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639|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脱六道轮回是否必须完全取消业力?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9 1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末学刚看完体方法师的讲法录像(34)中讲到这一部分,很受启发,所以发帖,一为加深理解,二与众师兄分享并讨论:1、生死果报由业力而来,那麽想了生死,得解脱。是否必须完全取消业力才可解脱?答:业由惑起,惑即无明!所以修行第一是破无明,其次才是断贪爱执著。十二缘起环环相扣,无明破,后面就不再相续,爱染断,后面也不再相续,自然解脱六道轮回。所以不必取消业力,只要断惑即得解脱!2、业力能否完全取消呢?答:我们过去所造作的一切,它就存在哪里怎麽能取消呢?纵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还当自受报!业力其实是不能取消的,但是可以减少它的影响力!不管我们以前造了多少无量无边的恶业,没有烦恼的滋润,业力种子永远不会发芽!业要烦恼滋润才能成熟!而且如果把业力种子用火烤焦,它也永远不会再变现行。火即佛法智慧、般若!为何有烦恼?烦恼的根本是我执、我见。破我执、我见,烦恼一断,业力不会再造作,业力也就清净了!末学在此借花献佛

[ 本帖最后由 虚空华 于 2008-3-9 12:02 编辑 ]
2#
发表于 2008-3-9 12:55 | 只看该作者
回1#
请问:1.业力是常吗?2.业力不可以忏悔吗? 3.我们需不需要忏悔呢?

[ 本帖最后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3-9 12:56 编辑 ]
3#
发表于 2008-3-9 14:32 | 只看该作者
请问:倒驾慈航的且早已成佛的菩萨其业力种子还会发芽吗?
4#
发表于 2008-3-9 19: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信悟依缘 于 2008-3-9 14:32 发表
请问:倒驾慈航的且早已成佛的菩萨其业力种子还会发芽吗?

在下认为还会发芽,如佛陀的业报身还要受背痛之苦,金枪刺足之苦,马麦之报都是业力因果的展现。《相应部》有偈篇 沙睹罗巴天群品五
立于一面之一天神,于世尊前,发此欢喜语曰:28 “沙门瞿昙实是龙象88。不为所生起之强烈苦痛,不愉之身苦所恼,正心正念得堪忍,是为依其龙象之性。”
5#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08: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3-9 12:55 发表
回1#
请问:1.业力是常吗?2.业力不可以忏悔吗? 3.我们需不需要忏悔呢?

尊敬的空谷兄您好:多谢您的提醒!末学觉得如此讨论十分有利于专心思维法义!末学浅见:1、业力是由妄想心所产生,也是众缘和合、无常生灭变化的。但是只要因缘具足,无论何时造的业又都能产生苦果。所以称“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所以世尊讲“业力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2、业由心(妄想心)造,也由心(真心)忏。真心即是法性,真心忏悔自然没有忏悔不尽的罪业!无相智慧自然可以“化掉”虚幻罪业。由“如是诸比丘!见谛者所断众苦,如彼池水,于未来世永不复生~~”可见所谓忏除罪业是指使其永远不再生起苦果。3、末学认为最好的忏悔罪业的方法莫过于破无明、破我执!
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09: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信悟依缘 于 2008-3-9 14:32 发表
请问:倒驾慈航的且早已成佛的菩萨其业力种子还会发芽吗?

尊敬的信版主您好:末学对意生身、变异生死只从悲智老师的专著中看到简单介绍,没有深入探究,能否请您讲解一下?根据缘起法和“一切世间之所有,种种果报各不同,莫不皆有业力成,若灭于业彼皆尽”,菩萨也是有业力的,也不能转定业(指因缘已具备,必会产生苦果)。至于其他的业力种子永远不会发芽!已成佛的菩萨早已断除阿赖耶识,不会再造新业,只是随缘消定业。末学在劳教所就拜读过您的力作,受益匪浅!并感动于您发的大愿!十分荣幸能在这里向您请教! 能否请您帮忙解答:1、末学在“「佛」與「阿羅漢」有什麼異、同?”中提出的疑问?2、悲智老师提出的“凡夫修行与初、二果乃至三、四果圣者在持戒方面有什麽变化?末学先行拜谢!
7#
发表于 2008-3-10 21:37 | 只看该作者
虚空华:您有点太高抬我了,在下是在难当。其实我的佛法知识比空谷回音和毛毛刘差远了,您所提的问题他们两位在其他帖子中已做过回复,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我最近正在学阿含,希望我们能共同进步,谢谢!
8#
发表于 2008-3-18 18:32 | 只看该作者
佛陀曾经比喻只要树身不再被缘起,树影又如何存在呢?

