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43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传律藏---经分别-波罗夷四---四---(八)至(九)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0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如上,以各根展转结合章。
依三事言:「我心离痴盖,得初禅……乃至……第二禅……乃至……第三禅…… 乃至……第四禅……被我所证。」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依三事言:「我心离痴盖,空解脱。」……依三事言:「我心离痴盖,离瞋盖。」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乃至……。
───一根章───
(九)二根、三根、四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根、十根亦应如一根之详说。此为全根章──
依三事言:「我得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空正受、无相正受、无愿正受、三明、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已被我证得,我已舍……贪……乃至……我已舍……瞋……乃至……我
已舍、除、脱、断、离、出、弃痴。由贪……由瞋……由痴,我心已离盖。」如此故意说虚妄者,波罗夷──彼事前思:「我将语虚妄。」语时思:「我语虚妄。」 语已思:「我语虚妄已。」如此所说异于所见、所说异于所忍、所说异于所乐、所说异于所想。
───全根章终───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07:34 | 只看该作者

同步学习

(八)如上,以各根展转结合章。
依三事言:「我心离痴盖,得初禅……乃至……第二禅……乃至……第三禅…… 乃至……第四禅……被我所证。」如此故意说虚妄者,巴拉基嘎(他胜)……乃至……。
依三事言:「我心离痴盖,空解脱。」……依三事言:「我心离痴盖,离瞋盖。」如此故意说虚妄者,巴拉基嘎(他胜)……乃至……。
───一根章───
(九)二根、三根、四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根、十根亦应如一根之详说。此为全根章──
依三事言:「我得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空正受、无相正受、无愿正受、三明、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已被我证得,我已舍……贪……乃至……我已舍……瞋……乃至……我
已舍、除、脱、断、离、出、弃痴。由贪……由瞋……由痴,我心已离盖。」如此故意说虚妄者,巴拉基嘎(他胜)──彼事前思:「我将语虚妄。」语时思:「我语虚妄。」 语已思:「我语虚妄已。」如此所说异于所见、所说异于所忍、所说异于所乐、所说异于所想。
───全根章终───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07:34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07: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参考

摘自《沙马内拉学处》之
护僧须知
……
“若比库掘地或令掘者,巴吉帝亚。”
地可分为自然地(jàtapathavã)和非自然地(ajàtapathavã)两类。自然地又可分为纯地、混合地与堆积地三种。
纯地——自然的纯尘或纯土;
混合地——尘或土混杂有岩石、砾石、陶片、沙砾、沙其中一种的三分之一者;
堆积地——淋湿超过四个月的尘堆或土堆。
未经烧过的也称为自然地。
纯岩石等、岩石等超过三分之一的混合地,以及已经烧过的名为非自然地。
这里所说的“地”是指自然地而言。“掘”包括挖掘、破坏、烧等。若比库自己挖掘自然地或者叫他人挖掘者,犯巴吉帝亚。
不过,沙马内拉可以掘地。所以,假如比库对沙马内拉说:“给我一些土”“拿些土来”“我需要一些土”“这土你作净”“假如这里有条水沟的话将会很好”等,他则应知道比库的意思而帮忙做适当的事情。

“坏生物村者,巴吉帝亚。”
生物村(bhåtagàma) ——在此,生存和已存在者为生物(bhåta),亦即生长、成长和已生、已成长的意思;类聚为村(gàma)。诸生物的村为“生物村”,如正在生长的蔬菜、青草、树木等。故生物村即草木,树木,植物。
生物村依其栽种的方式可以分为五类,称为“五类种生”(pa¤ca bãjajàtàni):根种、茎种、节种、枝种、籽种。
这里的“坏”包括砍伐、破坏、火烧。比库自坏或令人坏者,犯巴吉帝亚。
因为世尊并没有禁止沙马内拉砍伐草木,所以,假如比库对沙马内拉说:“看,这里长了很多杂草”“给我这个”“把这个拿来”“我需要这个”“这个你作净”等,他则应知道比库的意思而帮忙做适当的事情。
5#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07: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参考

佛法概论031
第十四章 德行的心素与实施原则
第二节 德行的实施原则
  从平常到深刻与广大
  德行不但是内心的,是见于事实的。引发人类的德行本能,使他实现出来,才成为善的行为。从全体佛法去理解,佛法的德行,以人生的和谐、福乐、清净为理想,为标准。生存是最基本的,如离开这一根本事实,一切皆无从说起。但人类不只需要生存,更需要和谐的、福乐的、清净的生存。如充满私欲、倒见、欺凌、压迫、侵夺──杂染而不清净的生存,即无生的幸福,彼此也难于和谐,即违反人类互依共存的要求。人世间无论怎样的充满矛盾、苦痛、罪恶,无论和谐福乐清净的怎样难于实现,但这到底是契于理而顺于情的人生终极的理想,到底是人类生活中的部分事实。人生德行的自觉,有意无意的以此和乐清净的人生为理想,以身心行为而契合这一标准的为善行;从自他关系中,不断努力而使他增进。

