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恒河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孤明先发:悲智驳斥“修慧不修福, 罗汉托空钵”邪说文集

[本贴链接]
26#
发表于 2007-6-6 15:4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悲智

支持悲智!
支持悲智!
支持悲智!
支持悲智!
27#
匿名 发表于 2007-9-20 16:51

警告悲智

个人认为,所谓修慧不修福, 罗汉托空钵的说法,是方便说,是鼓励大家福慧双修,并没有说究竟哪个罗汉会托空钵,仅仅说的是不修福的后果.
个人认为,您老在这里做文字游戏,有点造作,这根本不能作为诽谤僧侣的理由,诽谤出家人,罪过大哩,若实若不实,会得病的哩!
劝您反省,南无宝王大光照如来!
28#
匿名 发表于 2007-9-20 16:53

净空没有诽谤罗汉,仅仅打个比方

净空没有诽谤罗汉,仅仅打个比方,说假如罗汉不布施,也会怎么怎么,您却破口大骂净空,这是修佛人应该做的吗?
忏悔吧,向地藏菩萨忏悔吧
29#
发表于 2007-9-20 17:26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07-9-20 16:51
警告悲智
个人认为,所谓修慧不修福, 罗汉托空钵的说法,是方便说,是鼓励大家福慧双修,并没有说究竟哪个罗汉会托空钵,仅仅说的是不修福的后果.
个人认为,您老在这里做文字游戏,有点造作,这根本不能作为诽谤僧侣的理由,诽谤出家人,罪过大哩,若实若不实,会得病的哩!
劝您反省,南无宝王大光照如来!
原帖由 Guest 于 2007-9-20 16:53 发表
净空没有诽谤罗汉,仅仅打个比方,说假如罗汉不布施,也会怎么怎么,您却破口大骂净空,这是修佛人应该做的吗?
忏悔吧,向地藏菩萨忏悔吧

楼上这两位再仔细看看讨论的内容吧!
根本没有不修福的阿罗汉!为净空邪师辩护之人不要总拿方便说来搪塞,方便说绝对不能说非法!
至于楼上游客说悲智老师“破口大骂净空”可完全是诽谤啊!若不能有理有据地出示证据,请尽快忏悔吧!
30#
匿名 发表于 2007-11-6 01:05
持戒修法长披福田衣的阿罗汉比丘,一直被传统佛门认为是真正的福田人!到了净空这是竟成了阿罗汉还无福,佛门之福是指戒德圆满智慧无漏的淸福,而非净空所指阿罗汉不具备的俗福。
31#
匿名 发表于 2007-11-6 01:13
净空把“福-慧”分开来论阿罗汉僧,是对佛门之福的不懂,也是对佛门中福与慧互通关系的无知。佛法中根本就不存在福慧对立的关系,佛法阿罗汉道中的福慧是互为推进的,修有多少慧就有多少淸福,显然净空把世间浊福当做佛门淸福来议论了!
32#
匿名 发表于 2008-8-23 08:08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出于《杂譬喻经》

昔迦叶佛时有兄弟二人。出家俱为沙门。兄好持戒坐禅。一心求道而不好布施。弟好布施修福而喜破戒。释迦文出世。其兄值佛出家修道即得罗汉。而独薄福常患衣食不充。与诸伴等游行乞食。常独不饱而还。其弟生象中。为象多力能却怨敌。为国王所爱。以好金银珍宝璎珞。其身封数百户邑。供给此象随其所须。时兄比丘者值世大俭。游行乞食七日不得。末后得少粗食殆得存命。先知此象是前世兄弟。便往诣象前。手捉象耳而语之言。我与汝俱有罪也。象便思惟比丘语。即得自识宿命。见前世因缘。象便愁忧不复饮食。象子怖惧便往白王言。象不复饮食不知何意。王问象子先有人犯此象不。象子答王言。无他异人。唯见一沙门来至象边须臾便去耳。王即遣人四出觅此沙门。有人于林树间得。便摄此沙门将诣王前。王问沙门言。至我象边何所道说。沙门答王言。无所多说。我直语象言我与汝俱有罪耳。时沙门便向王。具说前世因缘事。王意便悟。即放此沙门令还所止。
33#
发表于 2008-8-23 12: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Guest 于 2008-8-23 08:08 发表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出于《杂譬喻经》
昔迦叶佛时有兄弟二人。出家俱为沙门。兄好持戒坐禅。一心求道而不好布施。弟好布施修福而喜破戒。释迦文出世。其兄值佛出家修道即得罗汉。而独薄福常患衣食不充。与诸伴等游行乞食。常独不饱而还。其弟生象中。为象多力能却怨敌。为国王所爱。以好金银珍宝璎珞。其身封数百户邑。供给此象随其所须。时兄比丘者值世大俭。游行乞食七日不得。末后得少粗食殆得存命。先知此象是前世兄弟。便往诣象前。手捉象耳而语之言。我与汝俱有罪也。象便思惟比丘语。即得自识宿命。见前世因缘。象便愁忧不复饮食。象子怖惧便往白王言。象不复饮食不知何意。王问象子先有人犯此象不。象子答王言。无他异人。唯见一沙门来至象边须臾便去耳。王即遣人四出觅此沙门。有人于林树间得。便摄此沙门将诣王前。王问沙门言。至我象边何所道说。沙门答王言。无所多说。我直语象言我与汝俱有罪耳。时沙门便向王。具说前世因缘事。王意便悟。即放此沙门令还所止。


21、《杂譬喻经》质疑


  1、谁讲的《杂譬喻经》?开头有“如是我闻”吗?
