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55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传长部】第22经 大念处经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9 1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空谷回音 于 2012-9-9 10:53 编辑

大念处经 Mahaasatipa.t.thaanasutta.m

本经相当于北传汉译中阿含卷第二四之念处经(大正藏二六)。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拘楼国,名剑磨瑟昙之拘楼人市镇。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彼等比丘应诺世尊:“世尊。”世尊如是曰:
   “诸比丘!为众生之清净,为度忧悲,为灭苦恼,为得真理,为证涅槃,唯一趣向道,即四念处。
   如何为四念处,诸比丘!比丘于此,于身观身而住,精勤,正知正念,舍离世间之欲贪、苦恼,--于受观受而住,精勤,正知正念,舍离世间之欲贪、苦恼,--于心观心而住,精勤,正知正念,舍离世间之欲贪、苦恼,--于法观法而住,精勤,正知正念,舍离世间之欲贪、苦恼。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身观身而住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往森林,往树下,往空闲处而结跏趺坐身正直,思念现前。彼正念而入息,正念而出息,或长入息,而知:“我在长入息,”又长出息者,知:“我在长出息。”又短入息,如:“我在短入息,”又短出息者,如:“我在短出息。”修习:“我觉知全身而入息,”修习:“我觉知全身而出息。”修习:“我止身行而入息,”修习:“我止身行而出息。”。
   诸比丘!恰如熟练之辘驴匠或辘驴之弟子,或长转(辘驴)者,如:“我在长转,”或短者,如:“我在短转。”诸比丘!比丘如是在长入息者,如:“我在长入息,”或长出息者,如:“我在长出息。”短入息者,如:“我在短入息,”短出息者,如:“我在短出息。”修习:“我觉知全身而入息,”修习:“我觉知全身而出息。”修习:“我止身行而入息,”修习:“我止身行而出息。”如是,或于内身之观身而住;又于外身之观身而住;或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又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对于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亦不执着世间之任何物而住。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复次,诸比丘!比丘于行者,如:“我在行,”又于住者,如:“我在住,”于坐者,如:“我在坐,”于卧者,如:“我在卧。”又此身置于如何之状态,亦如其状态而知之。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亦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而住。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复次,诸比丘!比丘不论行往归来,亦由于正智而作;彼观前、顾后,亦由于正智而作;彼于屈、于伸,亦由正智而作;彼于着僧伽梨(袈裟)衣、钵,亦由于正智而作;彼于食、饮、咀嚼、尝味亦由于正智而作;彼于大、小便,亦由于正智而作:彼于行、住、坐、卧、醒、语、默,亦由于正智而作。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而住。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复次,诸比丘!比丘于皮覆包充满种种不净物之此身,观察此身,上至头发,下至跖底,如:“于此身有发、髦、爪、齿、皮、肉、筋、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肋膜、脾脏、肺、肠、肠间膜、胃、排泄物、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淋巴液、唾液、粘液、关节液、尿。”诸比丘!犹如两口之袋,填进种种谷物,即:稻、粳、绿豆、豆颗、胡麻、糙米,其眼者开解之,得观察:“此是稻、此是粳、此是绿豆、此是豆颗、此是胡麻、此是糙米。”诸比丘!如是比丘于皮覆包充满种种不净物之此身,观察上至头发,下至跖底,知:“于此身有发、髦、爪、 齿、皮、肉、筋、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肋膜、脾脏、肺、肠、肠间膜、胃、排泄物、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淋巴液、唾腋、粘液、关节液、尿。”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复次,诸比丘!比丘从界(要素)、如存在、如志向而观察此身,即知:“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诸比丘!犹如熟练之屠牛者,或屠牛者弟子之杀牛,于四衢道,片片分解已犹如坐,诸比丘!如是比丘!从界、如存在、如志向而观察此身,知:“此身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果于冢间之死尸,死后经一日二日乃至三日,膨胀成为青黑、腐烂,彼注视此身,知:“此身不脱如是法(性质),而成为如是者。”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弃于冢间之死尸,被鸟所啄、或鹰所啄、或鹫所啄、或犬所食、或豹所食,乃至各种生类之所食。彼注视此身,知:“此身不脱如是法,而成为如是者。”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弃冢间之死尸,由于具有血肉而筋连结于骸骨……乃至……无肉之附着血而筋连结骸骨……乃至……无血、肉,唯筋连结骸骨:乃至……关节解散,手骨于此处,足骨于彼处,踝骨于此处,腿骨于彼处,盘骨于此处,背骨于彼处,头盖骨在彼处,骸骨散在四五八面。彼注视此身,知:
   “此身不脱如是法,而成为如此者。”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复次,诸比丘!比丘恰如得观遗弃冢间之死尸,初如螺色之白骨……乃至……经过一年,骸骨堆高……乃至……骸骨粉碎败坏,彼注视此身,知:“此身不脱如是法,而成为如此者。”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于外身,观身而住;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或于身,观生法而住;于身,观灭法而住;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身”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十一

