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09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理解该经文?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杂阿含350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不作是念:何所
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无故此无?何所灭故此灭?然彼多闻圣弟子,知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
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
所说,欢喜奉行。不明白为何“多闻圣弟子,不作是念:何所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无故此无?何所灭故此灭?”不是正因为思维为何有老病死,是因为有“生”,以此类推推到无明才有了十二因缘法吗?
沙发
发表于 2010-11-23 15: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是游客 于 2010-11-23 14:13 发表
杂阿含350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不作是念:何所
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无故此无?何所灭故此灭?然彼多闻圣弟子,知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
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
所说,欢喜奉行。不明白为何“多闻圣弟子,不作是念:何所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无故此无?何所灭故此灭?”不是正因为思维为何有老病死,是因为有“生”,以此类推推到无明才有了十二因缘法吗?

末学理解这段经文中的多闻圣弟子已经明了一切都是缘起,明了众多因缘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会如理思维缘起法。知所谓此有故彼有。。。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4 0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的帖子

杂阿含经(285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生如是念:‘世间难入,所谓若生、若老、若病、若死、若迁、若受生。然诸众生,生、老、病、死,上及所依,不如实知。’我作是念:‘何法有故生有?何法缘故生有?’即正思惟,起无间等知:有有故生有,有缘故生有。复思惟:‘何法有故有有?何法缘故有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起知:取有故有有,取缘故有有。又作是念:‘取复何法有故取有?何法缘故取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起知:取法味著、顾念、心缚,爱欲增长,彼爱有故取有,爱故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诸比丘,于意云何?譬如缘膏油及炷,灯明得烧。数增油、炷,彼灯明得久住不?”
  答言:“如是,世尊。”。。。。。。。。
就算您认为多闻圣弟子已经明了一切都是缘起,可也不障碍他们思维“何法有故生有?”啊?
地板
发表于 2010-11-24 1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的帖子

请问何为多闻圣弟子,他们对缘起法还有疑惑吗?

另请注意,佛陀在“杂285经”中是说“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既然未成正觉,是不是就会对缘起法还有不知不明的地方?也因此而思惟:何法有故有有?何法缘故有有?………
5#
发表于 2010-12-8 14: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是游客 于 2010-11-23 14:13 发表
杂阿含350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不作是念:何所
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无故此无?何所灭故此灭?然彼多闻圣弟子,知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
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
所说,欢喜奉行。不明白为何“多闻圣弟子,不作是念:何所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无故此无?何所灭故此灭?”不是正因为思维为何有老病死,是因为有“生”,以此类推推到无明才有了十二因缘法吗?


请贤友对照与《杂阿含经》350经对应的《南传相应部》经文会有助于理解经文之义!

[五〇] 第十 圣弟子(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有何故有何耶?由何之生起,何生耶?有何故有行耶?有何故有识耶?有何故有名色耶?有何故有六处耶?有何故有触耶?有何故有受耶?有何故有爱耶?有何故有取耶?有何故有有耶?有何故有生耶?有何故有老死耶?……
三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而于此有智。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有无明故有行,有行故有识,有识故有名色,有名色故有六处,有六处故有触,有触故有受,有受故有爱,有爱故有取,有取故有有,有有故有生,有生故有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间生起。
四 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无何故无何耶?因何灭而何灭耶?无何故无行耶?无何故无识耶?……无何故无老死耶?’
五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而于此有智。‘彼无故此无,此灭故彼灭,无无明故无行,无行故无识,无识故无名色,无名色故无六处……无生故无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间灭。
六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如实知此世间之集与灭。诸比丘!对此,圣弟子可谓达见、见此正法、具足学智、具足学明、入于法流、圣明达慧、皆立于不死之扉。’

多闻圣弟子已经如实知世间之集与灭,对缘起法已无疑惑!有怎么还会有“如是之念”的疑惑呢??

[ 本帖最后由 虚空华 于 2010-12-8 15:00 编辑 ]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的帖子

多谢您的回复,在下实在愚笨,所以恳请说明白:1、您引用的经文中的“无他缘而于此有智”,是啥意思?翻译成白话是什么意思?2. 您最后的提问正是我的问题呀,所以您是什么意思呢?
7#
发表于 2010-12-9 16: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是游客 于 2010-12-9 15:24 发表
多谢您的回复,在下实在愚笨,所以恳请说明白:1、您引用的经文中的“无他缘而于此有智”,是啥意思?翻译成白话是什么意思?2. 您最后的提问正是我的问题呀,所以您是什么意思呢?

能象贤友这般认真研读阿含经者,如今也是稀有啊!末学随喜赞叹!

1、末学对于准确的翻译古文实在能力有限!只能告诉您末学理解的大概意思,抱歉!

“无他缘而于此有智”大概意思是指:不依于外力而自证缘起法,得法住智!

贤友可以参考末学出示的下面这段经文来理解:“时阿支罗迦叶,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狐疑,不由他知,不因他度,于正法律心得无畏(初果)。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度。’”——《阿含经》

2、因为多闻圣弟子已经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已经如实了知“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对于“何所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无故此无?何所灭故此灭?”已经没有任何疑惑!自然就不会再生起“何所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无故此无?何所灭故此灭?”这样的念头了!
8#
发表于 2011-2-10 15:31 | 只看该作者
既然明了一切都是缘起,何必生此留驻之心?
9#
发表于 2011-2-11 09: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老军门 于 2011-2-10 15:31 发表
既然明了一切都是缘起,何必生此留驻之心?

