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222|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夔民跑到四川拜被封了IP的网名"阿那含"者为师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2 2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段时间,少了勤学好问的夔民,如实知见栏目冷清了许多,如我这般的潜水者又少了许多观摩机会,真是遗憾;可是更遗憾的是上周我得知夔民为寻高人作师,不远数千里从长春跑到四川拜被封了IP的网名"阿那含"者为师.因离我不远,去见了一面,感觉是其求道之精神可嘉,但一如当初的我:总想找一个靠山,未能脚踏实地去闻思.结果是到今天仍然认为LHZ是一个度人者,邪见多而正见少,我将悲志老师曾经告诉我的话"你把面面观一书的前三篇看明白了就会......"等转赠与她,但恐怕......
  以我的浅见,网名"阿那含"者有不少邪见,同他在一起,悬哪!我送了一套<杂阿含>与他(她)们,希望他们最终能走上正道.
  我发此帖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帮夔民一把,特别是曾经帮过她的老师.师兄们,哪怕给她留句话也行,我好转告她,谢谢!
2#
发表于 2007-11-3 08: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惭愧 于 2007-11-2 21:28 发表
  近段时间,少了勤学好问的夔民,如实知见栏目冷清了许多,如我这般的潜水者又少了许多观摩机会,真是遗憾;可是更遗憾的是上周我得知夔民为寻高人作师,不远数千里从长春跑到四川拜被封了IP的网名"阿那含"者为师.因离我不远,去见了一面,感觉是其求道之精神可嘉,但一如当初的我:总想找一个靠山,未能脚踏实地去闻思.结果是到今天仍然认为LHZ是一个度人者,邪见多而正见少,我将悲志老师曾经告诉我的话"你把面面观一书的前三篇看明白了就会......"等转赠与她,但恐怕......
  以我的浅见,网名"阿那含"者有不少邪见,同他在一起,悬哪!我送了一套与他(她)们,希望他们最终能走上正道.
  我发此帖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帮夔民一把,特别是曾经帮过她的老师.师兄们,哪怕给她留句话也行,我好转告她,谢谢!

真不明白,夔民怎么会相信网名"阿那含"的那个人?此"阿那含"对俗数法、慧解脱阿罗汉都不了解,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3#
发表于 2007-11-3 09:17 | 只看该作者

我说这段时间怎么没看到夔民兄了呢!

原帖由 惭愧 于 2007-11-2 21:28 发表
  近段时间,少了勤学好问的夔民,如实知见栏目冷清了许多,如我这般的潜水者又少了许多观摩机会,真是遗憾;可是更遗憾的是上周我得知夔民为寻高人作师,不远数千里从长春跑到四川拜被封了IP的网名"阿那含"者为师.因离我不远,去见了一面,感觉是其求道之精神可嘉,但一如当初的我:总想找一个靠山,未能脚踏实地去闻思.结果是到今天仍然认为LHZ是一个度人者,邪见多而正见少,我将悲志老师曾经告诉我的话"你把面面观一书的前三篇看明白了就会......"等转赠与她,但恐怕......
  以我的浅见,网名"阿那含"者有不少邪见,同他在一起,悬哪!我送了一套与他(她)们,希望他们最终能走上正道.
  我发此帖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帮夔民一把,特别是曾经帮过她的老师.师兄们,哪怕给她留句话也行,我好转告她,谢谢!

对此深感震惊!归根结底还是夔民兄对阿含经的认识不足,对俗数法不了解。没有牢固的树立正见,难免要做出这种事情来。真可惜啊!如果惭愧兄能见到夔民兄,请转告之:“千万不要忘记世尊的教导——自依、法依、不异依”。也欢迎他能多来论坛对比讨论。
4#
发表于 2007-11-3 21:05 | 只看该作者

