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49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殊的阿阇世王 ——虽然见法但是当生没能入圣流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9 2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扁舟一叶 于 2016-4-9 23:11 编辑

特殊的阿阇世王
——虽然见法但是当生没能入圣流
一、为什么说阿阇世王见法了呢?
1、阿阇世王成就无根之信
阿阇世王虽然因为杀父,造下五逆无间之罪,当生没能得入圣流,但是由于信解佛法,成就无根之信。
比如:
“佛告诸比丘。今此阿阇世王不取父王害者。今日应得初沙门果证。在四双八辈之中。亦复得贤圣八品道。除去八爱。超越八难。虽尔。今犹获大幸。得无根之信。是故。比丘。为罪之人。当求方便。成无根之信。我优婆塞中得无根信者。所谓阿阇世是也。”(《增一阿含经》)
2、无根之信也是信根成就
阿阇世王已得无根之信,虽然当生未能得沙门果,但是却信根成就。
比如:
“父王无咎而取害之。当生阿鼻地狱中。经历一劫。然今日以离此罪。改其过罪。于如来法中。信根成就。缘此德本。得灭此罪。永无有余。”(《增一阿含经》)
3、信根成就亦即是慧根成就
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之中,以慧根为首,若信根成就则亦即是慧根成就。
比如:
“若圣弟子成就慧根者。能修信根。依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是名信根成就。信根成就。即是慧根。”(《杂阿含经》)
4、慧根成就亦即是四圣谛成就
所谓慧根,其实就是四圣谛。
比如:
“何等为慧根。谓四圣谛。”(《杂阿含经》)
“何等为慧根。若比丘苦圣谛如实知。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是名慧根” (《杂阿含经》)
“诸比丘!以何为慧根耶?诸比丘!于此有圣弟子,有智慧、圣,决择而正顺苦尽,成就生灭慧。彼对此苦如实了知,此苦集如实了知,此苦灭如实了知,此如实了知顺苦灭道。诸比丘!此名为慧根。”(《相应部》)
可见慧根成就亦即是如实知四圣谛,也就是四圣谛成就。
5、四圣谛成就即为见法
如实知四圣谛就是成就生灭慧,就是见缘起法,即为见法。
综上可知,阿阇世王已见法。
二、阿阇世王当生为何没能入圣流?
1、阿阇世王因为杀父,造下五逆无间之罪,不能入正性决定。
比如:
“诸比丘!成就六法者,虽听闻正法,于善法中,亦不堪入正性决定。以何为六耶?即:杀母、杀父、杀阿罗汉、以恶心出如来之[身]血、破僧伽、无慧、痴呆而哑羊。诸比丘!成就此等六法者,虽听闻正法,于善法中,亦不堪入正性决定。”(《增支部》)
2、不入正性决定,则不可能证圣果。
比如:
“不入正性决定而且现证预流果、或一来果、或不还果、或阿罗汉果者,应无此理。”(《小部》)
“不入正性决定而当证预流果,或一来果、或不还果、或阿罗汉果者,无有是处。”(《增支部》)
因为如上原因,所以阿阇世王当生没能入圣流。
但是阿阇世却因为信心坚固,蒙佛记莂:“二十劫中不堕恶趣。恒在人中生。最后受身。以信坚固。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名曰除恶辟支佛。”(《增一阿含经》)
推荐
发表于 2019-9-5 21:22 | 只看该作者
"为何佛陀要提出“持戒修福”作为于佛法生起净信的前提呢?很多人错误地以为,反正一切都是虚妄的,持戒修福都是执著幻相的,所以就什么都不在乎了,那就落入混乱因果的断灭邪见中了。佛法的核心就是缘起因果法则,有因才会有果。持戒修福是因,得道乃至成佛是果。“所谓戒者。息诸恶故。戒能成道。”“夫禁戒者。犹吉祥瓶。所愿便克。诸道品法。皆由戒成。”(《阿含经》)而要证得净信——初果,没有很深的善根是很难的,所以想得圣道的修行人,都会严格要求自己精勤地持戒修福,戒能净慧,智慧也会随之逐渐增长,等善根福德成熟了,才有机缘见法得法生清净信。持戒修福的凡夫是很少的,比如,佛陀说:“远离杀生之众生为少,不远离杀之众生为多。”“远离生肉收受之众生为少,不远离生肉收受之众生为多。”(《阿含经》)所以,能得圣道的人自然就少之又少了。
  戒与慧是互相增上的,不持戒修福就会障碍对佛法生起净信,严重的甚至造成今生根本无法得道。比如,阿阇世王正是因为犯下五逆重罪之一的“杀父”,故而圣戒不能成就,才错失了得道的因缘:“如人洗手。左右相须。左能净右。右能净左。此亦如是。有慧则有戒。有戒则有慧。戒能净慧。慧能净戒。若阿阇世王不杀父者。即当于此坐上得法眼净。”(《阿含经》)"---《金刚智慧能断一切邪说》
沙发
发表于 2016-4-10 14: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醬子喲 于 2016-4-10 14:28 编辑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末学始终对于增一阿含经中对于阿阇世王成就“无根之信”的记说存疑。