  然,诸比丘!如何比丘于受观受而住耶
   诸比丘!比丘韟饱A若在感乐受,知:“我在感乐受。”在感苦受者,知:“我在感苦受。”在感不苦不乐受者,知:“我在感不苦不乐受。”若在感肉体之乐受者,知:“我在感肉体之乐受。”又在感精神之乐受者,知:“我在感精神之乐受。”或在感肉体之苦受者,知:“我在感肉体之苦受。”又在感精神之苦受者,知:“我在感精神之苦受。”或在感肉体之不苦不乐受者,知:“我在感肉体之不苦不乐受。”又在感精神之不苦不乐受者,知:“我在感精神之不苦不乐受。”
   如是,或于内受,观受而住;于外受,观受而住;又于内外受,观受而住。或于受,观生法而住;于受,观灭法而住;又于受,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受”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受观受而住。

十二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心观心耶?于此,诸比丘!比丘心贪者,知:“心贪。”
   又心,离贪者,知:“心离贪。”
   又心,嗔者,知:“心嗔。”
   又心,离嗔者,知:“心离嗔。”
   又心,痴者,知:“心痴。”
   又心,离痴者,知:“心离痴。”
   又心,集中者,知:“心集中。”
   又心,散乱者,知:“心散乱。”
   又心,广大者,知:“心广大。”
   又心,狭小者,知:“心狭小。”
   又心,有上者,知:“心有上。”
   又心,无上者,知:“心无上。”
   又心,有定者,知:“心有定。”
   又心,无定者,知:“心无定。”
   又心,解脱者,知:“心解脱。”
   又心,未解脱者,知:“心未解脱。”
   如是,或于心,观心而住;又于外心,观心而住;又于内外心,观心而住。或于心,观生法而住;于心,观灭法而住;又于心,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 忆念所成,皆会“有心”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心观心而住。

十三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于法即五盖,观法而住。
   又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即五盖,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或于内贪欲存在者,知:“我于内贪欲存在。”;于内贪欲不存在者,知:“于我内贪欲不存在。”彼知未生之贪欲生起,知已生之贪欲灭尽,又知已灭尽之贪欲,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嗔恚存在者,知:“于我内嗔恚存在。”于内嗔恚不存在者,知:“于我内嗔恚不存在。”知未生之嗔恚生起,又知已生之嗔恚灭尽,又知已灭尽之嗔恚,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睡眠(愚钝)存在,知:“于我内睡眠存在。”或于内睡眠不存在,知:“于我内睡眠不存在。”而知未生之睡眠生起,又知已生之睡眠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睡眠,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悼悔存在,知:“于我内悼悔存在。”或于内悼悔不存在,知:“于我内悼悔不存在。”而知未生之悼悔生起,又知已生之悼悔灭尽,又知已灭尽之悼悔,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疑惑存在者,知:“于我内疑惑存在。”于内疑惑不存在者,知:“于我内疑惑不存在。”而知未生之疑惑生起,知已生之疑惑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疑惑,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耶于五盖法,观法而住。

十四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五取蕴法,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即于五取蕴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知:“如是色,如是色之生起,如是色之灭尽--如是 受,如是受之生起,如是受之灭尽--如是想,如是想之生起,如是想之灭尽--如是行,如是行之生起,如是行之灭尽--如是识,如是识之生起,如是识之灭尽。”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或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即于五取蕴法,观法而住。

十五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六内外处法,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六内外处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A诸比丘!比丘知眼,知色,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又知耳,知声…乃至…知鼻, 知香…乃至…知舌,知味…乃至…知身,知触…乃至…知意,知法,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于外法,观法而住;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或于法,观灭法而住;或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比丘如是,于法观法而住。

十六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七觉法,观法而住。然,诸比丘!比丘如何即于七觉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或于内念觉支存在者,知:“于我内念觉支存在,”或于内念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念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念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念觉支修习成就。
   或于内择法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或于内精进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或于内喜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或于内息(轻安)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或于内定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或于内舍觉支存在者,知:“于内舍觉支存在,”或于内舍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舍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舍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舍觉支修习成就。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即于七觉支法,观法而住。

十七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四圣谛法,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即于四圣谛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之集,”如实知:
   “此是苦之灭,”如实知:“此是到苦灭之道。”

十八

  然,诸比丘!苦谛者何耶
   生是苦,老是苦,病1是苦,死是苦,忧、悲、苦、恼、闷是苦,求不得是苦,约略言之,五取蕴是苦。
   复次,诸比丘!生者何耶?于到处之生类中,有诸众生之生、出产、入胎、转生、诸蕴之显现,内外诸处之摄受,诸比丘!此名为“生。”
   复次,诸比丘!老者何耶?于到处之生类中,有诸众生之年老、老耄、齿落、头发白、皱纹皮肤、寿命短缩、诸根熟衰,诸比丘!此名为“老。”
   复次,诸比丘!死者何耶?于到处之生类中,有诸众生之消失、散灭、破坏、灭亡、消灭、死殁、命终、诸蕴之破坏、死尸之放弃,诸比丘!此名为“死。”
   复次,诸比丘!忧者何耶?诸比丘!有俱若干不幸,被若干苦法所恼、忧、愁、感、内忧、内怆,诸比丘!此名为“忧。”
   复次,诸比丘!悲者何耶?诸比丘!有俱若干不幸,被若干苦法所恼、叹、悲、叹息、悲哀、悲叹、悲痛,诸比丘!此名为“悲。”
   复次,诸比丘!苦者何耶?诸比丘!关于身之苦痛,身之不快,由身触所生之苦痛及不快之感受,诸比丘!此名为“苦。”
   复次,诸比丘!恼者何耶?诸比丘!关于心之苦痛,于心不快,由意触所生之苦痛及不快之感受,诸比丘!此名为“恼。”
   复次,诸比丘!闷者何耶?诸比丘!有俱若干不幸,被苦法所恼,失望、沮丧、气馁、愁闷,诸比丘!此名为“闷。”
   然,诸比丘!求不得苦者何耶?诸比丘!于生法之众生,生如是欲求:“我等实非于生法之下,我等不愿意生来。”然,不得此欲求,此为求不得吉他。诸比丘!于老法之众生……乃至……诸比丘!于病法之众生……乃至……诸比丘!于死法之众生……乃至……诸比丘!于忧、悲、苦、恼、闷法之众生,生如是之欲求:“我等实非于忧、悲、恼、闷法之下,我等不愿意忧、悲、苦、恼、闷法之来。”然,不得此欲求,此为求不得苦。
   然,诸比丘!约略而言,五取蕴之苦者何耶?如次之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诸比丘!约略而言,此等名为五取蕴之苦。诸比丘!此亦名为苦圣谛。