  只有带“如是我闻”的才可能是真经,既然带“如是我闻”尚且未必都是真经,那些伪经哪个不是打着“如是我闻”的包装和旗号祸乱佛法,一个连“如是我闻”都没有的所谓“经”也来混同佛说,这本身就是混乱佛法的行为。净空不也是经常胡乱编造说“佛说”或者“佛经说”什么来宣扬邪说嘛,比如:
  净空编造经文“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净空说:“《大集经》上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大集经》讲末法众生净成就《大集经》里面教给我们,末法众生净成就,这是一个重大的开示。我们生在末法时代,我们学佛选择哪个法门,佛讲的净成就,我们选择净土法门,这是尊佛的遗教。”实际上,《大集经》里根本就没有甚至类似含义的佛经原文,强烈请求某法师出示“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或哪怕是类似含义的佛经原文!
  与邪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类似的,还有一个在净土学人中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邪说在广泛地流传着,那就是所谓的“《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实际上,这种说法根本上就是破坏佛法的邪说,在《大集经》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话,乃至整个《大集部》里都没有这句话。
  悲智批判净空邪说文集http://www.tianjian.org/jingkongxs.htm
  所谓《杂譬喻经》的作者还算是负责任的,知道这些故事不是来自佛说,是自己整理和说出的,所以没有敢加“如是我闻”。
  2、这句“修慧不修福, 罗汉托空钵”是经文原话吗?你自己总结的“这个故事总结成偈:修福不修慧,白象披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吧?一心求道就是修慧了?没有修布施就是没有修福了?
  3、一心求道,求的什么道?只是求道还是修道了?是求、修正道还是邪道?假设真的一心求道,并且真的求道正道且努力一心修正道了,请问,不杀生有没有无量福德?不偷盗乃至持五戒、八戒、十善等有没有无量福德?修慈心观有没有无量福德?修四禅八定、八正道有没有无量福德?修观无常、苦、无我、不净等有没有无量福德?佛陀在《金刚经》等佛经中对读经、持戒、修观等福德反复与布施无量金银的福德进行较量,难道都视而不见吗?根本就不存在“不修福的阿罗汉”,还是真心依法吧!“兄好持戒坐禅”“一心求道”却无福,这本来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邪说!
  4、为何同是《杂譬喻经》的故事,却对如下“互相矛盾”的故事选择性眼盲呢?
  譬如《杂譬喻经》中说:“天王释及第一四天王。十五日三视天下。谁持戒者。见持戒者天即欢喜。时以十五日。天王释在正殿坐处。自念言。天下若十五日三斋者。寿终可得吾位矣。边诸天大惊言。但十五日三斋。乃得如释处。有比丘已得阿罗汉。即知释心念。白佛言。宁能审如释语不。佛言。释语不可信为不谛说。何以故。十五日三斋精进者。可得度世。何为释处。如是为不谛说为未足信。谁能知斋福者。唯佛耳。”《杂譬喻经》中还说:“一日持斋。有六十万岁粮。复有五福。一曰少病。二曰身安隐。三曰少淫意。四曰少睡卧。五曰得生天上。常识宿命所行也。”
  十五日三持八关斋戒的福报远远超过帝释天,上面那个“兄好持戒坐禅”“一心求道”却无福的故事明显是由愚痴无闻凡夫编造的故事,又有颠倒无知的人以讹传讹、人云亦云、以盲引盲!那些宣传邪说“兄好持戒坐禅”“一心求道”却无福的人,都是在造诽谤三宝、祸乱佛法的无间重罪!