另外还有一个疑点,即是此“无根之信”能全然等同于一般的“信根成就”么?
依经,所谓信根成就即已经于佛、法、僧、戒成就不坏净了。阿阇世王显然圣戒未成就。
比如:
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杂阿含经·646.当知经》

若说阿阇世王只是于佛、法、僧得净信,但世尊也记说于佛、法、僧得不坏净,堕地狱者无是处。所谓的“无有是处”即是排除了任何可能。阿阇世王却堕地狱了。
彼无增损变异者。谓多闻圣弟子于佛不坏净成就。若堕地狱.畜生.饿鬼者。无有是处。《杂阿含经·836.四不坏净经》

如果"无根之信"所成就的信根与一般情况下的信根成就不同,那么用一般情况下的“信根成就即是慧根成就”,继而来证明阿阇世王见法,感觉说服力不够。。。

正好末学也发了一贴,证明“见法”即是区分圣者和凡夫的分水岭,请贤友赐教http://www.tianjian.cc/forum.html ... id=14597&extra=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17:28 | 只看该作者
醬子喲 发表于 2016-4-10 14:24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末学始终对于增一阿含经中对于阿阇世王成就“无根之信”的记说存疑。

另外还有一个疑点,即是此“无根之信”能全然等同于一般的“信根成就”么?
依经,所谓信根成就即已经于佛、法、僧、戒成就不坏净了。阿阇世王显然圣戒未成就。
比如:
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杂阿含经·646.当知经》

若说阿阇世王只是于佛、法、僧得净信,但世尊也记说于佛、法、僧得不坏净,堕地狱者无是处。所谓的“无有是处”即是排除了任何可能。阿阇世王却堕地狱了。
彼无增损变异者。谓多闻圣弟子于佛不坏净成就。若堕地狱.畜生.饿鬼者。无有是处。《杂阿含经·836.四不坏净经》

如果"无根之信"所成就的信根与一般情况下的信根成就不同,那么用一般情况下的“信根成就即是慧根成就”,继而来证明阿阇世王见法,感觉说服力不够。。。

正好末学也发了一贴,证明“见法”即是区分圣者和凡夫的分水岭,请贤友赐教http://www.tianjian.cc/forum.html?mod=viewthread&tid=14597&extra=

如果这样说是否能够表述的更清楚:2.阿阇世王虽然成就无根之信,但也信根成就。
地板
发表于 2016-4-10 21: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今生正念 于 2016-4-10 22:52 编辑