十九

  然,诸比丘!苦集圣谛者何耶
   此爱能引导再生,有俱喜、贪,到处为追求满足,即:欲爱、有爱、无有爱。
   复次,诸比丘!彼爱于何处生起、于何处止住耶?凡于世间有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何者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耶?眼于世间为可爱、可喜也。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身于世间……乃至……鼻于世间……乃至……舌于世间……乃至:身于世间……乃至……意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于世间……乃至……声于世间……乃至……香于世间……乃至……味于世间……乃至……触于世间……乃至……法于世间为可爱、可喜也。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眼识于世间……乃至……耳识于世间… 乃至……鼻识于世间……乃至……舌识于世间……乃至……身识于世间……乃至……意识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眼触于世间……乃至……耳触于世间……乃至……鼻触于世间……乃至……舌
   触于世间……乃至……身触于世间……乃至……意触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眼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耳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鼻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舌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身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意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想于世间……乃至……声想于世间……乃至……香想于世间……味想于世间……乃至……触想于世间……乃至……法想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思于世间……乃至……声思于世间……乃至……香思于世间……乃至……味思于世间,乃至……触思于世间……乃至……法思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爱于世间……乃至……声爱于世间……乃至……香爱于世间……乃至……味爱于世间,乃至……触爱于世间……乃至……法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寻于世间……乃至……声寻于世间……乃至……香寻于世间……乃至……味寻于世间,乃至……触寻于世间……乃至……法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伺于世间……乃至……声伺于世间……乃至……香伺于世间……乃至……味 伺于世间,乃至……触伺于世间……乃至……法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诸比丘!此名为苦集圣谛。

二十

  复次,诸比丘!苦灭圣谛者何耶
   对彼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弃舍、解脱、无染是。
   复次,诸比丘!彼爱于何处舍果、于何处止灭耶?于世间有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何者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耶?眼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耳于世间……乃至……鼻于世间……乃至……舌于世间……乃至……身于世间……乃至……意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于世间……乃至……声于世间……乃至……香于世间……乃至……味于世间……乃至……触于世间……乃至……法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眼识于世间……乃至……耳识于世间……乃至……鼻识于世间……乃至……舌识于世间,乃至……身识于世间……乃至……意识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眼触于世间……乃至……耳触于世间……乃至……鼻触于世间……乃至……舌触于世间……乃至……身触于世间……乃至……意触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眼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耳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鼻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舌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身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意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想于世间……乃至……声想于世间……乃至……香想于世间……乃至……味想于世间……乃至……触想于世间……乃至……法想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思于世间……乃至……声思于世间……乃至……香思于世间……乃至……味思于世间……乃至……触思于世间……乃至……法思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爱于世间……乃至……声爱于世间……乃至……香爱于世间……乃至……味爱于世间……乃至……触爱于世间……乃至……法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寻于世间……乃至……声寻于世间……乃至……香寻于世间……乃至……味寻于世间……乃至……触寻于世间……乃至……法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伺于世间……乃至……声伺于世间……乃至……香伺于世间……乃至……味伺于世间……乃至……触伺于世间……乃至……法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诸比丘!此名为苦灭圣谛。

二一

  复次,诸比丘!苦灭道圣谛者何耶
   八支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
   然,诸比丘!正见者何耶
   诸比丘!如实知苦、知苦之集、知苦之灭、知至苦灭之道,诸比丘!此名为正见。
   复次,诸比丘!正思者何耶
   无欲之思,无恚之思,无害之思,诸比丘!此名为正思。
   复次,诸比丘!正语者何耶
   远离两舌,远离恶口,远离妄语,远离绮语,诸比丘!此等名为正语。
   复次,诸比丘!正业者何耶
   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邪淫,诸比丘!此等名为正业。
   复次,诸比丘!正命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圣弟子舍邪命,依正命而营活命,诸比丘!此等名为正命。
   复次,诸比丘!正精进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令不生未生之恶、不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远离已生之恶、不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 进、心勤注意、令生未生之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令住已生之善法,令不惑乱、使之增长、充满、修习、成就。诸比丘!此等名为正精进。
   复次,诸比丘!正念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于身观身而住,精勤、正智正念而舍离世间之欲、恼;于受……乃至……于心……乃至……于法,观法而住,精勤、正智正念而舍离世间之欲、恼,诸比丘!此等名为正念。
   复次,诸比丘!正定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达初禅而住;灭寻伺,内心安静,心成专一,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达第二禅而住;更舍离喜而住,正念正智,以身感受乐,唯诸圣者说:“舍此而正念乐住”达第三禅而住。其次舍乐离苦,以前所感受之喜、忧皆灭故,而不苦不乐,成为舍念清净,达第四禅而住。诸比丘!此名为正定。
   诸比丘!此等名为苦灭道圣谛。
   如是,于内法,观法而住;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着,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四圣谛观法而住。

