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11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法乐住: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学人会继续思惟修习四念处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21 1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法乐住: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学人会继续思惟修习四念处
  《杂阿含(二五九)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共摩诃拘絺罗,在耆阇崛山。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起,诣舍利弗所,共相问讯,相娱悦已,却坐一面。时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欲有所问,仁者宁有闲暇见答以不?”舍利弗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时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舍利弗言:“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精勤思惟;五受阴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须陀洹果证。”又问舍利弗:“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舍利弗言:“拘絺罗!已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亦当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斯陀含果证。”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舍利弗言:“拘絺罗!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阿那含果证。”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得阿那含果证已,欲得阿罗汉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舍利弗言:“拘絺罗!得阿那含果证已,欲得阿罗汉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法精勤思惟,得阿罗汉果证。”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得阿罗汉果证已,复思惟何等法?”舍利弗言:“摩诃拘絺罗!阿罗汉亦复思惟:此五受阴法,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为得未得故,证未证故,见法乐住故。”时二正士各闻所说,欢喜而去。

  《杂阿含(五四三)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松林精舍住。时有众多比丘,诣尊者阿那律所,与尊者阿那律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语尊者阿那律言:“若阿罗汉比丘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离重担,离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亦修四念处耶?”尊者阿那律语比丘言:“若比丘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离重担,离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彼亦修四念处也。所以者何?不得者得,不证者证,为现法乐住故。所以者何?我亦离诸有漏,得阿罗汉,所作已作,心善解脱,亦修四念处故,不得者得,不到者到,不证者证,乃至现法安乐住。”时诸正士共论议已,欢喜随喜,各从座起而去。

  《杂阿含(六二一)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此诸年少比丘,当云何教授?云何为其说法?”佛告阿难:“此诸年少比丘,当以四念处教令修习。云何为四?谓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智、正念,寂定于心,乃至知身。受……。心……。法法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于心,乃至知法。所以者何?若比丘住学地者,未得进上,志求安隐涅槃时,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于心。受……。心……。法法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于心,乃至于法远离。若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诸重担,尽诸有结,正知善解脱。当于彼时,亦修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不放逸行,正念、正智,寂静于心。受……。心……。法法观念住,乃至于法得远离。”时尊者阿难,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杂阿含(八0七)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一奢能伽罗林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欲二月坐禅,诸比丘勿复往来,唯除送食比丘及布萨时。”尔时、世尊作是语已,即二月坐禅,无一比丘敢往来者,唯除送食及布萨时。尔时、世尊坐禅,二月过已,从禅觉,于比丘僧前坐,告诸比丘:“若诸外道出家来问汝等:沙门瞿昙于二月中,云何坐禅?汝应答言;如来二月,以安那般那念坐禅思惟住。所以者何?我于此二月,念安那般那多住思惟:入息时念入息如实知;出息时念出息如实知;若长,若短;一切身觉入息念如实知,一切身觉出息念如实知;身行休息入息念如实知,乃至灭出息念如实知。我悉知已,我时作是念,此则粗思惟住。我今于此思惟止息已,当更修余微细修住而住。尔时、我息止粗思惟已,即更入微细思惟,多住而住。时有三天子,极上妙色,过夜来至我所。一天子作是言:沙门瞿昙时到。复有一天子言:此非时到,是时向至。第三天子言:非为时到,亦非时向至,此则修住,是阿罗诃寂灭耳。”佛告诸比丘:“若有正说圣住,天住,梵住,学住,无学住,如来住,学人所不得当得,不到当到,不证当证,无学人现法乐住者,谓安那般那念,此则正说。所以者何?安那般那念者,是圣住,天住,梵住,乃至无学现法乐住。”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2#
发表于 2007-1-1 16:14 | 只看该作者

阿罗汉会思维,不会再‘修习’

圣者已得正念[四念住]成就,当然思维不会离开正念,但修习是有学的事情,有学的含义就是要继续修学,无学者无事可做,所谓“不得者得,不证者证”用来形容无学是不合适的,无学还有什么“不得者”要得?有什么“不证者”还需要证?经文的意思应考虑整体,不能断章取义,所谓整体,既指莫经文的整体,也指佛法的整体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 16: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名 于 2007-1-1 16:14 发表
圣者已得正念成就,当然思维不会离开正念,但修习是有学的事情,有学的含义就是要继续修学,无学者无事可做,所谓“不得者得,不证者证”用来形容无学是不合适的,无学还有什么“不得者”要得?有什么“不证者”还需要证?经文的意思应考虑整体,不能断章取义,所谓整体,既指莫经文的整体,也指佛法的整体


“若比丘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离重担,离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彼亦修四念处也。所以者何?不得者得,不证者证,为现法乐住故。”