夔民,我想对你说

夔民,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为你感到心痛,知道吗?我们的最大悲哀就是追求真理却误入歧途,能认真想想这个问题吗?我们想学佛,最终真正学了谁?跟了谁学了?学了谁的了?听了谁的话了?照谁的做了?真正是学了谁了?是学佛吗?
热切盼望您回来,快回来吧!我们等着您!
5#
发表于 2007-11-3 21: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惭愧 于 2007-11-2 21:28 发表
  近段时间,少了勤学好问的夔民,如实知见栏目冷清了许多,如我这般的潜水者又少了许多观摩机会,真是遗憾;可是更遗憾的是上周我得知夔民为寻高人作师,不远数千里从长春跑到四川拜被封了IP的网名"阿那含"者为师.因离我不远,去见了一面,感觉是其求道之精神可嘉,但一如当初的我:总想找一个靠山,未能脚踏实地去闻思.结果是到今天仍然认为LHZ是一个度人者,邪见多而正见少,我将悲志老师曾经告诉我的话"你把面面观一书的前三篇看明白了就会......"等转赠与她,但恐怕......
  以我的浅见,网名"阿那含"者有不少邪见,同他在一起,悬哪!我送了一套与他(她)们,希望他们最终能走上正道.
  我发此帖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帮夔民一把,特别是曾经帮过她的老师.师兄们,哪怕给她留句话也行,我好转告她,谢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说实话,虽对"阿那含"的一些观点不认同.但对夔民为求法不远万里去实践的精神确实钦佩........我不认为夔民走入了邪道,轮回路远,谁先冲过终点.现在说为时尚早.........
6#
发表于 2007-11-4 0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的帖子

随缘吧!

那位网名"阿那含"也是追求学佛人士,只不过较接近大乘禅宗。
7#
发表于 2007-11-4 1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的帖子

请教分辨修行走的路是正的还是邪的,您的标准是什么?以什么为标准?
8#
发表于 2007-11-4 18: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 2007-11-4 01:15 发表
随缘吧!

那位网名"阿那含"也是追求学佛人士,只不过较接近大乘禅宗。



可以自称"阿那含"吗?
9#
发表于 2007-11-5 1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春天 于 2007-11-4 16:51 发表
请教分辨修行走的路是正的还是邪的,您的标准是什么?以什么为标准?




为回答你的问题,我又重新看了下那段对话[就是青山等和'阿那含的对话],下面谈谈关于他的一些问题.但因为我和他们都没什么接触[不管在网上还是现实中},所以未必符合真实.仅当闲聊



感觉上,"阿那含"是个老修行.可能在文字中有"慢"意.但这点也不必苛求,如果他真有真修实证.那也有资格"慢".毕竟只有阿罗汉才彻底断除我慢.



关于他有三个问题。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合起来讲,就是"俗数法"和"慧解脱阿罗汉"的问题。末学私下以为.这两个问题属于正见领域中的"非关键问题".所谓非关键。意是在灭苦之道的实践中。这两个问题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是他在现实中对四谛的领悟和体证.第一个"俗数法".实际上对"阿那含"的批评也就是他对那段经文的理解.这都是在文字般若的范围内.第二个"慧解脱".末学也以为他不认可"慧解脱阿罗汉"的存在并不影响他的实际修行。他可以去修俱解脱.



第三个问题比较严重.就是"阿那含"这个网名.一般来说。网上取名比较随意.取莫个网名.可能只意味着他以这个网名为偶象.又或以此网名为目标。不能简单以为他取莫个名字就是自称已到达这个网名境界.但这个例子中。似乎"阿那含"确有此意.他确实认为自己已名副其实,已证阿那含.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具体分析.有两个可能。一:此是真。那"阿那含"是圣人.我们当礼敬之.二:此是假.这里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他明知是假,但为声名利养却未证言证.那是大妄语.天人大贼.二是他不知是假,却因增上慢而误判自己修行境界,未证言证.这个也不犯戒[先说明。这是以比丘戒说的].



上面是说负面问题。正面问题末学以为."阿那含"说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现量高于圣教量.但这一点就不详述了



下面再说说我为什么认为夔民未必比我们跑的慢.理由是在圣道的实践中.需要综合素质.在这些素质中."勤于实践的精神强弱"是个很重要的素质.通常经典中用五力[信念定慧精进]描述.决定谁先到达终点的,是综合素质决定的[当然还有宿世菠萝蜜等等].