二二

  诸比丘!实不管任何人,七年间如是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诸比丘!当建立七年间之念。诸比丘!实不管任何人,于六年间,……乃至……五年间……乃至……四年间……乃至……三年间……乃至……二年间……乃至……一年间,如果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诸比丘!当建立一年间之念。任何人七个月间如是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 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诸比丘!当建立七个月间之念。实不管任何人,于六个月……乃至……五个月……乃至……四个月……乃至……三个月……乃至……二个月……乃至……一个月……乃至……半个月,如是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诸比丘!当建立半月间之念。诸比丘!实不管任何人,于七日间如是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如叙述:“诸比丘!此为众生之清净,为度忧、悲,为灭苦恼,为得真理,为证涅槃,唯一趣向道,即:四念处,”为此而说此经。”
   世尊如是说已,彼随喜之诸比丘,欢喜世尊之所说。

注:1 .“病是苦,”vyadhi pi dukkha于定本有 括弧之记号。中部经典之分别圣谛经(saccavibhan ga sutta)无此句,出在相应部经典之转法轮品第二(Dhammacakkappavattanavaggo-dutiyo)想此句,应是由转法轮品取来,加添在此经。

沙发
发表于 2012-10-23 19:52 | 只看该作者
另一个译本:长部22经/念住大经(大品[第二])(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在俱卢国,名叫葛马沙达马的俱卢国城镇。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总说
  「比丘们!这是为了众生的清净、为了愁与悲的超越、为了苦与忧的灭没、为了方法的获得、为了涅盘的作证之无岔路之道,即:四念住,哪四个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住于在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住于在受上随观受,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住于在心上随观心,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住于在法上随观法,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总说终了。
随观身‧入出息节
  比丘们!比丘怎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呢?比丘们!这里,比丘到了林野,或到了树下,或到了空屋,坐下,盘腿后,挺直身体,建立起面前的正念后,他只正念地吸气、只正念地呼气:当吸气长时,他了知:『我吸气长。』或当呼气长时,他了知:『我呼气长。』当吸气短时,他了知:『我吸气短。』或当呼气短时,他了知:『我呼气短。』他学习:『感受着一切身,我将吸气。』他学习:『感受着一切身,我将呼气。』他学习:『使身行宁静着,我将吸气。』他学习:『使身行宁静着,我将呼气。』比丘们!犹如熟练的绞车工或绞车工的徒弟,当拉长的时,他了知:『我拉长的。』当拉短的时,他了知:『我拉短的。』同样的,比丘们!比丘当吸气长时,他了知:『我吸气长。』或当呼气长时,他了知:『我呼气长。』当吸气短时,他了知:『我吸气短。』或当呼气短时,他了知:『我呼气短。』他学习:『感受着一切身,我将吸气。』他学习:『感受着一切身,我将呼气。』他学习:『使身行宁静着,我将吸气。』他学习:『使身行宁静着,我将呼气。』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外部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身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身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身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身体』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入出息节终了。
随观身‧威仪路径(方法)节
  再者,比丘们!比丘当行走时,他了知:『我行走。』当站立时,他了知:『我站立。』当坐着时,他了知:『我坐着。』当躺着时,他了知:『我躺着。』或者,他如身体的动向而了知。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外部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身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身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身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身体』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威仪路径节终了。
随观身‧正知节
  再者,比丘们!比丘在前进、后退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前视、后视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肢体]曲伸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穿]衣、持钵与大衣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饮、食、嚼、尝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大小便动作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行、住、坐、卧、清醒、语、默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中略)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正知节终了。
随观身‧厌拒作意节
  再者,比丘们!比丘观察此身从脚掌底往上,发梢往下,皮肤所包覆充满种种不净的:『此身有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胳、骨髓、肾脏、心脏、肝脏、肋膜、脾脏、肺脏、肠子、肠间膜、胃、粪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眼泪、油脂、唾液、鼻涕、关节液、尿。』比丘们!犹如两边有[开]口的袋子放置满满的种种谷物,即:山米、红米、绿豆,豌豆,胡麻,白米,有眼的男子倒出它后能观察:『这些是山米,这些是红米,这些是绿豆,这些是豌豆,这些是胡麻,这些是白米。』同样的,比丘们!比丘观察此身从脚掌底往上,发梢往下,皮肤所包覆充满种种不净的:『此身有头发、体毛、……(中略)尿。』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中略)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厌拒作意节终了。
随观身‧四界作意节
  再者,比丘们!比丘就此如其住立、如其志向、有界之身观察:『在这身体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比丘们!犹如熟练的屠牛夫或屠牛夫的徒弟,杀牛后,一片一片地分解,然后会坐在大的十字路口。同样的,比丘们!比丘就此如其住立、如其动向、有界之身观察:『在这身体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中略)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四界作意节终了。
随观身‧九墓地节
  再者,比丘们!犹如比丘如果看见被舍弃在墓地的遗骸:已死一天、已死二天、已死三天,肿胀、青瘀、生脓烂,他就此身联想:『此身也有这样的法,将成为这样,未跨越这样。』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中略)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再者,比丘们!犹如比丘如果看见被舍弃在墓地的遗骸:被乌鸦、鹰、秃鹰、苍鹭、狗、虎、豹、狐狼、各种生出的虫吞食,他就此身联想:『此身也有这样的法,将成为这样,未跨越这样。』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中略)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再者,比丘们!犹如比丘如果看见被舍弃在墓地的遗骸:有血肉、连着筋的骨锁,……(中略)无肉、沾血、连着筋的骨锁,……(中略)无血肉、连着筋的骨锁,……(中略)骨散乱地离散四处:手骨一处,脚骨一处,脚踝骨一处,小腿骨一处,大腿骨一处,腰骨一处,肋骨一处,脊椎骨一处,肩骨一处,颈骨一处,颚骨一处,齿骨一处,头盖骨一处,他就此身联想:『此身也有这样的法,将成为这样,未跨越这样。』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中略)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再者,比丘们!犹如比丘如果看见被舍弃在墓地的遗骸:类似螺贝颜色的白骨,……(中略)堆过一年的骨头,……(中略)腐烂成粉末的骨头,他就此身联想:『此身也有这样的法,将成为这样,未跨越这样。』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外部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身上随观身,或住于在身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身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身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身体』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身上随观身。
  九墓地节终了。
  十四随观身终了。
随观受
  又,比丘们!比丘怎样住于在受上随观受呢?比丘们!这里,比丘当感受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乐受。』当感受苦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苦受。』当感受不苦不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不苦不乐受。』当感受肉体的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肉体的乐受。』当感受精神的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精神的乐受。』当感受肉体的苦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肉体的苦受。』当感受精神的苦受时,他了知:『我感受精神的苦受。』当感受肉体的不苦不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肉体的不苦不乐受。』当感受精神的不苦不乐受时,他了知:『我感受精神的不苦不乐受。』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受上随观受,或住于在外部的受上随观受,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受上随观受,或住于在受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受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受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受』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受上随观受。
  随观受终了。
随观心