呵呵,无学人“亦修四念处”。
修四念处,对于有学人不仅可以“不得者得,不证者证”,无学人更会因为现法乐住之故而继续修习四念处。
仁兄不要以为继续“修习”同一个东西就是要“学”习新东西,复习与学习都需要“习”,“习”什么与是否学新东西无关。
经文的意思确实应考虑整体,不能断章取义,所谓整体,既指莫经文的整体,也指佛法的整体!
望仁兄多多思维法义,多多交流法义。
4#
发表于 2007-1-1 18: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如是我闻 于 2007-1-1 16:40 发表


“若比丘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离重担,离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彼亦修四念处也。所以者何?不得者得,不证者证,为现法乐住故。”

呵呵,无学人“亦修四念处”。
修四念处,对于有学人不仅可以“不得者得,不证者证”,无学人更会因为现法乐住之故而继续修习四念处。
仁兄不要以为继续“修习”同一个东西就是要“学”习新东西,复习与学习都需要“习”,“习”什么与是否学新东西无关。
经文的意思确实应考虑整体,不能断章取义,所谓整体,既指莫经文的整体,也指佛法的整体!
望仁兄多多思维法义,多多交流法义。

如果“修习”和“心念[思维]”是同义异文的话,那就没有矛盾,前面已经说,阿罗汉正念成就[四念住],无论何时他的心意都在正念[四念住]上
5#
发表于 2007-1-8 17:05 | 只看该作者
无学,是指在断除烦恼方面无学,并非一定是在任何方面都不需要再学,更非必定是与佛陀等证的正编知、世间解,佛经中诸多阿罗汉不仅还会不断向佛陀请益,也会互相请教也说明了这一点。更明确直接的就是,慧解脱之无学,可以继续修成俱解脱之无学。
6#
发表于 2007-1-13 12: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悲智 于 2007-1-8 17:05 发表
无学,是指在断除烦恼方面无学,并非一定是在任何方面都不需要再学,更非必定是与佛陀等证的正编知、世间解,佛经中诸多阿罗汉不仅还会不断向佛陀请益,也会互相请教也说明了这一点。更明确直接的就是,慧解脱之无学,可以继续修成俱解脱之无学。

无学未必了解欧美文学,但他不需要学,圣弟子断除烦恼,就所做已办,其他的可学[愿意的话]可不学,至于仁者所言“慧解脱之无学,可以继续修成俱解脱之无学”,且不说教理上的疑惑,只说现实中可有?翻遍阿含经,可有一个实例?
7#
发表于 2007-1-20 21:56 | 只看该作者
  无学,是指在断除烦恼方面无学,并非一定是在任何方面都不需要再学,举两个例子:

  “妙贤发大勇猛。于初后夜正念相应。克责自心无暂停息。即便证得阿罗汉果。转成清净无生之女。”“是时妙贤于日初分。执持衣钵入王舍城次第乞食。时未生怨王枉杀其父。生大追悔怀忧在室。虽有种种鼓乐弦歌。无释愁恼。时彼大臣遇见妙贤仪貌端正容色殊胜。便作是念。今此美女特异常人。宜可进王冀除忧戚。作是念已将近王室。强逼妙贤脱去法衣。着诸彩服具备璎珞涂拭名香。令亲侍人进至王所。时未生怨王才观此女姿容妙绝。遂释忧怀。复由妙贤恶业时熟。如瀑流水无能止遏。遂被恶王强见陵辱。如中毒箭生大忧苦。是时大世主于十五日欲褒洒陀。遍观尼众不见妙贤。入定观知在王宫内遭大辛苦非常被辱。诸尼问言。圣者妙贤今何所在独不见耶。时大世主即便命彼莲花色尼曰。汝应敛念观彼妙贤。既闻语已观知所在。犹如壮士屈伸臂顷。于尼众没王宫中出。在高楼上空中而住。遥告妙贤曰。姊妹。汝已能破诸烦恼魔。何不发起大神通事。受斯陵辱。时莲花色尼便授其法。如是应作如是应修。速自调心发起通力。是时妙贤系念除乱。于须臾间获得神足。着俗彩衣乘空而去。”《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第二》