  《杂譬喻经》中还有一些其他故事,比如一天人将命终堕畜生道,因受教念三皈依而免堕恶道并生大富长者之家,上面那个“一心求道”的人显然根本没有受三皈依,非佛弟子!
  5、不要以为所谓的“大德”“高僧”所讲的就是对的,这时恰恰应该依法衡量!
  顺便再来看看净空讲的另外一个故事吧。
  “另外一个故事,有一个出家人,道眼未开,接受一个斋主(父子)常常供养他。这个斋主是吃长素的,死以后要还债,就在他们家菜园现草菇身,那个草菇就是他,每一天这个草菇供养他们父子。这明么明植物有性。”
  在《楞严经》中说:“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诸位再说说看,净空讲的这个故事是否违背佛说呀?护持邪说等于败坏正法呀!
  悲智批判净空邪说文集http://www.ppflg.com/jingkongxs.htm
  6、《杂譬喻经》的故事并非全部可信,有的甚至明显诽谤圣者乃至诽谤佛陀。
  比如《杂譬喻经》中说:“昔有沙门。饭已减除。妆饰面目。整顿衣被。窥视前后。阿难白佛言。此比丘非法乃尔。佛言。适从女中来。余态未尽故耳。比丘则现罗汉道。般泥洹去也。”
  得阿罗汉道者乃至不会因习气而行非法、破戒,这个故事就是对阿罗汉的诽谤。
  再比如《杂譬喻经》中说:“佛与比丘俱行。避入草中。阿难问佛。何因舍道行草中。佛言。前有贼。后三梵志当为贼所得。三人后来。见道边有聚金。便止共取。令一人还聚中市饭。一人取毒着饭中杀二人。我当独得金。二人复生意见来便共杀之。已便食毒饭俱死。三各生恶意。展转相杀如是也。”
  故事说佛陀见死不救也就罢了,即使说佛陀不上前方便教化救度(佛陀没有智慧?!)也可以容忍,怎么可能还“避入草中”看“热闹”呢?这不是明显栽赃诽谤佛陀吗?!
  再譬如《杂譬喻经》中说:“昔有国王。大臣五人。一臣宿请佛。佛不受臣则还。”“佛言。此臣今必命当终。明日将谁复作福乎。”
  佛陀明知道这个人马上要死却拒绝受请为其作福,这是对佛陀广大慈悲的诽谤!
  再举一个例子,再《杂譬喻经》中还说:“佛为诸弟子说经。时有射猎人担弩。及负十余死鸟。过往观佛。其意精锐。愿闻说经心欲听受。佛则止不为说之。猎人退去。便言。若我作佛。必普遍为人说道。无所违逆。阿难问佛。此人撰情欲听典教。何以逆之。佛言。此人是大菩萨。立心深固。昔为国王于众婇女意不平均。不见幸者共鸩杀王。王生射猎家。诸婇女皆堕鸟兽中。今毕其罪。后又成就。若为说经恐其意惧堕罗汉道故不为说耳。”
  这种“结账”、“了罪”之说是败坏佛家因果法则的断灭见。这就像李洪志所讲的,两个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可能是以前那人欠他的,他俩在结账呢,你要管的话,他们之间的帐没结成,下回还得重来,那你就是在做坏事。这种说法表面上是佛家的因果之说,实质上却是败坏佛家因果法则的断灭见。虽然佛教也认为,两个人之间发生矛盾,可能是有过去世的业缘为因,然而,这一次的矛盾,并不会使因果断灭,还会成为下一次更大矛盾的导因,从而造成“冤冤相报无了时”。过去所结下的怨恨,并不能通过再一次的打骂等行为而了结,只能结怨更深,以至于生生世世牵缠不休。以怨报怨怎么可以了结怨恨呢?了结怨恨的最好方法就是宽容、忍耐和原谅别人,这也就是所谓的“冤家宜解不宜结”。显而易见,《杂譬喻经》的这个故事中的“毕其罪”不仅是不存在的,而且无异于是在结更深的恶怨!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
  连得初果都要正见具足、成就四不坏净信,比如,净信佛陀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何况阿罗汉而不净信乎?
