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04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黑白牛系缚”之寓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5 2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根与六尘以此两者为缘所生之欲染,此乃如是之系缚。
第七 质多相应
第一 系缚
一 一时,众多之长老比丘等,住于摩叉止陀山之安婆陀伽林1。
二 其时,众多之长老比丘等,食后由托钵还,俱集坐于周圆堂中,起如是相互谈
话:‘诸友!或谓系缚、或系缚之法,此二法是意义有别,抑言辞有别耶?或意义为
一,仅言辞之别耶?’
三 其处,有长老比丘等,或作如是说明:‘友!或谓系缚,或系缚之法。此二法之
意义有别,言辞亦有别。’或有长老比丘等,作如是言:‘友等!或谓系缚,或系缚
之法,此二法之意义为一,唯言辞有别。’
四 其时,偶尔质多居士因要事来至弥涯拔陀迦。
282 五 质多居士闻众多长老比丘,由食后托钵归,俱集坐于周圆堂中,起如是之谈话:
‘友等!或谓系缚、或系缚之法,此二法是意义有别,抑言辞有别耶?或意义为一,
唯言辞有别耶?’起此互相谈话。或长老比丘等,作如是说明:‘友等!或谓系缚,
第七 质多相应 三五五

相应部经典四 三五六
或系缚之法,此二法之意义为一,唯言辞有别。’
六 因此,质多居士来诣长老比丘等住处,礼拜彼等,坐于一面。
七 坐于一面之质多居士,白长老比丘等曰:‘诸大德!众多之长老比丘等,食后由
托还,俱集坐于周圆堂中,起如是相互之谈话:‘友等!或谓系缚,或系缚之法,
此二法之意义有别?抓言辞亦别耶?或意义为一,唯言辞有别耶?’或长老比丘等,
作如是说明:‘友等!或谓系缚,或系缚之法,此二法之意义为一,唯言辞有别。’’
‘然,居士!’
八 ‘诸大德!或谓系缚,或系缚之法,此等二法之意义有别?抑言辞亦有别耶?然
则诸大德!为汝等以说譬喻:于此处或有智之人等,有依譬喻了知所说之意义。
九 诸大德!譬2如将黑色之牛与白色之牛,以一锁或索系缚。若人作如是言:‘
283 黑牛系缚白牛,白牛系缚黑牛。’者,则彼语是正语耶?’
‘居士!不然。居士!非黑牛击缚白牛,亦非白牛击缚黑牛。两者以一锁及索相
系,此乃如是之系缚。’
一O ‘与此同理,诸大德!眼非系缚诸色,非诸色系缚于眼,于此乃两者为缘所生
之欲染,此乃如是之系缚。耳非系缚诸声……鼻非系缚诸香……舌非系缚诸味……
身非系缚诸触……意非系缚诸法,于此,以此两者为缘所生之欲染,此乃如是之系
缚。’
一一 ‘居士!此为汝之利得。居士!汝善利得,汝之智眼,深通达佛语者。’

注1 Macchikasanda于杂阿含经二一卷一四经有摩师山Ambatakavana同二一卷八经为
庵罗林。
2 参照相应部(三五)六处相应之一九一经三~五节。
2#
楼主| 发表于 2007-2-4 21:33 | 只看该作者

北传系缚

北传系缚。地点和人物不太一样。
252( 二五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俱在耆阇崛山。尊者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觉,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问讯已,退坐一面。语舍利弗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尊者舍利弗语摩诃拘絺罗:‘随仁所问,知者当答’。尊者摩诃拘絺罗问尊者舍利弗言:‘云何尊者舍利弗!眼系色耶?色系眼耶?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意系法耶?法系意耶’?尊者舍利弗答尊者摩诃拘絺罗言:‘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尊者摩诃拘絺罗!于其中间,若彼欲贪,是其系也。尊者摩诃拘絺罗!譬如二牛,一黑、一白,共一轭鞅缚系。人问言:为黑牛系白牛?为白牛系黑牛?为等问不’?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非黑牛系白牛,亦非白牛系黑牛,然于中间若轭,若系鞅者,是彼系缚’。‘如是尊者摩诃拘絺罗!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中间欲贪,是其系也。尊者摩诃拘絺罗!若眼系色,若色系眼,乃至若意系法,若法系意,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以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尊者摩诃拘絺罗!世尊眼见色若好、若恶,不起欲贪;其余众生,眼若见色若好、若恶,则起欲贪。是故世尊说当断欲贪,则心解脱。乃至意、法,亦复如是’。时二正士展转随喜,各还本处。
3#
发表于 2007-2-6 13:16 | 只看该作者