  又,比丘们!比丘怎样住于在心上随观心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了知『有贪的心』为有贪的心,了知『离贪的心』为离贪的心;了知『有瞋的心』为有瞋的心,了知『离瞋的心』为离瞋的心;了知『有痴的心』为有痴的心,了知『离痴的心』为离痴的心;了知『简约的心』为简约的心,了知『散乱的心』为散乱的心;了知『广大的心』为广大的心,了知『不广大的心』为不广大的心;了知『更上的心』为更上的心,了知『无更上的心』为无更上的心;了知『得定的心』为得定的心,了知『未得定的心』为未得定的心;了知『已解脱的心』为已解脱的心,了知『未解脱的心』为未解脱的心。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心上随观心,或住于在外部的心上随观心,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心上随观心,或住于在心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心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心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心』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在心上随观心。
  随观心终了。
随观法‧盖节
  又,比丘们!比丘怎样住于在法上随观法呢?比丘们!这里,比丘对五盖住于在法上随观法。而,比丘们!比丘怎样对五盖住于在法上随观法呢?比丘们!这里,比丘当有自己的欲的意欲时,他了知:『我有自己的欲的意欲。』当没有自己的欲的意欲时,他了知:『我没有自己的欲的意欲。』他如其未生起欲的意欲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欲的意欲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欲的意欲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当有自己的恶意时,他了知:『我有自己的恶意。』当没有自己的恶意时,他了知:『我没有自己的恶意。』他如其未生起恶意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恶意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恶意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当有自己的惛沈睡眠时,他了知:『我有自己的惛沈睡眠。』当没有自己的惛沈睡眠时,他了知:『我没有自己的惛沈睡眠。』他如其未生起惛沈睡眠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惛沈睡眠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惛沈睡眠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当有自己的掉举后悔时,他了知:『我有自己的掉举后悔。』当没有自己的掉举后悔时,他了知:『我没有自己的掉举后悔。』他如其未生起掉举后悔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掉举后悔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掉举后悔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当有自己的疑惑时,他了知:『我有自己的疑惑。』当没有自己的疑惑时,他了知:『我没有自己的疑惑。』他如其未生起疑惑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疑惑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疑惑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法』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对五盖在法上随观法。
  盖节终了。
随观法‧蕴节
  再者,比丘们!比丘对五取蕴住于在法上随观法。而,比丘们!比丘怎样对五取蕴住于在法上随观法呢?这里,比丘[了知]:『像这样是色,像这样是色的集起,像这样是色的灭没;像这样是受,像这样是受的集起,像这样是受的灭没;像这样是想,像这样是想的集起,像这样是想的灭没;像这样是行,像这样是行的集起,像这样是行的灭没;像这样是识,像这样是识的集起,像这样是识的灭没。』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法』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对五取蕴在法上随观法。
  蕴节终了。
随观法‧处节
  再者,比丘们!比丘对六内外处住于在法上随观法。而,比丘们!比丘怎样对六内外处住于在法上随观法呢?这里,比丘了知眼,了知色,了知缘于这两者生起的结缚,如其未生起结缚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结缚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结缚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了知耳,了知声,了知缘于这两者生起的结缚,如其未生起结缚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结缚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结缚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了知鼻,了知气味,了知缘于这两者生起的结缚,如其未生起结缚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结缚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结缚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了知舌,了知味道,了知缘于这两者生起的结缚,如其未生起结缚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结缚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结缚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了知身,了知所触,了知缘于这两者生起的结缚,如其未生起结缚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结缚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结缚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了知意,了知法,了知缘于这两者生起的结缚,如其未生起结缚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结缚之舍断而了知,如其已舍断结缚之未来不生起而了知。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法』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对六内外处在法上随观法。
  处节终了。
随观法‧觉支节
  再者,比丘们!比丘对七觉支住于在法上随观法。而,比丘们!比丘怎样对七觉支住于在法上随观法呢?这里,比丘当自己有念觉支时,了知:『我有念觉支。』当自己没有念觉支时,了知:『我没有念觉支。』如其未生起念觉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念觉支之圆满修习而了知;当自己有择法觉支时,了知:『我有择法觉支。』当自己没有择法觉支时,了知:『我没有择法觉支。』如其未生起择法觉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择法觉支之圆满修习而了知;当自己有活力觉支时,了知:『我有活力觉支。』当自己没有活力觉支时,了知:『我没有活力觉支。』如其未生起活力觉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活力觉支之圆满修习而了知;当自己有喜觉支时,了知:『我有喜觉支。』当自己没有喜觉支时,了知:『我没有喜觉支。』如其未生起喜觉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喜觉支之圆满修习而了知;当自己有宁静觉支时,了知:『我有宁静觉支。』当自己没有宁静觉支时,了知:『我没有宁静觉支。』如其未生起宁静觉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宁静觉支之圆满修习而了知;当自己有定觉支时,了知:『我有定觉支。』当自己没有定觉支时,了知:『我没有定觉支。』如其未生起定觉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定觉支之圆满修习而了知;当自己有平静觉支时,了知:『我有平静觉支。』当自己没有平静觉支时,了知:『我没有平静觉支。』如其未生起平静觉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平静觉支之圆满修习而了知。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法』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对七觉支在法上随观法。
  觉支节终了。
随观法‧谛节
  再者,比丘们!比丘对四圣谛住于在法上随观法。而,比丘们!比丘怎样对四圣谛住于在法上随观法呢?这里,比丘如实了知:『这是苦。』如实了知:『这是苦集。』如实了知:『这是苦灭。』如实了知:『这是导向苦灭道迹。』
  初诵品终了。
苦谛的说明
  比丘们!什么是苦圣谛呢?生是苦,老也是苦,死也是苦,愁、悲、苦、忧、绝望也是苦,与不爱的结合是苦,与所爱的别离是苦,所求不得也是苦,总括之,五取蕴是苦。
  而,比丘们!什么是生呢?在种种众生类中,种种众生的生、出生、入[胎]、生起、再生、诸蕴显现、得诸处,比丘们!这被称为生。
  而,比丘们!什么是老?在种种众生类中,种种众生的老、老衰、齿落、发白、皮皱、寿命的衰退、诸根的退化,这被称为老。
  而,比丘们!什么是死?在种种众生类中,种种众生的过世、灭亡、崩解、消失、死亡、寿终、诸蕴的崩解、尸体的舍弃,命根断绝,比丘们!这被称为死。
  而,比丘们!什么是愁?比丘们!凡具备(遭遇)一些不幸、接触一些苦法者会有愁、悲伤、忧愁、内部的愁、内部的悲哀,比丘们!这被称为愁。
  而,比丘们!什么是悲?比丘们!凡具备(遭遇)一些不幸、接触一些苦法者有悲叹、悲泣、悲叹着、悲泣着、悲叹的状态、悲泣的状态,比丘们!这被称为悲。
  而,比丘们!什么是苦?比丘们!凡身体的苦、身体的不合意,身触所生的苦与不合意感受,比丘们!这被称为苦。
  而,比丘们!什么是忧?比丘们!凡心的苦、心的不合意,意触所生的苦与不合意感受,比丘们!这被称为忧。
  而,比丘们!什么是绝望?比丘们!凡具备(遭遇)某些不幸、接触某些苦法者的悲伤、绝望、悲伤的状态、绝望的状态,比丘们!这被称为绝望。
  而,比丘们!什么是与不爱的结合是苦?这里,凡那些是不喜好的、不想要的、不合意的色、声、气味、味道、所触、法,或凡那些是对他乐于无利益、不利、不安乐、不离轭安稳者,与那些一起会合、集合、结合、合一,比丘们!这被称为与不爱的结合是苦。
  而,比丘们!什么是与所爱的别离是苦?这里,凡那些是喜好的、想要的、合意的色、声、气味、味道、所触、法,或凡那些是对他乐于利益、有益、安乐、离轭安稳的母亲、父亲、兄弟、姊妹、朋友、同事、亲族、血亲者,与那些一起不会合、不集合、不结合、不合一,比丘们!这被称为与所爱的别离是苦。
  而,比丘们!什么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们!生法的众生生起这样的欲求:『啊!愿我们没有生法!愿我们的生不来!』但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这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们!老法的众生生起这样的欲求:『啊!愿我们没有老法!愿我们的老不来!』但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这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们!病法的众生生起这样的欲求:『啊!愿我们没有病法!愿我们的病不来!』但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这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们!死法的众生生起这样的欲求:『啊!愿我们没有死法!愿我们的死不来!』但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这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们!愁、悲、苦、忧、绝望法的众生生起这样的欲求:『啊!愿我们没有愁、悲、苦、忧、绝望法!愿我们的愁、悲、苦、忧、绝望不来!』但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这是所求不得是苦。