另外再说一个问题。以悲智大师的修证.应该可以为师.但大师却不收弟子.也不同意别人去请教[在现实中,非网上].而佛教中.老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受善知识言传身教.是学人们通达终点的几乎是不二之路[预流道的第一支就是:亲近善知识].而网上最多也只是"言传".比较起来."身教"比"言传"更重要.没有实际接触.网上言传就容易成为纸上谈兵.最后也是空误一生.呜呼!



最后再次说明,上述仅属个人观感.是印象语.特别是考虑到本人并未与上述任何一人实际接触.此印象语也仅仅是:仅供参考.
10#
发表于 2007-11-5 1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的帖子

请教分辨修行走的路是正的还是邪的,您的标准是什么?以什么为标准?
11#
发表于 2007-11-5 13:44 | 只看该作者

请教无名

请教:

因增上慢而误判自己修行境界,未证言证.这个也不犯戒[先说明。这是以比丘戒说的]

此说从哪里来?有佛经为据吗?
12#
发表于 2007-11-5 13:59 | 只看该作者

请教无名

“亲近善知识”

必须近距离看到或听到善知识?此说从哪里来?有经典为依据吗?
13#
发表于 2007-11-5 16:17 | 只看该作者

回春天

首先我说。你这三个帖子完全可以合为一个帖子.完全不必分为三个来连续质问.这对论坛资源也是浪费

再说,你不要用请教了。我不是学者.也不是辩论员,没准备经典资料库之类的,什么经典出处都能很快找到.我只能说.我对你说的,是我阅读经典得来的闻思印象.作用是仅供你参考.你认同与否是你的自由和选择.如果你不认同.可以依经依律予以反驳.如果我找到了我论点的经典出处,也可以贴出来反反驳.如果我一时找不到。也就不浪费吐沫了.大家自由选择.下面简单回复下

原帖由 春天 于 2007-11-5 13:33 发表
请教分辨修行走的路是正的还是邪的,您的标准是什么?以什么为标准?


回:建议阅读卡拉码经

引:卡拉玛人!若汝等只自觉--此法是善,此法是无罪,此法是智者之所称赞者。若将此法圆满、执取之即能引来益与乐--则卡拉玛人!其时应具足而住之。

原帖由 春天 于 2007-11-5 13:44 发表
请教:

因增上慢而误判自己修行境界,未证言证.这个也不犯戒[先说明。这是以比丘戒说的]

此说从哪里来?有佛经为据吗?


回:建议阅读四分律或十诵律或其他原始律典

引十诵律:.....语诸比丘。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不知不见空无过人法。自言我得如是知如是见。后时或问或不问。欲出罪故便言。我不知言知不见言见空诳妄语。除增上慢。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引四分律:.....告诸比丘。增上慢者不犯自今已去当如是说戒。若比丘实无所知自称言。我得上人法。我已入圣智胜法我知是我见是。彼于异时若问若不问。欲自清净故作是说。我实不知不见言知言见虚诳妄语。除增上慢是比丘波罗
夷不共住。


原帖由 春天 于 2007-11-5 13:59 发表
“亲近善知识”

必须近距离看到或听到善知识?此说从哪里来?有经典为依据吗?


回:身教甚于言教.经典出处不明[记不得了]
14#
发表于 2007-11-5 17:49 | 只看该作者

与无名兄商榷

原帖由 无名 于 2007-11-5 11:54 发表
关于他有三个问题。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合起来讲,就是"俗数法"和"慧解脱阿罗汉"的问题。末学私下以为.这两个问题属于正见领域中的"非关键问题".所谓非关键。意是在灭苦之道的实践中。这两个问题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是他在现实中对四谛的领悟和体证.第一个"俗数法".实际上对"阿那含"的批评也就是他对那段经文的理解.这都是在文字般若的范围内.第二个"慧解脱".末学也以为他不认可"慧解脱阿罗汉"的存在并不影响他的实际修行。他可以去修俱解脱.