欲爱是系-黑牛与白牛

一、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罗,俱在耆闍崛山。
  尊者摩訶拘絺罗,晡时从禪觉,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问讯已,退坐一面,语舍利弗言:「欲有所问,寧有闲暇见答与不?」
  尊者舍利弗语摩訶拘絺罗:「随仁所问,知者当答。」
  尊者摩訶拘絺罗问尊者舍利弗言:
  「云何尊者舍利弗!眼繫色耶?色繫眼耶?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意繫法耶?法繫意耶?」
  尊者舍利弗答尊者摩訶拘絺罗言:
  「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尊者摩訶拘絺罗!於其中间,若彼欲贪,是其繫也。
  尊者摩訶拘絺罗!譬如二牛,一黑、一白,共一軛鞅缚繫。人问言:為黑牛繫白牛?為白牛繫黑牛?為等问不?」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非黑牛繫白牛,亦非白牛繫黑牛,然於中间,若軛、若繫鞅者,是彼繫缚。」
  「如是,尊者摩訶拘絺罗!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中间欲贪,是其繫也。
  尊者摩訶拘絺罗!若眼繫色,若色繫眼,乃至若意繫法,若法繫意,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以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
  尊者摩訶拘絺罗!世尊眼见色,若好、若恶,不起欲贪;其餘眾生,眼若见色,若好、若恶,则起欲贪。
  是故,世尊说:当断欲贪,则心解脱。乃至意、法,亦復如是。」  时,二正士展转随喜,各还本处。

二、解说
  「六根」接触到「六尘」,紧密吸引而不能分离,就像是绳子绑著(繫)一样。那麼,到底是「六根」吸引著「六尘」,还是「六尘」吸引「六根」不放呢?
  都不是!这紧密吸引的力量,是欲贪。
  譬如,让一头黑牛与一头白牛并肩拉车,不是黑牛去绑白牛,也不是白牛绑著黑牛,而是担在黑牛与白牛肩上的軛鞅,使两头牛并在一起拉车的。
  世尊之所以能教人修行,从苦迫中解脱出来,就是因為「六根」与「六尘」不是自己必然要互相吸引的。如果两者必然会紧密吸引在一起,那麼,就没有办法经由修行而获得解脱了。
  世尊在「六根」接触「六尘」时,不论所遇到的「六尘」是令人喜欢的,或令人厌恶的,都不会起欲贪。而其他凡夫眾生,就没有办法不起欲贪了。
  所以,世尊说:应当断除欲贪。断除欲贪,心就解脱了。

