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37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查证大集经并无[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这一句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10 1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在某念佛网又发现这句[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查证大集经并无[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这一句

大集经又称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共有60卷。 为了调查[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这句,深入读遍,结果竟然发现没有这一句,兹将每一卷的品名列下,敢请净宗行人指出[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渡,惟依念佛法门]出自那一品?以正视听!

60卷大集经各品名目如下:
1。缨络品 2。 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2) 3。 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3) 4。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4) 5。宝女品(3/1) 6。宝女品(3/1) 7。不目旬菩萨品 8。海慧菩萨品(5/1) 9。海慧菩萨品(5/2) 10。海慧菩萨品(5/3)

11。海慧菩萨品(5/4) 12。 无言菩萨品(6) 13。 不可说菩萨品(7) 14。虚空藏菩萨品(8/1)15。虚空藏菩萨品(8/2) 16。虚空藏菩萨品(8/3) 17。虚空藏菩萨品(8/4)。18。虚空藏菩萨品(8/5) 19。宝幢分第九魔苦品 20。宝幢分三昧神足品

21。宝幢分中相品(5) 22。虚空目分第十之初声闻品/1 23。虚空目分之三中世间品
24。虚空目分之4中圣目品 25。宝髻菩萨品(11/1)26。宝髻菩萨品(11/2)27。无尽意菩萨品(12/1)28。无尽意菩萨品(12/2) 29。无尽意菩萨品(12/3)30。无尽意菩萨品(12/4)

31。日密分护法品(1) 32。日密分四方菩萨品(2/2) 33。日密分别品(4/2) 34。日藏分护持正法品 35。 日藏分陀罗尼品(2/1) 36。 日藏分陀罗尼品(2/2) 37。 日藏分菩萨使品(3)38。日藏分定品第四 39。日藏分恶业集品 40。 日藏分护持品


41。 日藏分中星宿品(8/1) 42。 日藏分中星宿品(8/2) 43。 日藏分中送使品(9)
44。日藏分中三归济龙品12 45。日藏分护塔品13 46。月藏分第十四月幢神咒品1
47。月藏分十四魔王波旬言旨佛所品 48。月藏分十四本事品 49。月藏分令魔王得信乐品
50。月藏十四分诸鬼神得敬信品(8/1)


51。月藏分十四诸鬼神得敬信品(8/1) 52。月藏分十二诸魔得敬信品 53。月藏分十二
咒轮护持品 54。月藏分十二忍辱品 55。须弥分十二布阎浮提品 56。须弥分十二星宿摄受品
57。须弥分十五声闻品
58。须弥分十五陀罗尼品
59。十方菩萨品13 60。十方菩萨品2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12:46 | 只看该作者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禅]出自那一品

最近,在某念佛网又发现这句[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查证大集经并无[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这一句

大集经又称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共有60卷。 为了调查[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这句,深入读遍,结果竟然发现没有这一句,兹将每一卷的品名列下,敢请净宗行人指出[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禅]出自那一品?以正视听!
3#
发表于 2006-11-12 09:02 | 只看该作者
这句话出自《大正藏-诸宗部四-庐山莲宗宝鉴》。原文是:“大集經賢護品云。求無上菩提者。應修念佛禪三昧。偈云。若人專念彌陀佛號。曰無上深妙禪。”《诸宗部四-西方合论》也收录了。
可是,问题是没有原文啊!“偈云”的原文不在啊!偈在哪里啊?看来也是很可疑的一句偈啊!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3 09: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原帖由 抗败法血球 于 2006-11-10 12:46 发表
最近,在某念佛网又发现这句[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查证大集经并无[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这一句

大集经又称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共有60卷。 为了调查[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这句,深入读遍,结果竟然发现没有这一句,兹将每一卷的品名列下,敢请净宗行人指出[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禅]出自那一品?以正视听!


谢谢公大德多番引证,携手并肩破除伪经恶习,还世人经句本来面目!
5#
匿名 发表于 2006-11-13 09:56
揭露是好事!

但自己赞叹自己就有点那个了吧......

来不及换马甲?
6#
匿名 发表于 2006-11-13 12:14
原帖由 Guest 于 2006-11-13 09:56 发表
揭露是好事!

但自己赞叹自己就有点那个了吧......

来不及换马甲?

他们明明互相赞嘛,谁和谁是自己啊?您好像在无端臆测啊!
7#
匿名 发表于 2007-1-30 20:07

十念往生

十念往生

[缘起]有学人问,佛教净土宗一心念佛者,最后到底能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现答复如下。

自古以来,很多修行人都认为净土宗是修炼的捷径,认为只要念佛号就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果真如此吗?