末学理解,“无根之信”中的根与“信根”的根不是一个意思。
首先,我们要明白“信根”是什么?
“比丘们!什么是信根?比丘们!这里,圣弟子是有信者,信如来的觉:『像这样,那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比丘们!这被称为信根。”《相应部 》
“云何名为信根?所谓:贤圣弟子信如来道法,彼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出现于世,是谓名为信根。”《增壹阿含经》
“何等为信根?若比丘于如来所起净信心,根本坚固,余{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无能沮坏其心者,是名信根。”《杂阿含经 》
而《杂阿含经》655经中“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本身就有疑问,此篇经文全文如下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
  精进根者,当知是四正断。
  念根者,当知是四念处。
  定根者,当知是四禅。
  慧根者,当知是四圣谛。
  此诸功德,一切皆是慧为其首,以摄持故,……乃至……。」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而《杂阿含经》658经全文如下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何等为信根?谓:圣弟子于如来所起信心,根本坚固,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诸世间法所不能坏,是名信根。
  何等为精进根?谓:四正断。
  何等为念根?谓:四念处。
  何等为定根?谓:四禅。
  何等为慧根?谓:四圣谛。
  此诸功德,皆以慧为首,譬如:堂阁,栋为其首。」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两篇经文比较可见,除了对“信根”的解释不同外,其它四根,完全一致。
于经中搜“信根”,前后比对,还是只对“如来所起净信心”更为准确。而不是“四不坏净”,可见“杂阿含655经”确实有疑!
能明白“信根”的含义,对“无根之信”就好理解了。
首先,阿阇世王因为杀父,造下五逆无间之罪
|“今此阿阇世王不取父王害者"《增壹阿含经》
“此人杀父作无间罪。腐败坏烂。于正法中不能生道根栽。正使七佛一时出世。为其说法。于正法中终不生善。喻如多罗树头断则不生。不青亦不中种。是五无间罪亦复如是。于正法中不生圣种。"《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三》
其次,阿阇世王成就信根,也就是“无根之信”。
“父王无咎而取害之。当生阿鼻地狱中。经历一劫。然今日以离此罪。改其过罪。于如来法中。信根成就。缘此德本。得灭此罪。永无有余。”(《增一阿含经》)
“今犹获大幸。得无根之信。是故。比丘。为罪之人。当求方便。成无根之信。我优婆塞中得无根信者。所谓阿阇世是也。”(《增一阿含经》)
可见无根之信是信根,但不得圣戒成就和道果。
“佛告诸比丘。今此阿阇世王不取父王害者。今日应得初沙门果证。在四双八辈之中。亦复得贤圣八品道。除去八爱。超越八难。“《增一阿含经》
可见无根之信,只是成就了五根中的信根,根本不入圣者之流。也就是达不到四双八辈中最低标准,随信行者的标准。
“比丘等!然,何人为随信行者?诸比丘,对此而论,有一类人,彼等为寂静解脱者,超越色而为无色者,彼等未以身体验而住之,然彼等虽以慧见,诸漏末灭尽,又于如来唯净信、唯敬爱,亦有此等诸法,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诸比丘!是人被称为谓随信行者。” 《南传中部》
“复次。摩诃男。圣弟子信于佛言说清净。信法.信僧言说清净。乃至五法少慧。审谛堪忍。谓信.精进.念.定.慧。是名圣弟子不堕恶趣。乃至随信行”《杂阿含经》
“诸比丘!若信、信解如是此等诸法者,此名为随信行者,入正性决定,入善士地,超凡夫地。彼作业而不
生地狱、畜生、饿鬼;不现证预流果而不死。”《南传相应部》
而随信行者是见法者,也是见法者的最低标准者。“见谛得果”,见法者就是圣者,圣者就是四双八辈。达不到随信行者的标准,当然不入圣者之流,自然没见法,也不能入正性决定,所以阿阇世王命终还是堕拍毬地狱了。
“于如来法中。信根成就。缘此德本。得灭此罪。永无有余。于今身命终当生拍毬地狱中。”(《增一阿含经》)
但是阿阇世却因为信心坚固“二十劫中不堕恶趣。恒在人中生。最后受身。以信坚固。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名曰除恶辟支佛。”(《增一阿含经》)
信心坚固即是信根,比如“手长者有信者,此何因说?手长者得信坚固,深着如来,信根已立,终不随外沙门、梵志、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手长者有信者,因此故说。 ”《中阿含41经》
可见无根之信的“根”有道、果之意;而信根的“根”有坚固之意,二者不同。
所以说阿阇世王因为犯五逆重罪,虽闻法而生“信”,但不得圣戒成就,不得道果,此“信”为无根之“信”,“不能生道根栽”,不入正性决定,不能见法!

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0 22: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信根成就,即是慧根。慧根成就,即是四圣谛成就,就是如实知见四圣谛,正是见法啊!
6#
发表于 2016-4-10 22: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今生正念 于 2016-4-10 23:32 编辑

“见谛得果”,只要见法,就是四双八辈的圣者。而圣者是具“五根”者。
相应部48相应13经/简要经第二(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信根、……(中略)慧根。比丘们!这些是五根。
  比丘们!已完成、已实践这五根者是阿罗汉;较之弱者是不还者;较之弱者是一来者;较之弱者是入流者;较之弱者是随法行者;较之弱者是随信行者。
  这样,比丘们!不同的根有不同的果,不同的果有不同的人。」
信根成就≠慧根成就