三、讨论
  (1)「无明盖、爱结繫」,是生死流转的两大力量。无明虽是比较潜藏的,但还是有贪爱的成分;爱结是比较表面的,却也有无明的影子。
  如第 984(13325)[976]经中说:「何等爱為网、為胶,乃至往来流转,无不转时?谓有我故:有我,欲我,尔我,有我,无我,异我,当我,不当我,欲我,当尔时,当异异我,或欲我,或尔我,或异,或然,或欲然,或尔然,或异,如是十八爱行从内起。」「十八爱行」的内容,总是与「我」--无明,相关联著。又如第 334(455)[312]经中说:「何等為业因、业缘、业缚?谓爱因、爱缘、爱缚。」「何等為爱因、爱缘、爱缚?谓无明因、无明缘、无明缚。」而第 198(219)[200]经中说:「如是,我、我所、我慢、使、繫著不生者,是名断爱、转见,正无閒等,究竟苦边。」所以,在无明与爱结的纠缠中,解脱的下手处,除了在理智上建立正确的观念(「正见」),破除「我见」外,就是要在行為上,减少欲贪的影响力了。
  (2)烦恼的產生,如果是六根接触六尘后的必然,而不是欲贪居於中间為关键,那麼,也就不用谈什麼修行了。因為,想修也无从修起啊!又如第 1164(382)[258] 经说:「六内入处是一边,六外入处是二边,受是其中,爱為缝紩。」「过去世是一边,未来世是二边,现在世名為中,爱為缝紩。」「有者是一边,集是二边,受是其中,爱為缝紩。」「触是一边,触集是二边,受於其中,爱為缝紩。」第 572(1648)[571] 经说,「然中间有欲贪者,随彼繫也。」也都表示了相同的意思。
  (3)第 913(13253)[905]经中说:「眾生种种苦生,彼一切皆以欲為本,欲生、欲习、欲起,欲因,欲缘而生眾苦者。若无世间爱念者,则无忧苦尘劳患,一切忧苦消灭尽,犹如莲花不著水。」第 957(13297)[949]经中说:「眾生以爱乐有餘,染著有餘。」「有餘」,就是指烦恼未断尽,「眾生於此处命终,乘意生身生於餘处,当於尔时,因爱故取,因爱而住,故说有餘。」第 122(1663)[124] 经中说:「爱尽则苦尽,苦尽者则说苦边。」第 1010(1339)[1223] 经的偈诵说:「欲能缚世间,调伏欲解脱,断除爱欲者,说名得涅槃。」第 371(534)[370]经中说:「有四食,资益眾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為四?谓:一、麤摶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此四食,爱因、爱集、爱生、爱转。」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欲爱,在忧苦、烦恼,乃至於生命的流转中,是居於怎样的关键地位了。
  (4)第 546(1621)[545] 经中说:「贪欲繫著因缘故,王、王共諍,婆罗门、居士共諍。」「以见欲繫著因缘故,出家、出家復共諍。」在家人因為贪欲而互相争执,而以出世间為志业的修道人,还难免於因為观念、见解不同的爱染而争执,这就是所谓的「见諍」了。
  (5)爱,与依同理心而来的慈悲,有什麼不同呢?第 334(455)[312]经中说:「彼痴者是无明,『痴求欲名為爱』,爱所名為业。」爱,是没有离开「我见」的(佔有感、满足感),是没有离开「无明」的(愚痴、执著),这与一般观念裡,认為爱是甜蜜的、幸福的、欢乐的,是多麼的不同啊!当然,如果能够离开「我见」、「无明」而「爱」,这样的「爱」,没有执著,没有烦恼,充分尊重因缘地施予眾生愉悦,拔除眾生痛苦,是纯净无瑕、寂静清凉,解脱圣者的慈悲,否则,是必然迟早会伴随著焦虑、忧愁、痛苦、烦恼的。
  (6)充满著杂染的爱,也可以发展、转成充满著修行的源动力的。如第 561(1637)[560]经中,婆罗门问尊者阿难说:
  「何故於沙门瞿曇所修梵行?」
  「断爱故。」
  「何所依而断爱?」
  「依於欲而断爱。」
  「尊者阿难!岂非无边际?」
  阿难解释说:「如是,圣弟子修『欲定断行』成就如意足,依离,依无欲,依出要,依灭,向於捨,乃至断爱。爱断已,彼欲亦息。」「依欲断爱」,不会是一个无穷的循环,反而是截断无穷生命之流的切入点。这裡的欲(爱),是「欲為勤依」的善法欲,是爱乐於远离忧悲恼苦,爱乐於解脱的寂静清凉。经中说,以这样的爱,「欲定、断行成就游。精进定、心定、思惟定(即四如意足),断行成就。依离、依无欲、依出要,依灭,向於捨,乃至爱尽。爱尽已,思惟则息。」
  (7)第 283(464)[321]经说:「若於结所繫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捨观。不生顾念,心不缚著,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第 285(466)[323]经说:「於所取法,观察无常、生灭、离欲、灭尽、捨离。心不顾念,心不缚著,爱则灭,爱灭则取灭,乃至纯大苦聚灭。」这是说,从自己所捨不得(结)的,所执取的,观察「无常」、「生灭」,来去除爱染。只要爱染灭除了,那麼,老病死、忧悲恼苦的「纯大苦聚」,就跟著灭除了。和断除「我见」一样,『观察无常』,也是消除爱染的重要修行方法。
  (8)其它有关欲爱是繫的经文:
22(28)[22]、 58(170)[104]、 72(126)[63]、 108(176)[110]、 128(1683)[130]、129(1697)[131]、187(12872)[189]、189(183)[191]、 239(314)[241]、 240(315)[242]、 374(537)[373] → 378(541)[377]、 610(765)[624]、 627(790)[641]、 647(819)[659] 、 710(907)[722]、 903(13175)[617]。
  (9)相当的南传巴利文经典為:《相应部》〈六处相应〉第一九一经〈拘絺罗〉(35-191)(元亨寺南传大藏经译本第十六册二一六页)
  其他相当的南传巴利文经典还有《相应部》〈六处相应〉第一九二经〈迦摩浮〉(35-192)(元亨寺南传大藏经译本第十六册二一八页)。