  譬如,《杂譬喻经》中说:“昔摩诃目揵连。坐于树下自试道眼。见八千佛刹。意自念言。如来所见尚不如我。作师子步行诣佛所。佛告目连。汝声闻种。今者何故作师子步。目连白佛。我自所见八方面八千佛刹。想佛所视又不如我。故师子步。”
  这是对阿罗汉的无知和诽谤!
  7、这部《杂譬喻经》明显是在阿育王之后的人所讲说,这最少是在佛陀涅槃几百年之后的作品,怎么可以拿来作为“佛说”的证据呢?这不是严重地在混乱佛法吗?
  譬如,在《杂譬喻经》中的一个故事中说:“昔阿育王常好布施饭食沙门。令太子自斟酌供具。太子默恚言。我作王时。悉当杀诸道人。道人心知太子嗔恚。谓太子言。我不久在世间。太子惊曰。道人明乃尔。知我心意。即反念。我作王时。当供养道人胜我父。心遂和则去恶就善。道人言。比卿作王时。我生天上已。太子曰。圣哉沙门。后作国王。以五戒十善为国政。遂致隆平矣。”
  在《杂譬喻经》中的另外一个故事中说:“昔佛般泥洹去百年后。有阿育王爱乐佛法。国中有二万比丘。王恒供养之。诸九十六种外道生嫉妒意。谋欲败佛法。”
  这部《杂譬喻经》虽非佛经,却也不是伪作,更谈不上是伪经,因为其作者根本就没有说《杂譬喻经》是“如是我闻”得来的佛陀所说的佛经!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都是那些不具法眼的后世信徒,不能分辨正邪,以至于以讹传讹、祸乱佛法而不自知,佛陀教法就是被这些后世败家子一点点搞得面目皆非而末法乃至最终灭尽的!
  8、依佛说《阿含经》等全世界公认的经典,而不依后人编造的《杂譬喻经》(那个《撰集百缘经》《法句譬喻经》等也都根本不是佛经!)等故事集。
  于法一念净信的圣者,因离一切相而生起的无量无边福德,已经完全超出了凡夫智慧所能想象。净空以讹传讹并编造说:“经上讲的‘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这不仅是净空于法不清净所编造的经文和错误说法,而且也是对圣者的诽谤。因为,修慧本身就已经含摄了修福,而且是在修广大无边的福,即所谓刹那修慧则生无量福德。哪有“修慧不修福”这回事啊?当然更没有“修慧不修福”的阿罗汉了!如果真有“罗汉托空钵”的情况出现,那也不是“不修福”的结果,而是宿世恶业成熟所致,就像佛陀曾受三个月饥荒的“马麦之报”一样。谁敢说佛陀没有福报呢?(详细剖析见天鉴论坛上的《孤明先发:悲智驳斥“修慧不修福, 罗汉托空钵”邪说文集》
  http://www.tianjian.cc/viewthrea ... page%3D1&page=1
  凡夫哪能测度圣者的智慧与福德有多么深广呢?!佛陀曾经说过:“若圣弟子成就四不坏净者(初果),不于人中贫活而活,不寒乞,自然富足。”(《阿含经》)佛陀还说过,证得初果的圣者乃至可以所求皆得。比如,“若圣弟子成就四不坏净者。欲求寿命。即得寿命。求好色、力、乐、辩、自在即得。”(《阿含经》)更何况阿罗汉了呢!
  本帖针对的是:
  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143296&extra=page%3D2
  可惜这个驳斥净空邪教信徒邪说的帖子已经被删除了。
34#
发表于 2009-1-30 16:04 | 只看该作者
太精彩了!看到这篇文章,真的感叹悲智老师是稀有难得的大善知识。可惜还有太多的众生因为自身领悟水平有限,看不到事实的真相。看到悲智老师去其他论坛教育转化时,还自称末学,这也太谦虚了,这让其他人往哪排呢?顶着重重的压力和质疑,对已经以讹传讹很久的错误观点给予拨乱反正,对活在这个时代的我等佛子是一大幸事。希望佛日的光辉在末法时代再次高照,大家责无旁贷!//em44
35#
发表于 2009-5-26 08: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齐德龙东强 于 2009-5-26 06:49 发表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出处《杂譬喻经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
出处《杂譬喻经》

《杂譬喻经》中说:在迦叶佛时代,佛徒遍及世界。
  有兄弟二人,都出家做了沙门。二人皆欲成正果。
  这兄弟俩平日倒是专心修道,诚心敬佛,只是两人做法有些不寻常,让人感到实在未全心全意供佛。
  怎么回事呢?