阿弥陀佛曾经发过四十八大愿,其中第二十九愿说,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土,乃至十声念我名号(即十念)必遂来生——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最低标准。可是这十念是什么呢?又如何十声念佛名号呢?《弥勒发问经》曾经记载:在释迦牟尼佛讲法时代,弥勒菩萨问佛:“如佛所说,阿弥陀佛功德利益,若能十念相续,不断念彼佛者,即得往生,当云何念?”佛言:“非凡夫念,非不善念,非杂结使念。何者为十?一者,于一切众生长生慈心,于一切众生不毁其行,若毁其行,终不往生。二者,于一切众生深起慈心,除残害意。三者,发护法心,于一切法不生诽谤。四者,于忍辱中生决定心。五者,深心清净,不染利养。六者,发一切智心,日日常念,无有废忘。七者,于一切众生起尊重心,除我慢心,谦下言说。八者,于世谈话不生昧着心。九者,近于觉意,深起种种根因缘,远离愦闹散乱心。十者,正念观佛,除去诸根。”
这段话的含义是:
弥勒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说:“就象您所说的,阿弥陀佛作大功德利益众生,曾许愿说众生若能十念相续,坚持不断地念此佛的名号即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十念(念十声名号)应该如何念呢?”释迦牟尼佛回答说:“不是常人那样念,也不是没有善心的那样念,也不是有烦恼的那样念。什么是十念呢?所谓十念是指:
(1)于一切众生常生慈悲心,于一切众生不诋毁其行为,如果诋毁其言行,绝对不会往生。
(2)于一切众生深深地生起慈爱之心,去除伤害众生的心念。
(3)发护持佛法之心,对一切佛法不生毁谤之心念与行为。所谓护持佛法,是指拥护佛法,如法实修,积累功德,为法作证,令法久住。
(4)安住于佛法法理之中,即法忍。
(5)内心清净,不贪图名利。
(6)发大愿,欲获得一切智慧,日日念持此愿,大精进而不放逸。
(7)尊敬一切众生,去除傲慢心,谦下地与人言说。
(8)于人世间的闲谈不生执著喜好心。
(9)任何时间、任何事情,念起即觉,意起即修定(三昧)。远离愦闹散乱之心。念念禅定,念念向善,积累种种善根。
(10)正心念,观想佛的功德,并按佛的功德去修行,去除五根的放逸,从而达到一心不乱。
根据以上经文可知,所谓十念并不是仅仅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那么简单。

有人说,一些人在临终前的确有往生的征兆,比如说出现一些瑞相,那不是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吗?释迦牟尼佛曾在《菩萨处胎经》中说:“西方去此阎浮提十二亿那由陀,有懈慢界。国土快乐,作倡伎乐,衣被服饰,香花庄严,七宝转围床。……前后发意众生,欲生阿弥陀佛国者,皆深染着懈慢国土,不能前进生阿弥陀佛国。亿千万众,时有一人,能生阿弥陀佛国,何以故?皆由懈慢执心不牢固。”
意思是说,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路途中,距我们人间十二亿那由他的距离(即那由陀,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距离),有一个地方,称懈慢界。在这个地方的众生非常快乐,有种种娱乐,衣服、装饰、香花非常美丽庄严,床也被七宝(七宝即金、银、琉璃、水晶、白珊瑚、赤真珠、绿色玉)所围转。发心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在往生过程中,便贪恋此地方,妄认懈慢界为西方极乐世界,不能前往生于极乐世界。千万亿的众生,偶尔有一人能够往生阿弥陀佛主持的极乐世界。为什么呢?这是由于这些人在生前懈怠、傲慢,不清楚、不提高自己的心行境界,或者不真心修炼,只是一味贪图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念佛号,但真正的执著心并未去掉而导致的。这些人修炼之心不稳固,因而闯不过此关,不能真正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可见,无数念佛者中真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微乎其微。因为这些人不是念想佛的功德,使自己向佛的功德标准靠拢,从而去掉自己的执著心,而达到极乐世界成员的标准。由于阿弥陀佛的世界众生心行境界是有标准的,所以达不到标准的众生都不可能到达那个世界。尽管佛具有慈悲心,济度众生,接引众生,但并不是说你念了几声佛号,就接引你到极乐世界,必须是你的心行境界达到其世界众生的心行境界标准才可以。