  然而,自他的和乐清净,应该从无限时空的观点去眺望,这比一般所见的要扩大得多。世间的有情,如人、如畜,更低级的,或更高级的,有情是无限的众多。有情依住的器世间,也不但是渺小的地球;像地球那样的,更大更小,空间是无限的广大。有情从无始以来,在死死生生的不断相续中,时间是那样的悠久。有情与世间的一切有情,从过去到现在,都有过相依共存的关系;现在如此,将来也还要相依共存的。所以实现和乐清净的人生理想──道德准绳,不仅是这一世间,这一时代的人类。不过佛出人间,为人类说人法,还是依这人类为本,再延续于无限的时间,扩展到无限的空间,织成自他间展转相依,展转差别的网络。

  自他生存的和乐清净,不能单着眼于外表的事行。内心会策导我们趋向于合理的行为,或误趋于不合理的行为,所以内心的是否清净,是否出于善意,对于自他的和乐清净,有着深切的关系。那么,人类的德行,应内向的深刻到内心的净化,使道德的心能增进扩展而完成。净化自心的「定慧熏修」,「离惑证真」,达到法的现觉,即德行的深化。由于自心净化,能从自他关系中得解脱自在,更能实现和乐清净的人生理想于世间。所以说:「心净则众生(有情)净」。佛法的德行,不但为自他相处,更应从自心而扩大到器世间的净化,使一切在优美而有秩序的共存中,充满生意的和谐。所以说:「心净则国土净」。佛法的德行,是以自他为本而内净自心,外净器界,即是从一般的德行,深化广化而进展到完善的层次。大体的说:人天的德行是一般的;声闻的德行,进展到深刻的净化自心;菩萨的德行,更扩大到国土的严净。

  德行深化的真义
  佛法的德行,不但是深化的。但否定世间而倾向于超脱的深化,确是佛法德行的核心。考释尊的教法,世间是「危脆败坏」的别名(杂含卷九·二三一经);有情是迷情为本的蕴聚,生死死生的流转者;世间是无常苦无我不净的;学者应该「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杂含卷二七·七二六经)。确认世间的无常苦迫,勤修戒定慧,即对于现实的要求超脱。现实的超脱,决不是常人所误解的悲观、厌世、否定人生。依一般说:人生是无常的,也是相续的;是苦,而色等也有乐(杂含卷三·八一经);是不净,也是有净相的;是无我,也有相对的假我。依人事论人事,佛法决不否定人生,反而肯定人生,以人生的合乐为道德标准,确定行为的价值,使人类努力于止恶行善。至于深化的德行,从无常苦迫的世间观,修戒定慧,倾向于无生解脱,这是另有他的深意。如『杂含』(卷一七·四七三经)说:「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四七四经)说:「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这是比对于寂灭,而观察无限生死的流转,即不能不如此说。生而又死,死而又生。一切苦痛的领受,不消说是苦的;即使是福乐、定乐,也霎眼过去,在不知不觉的无常中幻灭。有情即生死流转的存在,终久在忽苦忽乐的,忽进忽退的生死圈中。这样的生死,包含从生到死,从死到生,无限生死中的一切活动,一切遭遇。这不彻底、不究竟、不自由的生死,实在是「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的总和。如不给予彻底解放,什么总是归于徒劳。深化的德行,即解脱生死的实践,并非专重「临终一着」,专门讲鬼讲死了事。解脱生死的德行,即彻底解脱这迷情为本、自我中心的生活,使成为正觉的生活。因为现实一般的是生死,所以称超脱了的正觉为无生。现实一般的是世间,所以称超脱了的为出世。无生与出世等,即是净化这现实一般的正觉。无生与出世,即在这生死与世间中去实现。这例如革命,认定了旧政权的自私──家天下的本质,非彻底推翻,不能实现共和的新国家,这才起来革命,推翻统治层。但革命不就是破坏,同时要建立新的政权,改造社会,促进社会的自由与繁荣。佛法深化的德行,似乎重于否定,也恰好如此。这是彻底的自我革命,洗尽私欲倒见,才能从自我──我、我家、我族、我国等本位中解放出来,转移为人类──有情、法界本位的。从有漏到无漏,从世间到出世,从凡情到圣觉。这深化的德行,从一般的人生德行而进修到深入无生,又从无生出世的立场,而广行自他共利的大行。深化的德行,好像否定现实一般的人生,实即是充实了完成了人生。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51 , Processed in 0.0802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