  原来,哥哥只一心一意坐禅求道,可是从不布施。而那个弟弟虽一心一意布施修福,但又常常破戒,仿佛存心似的。多少年来,二人都是如此。
  后来,哥哥因为从释迦出家而得了罗汉道,把弟弟的羡慕得不得了。但是,他又吃不了哥哥的那种苦,便投生到大象群中,成了一头象。
  由于这头象前世布施修福,此生颇有善缘,它长得威武雄壮,被国王相中,成了国王的宠物。
  这头大象力大无比,能为国王抵抗外敌的入侵,周围的敌国都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国王便把大象封为"百户王",并用金银、珠宝、璎珞等把它装饰起来。它想要什么,国王就给什么,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可那个修成罗汉的哥哥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衣衫褴褛,饮食缺乏,饥寒交迫一直在困扰着他。
  一次,他一连七天未化到缘,饿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万般无奈,他只好吃一些鹿群吃剩下的东西,才勉强保住了性命。
  这位哥哥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去投奔他前世的弟弟--象王,以求吃顿饱饭。
  象王正在跟自己的儿女们在一起,大吃美味鲜果。它现在过着如此舒适、奢华的生活,哪里还记得前世的因缘呢?
  那象王正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喝,手下的一个象卫士进来报告:"我王,外面有一个沙门要见您。"
  "宣他进来就是了。"象王根本没当回事,
  "父王,他是给您送礼来的吧?"象王的女儿好奇地问。
  "难道你不知道吗?只有人们给沙门吃的东西,哪有他给别人送礼的道理!"
  象王的儿子听了这话,笑着问道:"那么,您会施舍吗?"
  "爸爸的东西都是国王赏赐的,是不能随便施舍给哪种人的。"
  这时,做了罗汉的哥哥走进门来,呆呆地望着象王。大概是鲜果的香味刺激了他的食欲,他一个劲地往下吞口水。
  这前世的兄弟俩,就这样彼此对视着,半天没出一句话。
  过了好一会儿,象王才开口问道:"你找我有么事吗?"
  罗汉见象王高踞在上,对自己神情冷淡,毫无施舍之意,便不顾一切径直走上前去,抓住大象的两只大耳朵,轻身说道:"我与你前世都有罪呢!"
  象王听到这话,顿时觉悟到自己的前世可能与这个沙门有什么关系。它立即感到非常沮丧,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了。
  罗汉见象王没有一点儿布施的意思,赌气转身走了。
  象王身在豪门富贵之中,一贯得意非凡,突然遇到这么个穷沙门,还和自己前世有缘,让它打心里不痛快。
  象王的儿女们见一向食欲极好的父王突然间食不甘味,都愁得不得了。可无论它们怎么劝父,父王总是郁闷不乐,无奈,象王的儿子只好到国王那里去求救。
  国王正在宫中用膳,卫士进来报告说象王的儿子求见。
  "就说我正在吃饭,让他稍候一会儿。"国王说道。
  "陛下,它非常焦急,一定要立即见您。"
  "那就让它进来吧。"
  象王的儿子满面愁云的进来报告说:"尊敬的陛下,我父亲突然间非常郁闷,饭都吃不下去了。"
  "赶快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国王听说他治国御敌的得力助手象王吃不下饭去,感到问题重大,着急起来。
  "刚才有个穿得破破烂烂的沙门进来,抓着我父亲的耳朵说了句话,他就马上闷闷不乐,饭也不肯吃了。"
  "那沙门到底说了什么?"国王有点愤怒地问。
  "没有听清他说什么。"象王的儿子喃喃地说。
  国王也不吃饭了,立即传卫士进来吩咐道:"你马上带几个人跟小象去把那个沙门给我抓来,我要亲自审讯他!"
  卫士们跟象王的儿子一起出去了。国王吃罢饭便在宫中等着他们回来。
  不一会,卫士们便将那个穷沙门带了来。
  "该死的沙门,你知罪吗?"国王厉声问。
  "尊敬的陛下,我犯了什么罪?请您指明。"
  "你跟我的象王说了什么恶毒的话?"
  "没有,没有啊。"
  "那为什么我的象王吃不下饭去?它要病了,我饶不了你!"