  而,比丘们!什么是总括之,五取蕴是苦?即: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比丘们!这被称为总括之,五取蕴是苦。
  比丘们!这被称为苦圣谛。
集谛的说明
  而,比丘们!什么是苦集圣谛?是这导致再生、伴随欢喜与贪、到处欢喜的渴爱,即:欲的渴爱、有的渴爱、虚无的渴爱。
  而,比丘们!这渴爱当生起时,在哪里生起呢?当安住时,在哪里安住呢?凡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
  而,什么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呢?眼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耳是在世间中……(中略)鼻是在世间中……舌是在世间中……身是在世间中……意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色是在世间中……声是在世间中……气味是在世间中……味道是在世间中……所触是在世间中……法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眼识是在世间中……耳识是在世间中……鼻识是在世间中……舌识是在世间中……身识是在世间中……意识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眼触是在世间中……耳触是在世间中……鼻触是在世间中……舌触是在世间中……身触是在世间中……意触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眼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耳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鼻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舌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身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意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色之想是在世间中……声之想是在世间中……气味之想是在世间中……味道之想是在世间中……所触之想是在世间中……法之想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色之思是在世间中……声之思是在世间中……气味之思是在世间中……味道之思是在世间中……所触之思是在世间中……法之思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色之渴爱是在世间中……声之渴爱是在世间中……气味之渴爱是在世间中……味道之渴爱是在世间中……所触之渴爱是在世间中……法之渴爱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色之寻是在世间中……声之寻是在世间中……气味之寻是在世间中……味道之寻是在世间中……所触之寻是在世间中……法之寻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色之伺是在世间中……声之伺是在世间中……气味之伺是在世间中……味道之伺是在世间中……所触之伺是在世间中……法之伺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生起时,在这里生起,当安住时,在这里安住。
  比丘们!这被称为苦集圣谛。
灭谛的说明
  而,比丘们!什么是苦灭圣谛?就是那渴爱的无余褪去与灭、舍弃、断念、解脱、无依住。
  而,比丘们!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哪里被舍断呢?当被灭时,在哪里被灭呢?凡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
  而,什么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呢?眼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耳是在世间中……(中略)鼻是在世间中……舌是在世间中……身是在世间中……意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色是在世间中……声是在世间中……气味是在世间中……味道是在世间中……所触是在世间中……法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眼识是在世间中……耳识是在世间中……鼻识是在世间中……舌识是在世间中……身识是在世间中……意识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眼触是在世间中……耳触是在世间中……鼻触是在世间中……舌触是在世间中……身触是在世间中……意触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眼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耳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鼻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舌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身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意触所生受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色之想是在世间中……声之想是在世间中……气味之想是在世间中……味道之想是在世间中……所触之想是在世间中……法之想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色之思是在世间中……声之思是在世间中……气味之思是在世间中……味道之思是在世间中……所触之思是在世间中……法之思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色之渴爱是在世间中……声之渴爱是在世间中……气味之渴爱是在世间中……味道之渴爱是在世间中……所触之渴爱是在世间中……法之渴爱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色之寻是在世间中……声之寻是在世间中……气味之寻是在世间中……味道之寻是在世间中……所触之寻是在世间中……法之寻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色之伺是在世间中……声之伺是在世间中……气味之伺是在世间中……味道之伺是在世间中……所触之伺是在世间中……法之伺是在世间中可爱的、令人满意的色,这渴爱当被舍断时,在这里被舍断,当被灭时,在这里被灭。
  比丘们!这被称为苦灭圣谛。
道谛的说明
  而,比丘们!什么是导向苦灭道迹圣谛?就是这八支圣道;即: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见?比丘们!苦之智,苦集之智,苦灭之智,导向苦灭道迹之智,比丘们!这被称为正见。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志?离欲的意向、无恶意的意向、无加害的意向,比丘们!这被称为正志。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语?戒绝妄语、戒绝离间语、戒绝粗恶语、戒绝杂秽语,比丘们!这被称为正语。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业?戒绝杀生、戒绝未给予而取、戒绝邪淫,比丘们!这被称为正业。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命?比丘们!这里,圣弟子舍断邪命后,以正命营生,比丘们!这被称为正命。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精进?比丘们!这里,比丘为了未生起的恶不善法之不生起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发心、勤奋;为了已生起的恶不善法之舍断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发心、勤奋;为了未生起的善法之生起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发心、勤奋;为了已生起的善法之存续、不消失、增加、扩大、圆满修习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发心、勤奋,比丘们!这被称为正精进。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念?比丘们!这里,比丘住于在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住于在受上随观受,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住于在心上随观心,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住于在法上随观法,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比丘们!这被称为正念。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定?比丘们!这里,比丘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以喜的褪去与住于平静,正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这圣弟子宣说:『他是平静、专注、住于乐者』的第三禅;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比丘们!这被称为正定。
  比丘们!这被称为导向苦灭道迹圣谛。
  像这样,或住于在自己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法上随观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消散法,或住于在法上随观集法与消散法,或『有法』的念已现起,直到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而住于无依止,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比丘们!比丘这样住于对四圣谛在法上随观法。
  谛节终了。
  随观法终了。
  比丘们!如果任何人在这四念住上这么修习七年,二果其中之一果应该可以被预期:当生完全智,或当存在有余依时,为不还者状态。
  比丘们!别说七年,比丘们!如果任何人在这四念住上这么修习六年,……(中略)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比丘们!别说一年,比丘们!如果任何人在这四念住上这么修习七个月,二果其中之一果应该可以被预期:当生完全智,或当存在有余依时,为不还者状态。比丘们!别说七个月,比丘们!如果任何人在这四念住上这么修习六个月,……(中略)五个月,……四个月,……三个月,……二个月,……一个月,……半个月,……比丘们!别说半个月,比丘们!如果任何人在这四念住上这么修习七天,二果其中之一果应该可以被预期:当生完全智,或当存在有余依时,为不还者状态。
  当像这样说:『比丘们!这是为了众生的清净、为了愁与悲的超越、为了苦与忧的灭没、为了方法的获得、为了涅盘的作证之无岔路之道,即:四念住。』时,缘于此而说。」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些悦意的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念住大经第九终了。
板凳
发表于 2012-10-23 1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刚果 于 2012-10-23 19:59 编辑

