僧人就非常喜悦,而且每天都盼望着僧人早些到来。由于这一思念、恋慕僧宝的因缘,它很快就解脱了畜生身,转生为国王的女儿。

  在佛像和佛塔等开光之前还有装藏的说法,就是在画像的背面书写经文或咒文,按立体佛像和佛塔种类的不同在其中装入经过特殊处理的经文、咒文、舍利和珍宝等圣物,实际上,这还是对开光之佛像或佛塔所进行的一种供养与加持。

  所谓的加持有多种含义,这里指的是通过经咒等力量来消除供养者自身宿世罪业,清净供物或为法器除秽,从而可以减少修行中的魔障,增加法物的加持力等等,显然,越是有修持的高僧大德,其加持力也就会越大。

  在佛像中加入经文还表示“此处有佛”,因为佛陀在《金刚经》中讲,“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也就是说,所有的佛都是根据《金刚经》所讲的法才得以成佛的,一切佛所证悟的法也都与《金刚经》中所讲的法是完全一致的,而《心经》等其他佛经与《金刚经》所讲之理无二无别,因此,佛经经文所在的地方,就是佛所在之处。

  古人家里供奉祖先牌位,为的是慎终追远,教孝劝孝,如果连远祖都念念不忘,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孝顺的道理呢?而佛教供养佛像主要是为了唤起人们的佛性,在恭敬中增长善根、福德、因缘,在恭敬中常常提醒自己要觉悟,见贤思齐、约束身心。

  当请到一尊佛像时,通过开光的仪式除了可以对佛像进行供养和加持之外,主要是可以在内心里取得对佛像的认同感,对曾经当做是一件艺术品的佛像生起极大的信心和恭敬心,觉得这就是一尊佛,觉得他就代表着佛菩萨,主要是起到这样一种作用。如果本身信心很足,觉得不开光也没有妨碍信心和恭敬心,那么圣像是否开光就不是特别重要,不是说佛像开光了就可以拜,不开光就不能拜,不是这样。最重要的是在于信心、虔敬心、恭敬心的感发,不在于圣像本身,如果能够打心眼儿里崇敬佛陀,不开光也是一样的。

  李洪志把念佛说成只是净心的一种方法,把拜佛也说成与修炼无关,都是败坏佛教的有因无果的邪说。佛经中讲,赞佛、念佛、拜佛都可以消罪增福,而任何微小的功德,或小声赞颂佛陀功德一词一句,或小声唱念一句经文、佛号,或向佛像稍稍低头致敬,这种小因,都会渐渐成熟,最后毕竟得成佛道。在《法华经》中佛说:“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

  佛菩萨名号具有无量功德,因此忆佛、念佛都可以消除无量罪障,甚至五逆重罪之人,临命终时依照善知识(善友)的教导,只要称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每念之中都可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十念之后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与李洪志对净土宗的说法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观无量寿经》中佛说,“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从终极本质上来讲,佛像也不需要开光。

  什么是佛?在《金刚经》中佛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自性光明,人人本具,设立佛像的目的是开人的心光,何必一定要在佛像身上开光呢?在自己的心上开光才是最重要的。在道场中为佛像举行开光典礼,是借事相上的开光仪式,来说明造像供养的真正意义,进而开启人的自性光明,如此就能消罪转业,增长福慧,这才是开光最重要的意义。

 


天鉴网欢迎转载站内资料,但必须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出版社或原输入者所有,请不要轻易删改。 2001.7

如有相关稿件,请发电子邮件给悲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