  "噢,是这么回事。"罗汉把前世因缘和刚才跟象王说过的话都告诉了国王。国王心中也有许多感喟。他对罗汉说:"既然你们前生有此缘,我也就恕你无罪。念你衣食无着,赶快回去忙你的衣食吧。"
  罗汉走了。国王又费了一番口舌,才使象王新高兴起来,心安理得地过起了自己的舒服日子。 ...

《杂譬喻经》有如是我闻开头吗?您可要看好了,不是标明“经”的就一定是佛经,请擦亮眼睛认真分辨:
【转帖】《杂譬喻经》质疑
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143539 一、谁讲的《杂譬喻经》?开头有“如是我闻”吗?  只有带“如是我闻”的才可能是真经,既然带“如是我闻”尚且未必都是真经,那些伪经哪个不是打着“如是我闻”的包装和旗号祸乱佛法,一个连“如是我闻 ”都没有的所谓“经”也来混同佛说,这本身就是混乱佛法的行为。jk不也是经常胡乱编造说“佛说”或者“佛经说”什么来宣扬邪说嘛,比如:  jk编造经文“末法时期,净土成就”。jk说:“《大集经》上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大集经》讲末法众生净成就《大集经》里面教给我们,末法众生净成就,这是一个重大的开示。我们生在末法时代,我们学佛选择哪个法门,佛讲的净成就,我们选择净土法门,这是尊佛的遗教。”实际上,《大集经》里根本就没有甚至类似含义的佛经原文,强烈请求某法师出示“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或哪怕是类似含义的佛经原文!  与邪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类似的,还有一个在净土学人中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邪说在广泛地流传着,那就是所谓的“《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实际上,这种说法根本上就是破坏佛法的邪说,在《大集经》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话,乃至整个《大集部》里都没有这句话。悲智批判jk邪说文集http://www.tianjian.org/jingkongxs.htm   所谓《杂譬喻经》的作者还算是负责任的,知道这些故事不是来自佛说,是自己整理和说出的,所以没有敢加“如是我闻”。  二、这句“修慧不修福, 罗汉托空钵”是经文原话吗?你自己总结的“这个故事总结成偈:修福不修慧 ,白象披璎珞 ;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吧?一心求道就是修慧了?没有修布施就是没有修福了?  三、一心求道,求的什么道?只是求道还是修道了?是求、修正道还是邪道?假设真的一心求道,并且真的求道正道且努力一心修正道了,请问,不杀生有没有无量福德?不偷盗乃至持五戒、八戒、十善等有没有无量福德?修慈心观有没有无量福德?修四禅八定、八正道有没有无量福德?修观无常、苦、无我、不净等有没有无量福德?佛陀在《金刚经》等佛经中对读经、持戒、修观等福德反复与布施无量金银的福德进行较量,难道都视而不见吗?根本就不存在“不修福的阿罗汉”,还是真心依法吧!“兄好持戒坐禅”“一心求道”却无福,这本来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邪说!  四、为何同是《杂譬喻经》的故事,却对如下“互相矛盾”的故事选择性眼盲呢?  譬如《杂譬喻经》中说:“天王释及第一四天王。十五日三视天下。谁持戒者。见持戒者天即欢喜。时以十五日。天王释在正殿坐处。自念言。天下若十五日三斋者。寿终可得吾位矣。边诸天大惊言。但十五日三斋。乃得如释处。有比丘已得阿罗汉。即知释心念。白佛言。宁能审如释语不。佛言。释语不可信为不谛说。何以故。十五日三斋精进者。可得度世。何为释处。如是为不谛说为未足信。谁能知斋福者。唯佛耳。”《杂譬喻经》中还说:“一日持斋。有六十万岁粮。复有五福。一曰少病。二曰身安隐。三曰少淫意。四曰少睡卧。五曰得生天上。常识宿命所行也。”   十五日三持八关斋戒的福报远远超过帝释天,上面那个“兄好持戒坐禅”“一心求道”却无福的故事明显是由愚痴无闻凡夫编造的故事,又有颠倒无知的人以讹传讹、人云亦云、以盲引盲!