念住大经庄春江译本的相关注释:

「一道」(MA),「一入道」(AA),南传作「无岔路之道」(Ekāyano……magg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直接之道」(the direct path)或「单行道」(the one-way path, SN.47.1),并解说,此词常被译为「唯一之道」(the only way, the sole way,编按:北传经文也有这样译者,如《别译杂阿含102经》就译为「唯有一道」,参看《杂阿含1189经》),意味着这是佛陀独有之道(an exclusive path),但注释书只说,这不是一个分支道路(na dvedhāpathabhūto,不成为歧道)。此词在MN.12清楚地表示,其意思是「直通目的地之路」(a path leading straight to its destination)(编按:原文为工具格的「ekāyanena maggena」,相当的AA.50.6该段译作:「若有人直从一道来,有目之士见已,便知之斯人所趣向,定至此树不疑。」即译为「一道」),也许这是比对其它总是无法直通目的地的禅法而说的。又,此词不应与《妙法莲华经(法华经)》(the Saddharma Puṇḍarika Satra)中心主题的「一乘」(ekayāna)混淆。按:检视汉译阿含经中称「一乘道」或「一道」的法门,还有「六念」(《杂阿含550经》)、「四如意足」(《杂阿含561经》)、「戒定慧」(《杂阿含563经》)、「正定」(《中阿含189经》)等,不只是「四念住」而已,这与菩提比丘不赞成将之译为「唯一之道」的观点相顺。另外《杂阿含962经》佛陀没有「这才正确,其它都错。」的观念,也可参考。