1、八正道就是实修。八正道是以正见为先导的,没有正确的知见,结果只能是盲修瞎练。俗数法是四谛的核心问题,对俗数法的错误认知就可以判定他不如实知四谛。
2、不如实知彼心解脱、慧解脱一定影响他的实际修行:
一一 ‘诸友!如何为漏泄耶?
诸友!此处有比丘1,以眼见色,于可爱之色倾心,于不爱之色心相背离。不
使正念现前,缺乏思虑而住,又不如实知彼心解脱、慧解脱,彼不能对所起之恶不
185 善法无余灭尽。
以耳闻声……以鼻嗅香……以舌味味……以身触触……以意识法、
对可爱之法,心予倾向,对不爱之法,心相背离,不得正念现前,缺乏思虑而住,
又不如实知彼心解脱、慧解脱,彼不能对所起之恶不善诸法无余灭尽。

3、无名兄没有仔细看讨论的帖子,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您遗漏了:初禅和初果的关系。
15#
发表于 2007-11-7 1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的帖子

回五点兄

兄:八正道就是实修。八正道是以正见为先导的,没有正确的知见,结果只能是盲修瞎练

回:修行路上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不会白费.佛陀传道时其很多弟子都是外道,修的都是八邪道,但他们虽无正见.却精勤修行。积累了菠萝蜜资粮,才能在后来听佛陀说法时能很快证悟.

兄:俗数法是四谛的核心问题,对俗数法的错误认知就可以判定他不如实知四谛。

回:我以为前一个"对俗数法的错误认知"是文字般若范围.后面的"如实知四谛"是实相般若范围.其间虽有联系,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可以试举例:如让周利磐陀伽用文字回答如上问题[俗数法经文等等],他完全可能也回答的牛头不对马嘴,但却不能因此判定他:不如实知四谛

兄:不如实知彼心解脱、慧解脱一定影响他的实际修行:
引用:
一一 ‘诸友!如何为漏泄耶?............又不如实知彼心解脱、慧解脱,彼不能对所起之恶不 善法无余灭尽。.............

回:同样,偶以为这里的"如实知"是指实相般若.非文字释义.

兄:无名兄没有仔细看讨论的帖子,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您遗漏了:初禅和初果的关系。

回:此问题可等同与慧解脱问题,他认为证果必须至少初禅,也就是否定慧解脱的存在
16#
发表于 2007-11-7 15: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名 于 2007-11-7 13:33 发表
回五点兄
兄:八正道就是实修。八正道是以正见为先导的,没有正确的知见,结果只能是盲修瞎练
回:修行路上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不会白费.佛陀传道时其很多弟子都是外道,修的都是八邪道,但他们虽无正见.却精勤修行。积累了菠萝蜜资粮,才能在后来听佛陀说法时能很快证悟.

无名兄难道认为邪见、邪业也是菠萝蜜资粮?您没有搞错吧?这已经严重违背佛说了。外道弟子闻法后能很快证悟也不是因为他们修习邪法的原因,这点您可别混淆了。
回:我以为前一个"对俗数法的错误认知"是文字般若范围.后面的"如实知四谛"是实相般若范围.其间虽有联系,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可以试举例:如让周利磐陀伽用文字回答如上问题[俗数法经文等等],他完全可能也回答的牛头不对马嘴,但却不能因此判定他:不如实知四谛
引用:
一一 ‘诸友!如何为漏泄耶?............又不如实知彼心解脱、慧解脱,彼不能对所起之恶不 善法无余灭尽。.............
回:同样,偶以为这里的"如实知"是指实相般若.非文字释义.
回:此问题可等同与慧解脱问题,他认为证果必须至少初禅,也就是否定慧解脱的存在

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文字的现象尚且错解,如何能证悟本质的实相?反过来说,如实知四谛一定不会在文字相上犯错误。任何圣者一定是如实知四谛,而俗数法就是四谛的核心内容。周利磐陀伽并非没有智慧而分辨不清文字,经中也提到后来证悟无学的情况——“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您说“他完全可能也回答的牛头不对马嘴,”只是您的猜测。
慧解脱、初果与初禅的关系是他知见上“硬伤”,这点您不否认吧?
慧解脱的实质就是没有任何禅定的解脱,还有其他的“实相慧解脱”么?连慧解脱的文字相都不了解,怎么能如实知道慧解脱的状态呢?同样初果一定不具备初禅,难道他在实相上还能有其他的作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8 15:36 , Processed in 0.1183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