摘自庄春江《杂阿含经二十选》
4#
楼主| 发表于 2007-2-6 20: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名 于 2007-2-6 13:16 发表
一、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罗,俱在耆闍崛山。
  尊者摩訶拘絺罗,晡时从禪觉,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问讯已,退坐一面,语舍利弗言:「欲有所问,寧有闲暇见答与不?」
  尊者舍利弗语摩訶拘絺罗:「随仁所问,知者当答。」
  尊者摩訶拘絺罗问尊者舍利弗言:
  「云何尊者舍利弗!眼繫色耶?色繫眼耶?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意繫法耶?法繫意耶?」
  尊者舍利弗答尊者摩訶拘絺罗言:
  「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尊者摩訶拘絺罗!於其中间,若彼欲贪,是其繫也。
  尊者摩訶拘絺罗!譬如二牛,一黑、一白,共一軛鞅缚繫。人问言:為黑牛繫白牛?為白牛繫黑牛?為等问不?」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非黑牛繫白牛,亦非白牛繫黑牛,然於中间,若軛、若繫鞅者,是彼繫缚。」
  「如是,尊者摩訶拘絺罗!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中间欲贪,是其繫也。
  尊者摩訶拘絺罗!若眼繫色,若色繫眼,乃至若意繫法,若法繫意,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以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
  尊者摩訶拘絺罗!世尊眼见色,若好、若恶,不起欲贪;其餘眾生,眼若见色,若好、若恶,则起欲贪。
  是故,世尊说:当断欲贪,则心解脱。乃至意、法,亦復如是。」  时,二正士展转随喜,各还本处。

二、解说
  「六根」接触到「六尘」,紧密吸引而不能分离,就像是绳子绑著(繫)一样。那麼,到底是「六根」吸引著「六尘」,还是「六尘」吸引「六根」不放呢?
  都不是!这紧密吸引的力量,是欲贪。
  譬如,让一头黑牛与一头白牛并肩拉车,不是黑牛去绑白牛,也不是白牛绑著黑牛,而是担在黑牛与白牛肩上的軛鞅,使两头牛并在一起拉车的。
  世尊之所以能教人修行,从苦迫中解脱出来,就是因為「六根」与「六尘」不是自己必然要互相吸引的。如果两者必然会紧密吸引在一起,那麼,就没有办法经由修行而获得解脱了。
  世尊在「六根」接触「六尘」时,不论所遇到的「六尘」是令人喜欢的,或令人厌恶的,都不会起欲贪。而其他凡夫眾生,就没有办法不起欲贪了。
  所以,世尊说:应当断除欲贪。断除欲贪,心就解脱了。

三、讨论
  (1)「无明盖、爱结繫」,是生死流转的两大力量。无明虽是比较潜藏的,但还是有贪爱的成分;爱结是比较表面的,却也有无明的影子。
  如第 984(13325)经中说:「何等爱為网、為胶,乃至往来流转,无不转时?谓有我故:有我,欲我,尔我,有我,无我,异我,当我,不当我,欲我,当尔时,当异异我,或欲我,或尔我,或异,或然,或欲然,或尔然,或异,如是十八爱行从内起。」「十八爱行」 ...


谢谢无名师兄转载的经文和注解。
世人愚痴颠倒、计虚为实,美国的《蠢货电影系列》就是这一极端人群的佐证。电影中演员们皆以愚痴、自残、破坏、恶搞、自虐等等极端的方式来对待自身,种种疯狂的行为让人着实为当代人的生存状况、精神状况担忧。可怜苦海众生终日忧虑、不知所为、生死轮回永无宁日。但愿众生早日闻法,早日解脱自在!
5#
发表于 2007-2-6 22:0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8 15:29 , Processed in 0.0872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