这提示修行者们,不要拿佛法作买卖,要真心实修,去掉执著,提高心行境界,不贪恋一切(包括不贪恋去各种世界,不贪恋圆满),则一定会真正往生到相应的世界。否则绝不会往生到相应的世界,甚至会走入魔道。

陀佛慈悲心,曾发四八愿,
其间有十念,不断得往生,
并非念十名,实为修十心:
一修无嫉心,二修大慈心,
三修护法心,四修法忍心,
五修清净心,六修大智心,
七修谦虚心,八修精进心,
九修禅定心,十修功德心。

无数念佛者,实无几人成。
临终得往生,实到懈慢界。
难以到极乐,只因懈慢阻。
生前不修心,懈怠兼傲慢,
修持不牢固,恶心未断除,
幻境一出现,执迷难闯关。

劝化真修者,生前勤修心,
去除一切执,定得真往生。
8#
匿名 发表于 2007-1-30 20:09

论议念佛三昧

论议念佛三昧

[缘起]近日有缘与一些修学净土的学人交流如何念佛(念佛三昧)时,大家有了一些共同的理解,现把这些理解展示出来,供有缘人修学参考。

1.仪轨能代替修行的全部吗?
所谓仪轨,又称秘密仪轨、密轨、供养法,是礼拜诸神佛的方法,另外,有关佛菩萨、诸天神的造像、念诵、供养的方法轨则(规则),也称为仪轨。在交流中,大家认为很多学佛人将宗教仪轨与修行的全部混为一谈。宗教仪轨是形式化了的,例如,叩头、礼佛、烧香等宗教形式,只是代表一个人的敬佛之心,同时也可能会起到供养佛的作用,但并不能代表修行的全部内容与方法。具体的修行还应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提高心行境界,在增加六度、十度善行上下功夫。执著于仪轨、妄认仪轨就是修行的全部,容易使修行走入神秘主义和迷信中。

2.念佛能包揽一切吗?
有学佛人曾经问:为什么有的学佛人念佛都已经念几十万遍了,怎么自身的疾病还没有好呢?都说念佛号可以消除多劫以来的业力,难道疾病不是业力,或者他的业力就这么大吗?我们知道,很多疾病肯定是业力,是因果所致。佛法中认为种子生现行,相应种子相应果。得病是结果,要想治愈,除了对症治疗外,还应该找到并改正自己的不良种子(参见《论议“性命”合一》)。念佛号可以增长功德、福德,但还不能代替一切,只有找到自己的恶种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找到恶种子后,通过念佛号也可以逐渐改变种子习气,从而潜移默化地积累功德。

3.只有在仪轨、空闲时才念佛吗?
好多念佛人只是在做功课、办仪轨或空闲时间里才念佛,除此以外,就想不到念佛了,比如在有了无明妄想烦恼时就想不起来了。其实此时更是念佛的好时机。因为如果此时念佛,就会通过念佛抑制或去掉自己的执著、烦恼,增长善根,积累功德。比如:别人对我们不好时,自己刚刚想生气,口念(或默念)“阿弥陀佛”或“观音菩萨”,想一想佛的慈悲胸怀,怒火就会渐渐甚至立刻熄灭。这样才能做到时时念佛、事事念佛,从而达到禅定,即念佛三昧。

4.生前非常想往生,临终就会往生吗?
《维摩经》中提到直心是菩萨净土,心净土净,禅宗以此为据,指出直了心性,即心即佛,自心明白之处,即是净土,称为“唯心净土,己心弥陀”。可见,只有修心才能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净土。

5.念佛与善行谁的功德大?
举例来说:某念佛人深悉水性,见到有人落入水中,还口中念佛,不去救人,生怕影响自己念佛往生,影响自己最后修行圆满。显而易见,这种为了自己的圆满解脱而见死不救的人是最自私的?念佛十万遍,不如身体力行六度、十度的一件善事的功德大。

为助学人正念佛,现今宣说诸义理:
一者宗教之仪轨,并非修行之全部,
礼佛代表尊敬心,除此还须修心行;
二者念佛之功效,并非替代揽一切,
相应种子相应果,还业须要根上寻;
三者事时应念佛,并非限于仪轨间,
无明妄想与烦恼,此时念佛去调伏;
四者平时勤耕耘,耕耘自然有收获,
菩萨净土在直心,直了心性心即佛;
五者远离假念佛,只求往生最自私,
念佛万遍之功德,不如身行一善事。
9#
匿名 发表于 2007-1-30 20:14

末法亿亿人修道罕一得证,惟依念佛得度生死!

