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24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传律藏---经分别-波罗夷四---一---(二)至(三)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25 1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安居竟,往见世尊,乃诸比丘之常法。时,诸比丘安居三月竟,收摄坐卧处,持衣钵往毘舍离。渐行至毘舍离重阁讲堂,至世尊处。至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其时,在毘舍离安居竟之比丘等,因飢渴所迫,形体枯瘦,容貌憔悴,筋脉悉现。然,婆裘河边之诸比丘有美貌,诸根肥大,容貌光泽,充满喜悦。与客比丘相互亲切致意,乃诸佛之常法。其时,世尊问婆裘河边之诸比丘曰:「诸比丘!诸事堪忍否?足食否?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耶?」「世尊!我等诸事堪忍,足食,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

如来知而问,亦知而不问……乃至……以此二因缘故,佛世尊问诸比丘,为说法,或为声闻弟子制立学处。其时,世尊如是问婆裘河边之诸比丘曰:「诸比丘!汝等如何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耶?」于是,诸比丘以是因缘白世尊。「诸比丘!汝等实有〔上人法〕否?」「无有,世尊!」佛世尊呵责:

「愚人!此非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愚人!汝等何以为口腹故,于诸居士前,互相赞叹上人法耶?愚人!汝等宁以锐利牛刀割腹,亦勿为口腹而对诸居士互相赞叹上人法。所以者何?愚人!确实因彼而至〔饿〕死或受如死之苦,然于身坏命终后,不生于恶处、恶趣、恶生、地狱。〔然,〕愚人!以是故,身坏命终后,当生恶处、恶趣、恶生、地狱。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 乃至……。」呵责已、说法已,语诸比丘曰:

(三)「诸比丘!世问有此五种大贼存在。何等为五?诸比丘!此世上有一类大贼,如是思惟:『 我实被或百、或千徒众所围绕,当徘徊于村落、街市、王都,要杀、令杀,要切、令切,要烧、令烧。』 彼于其后,被或百、或千徒众所围绕,徘徊于村落、街市、王都,要杀、令杀,要切、令切,要烧、令烧。如是,诸比丘!此有一类恶比丘作如是思惟:『 我实被或百、或千徒众所围绕,当游行于村落、街市、王都,受尊敬归依信仰,成为诸居士及出家者之衣服、饮食、房舍、病资具药 物等之受者。』彼于其后,被或百、或千徒众所围绕,游行于村落、街市、王都,受尊敬归依信仰,成为诸居士及出家者之衣服、饮食、房舍、病资具药物等之受者。

诸比丘!此乃存在于世间之第一大贼。

诸比丘!此又有一类恶比丘于学得如来所教之法与律后,以为己有 。诸比丘!此乃存在于世间之第二大贼。

诸比丘!此又有一类恶比丘,以无根非梵行,诽谤清净梵行者之修圆满清净梵行。诸比丘!此乃存在于世间之第三大贼。

诸比丘!此又有一类恶比丘,以僧众之重物、重资具,如园林、园林地、精舍、精舍地、卧?、座?、褥、枕、铜瓶、铜瓮、铜壶、铜花瓶、剃刀、斧、锄、锹、锯、蔓草、竹、文若草、婆婆草、草、土、木制具、陶磁器等,以此等〔物〕摄取诸居士(即当作恩惠送给诸居士)。诸比丘!此乃存在于世问之第四大贼。

诸比丘!于此世界──天界、魔界、梵天界及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此最大之贼,即是说空无之上人法者。所以者何?诸比丘!以盗心食国家施与之食故。」

未有言有者 一如诈欺师
以诈而得食 彼亦以盗得
外着袈裟衣 而不制恶法
恶者依恶业 随业生地狱
于其恶不制 而食国施食
如火热铁丸 食之犹胜彼

如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婆裘河边诸比丘难扶养、难教养……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未证知,而认为己有上人法,宣说〔己已得〕具足正智正见,而如是言:『 我如是知,如是见。』 彼于其后,或被追问、或不被追问,冀望清净其罪,而如是言:『友!我不知而言如是知,不见而言见,言虚诳妄语。』 ,此亦波罗夷不共住。」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2-25 17:43 | 只看该作者

同步学习

(二)安居竟,往见世尊,乃诸比库之常法。时,诸比库安居三月竟,收摄坐卧处,持衣钵往韦沙离。渐行至韦沙离重阁讲堂,至世尊处。至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其时,在韦沙离安居竟之比库等,因饥渴所迫,形体枯瘦,容貌憔悴,筋脉悉现。然,婆裘河边之诸比库有美貌,诸根肥大,容貌光泽,充满喜悦。与客比库相互亲切致意,乃诸佛之常法。其时,世尊问婆裘河边之诸比库曰:「诸比库!诸事堪忍否?足食否?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耶?」「世尊!我等诸事堪忍,足食,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