那些宣传邪说“兄好持戒坐禅”“一心求道”却无福的人,都是在造诽谤三宝、祸乱佛法的无间重罪!  《杂譬喻经》中还有一些其他故事,比如一天人将命终堕畜生道,因受教念三皈依而免堕恶道并生大富长者之家,上面那个“一心求道”的人显然根本没有受三皈依,非佛弟子!  五、不要以为所谓的“大德”“高僧”所讲的就是对的,这时恰恰应该依法衡量!  顺便再来看看jk讲的另外一个故事吧。  “另外一个故事,有一个出家人,道眼未开,接受一个斋主(父子)常常供养他。这个斋主是吃长素的,死以后要还债,就在他们家菜园现草菇身,那个草菇就是他,每一天这个草菇供养他们父子。这明么明植物有性。”   在《楞严经》中说:“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诸位再说说看,jk讲的这个故事是否违背佛说呀?护持邪说等于败坏正法呀! 悲智批判jk邪说文集http://www.ppflg.com/jingkongxs.htm   六、《杂譬喻经》的故事并非全部可信,有的甚至明显诽谤圣者乃至诽谤佛陀。比如《杂譬喻经》中说:“昔有沙门。饭已减除。妆饰面目。整顿衣被。窥视前后。阿难白佛言。此比丘非法乃尔。佛言。适从女中来。余态未尽故耳。比丘则现罗汉道。般泥洹去也。”   得阿罗汉道者乃至不会因习气而行非法、破戒,这个故事就是对阿罗汉的诽谤。  再比如《杂譬喻经》中说:“佛与比丘俱行。避入草中。阿难问佛。何因舍道行草中。佛言。前有贼。后三梵志当为贼所得。三人后来。见道边有聚金。便止共取。令一人还聚中市饭。一人取毒着饭中杀二人。我当独得金。二人复生意见来便共杀之。已便食毒饭俱死。三各生恶意。展转相杀如是也。”   故事说佛陀见死不救也就罢了,即使说佛陀不上前方便教化救度(佛陀没有智慧?!)也可以容忍,怎么可能还“避入草中”看“热闹”呢?这不是明显栽赃诽谤佛陀吗?!  再譬如《杂譬喻经》中说:“昔有国王。大臣五人。一臣宿请佛。佛不受臣则还。”“佛言。此臣今必命当终。明日将谁复作福乎。”   佛陀明知道这个人马上要死却拒绝受请为其作福,这是对佛陀广大慈悲的诽谤!  再举一个例子,再《杂譬喻经》中还说:“佛为诸弟子说经。时有射猎人担弩。及负十余死鸟。过往观佛。其意精锐。愿闻说经心欲听受。佛则止不为说之。猎人退去。便言。若我作佛。必普遍为人说道。无所违逆。阿难问佛。此人撰情欲听典教。何以逆之。佛言。此人是大菩萨。立心深固。昔为国王于众婇女意不平均。不见幸者共鸩杀王。王生射猎家。诸婇女皆堕鸟兽中。今毕其罪。后又成就。若为说经恐其意惧堕罗汉道故不为说耳。”   这种“结账”、“了罪”之说是败坏佛家因果法则的断灭见。这就像李洪志所讲的,两个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可能是以前那人欠他的,他俩在结账呢,你要管的话,他们之间的帐没结成,下回还得重来,那你就是在做坏事。这种说法表面上是佛家的因果之说,实质上却是败坏佛家因果法则的断灭见。虽然佛教也认为,两个人之间发生矛盾,可能是有过去世的业缘为因,然而,这一次的矛盾,并不会使因果断灭,还会成为下一次更大矛盾的导因,从而造成“冤冤相报无了时”。过去所结下的怨恨,并不能通过再一次的打骂等行为而了结,只能结怨更深,以至于生生世世牵缠不休。以怨报怨怎么可以了结怨恨呢?了结怨恨的最好方法就是宽容、忍耐和原谅别人,这也就是所谓的“冤家宜解不宜结”。显而易见,《杂譬喻经》的这个故事中的“毕其罪”不仅是不存在的,而且无异于是在结更深的恶怨!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  连得初果都要正见具足、成就四不坏净信,比如,净信佛陀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何况阿罗汉而不净信乎?  譬如,《杂譬喻经》中说:“昔摩诃目揵连。坐于树下自试道眼。见八千佛刹。意自念言。如来所见尚不如我。作师子步行诣佛所。佛告目连。汝声闻种。今者何故作师子步。目连白佛。我自所见八方面八千佛刹。想佛所视又不如我。故师子步。”   这是对阿罗汉的无知和诽谤!  七、这部《杂譬喻经》明显是在阿育王之后的人所讲说,这最少是在佛陀涅槃几百年之后的作品,怎么可以拿来作为“佛说”的证据呢?这不是严重地在混乱佛法吗?  譬如,在《杂譬喻经》中的一个故事中说:“昔阿育王常好布施饭食沙门。