  “兄等问曰。圆满圣者。如来世尊今在何处。圣者答言在室罗伐城。又问。此城为近远耶。圆满答曰可百余里。兄等报曰。我等且欲见本国王启请。听不。圣者报曰。任意咨问。时彼兄等往至王所。白言。大王。我等今欲请佛及僧。而设供养。愿王听许。助我营办。王言。随意当作。助汝办供。是时圆满升高楼上。双膝着地。遥望逝多林园烧香散花。以金瓶水。而作洁净。遥申启请。而说颂言。
  净戒妙智慧 能知归命者
  善鉴无依护 愿受我微请
  说是颂已。由佛神力。其所散花。合成一盖。直至逝多林所。在虚空中。住佛顶上。其所烧香。由佛神力。于虚空中。如云重合。金瓶注水。由佛神力。如吠琉璃棒。具寿阿难陀见此祥瑞。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此祥瑞。必应请佛。及苾刍僧。我今不知从何处来。佛言。阿难陀。从输波勒城来。又白佛言。彼城去此近远。佛言。可百余里。汝往将筹。告诸苾刍。明日若能受彼输波勒迦城圆满请者。当受此筹。阿难陀答言。如是世尊。即便取筹。于佛前而立。以次行之。佛自取筹。及诸长老苾刍亦受筹已。尔时具寿盆枕圆满长老亦在其中。欲取其筹。时阿难陀为圆满而说颂曰。
  具寿汝当知 今非萨罗主
  亦非苏达家 及鹿母夫人
  而设于饮食 从此百余里
  输波勒迦城 得通者当往
  汝应默然住
  时彼长老圆满有大智慧。不修神通。而作是念。我虽断诸烦恼。不修神通。同诸外道所有神通。作是念已。即便发大精进。获得神通。时阿难陀行筹至第三长老。未受筹顷。时彼盆枕圆满。以神通力。引手取筹。而说颂曰。
  不以颜貌获神通 亦匪多闻及词辩
  但由寂静戒慧力 身虽老病亦能证
  是时世尊。告诸苾刍曰。此盆枕圆满。于我苾刍声闻众中。最为上首。能以神通受筹。莫过此也应可先与。所谓上座盆枕圆满。因行筹次。便证六通。是时佛告具寿阿难陀曰。汝可宜应告诸苾刍。我先有说。汝等诸苾刍。所作善事。应可覆藏所作恶事。应可发露。今彼城中多有诸外道辈。是故汝等。应现神通。往诣彼城。受圆满食。”《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三》
8#
发表于 2007-1-21 1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悲智 的帖子

这两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情况:俱解脱之无学[俱解脱者不一定有神通]可继续修成神通,并且有心解脱根基者修神通非常容易

但主题是:慧解脱之无学,是否可以继续修成俱解脱之无学?

从以上妙贤尊者的例子看,并没说她仅仅是慧解脱[可能是俱解脱],原文:

“妙贤发大勇猛。于初后夜正念相应。克责自心无暂停息。即便证得阿罗汉果。转成清净无生之女。”

后面的:"时莲花色尼便授其法。如是应作如是应修。速自调心发起通力。是时妙贤系念除乱。于须臾间获得神足。"应理解为莲花色尼临时教她如何根据定的根基发起神通的法子,而妙贤尊者有此根基,所以才能"系念除乱。于须臾间获得神足"

第二个例子同样没说明具寿盆枕圆满长老仅仅是慧解脱,我同样理解他可能已经是俱解脱,后面的颂:"但由寂静戒慧力 身虽老病亦能证"可以对照,个人理解颂里的"寂静"力就是定力[暗示该长老已获心解脱]

心解脱和神通是不一样的,获得心解脱者未必有神通[如果不修的话]
9#
发表于 2008-3-23 19: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悲智 于 2007-1-8 17:05 发表
无学,是指在断除烦恼方面无学,并非一定是在任何方面都不需要再学,更非必定是与佛陀等证的正编知、世间解,佛经中诸多阿罗汉不仅还会不断向佛陀请益,也会互相请教也说明了这一点。更明确直接的就是,慧解脱之无学,可以继续修成俱解脱之无学。


请问慧解脱还需要学习神通力吗?
10#
发表于 2008-3-24 20: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 2008-3-23 19:43 发表


请问慧解脱还需要学习神通力吗?

苦兄您好,末学浅见仅供参考:慧解脱的圣者可以是初果至四果的任何一果,并非单只阿罗汉。对于慧解脱之无学,悲智老师已说的很清楚了。慧解脱之无学即使不学习神通,一样“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后有”。神通也是虚幻不实的!
11#
发表于 2008-3-24 21: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虚空华 于 2008-3-24 20:17 发表

苦兄您好,末学浅见仅供参考:慧解脱的圣者可以是初果至四果的任何一果,并非单只阿罗汉。对于慧解脱之无学,悲智老师已说的很清楚了。慧解脱之无学即使不学习神通,一样“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后有”。神通也是虚幻不实的!

请教,慧解脱在哪里指初果?慧解脱就是四果。
是故比丘!于欲离欲心解脱,离无明故慧解脱。若比丘于欲离欲心解脱,身作证;离无明故慧解脱,是名比丘断诸爱欲,转结缚,止慢无间等,究竟苦边。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8 15:28 , Processed in 0.0944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