如来知而问,亦知而不问……乃至……以此二因缘故,佛世尊问诸比库,为说法,或为声闻弟子制立学处。其时,世尊如是问婆裘河边之诸比库曰:「诸比库!汝等如何和合一致,无斗诤,安稳度过雨安居,无饮食之苦耶?「于是,诸比库以是因缘白世尊。「诸比库!汝等实有〔上人法〕否?」「无有,世尊!」佛世尊呵责:

「愚人!此非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愚人!汝等何以为口腹故,于诸居士前,互相赞叹上人法耶?愚人!汝等宁以锐利牛刀割腹,亦勿为口腹而对诸居士互相赞叹上人法。所以者何?愚人!确实因彼而至〔饿〕死或受如死之苦,然于身坏命终后,不生于恶处、恶趣、恶生、地狱。〔然,〕愚人!以是故,身坏命终后,当生恶处、恶趣、恶生、地狱。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责已、说法已,语诸比库曰:

(三)「诸比库!世间有此五种大贼存在。何等为五?诸比库!此世上有一类大贼,如是思惟:『我实被或百、或千徒众所围绕,当徘徊于村落、街市、王都,要杀、令杀,要切、令切,要烧、令烧。』彼于其后,被或百、或千徒众所围绕,徘徊于村落、街市、王都,要杀、令杀,要切、令切,要烧、令烧。如是,诸比库!此有一类恶比库作如是思惟:『我实被或百、或千徒众所围绕,当游行于村落、街市、王都,受尊敬归依信仰,成为诸居士及出家者之衣服、饮食、房舍、病资具药物等之受者。』彼于其后,被或百、或千徒众所围绕,游行于村落、街市、王都,受尊敬归依信仰,成为诸居士及出家者之衣服、饮食、房舍、病资具药物等之受者。

诸比库!此乃存在于世间之第一大贼。

诸比库!此又有一类恶比库于学得如来所教之法与律后,以为己有①。诸比库!此乃存在于世间之第二大贼。

诸比库!此又有一类恶比库,以无根非梵行,诽谤清净梵行者之修圆满清净梵行。诸比库!此乃存在于世间之第三大贼。

诸比库!此又有一类恶比库,以僧众之重物、重资具,如园林、园林地、精舍、精舍地、卧床、座床、褥、枕、铜瓶、铜瓮、铜壶、铜花瓶、剃刀、斧、锄、锹、锯、蔓草、竹、文若草、婆婆草、草、土、木制具、陶磁器等,以此等〔物〕摄取诸居士(即当作恩惠送给诸居士)。诸比库!此乃存在于世间之第四大贼。

诸比库!于此世界——天界、魔界、梵天界及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此最大之贼,即是说空无之上人法者。所以者何?诸比库!以盗心食国家施与之食故。」

未有言有者 一如诈欺师

以诈而得食 彼亦以盗得

外着袈裟衣 而不制恶法

恶者依恶业 随业生地狱

于其恶不制 而食国施食

如火热铁丸 食之犹胜彼

如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婆裘河边诸比库难扶养、难教养……乃至……诸比库!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库,未证知,而认为己有上人法,宣说〔己已得〕具足正智正见,而如是言:『我如是知,如是见。』彼于其后,或被追问、或不被追问,冀望清净其罪,而如是言:『友!我不知而言如是知,不见而言见,言虚诳妄语。』,此亦巴拉基嘎(他胜)不共住。」

如是,世尊为诸比库制立学处。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2-25 17:43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2-25 17:4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参考

摘自《沙马内拉学处》之
其他学处
……
五、食物
“诸比库,我允许僧众食、指定食、邀请食、行筹食、半月食、斋日食及月初食。”
“诸比库,不得明知而食用指定杀的肉。若食用者,犯恶作。诸比库,我允许三种清净的鱼和肉:不见,不闻,不疑。”
不见(adiññhiü)——施主所拿来供养的肉,是比库并没有看见这是专为比库们宰杀的动物、鱼虾。
不闻(asutaü) ——所拿来供养的肉,是比库并没有听说这是专为比库们宰杀的动物、鱼虾。
不疑(aparisaïkitaü) ——知道这是排除了见疑、闻疑,以及两者俱非疑的鱼、肉。
若比库见到人们手里拿着网笼等离开村子走进山林,第二天进入该村托钵时得到有鱼、肉的食物,他由于见到而怀疑“这是否是为了比库们而杀的?”这称为“见疑”而不能接受。若无疑者则可接受。但若问明这并非为了比库们而杀的之后则可食用。
对于“闻疑”则是并没有看见却因听说而起疑。对于“两者俱非疑”则是既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说,但却怀疑是为了比库们而杀的。
对于这三种清净鱼、肉,在律注的“破僧学处”中有详细解释。
佛陀允许僧人食用三种清净的鱼和肉,但现在也有许多上座部比库出于慈悲、卫生、健康等原因而选择素食。然而,选择素食还是杂食只属于个人的问题,与信仰和戒律无关。作为佛陀的弟子,不应把素食当成戒律或佛制来受持与奉行。我们必须谨记在佛陀晚年时,迭瓦达答为了分裂僧团而提出的五项“邪法”、“邪律”,其中最后一项便是:“终生不得吃鱼、肉。若吃鱼、肉者,即犯其罪。”