有人说:“故佛在《大集经》中告诫我们:‘末法亿亿人修道罕一得证,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是这样吗?我不明白这里的“念佛”是什么意思·是怎样的念?是“十念”吗?我没看过此经,不知道是何原因佛讲此经,是不是有针对性?还是后人误解了这里的“念佛”?

答复如下:

通篇读阅《大集经》六十卷,没有“末法亿亿人修道罕一得证,惟依念佛得度生死”这句话,里面也没有提到“末法”二字,只是说“次五百年……白法隐没,损减坚固”。

《大集经·卷第二十七》中说:“云何念佛?谓不观色相。……正念佛者,不可思议。……不取其相,不生分别,不受不着,不然(燃)不灭,不生不出。法性平等,犹如虚空,过于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心法,是名菩萨念佛三昧。菩萨得是念佛三昧,一切法中得自在智陀罗尼门,闻佛所说悉能受持终不忘失,亦得晓了一切众生言辞音声无碍辩才。……何以故?若不取色相即是具足檀波罗蜜;若除色相即是具足尸波罗蜜;若观色尽即是具足羼提波罗蜜;若见色寂灭即是具足毘梨耶波罗蜜;若不行色相即是具足禅波罗蜜;若不戏论色相,即是具足般若波罗蜜。是诸菩萨即观佛时,寻具如是六波罗蜜得无生忍。”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什么是念佛呢?不观色相即是念佛。……正念佛是不可思议的。……所谓正念佛,即在念佛三昧的时候,不执著(取、着)于任何形象,不对任何形象生分别心,不故意接受它,不故意令其生(燃),也不故意令其灭(出)。因为万物法性(佛性、自性)平等,犹如虚空,超过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心法等,这才是念佛三昧。菩萨得此三昧,通过佛性之理,能于一切法中得到自在智慧的总持,由于能够总持佛法,而对佛法记持不忘,也能够了解众生为何具有语言、文字、声音的无碍辩才。为什么呢?因为不执著于色相就是布施度(檀波罗蜜),去除色相的执著就是持戒度(尸波罗蜜),观色相尽就是忍辱度(羼提波罗蜜),见色空就是精进度(毘梨耶波罗蜜),不行色相就是禅定度(禅波罗蜜),不戏论色相就是智慧度(般若波罗蜜)。因此,菩萨如此“观佛”而不见色相,即是念佛,修六度,得到证悟佛性之体的无生法忍。

由此可见,这里的念佛指“不观色相”的念佛三昧。到底如何才是“不观色相”的念佛三昧呢?在《观无量寿经》和《菩萨念佛三昧经》中有答案。

《观无量寿经》:“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法界身即法身,是身心所行与宇宙(法界)的真如佛性完全融合之身。在12月26日的网上回信中我们已经提到,万物法性一体,所以才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因此真正的念佛(心想佛),就是想自心、修行自心,“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即佛的形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此即入我我入的念佛方法。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想自心、修自心”才是念佛呢?也就是说,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念佛呢?

《菩萨念佛三昧经·正念品第十五》:“尔时众中思义菩萨……皆共恭敬而白世尊:‘今言诸佛之所说者,何故名为诸佛所说?云何诸佛?何者是佛?当云何念名为念佛?为起身念,为起法念?’尔时世尊告诸菩萨:善哉善哉。诸善男子,汝等所问甚深难思。……诸佛所说,名为佛说。正念诸法真实之相,是名念佛。”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这个时候,大会中的思义菩萨等诸位菩萨一起恭敬地询问佛说:“今日您所说的‘诸佛之所说念佛三昧’中的‘诸佛之所说’,什么原因叫诸佛所说?为什么说是诸佛所说?念佛中的‘佛’是什么?怎么样念才叫‘念佛’?是身体上的念,还是法理上的念?”这个时候,佛对诸位菩萨说:“太好了,太好了!大家所问的都很深,难以思议。……因为念佛三昧是诸佛所说,所以才叫佛说。所谓念佛,就是正念诸法真实之相。”

所谓“正念诸法真实之相”,其中“诸法真实之相”即法性、真如佛性,所以正念诸法真实之相,就是把持真如佛性之理,随缘而生利他的妙用,同时“不观色相即是念佛”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念佛并非仅仅是“净土宗”所独有,诸佛都曾经宣说过,而且修者都可以修持。
10#
匿名 发表于 2007-2-12 09:05

回复 #11 的帖子

一个帖子需要反复多次地重发吗?不知道您到底是啥意思!: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8 15:28 , Processed in 0.0942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