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邪见与正见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7 1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帝的责任
如果有个万能的天主
造作每个生物的幸福或不幸、
善行或恶行,
那天主就被邪恶污染了。
人只是依随其愿造作罢了。
──《大菩提本生经》经528

有眼者可看见令人厌恶的景象,
为何梵天没有矫正他的创造物?
如果他的力量是无限的,
为何他极少赐福?
为何他的创造物全都必遭痛苦?
为何他不让所有众生快乐?
为何欺骗、妄语及无明如此盛行?
为何谎言能获胜,而真理却被击败?
我视你的梵天为众不公正者的一员,
他创造世界来保护邪恶。
──《盘达龙本生经》经543
信奉上帝及宿命论
有些沙门及婆罗门秉持与相信每个人所经历的,无论它是乐、苦或舍,一切都是上帝所创造。我去问他们(

他们是否秉持这种见解),当他们承认时,我说:「各位朋友,如果是这样,那么人们杀生、偷盗及邪淫都

是由上帝所创造的。他们耽乐于妄语、两舌、恶口及绮语都是由上帝所创造的。他们贪婪、满怀瞋恨及秉持

邪见 都是由上帝所创造的。
那些依靠上帝的创造作为决定性因素的人,将缺少冲劲及精进去做这个而不做那个。实际上,他们认为没有

造作与不造作的必要,那些没有正念与自制地过活之人不配称为「沙门」。
──《增支部.三集》62
2#
楼主| 发表于 2007-2-7 11:45 | 只看该作者
三种外道教理
诸比丘,有三种外道教理 ,那就是如果完全的去考验、探讨及讨论的话,它们的结果是无作论 ,即使这是

由于传承而采纳的。何为这三种外道教理?
诸比丘,有些沙门与婆罗门教导及秉持此见:每个人所经历的,无论它是乐、苦、或舍,都是源自过去业。

又有一些沙门与婆罗门教导及秉持此见:每个人所经历的,无论它是乐、苦、或舍,都是源自上帝所创造。

另外有些沙门与婆罗门教导及秉持此见:每个人所经历的,无论它是乐、苦、或舍,都是无因无缘。
诸比丘,我去见(秉持第一种外道教理的)沙门及婆罗门,向他们说道:「你们是否真的如他们所说,教导

及秉持此见:每个人所经历的,无论它是乐、苦、或舍,都是源自过去业?」当他们承认后,我跟他们说:

「如果是这样,那么人们杀生、偷盗及邪淫都是源自过去业。他们耽乐于妄语、两舌、恶口及绮语都是源自

过去业。他们贪婪、满怀瞋恨及秉持邪见都是源自过去业。」
可是,那些依靠过去业作为决定性因素的人,将缺少冲劲及精进去做这个而不做那个。实际上,他们认为没

有造作与不造作的必要。那些没有正念与自制地过活之人不配称为「沙门」。
诸比丘,这是我对秉持第一种外道教理的沙门及婆罗门的第一个有理呵责。
然后,诸比丘,我去见(秉持第二种外道教理的)沙门及婆罗门,向他们说道:「你们是否真的如他们所说

,教导及秉持此见:每个人所经历的,无论它是乐、苦、或舍,都是源自上帝所创造?」当他们承认后,我

跟他们说:「如果是这样,那么人们杀生、偷盗及邪淫都是源自上帝所创作。他们耽乐于妄语、两舌、恶口

及绮语都是源自上帝所创作。他们贪婪、满怀瞋恨及秉持邪见都是源自上帝所创作。」
可是,那些依靠上帝的创造作为决定性因素的人,将缺少冲劲及精进去做这个而不做那个。实际上,他们认

为没有造作与不造作的必要,那些没有正念与自制地过活之人不配称为「沙门」。
诸比丘,这是我对秉持第二种外道教理的沙门及婆罗门的第二个有理呵责。
再者,诸比丘,我去见(秉持第三种外道教理的)沙门及婆罗门,向他们说道:「你们是否真的如他们所说

,教导及秉持此见:每个人所经历的,无论它是乐、苦、或舍,都是无因无缘?」当他们承认后,我跟他们

说:「如果是这样,那么人们杀生、偷盗及邪淫都是无因无缘。他们耽乐于妄语、两舌、恶口及绮语都是无

因无缘。他们贪婪、满怀瞋恨及秉持邪见都是无因无缘。」
可是,那些依靠着无因无缘作为决定性因素的人,将缺少冲劲及精进去做这个而不做那个。实际上,他们认

为没有造作与不造作的必要,那些没有正念与自制地过活之人不配称为「沙门」。
诸比丘,这是我对秉持第三种外道教理的沙门及婆罗门的第三个有理呵责。
诸比丘,这就是三种外道教理,如果完全地去考验、探讨及讨论,它们的结果是无作论,即使这是由于传承