不得吃十种肉:人肉、象肉、马肉、狗肉、蛇肉、狮子肉、虎肉、豹肉、熊肉和鬣狗肉。不得未观察而吃肉。
这里所指的狗肉,如果是与狗同科的称为野狼的肉则可以吃。但是,家犬、及由狼和家犬交配所生的狼狗则不适合,因为这两种非常接近。
蛇肉——任何无足的细长生类的肉都不能吃。
在此,对于人肉是因同类故不吃;象肉、马肉则是因国王的兵种故不吃;狗肉、蛇肉则因其厌恶故不吃;狮子肉等五种则是为了自己的安全故不吃。
假如比库吃人肉,犯土喇吒亚;吃其他九种动物的肉,犯恶作。未观察而吃肉者,也犯恶作。
对于人肉等十种,包括肉、骨、血、皮、毛等一切都是不适合的。无论知还是不知,吃了即犯戒。知而吃者,应忏悔。不询问而吃者,在接受时即犯恶作;询问后再接受者不犯。明知是指定而杀的却仍然吃者犯戒。

“诸比库,我允许有病者吃糖;无病者喝糖水。”
“诸比库,我允许有病者喝咸酸酱。无病者[则以之]混合水而当饮料饮用。”

允许反刍者反刍。但若取出口外后则不得再吞咽。

在施主给食物时,掉落的食物可以自己捡起来吃,但已放弃的则由施主[处理]。

“婆罗门,粥有此十种功德:施粥者施寿、施色、施乐、施力、施辩才,喝粥者退饥、除渴、顺气、清肠胃、助消化。婆罗门,粥乃有此十种功德。”

“诸比库,当天接受的掺有时限药的时分药,于时中适合,于非时则不适合。诸比库,当天接受的掺有时限药的七日药,于时中适合,于非时则不适合。诸比库,当天接受的掺有时限药的终生药,于时中适合,于非时则不适合。
诸比库,当天接受的掺有时分药的七日药,于时分中适合,超过时分则不适合。诸比库,当天接受的掺有时分药的终生药,于时分中适合,超过时分则不适合。诸比库,所接受的掺有七日药的终生药,于七天中适合,超过七天则不适合。”
5#
楼主| 发表于 2011-2-25 17:4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参考