令太子自斟酌供具。太子默恚言。我作王时。悉当杀诸道人。道人心知太子嗔恚。谓太子言。我不久在世间。太子惊曰。道人明乃尔。知我心意。即反念。我作王时。当供养道人胜我父。心遂和则去恶就善。道人言。比卿作王时。我生天上已。太子曰。圣哉沙门。后作国王。以五戒十善为国政。遂致隆平矣。”   在《杂譬喻经》中的另外一个故事中说:“昔佛般泥洹去百年后。有阿育王爱乐佛法。国中有二万比丘。王恒供养之。诸九十六种外道生嫉妒意。谋欲败佛法。 ”   这部《杂譬喻经》虽非佛经,却也不是伪作,更谈不上是伪经,因为其作者根本就没有说《杂譬喻经》是“如是我闻”得来的佛陀所说的佛经!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都是那些不具法眼的后世信徒,不能分辨正邪,以至于以讹传讹、祸乱佛法而不自知,佛陀教法就是被这些后世败家子一点点搞得面目皆非而末法乃至最终灭尽的!  八、依佛说《阿含经》等全世界公认的经典,而不依后人编造的《杂譬喻经》(那个《撰集百缘经》也根本不是佛经!)等故事集。  于法一念净信的圣者,因离一切相而生起的无量无边福德,已经完全超出了凡夫智慧所能想象。jk以讹传讹并编造说:“经上讲的‘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这不仅是jk于法不清净所编造的经文和错误说法,而且也是对圣者的诽谤。因为,修慧本身就已经含摄了修福,而且是在修广大无边的福,即所谓刹那修慧则生无量福德。哪有“修慧不修福”这回事啊?当然更没有“修慧不修福”的阿罗汉了!如果真有“罗汉托空钵”的情况出现,那也不是“不修福”的结果,而是宿世恶业成熟所致,就像佛陀曾受三个月饥荒的“马麦之报”一样。谁敢说佛陀没有福报呢?(详细剖析见天鉴论坛上的《孤明先发:悲智驳斥“修慧不修福, 罗汉托空钵”邪说文集》 http://www.tianjian.cc/viewthrea ... tra=page%3D1&page=1)  凡夫哪能测度圣者的智慧与福德有多么深广呢?!佛陀曾经说过:“若圣弟子成就四不坏净者(初果),不于人中贫活而活,不寒乞,自然富足。”(《阿含经》)佛陀还说过,证得初果的圣者乃至可以所求皆得。比如,“若圣弟子成就四不坏净者。欲求寿命。即得寿命。求好色、力、乐、辩、自在即得。”(《阿含经》)更何况阿罗汉了呢!
http://www.tianjian.cc/viewthread.php?tid=6149&extra=page%3D7
36#
发表于 2010-3-9 16:0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上面诸位的文章,不想评论谁在修佛方面造诣高还是低,但我想说净空的确讲了许多不如法乃至谤佛、法、僧的言论。可初学者又有几人去认真学习原译佛经?许多人把“夏会本”当作“佛经”来学,况且寺庙里接缘的有大量的“夏会本”和净空讲法碟子,如不知情,就请回------,而悲智先生等用最简洁易懂的对比:佛陀是怎麽说的(佛经原文)?净空又是怎麽讲的(净空原话)?引导了很多愿思考的人认真对待,从净空的误导、邪说 中解脱出来,真正是续人慧命,功德无量!我们应不因人废言,也不应因人的名气大而不辨正邪,最终是害自己。净空的危害比李洪志有过之而无不及!!!
37#
发表于 2019-5-25 17: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草友 于 2019-5-25 20:20 编辑

善恶颠倒的邪见是如此之多,才发现自己思想深处的知见还是有混乱不清晰的。感谢悲智老师,学习您和辩论对手的辩论,我的认识也渐渐清晰一些了,原来我对于善恶因果规律在骨子里面是不明确和肯定相信的,我想自己修行那么久还生出种种恶念,恐怕就是这些骨子里的邪见造成的,邪见就像是病毒程序,会不断地生产出更多的恶念恶见的。需要努力的方面的实在是很多,太多。
38#
发表于 2019-5-31 22:24 | 只看该作者
稀有,难得!悲智善知识,悲心为众,慧剑破邪,导引群迷出邪见稠林。感恩,赞叹,随喜,顶礼!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8 15:21 , Processed in 0.07437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