而采纳的。
诸比丘,我教的法是无法被反驳的、无瑕疵的、无法被指责的及不曾被有智能的沙门与婆罗门删改。何为此

法?
「这些是六界」──这是我教的法,是无法被反驳的、无瑕疵的、无法被指责的及不曾被有智能的沙门与婆

罗门删改的法。
「这些是六所缘」……「这些是十八意的行处」……「这些是四圣谛」──这是我教的法,是无法被反驳的

、无瑕疵的、无法被指责的及不曾被有智能的沙门与婆罗门删改的法。
因何说六界是我所教导之法?六界就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和识界 。
因何说六所缘是我所教导之法?六所缘就是:眼、耳、鼻、舌、身和意缘取的六所缘。
因何说十八意的行处是我所教导之法?十八意的行处就是:眼见到色所缘时,某人用眼来看色所缘,他接触

会导致悦、或忧、或舍生起的色所缘。耳来听到声所缘时……鼻闻到香所缘时……舌尝到味所缘时……身感

觉到触所缘时……意识知法所缘时,他用意来识知法所缘,他接触会导致悦、或忧、或舍生起的法所缘。这

些就是十八意的行处。
因何说四圣谛是我所教导之法?基于六界而有入胎。入了胎便有名色。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处。以六处为缘而

有受。诸比丘,对于有受者,我示知:「这是苦。」」、「这是苦的因。」、「这是苦的灭。」、「这是导

向苦灭之道。」
诸比丘,何为苦圣谛?生是苦;老是苦;病、死、愁、悲、苦、忧与恼是苦;怨瞋会苦;爱离别苦;求不得

苦。简而言之,五取蕴是苦。
再者,诸比丘,何为苦集圣谛?
以无明为缘而有业行。以业行为缘而有识。以识为缘而有名色。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处。以六处为缘而有受。

以受为缘而有贪爱。以贪爱为缘而有取。以取为缘而有有。以有为缘而有生。以生为缘而有老、死、愁、悲

、苦、忧与恼。这整个苦蕴如是生起。
诸比丘,这就是苦集圣谛。
再者,诸比丘,何为苦灭圣谛?
由于无明完全消逝与灭尽,所以业行也灭尽。由于业行灭尽,所以识也灭尽。由于识灭尽,所以名色也灭尽

。由于名色灭尽,所以六处也灭尽。由于六处灭尽,受也灭尽。由于受灭尽,所以贪爱也灭尽。由于贪爱灭

尽,所以取也灭尽。由于取灭尽,所以有也灭尽。由于有灭尽,所以生也灭尽。由于生灭尽,所以老、死、

愁、悲、苦、忧与恼也灭尽。这整个苦蕴如是灭尽 。
诸比丘,这就是苦灭圣谛。
再者,诸比丘,何为导向苦灭之道圣谛?
它就是八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与正定。
诸比丘,这就是导向苦灭之道圣谛。
这四圣谛是我所教导的法,是无法被反驳的 、无瑕疵的、无法被指责的及不曾被有智能的沙门与婆罗门删

改的法。
盲信
「婆私咤,在精通三吠陀的诸婆罗门当中,是否有一个曾经面对面见到梵天?」
「的确没有,乔达摩。」
「那么,婆私咤,在诸婆罗门精通三吠陀的导师当中,是否有一个曾经面对面见到梵天?」
「的确没有,乔达摩。」
「那么,婆私咤,在精通三吠陀的诸婆罗门导师的众弟子当中,是否有一个曾经面对面见到梵天?」
「的确没有,乔达摩。」
「那么,婆私咤,在七代以来的诸婆罗门当中,是否有一个曾经面对面见到梵天?」
「的确没有,乔达摩。」
「那么,婆私咤,那些古代精通三吠陀的诸婆罗门贤者,是偈颂的作者,是偈颂的诵者,他们的古文偈颂如

此被背诵、念诵与编着。今天的诸婆罗门重复地念诵;用跟以前一样的语调来背诵。〔那些古代婆罗门贤者

〕即阿咤摩
「没有,乔达摩。」
「那么,婆私咤,你是说在诸婆罗门、或他们的导师、或他们的弟子、或七代以来的诸婆罗门当中,没有任

何一人曾经面对面见到梵天。甚至那些古代精通三吠陀的诸婆罗门贤者,即古文偈颂的作者与诵者,今天的

诸婆罗门还用跟以前传下来一样的语调细心地背诵,即使他们〔那些古代婆罗门贤者〕也不假装知道或看见

梵天在哪里,或从哪里来,或去了哪里。因此,那些精通三吠陀的众婆罗门其实是这么说:『对于我们不知

道的、我们不曾见过的,我们能够指示与它融合成为一体之道,我们也能够说:「这是导向解脱、导致依其

实行者与梵天融合成为一体的笔直道、直接道。」』
婆私咤,你认为怎样?既然如此,那些精通三吠陀的众婆罗门的言论难道不是愚蠢的话?」
「乔达摩,事实上既然是如此,那么那些精通三吠陀的众婆罗门的言论的确是愚蠢的话。」
一列盲人
「的确,婆私咤,若说精通三吠陀的婆罗门,自己不知道或不曾看到大梵天却有能力指导与大梵天融合成为

