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85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比丘专念不忘“舍心”,即名为受具足戒。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1 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又白佛言。齐几名贤圣舍心。佛告帝释。舍心有三。一者喜身。二者忧身。三者舍身。帝释。彼喜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喜已。如所喜。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帝释。彼忧身者。自害.害彼。亦二俱害。舍此忧已。如所忧。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复次。帝释。彼舍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身已。如所舍。不自害.不害他。二俱不害。知时比丘专念不忘。是即名为受具足戒 
——长阿含经
2#
发表于 2007-6-25 07:18 | 只看该作者

请教

朋友好!我没看懂,可以请您帮忙讲一下吗?“喜身”、“忧身”、“舍身”、“受具足戒”是什么意思?还有,怎么“舍此喜已。如所喜”,就“不自害,害他。”了?以及后面的“舍此忧已。如所忧。不自害.害他”、“舍此身已。如所舍。不自害.不害他”。
3#
楼主| 发表于 2007-6-25 09: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夔民 于 2007-6-25 07:18 发表
朋友好!我没看懂,可以请您帮忙讲一下吗?“喜身”、“忧身”、“舍身”、“受具足戒”是什么意思?还有,怎么“舍此喜已。如所喜”,就“不自害,害他。”了?以及后面的“舍此忧已。如所忧。不自害.害他”、“舍此身已。如所舍。不自害.不害他”。

愿与夔民兄交流,在下说错的地方请大家多指正。
1、“喜身”、“忧身”、“舍身”是说人执着自身的三种不同状态:喜爱、执着自己的身体;担忧、执着自己的身体;最后两个“舍身”有所不同,第一个“彼舍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指的是凡夫愚痴状态下的“不要命”,才会导致“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而“舍此身已。如所舍。不自害.不害他。二俱不害。”指的是智慧行者状态下的舍离“假我之身”——无我。

2、
【具足戒】
 (术语)为比丘,比丘尼当受之戒,别解脱戒中之至极也。比丘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为五百戒(实为三百四十八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为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波逸提,四提舍尼,百众学,七灭诤。比丘尼之三百四十八戒,为八波罗夷,十七僧残,三十舍堕,一百七十八波逸提,八提舍尼,百众学,七灭诤。戒之总数,诸律不同。宜视后世之作为,然要严守佛陀制戒之意,专心保持比丘之面目,今对比四分,五分,南传。则波逸提以下之细目,有如图之相违。观此可知戒之数目,指大数也。今所以名为具足者,非依已上之戒数。戒数惟标榜其紧要者,使由此于一切之境界离罪之意,故谓为具足戒。故若自数上言具足,则不得不言为无量。不依具足之戒数者,于药师经,智度论等谓比丘尼戒为五百而知之也。行事钞中之一曰:‘问:律中僧列二百五十戒,戒本具之。尼则五百,此言虚实?答:两列定数,约指为言。故诸部通言,不必依数。论其戒体,唯一无作。约境明相,乃量尘沙。且指二百五十,以为持犯蹊径耳。律中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可得指此而为所防。今准智论云:尼受戒法,略则五百,广说八万。僧则略有二百五十,广亦同尼律仪。’八宗纲要曰:‘受具戒时,并得如此无量无边等戒,量等虚空,境遍法界,莫不圆足,故名具足戒。’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受具足戒”才能成为比丘。
一八 ‘大德!若曾为异学者,若愿于此法与律出家,而欲受具足戒者,须四月别住,
经四月别住之试练后,欲作比丘者,可使出家,使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则我愿别住
四年,经四年别住之试练后,出家为比丘,使受具足戒成为比丘。
尔时、仙尼出家见法,得法,断诸疑、惑,不由他知,不由他
度,于正法中心得无畏。从座起,合掌白佛言:‘世尊!我得于正法中出家修梵行不’?佛告仙尼:
‘汝于正法得出家,受具足戒,得比丘分’

3、有身、有我之患夔民兄慢慢体会,简单说一点:有身、有我之患让人不得自在,有身、有我就有我所,我所之无常必然导致诸多苦的升起。
4#
发表于 2007-6-27 03:48 | 只看该作者

谢朋友

朋友:多谢您帮忙讲解!您讲的“喜身”、“忧身”、“舍身”,我好象还看懂了。可“受具足戒”,我看不懂,里面的名词概念都不懂。“今所以名为具足者,非依已上之戒数。戒数惟标榜其紧要者,使由此于一切之境界离罪之意,故谓为具足戒。”根据这句话,是否可以不执著那几百条戒律?几百条戒律太繁琐,记都难得记,更别说受持,持戒的目的不就是“于一切之境界离罪”吗?只要记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否可以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07-6-27 08: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夔民 于 2007-6-27 03:48 发表
朋友:多谢您帮忙讲解!您讲的“喜身”、“忧身”、“舍身”,我好象还看懂了。可“受具足戒”,我看不懂,里面的名词概念都不懂。“今所以名为具足者,非依已上之戒数。戒数惟标榜其紧要者,使由此于一切之境界离罪之意,故谓为具足戒。”根据这句话,是否可以不执著那几百条戒律?几百条戒律太繁琐,记都难得记,更别说受持,持戒的目的不就是“于一切之境界离罪”吗?只要记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否可以了?

一切依佛说作准。
“受具足戒”就是说修行人受持完整的二百五十戒(比丘戒)的意思。
在家的居士持五戒即可。持戒不仅可避免堕恶道,而且还能净身、口、意行,为禅修奠定基础,更是想成为圣者的必由之路。
此外,受戒还有一些仪轨,戒律的内容也要明确(什么样的情况是破戒),所以不是单单记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可以了。
6#
发表于 2007-7-3 0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五点三十 的帖子

朋友好!谢谢讲解!在家人持五戒是否可以达到受具足戒同样的效果修禅定?
7#
发表于 2008-3-2 01: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夔民 于 2007-7-3 01:49 发表
朋友好!谢谢讲解!在家人持五戒是否可以达到受具足戒同样的效果修禅定?

在家人持五戒一样能证果!所以不必考虑“在家人持五戒是否可以达到受具足戒同样的效果修禅定'"的问题。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8 15:33 , Processed in 0.0972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