佛法概论025
第十一章 缘起法
第二节 缘起的流转与还灭
  缘起的流转
  依缘起而成的生死相续,佛曾说了「缘起」与「缘生」。佛说缘起与缘生时,都即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无明有行」等。这二者的差别,向来成为难题。缘起与缘生的内容相同,为什么说为二名?这二者的意思,是多少不同的。缘起是动词;缘生是被动词的过去格,即被生而已生的。所以缘起可解说为「为缘能起」;缘生可解说为「缘所已生」。这二者显有因果关系,但不单是事象的因果,佛说缘起时,加了「此法常住、法住法界」的形容词,所以缘起是因果的必然理则,缘生是因果中的具体事象。现实所知的一切,是缘生法;这缘生法中所有必然的因果理则,才是缘起法。缘起与缘生,即理与事。缘生说明了果从因生;对缘生而说缘起,说明缘生事相所以因果相生,秩然不乱的必然理则,缘生即依于缘起而成。
  从缘起而缘生,约流转门说,有两个重要的意思,不可不知。一、无明缘行到生缘老死,好像有时间前后的,但这不是直线的前后,螺旋式的前后,是如环无端的前后。经中说此十二支,主要即说明惑、业、苦三:惑是烦恼,业是身口意三业。由惑业而引生苦果,依苦果而又起烦恼,又造业,又要招感苦果,惑业苦三者是这样的流转无端,故说生死是无始的,有情一直在这惑、业、苦的轨道上走。人世间的相续流转,有前后的因果相生,却又找不到始终。像时钟一样,一点钟,二点钟,明明有前后性,而从一到十二,十二又到一,也不知从何处开始。佛在这环形的因果相续中,悟到了因果间的回环性,所以说生死无始。故因与果,是前后必然而又无始终的。如十二支作直线式的理解,那因更有因,果还有果,非寻出始终不可。佛说「生死无始」,扫尽了创造的神话,一元进化等谬说。
  二、依缘起而有的缘生,佛法是在彼此关涉的和合中,前后相续的演变中去体会的。这是组织的、流动的因果观。这和合相续中的因果必然程序,与一般所说的──从豆生豆、从瓜生瓜的因果不同,佛没有说无明缘生无明,而说无明为缘行。如人的构造是很复杂的:生理方面,有眼、耳等的差别;心理方面,有贪、瞋、痴等。人是众缘和合成的,在这和合的相续中,观察前后因果的必然关系,所以说为十二支。如由父精母血的和合而起情识的活动;由识能执取名色;名色能渐渐生长,发展到六处完成;有了六处,就有六触,不过在胎中的触相还不大明显,等到出生与外界的五尘相触,这才有显著的识触。因此,古人传说缘起因果,是「约位」说的,这就是在和合相续的一一阶段上说。这等于现代的社会学者,把几千年历史的演变,划成若干时代,然而工业时代,也还是有种庄稼的;同样的,农业社会,也不能说没有渔猎生活。缘起十二支也是这样,名色阶段也有识,六处中也有名色,每一阶段都可以有(不一定有)其他的。不过从一一阶段的重心、特色不同,分作多少阶段。这不过依人生和合相续发展中──佛法本来是依人而立的去说明不同的阶段吧了。知道了这一点,佛法的因果观,才会契合于组织的、流动的,即无常、无我的;否则容易流为庸俗的自性因果。
  缘起的还灭
  探究诸法的原因,发见缘起的彼此依特性,前后程序的必然性。从推因知果,达到因有果有,因生果生的必然关系。但佛法求知人世间的苦痛原因,是为了设法消除它。所以流转门说,乙的存在,由于甲的存在;现在还灭门中反转来说,没有甲也就没有乙。这如经上说:「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所谓无明灭即行灭,……纯大苦聚灭」。这还灭的原理,还是缘起的,即「无此故彼不起」。所以缘起论的相生边,说明了生死流转的现象;还灭边,即开示了涅槃的真相。涅槃成立于生死苦迫的取消,是从因果现实而显示出来。这与一般宗教的理想界,光靠信仰与想像,不能给以事理的说明,实大有天渊之别!
  依缘起而现起缘生的事相,同时又依缘起显示涅槃。涅槃,即诸法的真性,也即是法性。经中曾综合这二者,说有为法与无为法。依『阿含』的定义说:有为法是有生有灭的流转法;此流转法的寂灭,不生不住不灭,名无为法。所以无为是离爱欲,离杂染,达到寂然不动的境地,即佛弟子所趋向的涅槃。这不生不灭的涅槃,成立于缘起法上。如海水起波浪一样,水本性是平静的,它所以不断的后浪推前浪,是由于风的鼓动;如风停息了,海水就会归于平静。这浪浪的相续不息,如流转法;风息浪静,如寂灭性的涅槃。因为缘起的有为生灭法,本是从众多的关系而生起的。既从因缘关系的和合而生起,他决不会永久如此的。如除息众多的因缘,如无明、爱等,不就能显出一切寂灭性吗!所以涅槃的安立,即依于缘起。这在大乘经中,称为诸法毕竟空。诸法终归于空,『阿含经』说为终归于灭。归空与归灭,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如波浪的相续不灭,并非浪性的不灭,一一浪是本来会灭的。如动乱的因缘离去,波浪即平静而恢复了水的本性。浪的趋于平静,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所以佛依缘起说涅槃,也是理所当然的。涅槃为学佛者的目的,即杂染法彻底解脱的出离境界,为一般人所不易理解的。佛法的涅槃,不是什么形而上的、神秘的,是依于经验的;从经验出发,经理性的思辨而可以直觉体验的。这立论于缘起的涅槃观,必须深刻而彻底的体会,切不可离开现实,专从想像中去摹拟他!
6#
发表于 2011-3-15 06:32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哪位给讲讲“佛说「生死无始」”?十二缘起是无明缘行,那无明是怎么产生的呢?
7#
发表于 2011-3-15 14: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是游客 于 2011-3-15 06:32 发表
不知哪位给讲讲“佛说「生死无始」”?十二缘起是无明缘行,那无明是怎么产生的呢?