7#
发表于 2016-4-10 23: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今生正念 于 2016-4-10 23:35 编辑

阿阇世王不具足“五根”,是因为圣戒不成就。虽有信根,但无定根。
“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戒、定、慧。修戒获定,得大果报;修定获智,得大果报”《长阿含2经/游行经》
“信贤圣戒:清净无秽,无有缺漏,明哲所行,获三昧定”《长阿含2经/游行经》
因为圣戒不成就,不能得定,“五根”中的“定根”自然不能获得。无定根自然无慧根。
而随信行者就已经具“五根”。
“诸比丘,对此而论,有一类人,彼等为寂静解脱者,超越色而为无色者,彼等未以身体验而住之,然彼等虽以慧见,诸漏末灭尽,又于如来唯净信、唯敬爱,亦有此等诸法,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诸比丘!是人被称为谓随信行者。” 《南传中部》
而随信行者是见法者的最低标准。
8#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07: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今生正念 发表于 2016-4-10 22:56
“见谛得果”,只要见法,就是四双八辈的圣者。而圣者是具“五根”者。
相应部48相应13经/简要经第二(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个呢?信根、……(中略)慧根。比丘们!这些是五根。
  比丘们!已完成、已实践这五根者是阿罗汉;较之弱者是不还者;较之弱者是一来者;较之弱者是入流者;较之弱者是随法行者;较之弱者是随信行者。
  这样,比丘们!不同的根有不同的果,不同的果有不同的人。」
信根成就≠慧根成就

1.初果的标准:三结断,无需定根成就,而且,初果圣者也根本不可能有禅定,初果如果有禅定直接就是三果。就是说,根本不存在有禅定即定根成就的初果。
甚至慧解脱的阿罗汉也没有禅定。
2.信根成就,即是慧根成就。
《杂阿含经·656.慧根经》 (六五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若圣弟子成就慧根者。能修信根。依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是名信根成就。信根成就。即是慧根。如信根。如是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亦如是说。是故就此五根。慧根为其首。以摄持故。譬如堂阁。栋为其首。众材所依。以摄持故。如是五根。慧为其首。以摄持故。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9#
发表于 2016-4-15 19: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醬子喲 于 2016-4-15 19:36 编辑

对比经文感觉特别矛盾:

“此人杀父作无间罪。腐败坏烂。于正法中不能生道根栽。正使七佛一时出世。为其说法。于正法中终不生善。喻如多罗树头断则不生。不青亦不中种。是五无间罪亦复如是。于正法中不生圣种。"《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三》
其次,阿阇世王成就信根,也就是“无根之信”。

“父王无咎而取害之。当生阿鼻地狱中。经历一劫。然今日以离此罪。改其过罪。于如来法中。信根成就。缘此德本。得灭此罪。永无有余。”(《增一阿含经》)


先搁置其它几部阿含中没有“无根之信”的说法,依《摩诃僧祇律》的记说,阿阇世王“于正法中终不生善”,依《增一阿含经》阿阇世王“于如来法中。信根成就。”实在是太矛盾了。


见法是凡夫与圣者的分水岭,凡夫若见法必入四双八辈贤圣之列,此世阿阇世王未得、也不可能得圣果————这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那么这个无根之信的信根成就=慧根成就=见法?


另外即便贤友指出“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杂阿含经·646.当知经》”可疑,并且指出信根成就是指成就佛不坏净,但是阿含经中有很多经文记说成就佛不坏净者不可能堕地狱的经文,阿阇世王堕地狱了,这也是众所周知的。这个“无根之信”=佛陀所通常记说的信根成就?


感觉“阿阇世王见法但不入圣流”的论断,疑点重重。。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07:2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此人杀父作无间罪。腐败坏烂。于正法中不能生道根栽。正使七佛一时出世。为其说法。于正法中终不生善。喻如多罗树头断则不生。不青亦不中种。是五无间罪亦复如是。于正法中不生圣种。"《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三》
此处“终不生善”是特指下文的“于正法中不生圣种”,即五逆之罪不得圣果,非是不生一切善法,难道五逆罪人做布施功德事也没有善果?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07:38 | 只看该作者
醬子喲 发表于 2016-4-15 19:14
对比经文感觉特别矛盾:

“此人杀父作无间罪。腐败坏烂。于正法中不能生道根栽。正使七佛一时出世。为其说法。于正法中终不生善。喻如多罗树头断则不生。不青亦不中种。是五无间罪亦复如是。于正法中不生圣种。"《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三》
其次,阿阇世王成就信根,也就是“无根之信”。

“父王无咎而取害之。当生阿鼻地狱中。经历一劫。然今日以离此罪。改其过罪。于如来法中。信根成就。缘此德本。得灭此罪。永无有余。”(《增一阿含经》)


先搁置其它几部阿含中没有“无根之信”的说法,依《摩诃僧祇律》的记说,阿阇世王“于正法中终不生善”,依《增一阿含经》阿阇世王“于如来法中。信根成就。”实在是太矛盾了。


见法是凡夫与圣者的分水岭,凡夫若见法必入四双八辈贤圣之列,此世阿阇世王未得、也不可能得圣果————这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那么这个无根之信的信根成就=慧根成就=见法?


另外即便贤友指出“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杂阿含经·646.当知经》”可疑,并且指出信根成就是指成就佛不坏净,但是阿含经中有很多经文记说成就佛不坏净者不可能堕地狱的经文,阿阇世王堕地狱了,这也是众所周知的。这个“无根之信”=佛陀所通常记说的信根成就?


感觉“阿阇世王见法但不入圣流”的论断,疑点重重。。

而且此处:“此人杀父作无间罪。腐败坏烂。于正法中不能生道根栽。正使七佛一时出世。为其说法。于正法中终不生善。喻如多罗树头断则不生。不青亦不中种。是五无间罪亦复如是。于正法中不生圣种。"《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三》
也明确指出,是“于正法中不能生道根栽”,即能够长成圣果的根是断的,是无的,所以才叫无根。栽就是幼苗,与根、种子的意思相近。
12#
发表于 2016-4-23 10:58 | 只看该作者
“于正法中终不生善”是指于“佛陀正法”不入道,而非做世间善法也没有福报。

“无根之信”之说于律中”于正法中不能生道根栽“经文意思比较对应,感觉是可信的。但是“信成就”与“于正法中终不生善”很矛盾,怎么对于佛陀成就信根了还未生善呢。明明是无根怎么就有根了?若“见法”也必定入圣道阿。
13#
发表于 2016-5-2 18:51 | 只看该作者
很羡慕两位的依经依律的议论,末学学识短浅,无法引证,只是有一个感觉:业果善恶不相抵。如佛陀还要受食马麦及腰痛之报,何况凡夫?《增一阿含》受大乘影响严重,其中未必皆可靠。如下面:

父王无咎而取害之。当生阿鼻地狱中。经历一劫。然今日以离此罪。改其过罪。于如来法中。信根成就。缘此德本。得灭此罪。永无有余。”(《增一阿含经》)

“缘此德本,得灭此罪,永无有余”?真的可以吗?叫人怀疑……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13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6-5-2 18:51
很羡慕两位的依经依律的议论,末学学识短浅,无法引证,只是有一个感觉:业果善恶不相抵。如佛陀还要受食马麦及腰痛之报,何况凡夫?《增一阿含》受大乘影响严重,其中未必皆可靠。如下面:

父王无咎而取害之。当生阿鼻地狱中。经历一劫。然今日以离此罪。改其过罪。于如来法中。信根成就。缘此德本。得灭此罪。永无有余。”(《增一阿含经》)

“缘此德本,得灭此罪,永无有余”?真的可以吗?叫人怀疑……

首先,悔过的功德是非常强大的,
比如:
“凡人有罪。自见.自知而悔过者。于当来世律仪成就。功德增长。终不退减。”(杂阿含)
“若有自知罪.自见罪而悔过者。于未来世。律仪戒生。善法增长。不退减故。”(杂阿含)
“若有悔过。见罪发露。护不更作者。则长养圣法而无有失。”
其次,阿阇世王已于佛前悔过,佛哀愍故,已经接受其悔过。
比如:“佛告王曰。汝愚冥无识。但自悔过。汝迷于五欲乃害父王。今于贤圣法中能悔过者。即自饶益。吾愍汝故。受汝悔过。”
“而阿阇世王今自悔过。罪咎损减。已拔重咎。”
所以,并非因果错乱、善恶相抵,而是知错能悔与怙恶不悛的果报有天壤之别。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45 , Processed in 0.1004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