(六四)
比丘,离色界贪已,于色意生缚亦断;于色意生缚断已,识攀缘亦断,识不复住,无复增进、广大、生长。受、想、行界离贪已,于受、想、行意生缚亦断;受、想、行意生缚断已,攀缘亦断,识无所住,无复增进、广大、生长。识无所住故不增长,不增长故无所为作,无所为作故则住,住故知足,知足故解脱,解脱故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比丘,我说识不住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除欲见法,涅槃、灭尽、寂静、清凉。”——杂阿含经

10#
发表于 2011-3-20 0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的帖子

楼主:不明白为何“多闻圣弟子,不作是念:何所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无故此无?何所灭故此灭?”不是正因为思维为何有老病死,是因为有“生”,以此类推推到无明才有了十二因缘法吗?


答:我觉得这里(不作是念:何所有故此有?)的“何所”代表“什么主体的。。/谁的。。”

请看以下经文,我们不能问“谁的”,我们能问“何故/缘何”


[一二] 第二 破群那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尔时世尊曰:]
二 ‘诸比丘!有此等四食,使友情或众生存住,摄受为生。四食者何耶?若粗若细之搏食,二是触食,三是意思食,四是识食。诸比丘!此等四食,使有情或众生存住,摄受为生。’
三 如是说时,尊者牟犁破群那,以此白世尊曰:‘大德!谁食识食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不正。我[未言众生或人]‘食’。我若言‘食’者,则‘大德!谁食耶?’之问为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不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何故有识食耶?’此为正问。然者其正答:‘识食为未来之再有、再生之缘,因有识故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
四 ‘大德!谁者是触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非正。我未言‘触’,我若言‘触’者,则‘大德!谁触耶?’之问为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未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缘何有触耶?’此乃正问。然其正答:‘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
五 ‘大德!谁者感之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非正。我未言‘感’,我若言‘感’者,则:‘大德!谁者感之耶?’之问为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不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缘何有受耶?’此乃正问。然其正答:‘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
六 ‘大德!谁者渴之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非正。我未言‘渴’,我若言‘渴’者,则:‘大德!谁者是渴之耶?’之问乃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不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缘何有爱耶?’此乃正问。然其正答:‘缘受有爱,缘爱有取’。’
七 ‘大德!谁者取着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非正。我未言‘取着’,我若言‘取着’者,则:‘大德!谁者是取着耶?’之问乃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不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缘何有取耶?’此乃正问。然其正答:‘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
八 破群那!六触处之无余,离贪灭者乃触灭,触灭乃受灭,受灭乃爱灭,受灭乃取灭,取灭乃有灭,有灭乃生灭,生灭乃老死、愁、悲、苦忧、恼之灭。如是,此是全苦蕴之灭。’

[ 本帖最后由 苦 于 2011-3-20 10:05 编辑 ]
11#
发表于 2011-4-12 03: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 2011-3-20 09:59 发表
楼主:不明白为何“多闻圣弟子,不作是念:何所有故此有?何所起故此起?何所无故此无?何所灭故此灭?”不是正因为思维为何有老病死,是因为有“生”,以此类推推到无明才有了十二因缘法吗?


答:我觉得这里(不作是念:何所有故此有?)的“何所”代表“什么主体的。。/谁的。。”

请看以下经文,我们不能问“谁的”,我们能问“何故/缘何”


[一二] 第二 破群那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尔时世尊曰:]
二 ‘诸比丘!有此等四食,使友情或众生存住,摄受为生。四食者何耶?若粗若细之搏食,二是触食,三是意思食,四是识食。诸比丘!此等四食,使有情或众生存住,摄受为生。’
三 如是说时,尊者牟犁破群那,以此白世尊曰:‘大德!谁食识食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不正。我[未言众生或人]‘食’。我若言‘食’者,则‘大德!谁食耶?’之问为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不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何故有识食耶?’此为正问。然者其正答:‘识食为未来之再有、再生之缘,因有识故有六处、缘六处而有触。’
四 ‘大德!谁者是触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非正。我未言‘触’,我若言‘触’者,则‘大德!谁触耶?’之问为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未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缘何有触耶?’此乃正问。然其正答:‘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
五 ‘大德!谁者感之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非正。我未言‘感’,我若言‘感’者,则:‘大德!谁者感之耶?’之问为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不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缘何有受耶?’此乃正问。然其正答:‘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
六 ‘大德!谁者渴之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非正。我未言‘渴’,我若言‘渴’者,则:‘大德!谁者是渴之耶?’之问乃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不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缘何有爱耶?’此乃正问。然其正答:‘缘受有爱,缘爱有取’。’
七 ‘大德!谁者取着耶?’
世尊曰:‘如是之问乃非正。我未言‘取着’,我若言‘取着’者,则:‘大德!谁者是取着耶?’之问乃正。然我不如是言,是故,对不如是言之我,唯应问:‘大德!缘何有取耶?’此乃正问。然其正答:‘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
八 破群那!六触处之无余,离贪灭者乃触灭,触灭乃受灭,受灭乃爱灭,受灭乃取灭,取灭乃有灭,有灭乃生灭,生灭乃老死、愁、悲、苦忧、恼之灭。如是,此是全苦蕴之灭。’


允许末学赞叹一下!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4-20 1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的帖子

谢谢!您的回复解了我的疑惑!多谢贤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51 , Processed in 0.0965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