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1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读经研修——《杂阿含经》 卷十四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13 1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
发表于 2007-4-19 10:04 | 只看该作者
苦乐自作......非自作非自他作


从其缘起而生苦乐

这就是凡圣之间对苦之所生问题的认识差异。
佛告阿难:......
  “阿难,若诸沙门、婆罗门,苦乐自作。我即往彼问言:‘汝实作是说,苦乐自作耶?’彼答我言:‘如是。’我即问言:‘汝能坚执持此义,言是真实,余则愚者,我所不许。所以者何?我说苦乐所起异于此。’彼若问我:‘云何瞿昙所说苦乐所起异者?’我当答言:‘从其缘起而生苦乐。’如是说苦乐他作、自他作、非自非他无因作者,我亦往彼,所说如上。”

经文中提到四食的相关解释: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段食],段即分段,食有资益之义。谓以香味触三尘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故言段食。古译经律皆为搏食,以手团曰搏;后译复言浆饮等不可搏,遂译为段食。
  [二、触食],触即对也。谓六识所对色等诸尘,柔软细滑冷暖等触,而生喜乐,俱能资益诸根,故名触食。(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见色爱著名食,岂非触食义耶?设非触食,何以观戏剧等,终日不食而不饥也。)
  [三、思食],思即意思,谓第六识思于可爱之境,生希望意,而能润益诸根,如人饥渴,至饮食处,望得饮食,而身不死,故名思食。(第六识即意识也。)
  [四、识食],识以执持为义,即第八识也。由前三食势分所资,能令此识增胜,执持诸根,故名识食。(第八识即藏识也。按翻译名义注释云: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界中无边识处天等,皆用识持,以为其食。)

FROM:【三藏法数】

三病应该对应贪嗔痴三毒
尊者舍利弗语尊者摩诃拘絺罗:“复更有余。多闻圣弟子于病如实知,病集如实知,病灭如实知,病灭道迹如实知。云何有病如实知?谓三病,欲病、有病、无明病,是名病,如是病如实知。......

(三四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弗:“如我所说波罗延耶阿逸多所问:

“若得诸法数,若复种种学,
具威仪及行,为我分别说。

  “舍利弗,何等为学?何等为法数?”
  时尊者舍利弗默然不答,第二、第三亦复默然。
  佛言:“真实,舍利弗!”
  舍利弗白佛言:“真实,世尊!世尊,比丘真实者,厌、离欲、灭尽向。食集生,彼比丘以食故,生厌、离欲、灭尽向。彼食灭是真实灭,觉知已,彼比丘厌、离欲、灭尽向,是名为学。”
  “复次真实,舍利弗!”
  舍利弗白佛言:“真实,世尊!世尊,若比丘真实者,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彼从食集生,若真实即是灭尽,觉知此已,比丘于灭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数法。”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比丘于真实生厌、离欲、灭尽,是名法数。”

以上经文中真实的含义比较特别,并非“法离迷情,绝虚妄”之意。
大家认为这个“真实”是什么意思呢?
 (杂语)法离迷情,绝虚妄,云真实。大乘义章二曰:‘法绝情妄为真实。’法华经宝塔品曰:‘如所说者,皆是真实。’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何等为三?谓不恭敬、戾语、习恶知识。

戾语应为恶口之意。
戾 lì
◎ 暴恶:暴~。
◎ 罪过,乖张:罪~。乖~。
◎ 至:鸢飞~天。


佛说:“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可见,学佛的次第太重要了。未建立法住智而学大乘经典难免疑惑多多,想必直接学习大乘经典的同修都会有类似的感觉吧?而建立了法住智再读大乘经典就相对容易一些。

佛告须深:“不问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心善解脱。”


深须得初果的例子表明,只要真心忏悔、如实知见,即便是有盗法之心的人也能得圣道。
佛说此经已,尊者须深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须深见法、得法、觉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于正法中,心得无畏。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悔过!我于正法中盗密出家,是故悔过!”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8 15:31 , Processed in 0.0931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