2、集谛:由无明惑驱使而造业并招集苦报。换句话说,众生轮回的苦果是由惑所生,惑才是生死众苦的真正原因。详细说就是顺向十二缘起,“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集成一大苦蕴。”(《阿含经》)其中,无明,就是众生不了解一切物质与精神现象都是无常的幻相;名色,一切物质与精神现象。简单说就是,因有无明,而生起天地万法等一切无常生灭的幻相。
转自:《金刚智慧能断一切邪说》一切无相分第九
8#
发表于 2011-3-16 1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的帖子

您说的对,我们的苦是因无明而起,因有无明才导致众苦;无明则是不了解一切现象都是无常无我的。我想知道的是1.这无明最初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2.为什么“生死无始”?
9#
发表于 2011-3-16 22: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是游客 于 2011-3-16 15:17 发表
您说的对,我们的苦是因无明而起,因有无明才导致众苦;无明则是不了解一切现象都是无常无我的。我想知道的是1.这无明最初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2.为什么“生死无始”?

1(四九○)
.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无明者,云何为无明?”
  舍利弗言:“所谓无明者,于前际无知,后际无知,前、后、中际无知,佛、法、僧宝无知,苦、集、灭、道无知,善、不善、无记无知,内无知、外无知,若于彼彼事无知暗障,是名无明。”
  阎浮车语舍利弗:“此是大暗积聚。”
  复问舍利弗:“有道有向,修习多修习,断无明耶?”
  舍利弗言:“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2.另外,宇宙及宇宙中的事物,都处于无穷无尽的运动变化之中,根本就没有开始,任何寻找第一因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因为,任何第一因的本身,也都是在众多条件共同作用下才产生的。“第一因”必有众多前因,过去无始,未来亦无终!因此,佛教中只讲无始,不讲原始,http://www.tianjian.org/beizhib/b1.htm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3-18 18: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是游客 于 2011-3-16 15:17 发表
您说的对,我们的苦是因无明而起,因有无明才导致众苦;无明则是不了解一切现象都是无常无我的。我想知道的是1.这无明最初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2.为什么“生死无始”?


贤友您好,
佛陀在世时,有人曾经问过佛陀类似的问题,佛陀回答说,我能为你宣说,但你(没有觉悟)要想如实知见却很难。于是佛以譬喻的方式讲说了如下经文,请贤友参考。
杂阿含经(948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于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
  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为佛作礼,右膝着地,合掌白佛:“世尊,劫长久如?”
  佛告比丘:“我能为汝说,而汝难知。”
  比丘白佛:“可说譬不?”
  佛言:“可说。比丘,譬如铁城,方一由旬,高下亦尔,满中芥子。有人百年取一芥子,尽其芥子,劫犹不竟。如是比丘,其劫者如是长久。如是长劫,百千万亿大苦相续,白骨成丘,脓血成流,地狱、畜生、饿鬼恶趣。是名比丘,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是故比丘,当如是学,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949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
  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右膝着地,合掌白佛:“世尊,劫长久如?”
  佛告比丘:“我能为汝说,汝难得知。”
  比丘白佛:“可说譬不?”
  佛言:“可说。比丘,如大石山,不断不坏,方一由旬。若有士夫以迦尸劫贝,百年一拂,拂之不已,石山遂尽,劫犹不竟。比丘,如是长久之劫,百千万亿劫受诸苦恼。乃至诸比丘,当如是学,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950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
  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右膝着地,合掌白佛:“世尊,过去有几劫?”
  佛告比丘:“我悉能说,汝知甚难。”
  比丘白佛:“可说譬不?”
  佛言:“可说。譬如比丘,有士夫寿命百岁,晨朝忆念三百千劫,日中忆念三百千劫,日暮忆念三百千劫,如是日日忆念劫数,百年命终,不能忆念劫数边际。比丘当知,过去劫数无量如是。过去无量劫数,长夜受苦,积骨成山,髓血成流,乃至地狱、畜生、饿鬼恶趣。如是比丘,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是故比丘,当如是学,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另外,请贤友思惟:所谓十二因缘之原则,是一起俱起,一灭俱灭,依缘起法则缘生我们生命现象。既然是这样,会有一个“无明”先生起来,然后再有生命的苦聚吗?如果有一个无明先生起,那岂不应该说无明先起,余十一支次第而起(或余十一支然后俱起)了吗?贤友何以独独询问“无明”呢?您认为是先有了无明,然后再有了行,然后再有了识……然后才有了这十一支吗?

[ 本帖最后由 悠扬 于 2011-3-19 09:02 编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51 , Processed in 0.0781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