「乐食」(MA),「食乐痛」(AA),南传作「肉体的乐受」(sāmisaṃ vā sukhaṃ vedan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肉体的快乐感受」(carnal pleasant feeling, SN.36.14)。按:「肉体的」(sāmisa),另译为「有味的;有食味的;物质的;涂满食物的;有物质的」。

「乐无食」(MA),「不食乐痛」(AA),南传作「精神的乐受」(nirāmisāpi sukhā vedan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精神上的快乐感受」(spiritual pleasant feeling)。按:「精神的」(nirāmisa),另译为「无食味的;无染污的;离财的;无肉的;无欲望的;无实质性的;离物质的;非物质的」。

「或有余得阿那含」,南传作「或当存在有余依时,为不还者状态」(sati vā upādisese anāgāmit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或者,如果有执着的残渣,不返回」(or if there is a trace of clinging left, non-return)或「或者,如果有执着的残渣,不返回的状态」(or, if there is a residue of clinging, the state of nonreturning, SN.48.65)。

「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ñāṇamattāya paṭissatimattāy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为仅够的理解与深切注意」(for bare knowledge and mindfulness)。

「色之想」(Rūpasaññ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色的认知」(perception of forms, SN.25.6)。

「色之思」(Rūpasañcetan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对色的意志力」(volition regarding forms, SN.25.7)。

「色之渴爱」(Rūpataṇhā The craving for sights),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对色的渴爱」(craving for forms, SN.25.8)。

「色之寻」(Rūpavitakko),Maurice Walshe先生英译为「景色的『想』」('Thinking' of sights, DN.22)。

「色之伺」(Rūpavicāro),Maurice Walshe先生英译为「景色的『沈思』」('Pondering' on sights, DN.22)。

「有身体」(Atthi kāyoti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有身体」(there is a body)。

「如其住立、如其志向、有界之身」,参看《中阿含81经》比对。

「出生、入[胎]、生起、再生」,参看《中阿含29经》「生则生,出则出,成则成」比对。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47 , Processed in 0.0859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