一体,这种情况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的!
婆私咤,这就好像一列盲人一个牵着另一个,前者或中者或后者都无法看见。我想,婆私咤,那些精通三吠

陀婆罗门的言论就像这样,只是盲人说瞎话:前者、中者及后者都看不见。那些精通三吠陀婆罗门的言论最

终变成荒谬的话、无用且空洞!」
无去处的楼梯
「婆私咤,这就好像有一个人在十字路口建造一个楼梯以便能通往大楼。别人向他说:「贤友,你知道你所

建的楼梯要通往的大楼,是在东边,或是南边,或是西边,或是北边?它是高,或是低,或是中等?」
当如此被问及时,他回答说:「不知道。」然后别人向他说:「贤友,你正在建楼梯通往大楼,可是你却全

然不知,从没见过该大楼。」
祈求未来
「再者,婆私咤,如果阿机罗跋底河的河水泛滥。有一个在彼岸有生意要做、需要到彼岸去、正在前往彼岸

的人到来,想要渡河。他站在此岸,向彼岸祈求道:『彼岸啊,请你过来这里!过来这里吧!』
婆私咤,你怎么想?阿机罗跋底河的彼岸是否会因为那人的祈求、希望与称赞而到来此岸?」
「一定不会,乔达摩。」
「同样地,婆私咤,那些精通三吠陀的婆罗门,没有修习真正令人成为婆罗门素质,却修习令人成为非婆罗

门素质,如此说道:『我们恳求因陀罗,我们恳求苏摩,我们恳求水天、伊舍那、生主、大神力梵天及夜摩

。』
的确,婆私咤,若说那些精通三吠陀的婆罗门,没有修习真正令人成为婆罗门素质,却修习令人成为非婆罗

门素质,能够凭着他们的祈求、希望与称赞,在身体分解死亡后,与大梵天融合成为一体,这种情况是无论

如何都不可能的!」
──《长部.三明经》
3#
楼主| 发表于 2007-2-7 11:46 | 只看该作者
八至上经
如果任何人执持某些见解,
认为它们是世上最好的、至上的,
因此宣称其它一切见解都是下等,
如此他不能脱离争论。

他从所看见、所听闻、所识知
及仪式里看见其利益。
因此他执着于这一种见解,
他视其它一切见解为无用及下等。

善于(佛法)的人宣称它为束缚──
如果他依靠一个,而视其余的为下等。
因此比丘不应当依靠
所看见、所听闻、所识知及仪式。

因此,在这世上让他不要
依靠知识或仪式来创见,
让他不要认为他与别人同等、
或认为他比较下等、或比较上等。

舍弃了自己的见解,不再执着
及不寻求知识为支柱,
他不偏向争论的任何一方,
他不依靠种种见解。

不再偏见任何极端,
不贪爱今生或来生的有或非有,
当他审察正法时,
他对见没有执着。

对于所看见、所听闻及所识知的
他不再有妄想。
该婆罗门(阿罗汉) 不执着于任何见解,
在这世界里,又有谁能形容他呢?

他不再妄想或追求见解,
他不曾接受教法,
婆罗门(阿罗汉)不被仪式所引导,
他已越渡到彼岸,不再依靠见解。
八至上经的注释
「最高的见解」又被称为「最高的目标」。它如何发生?当世尊暂住在舍卫城时,有许多外道 集在一起,

每个人都为自己的见解解释道:「这是最高的见解。」他们如此大声争吵,直到国王也开口。国王命令说:

「把全部盲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看』大象。」国王的下属把全部盲人聚集在一起后,让大象躺下来,然后

跟他们说:「去看牠!」他们每人都握着大象不同的肢体。然后国王说道:「这只大象长什么样子?什么样

子?」握着象鼻的盲人说:「大王,它就像犁的梁。」那些握着象牙及别的部份的盲人说:「不可以在国王

面前说谎。」「大王,它就像墙壁上的钉。」因此,他们就说像这个及像那个的。
听他们说完后,国王便说:「这就像你们。」然后把那些沙门赶走了。
某位去托钵的比丘听到这件事后便告诉世尊。当这件事发生后,世尊如此向诸比丘说:「诸比丘,就好像那

些握着大象不同的肢体的盲人因不知道大象而争吵。同样地,那些执持不同见解的沙门因不懂解脱之法而争

吵。」指出这件事的法后,世尊便开示这部经。
──《经集注》529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8 15:29 , Processed in 0.1012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