树身 = 五蕴,
树影 = 业力。

千万不要误解树身不再被缘起 = 断见,
如果有人不断思考五蕴不再被缘起的境界到底是如何,又或者不断认为需要什么知识才能了解这种解脱的境界,他的五蕴永远不会熄灭,
业力永远跟随他。
9#
发表于 2008-3-18 18:38 | 只看该作者
古时候,外道认为只要消灭了所有业力,就能解脱,

所以出现许多自我折磨的苦行僧,

这些是佛陀所不认同的。

大伽业尊者的苦行切不同,他并不是为了消除业力而苦行,他的苦行方法是为了对治轮回的造屋者。
10#
发表于 2008-3-18 19: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 2008-3-18 18:32 发表
佛陀曾经比喻只要树身不再被缘起,树影又如何存在呢?

树身 = 五蕴,
树影 = 业力。

千万不要误解树身不再被缘起 = 断见,
如果有人不断思考五蕴不再被缘起的境界到底是如何,又或者不断认为需要什么知识才能了解这种解脱的境界,他的五蕴永远不会熄灭,
业力永远跟随他。

在下不赞同您的观点,或者是您没解释清楚。但是能理解您的意思。不知您说的比喻出自哪部经?确实佛陀和阿罗汉没有入无余涅盘时还有业报身,还有业力,但是他们的五蕴是“有灭,寂灭”,在下认为应是有身体就有业力,“五蕴不再被缘起的境界”就是涅盘的境界啊。
11#
发表于 2008-3-19 18: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3-18 19:24 发表

在下不赞同您的观点,或者是您没解释清楚。但是能理解您的意思。不知您说的比喻出自哪部经?确实佛陀和阿罗汉没有入无余涅盘时还有业报身,还有业力,但是他们的五蕴是“有灭,寂灭”,在下认为应是有身体就有业力,“五蕴不再被缘起的境界”就是涅盘的境界啊。


由于以前的一些佛学网站被删除了,我一时无法找到这个比喻出自哪部经,
但是,我还可以使用百度搜查,找到以下的一些介绍:
1)阿含经典之——佛陀是如何与人讨论的恶业报应论- 中观居士 - 新...
如果有人以利斧把树根全部砍断,连根挖起,分段切开,再削成细木片曝晒风干,然后丢到火里烧成灰烬,最后灰烬或随风飘散,或倒入水中。和破!你认为如何?到了这个时候,树影还存在吗?树影因树而有,树被砍了、切了,烧成灰烬,那树影从此就...

2)佛法和生命_第五十五章 阿含经故事选(4)·阅读宇宙和生命正文·..
没有安住处的识,因不能生长增广而解脱了。解脱了以后,于世间的一切都无所取着。无所取着的缘故,所以自知已证得...到了这个时候,树影还存在吗?树影因树而有,树被砍了、切了,烧成灰烬,那树影从此就断绝了其存在的因缘,寂灭不生了...

希望有人能找到原文经典。
12#
发表于 2008-3-19 19:35 | 只看该作者
回11#
在下认为涅盘是指对五蕴的向厌离欲灭尽,色受想行识的"有灭,寂灭"。也就是“我生已尽”。阿罗汉在未入无余涅盘时,还有色身,所以还有业力。也就是还有“树影”。
涅槃有两种,一种是无余涅槃,又名无余依涅槃;一种是有余涅槃,又名为有余依涅槃。无论是哪种涅槃,都是一切烦恼灭尽,比如:“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是名涅槃。”(《阿含经》)
  无余涅槃,是一切烦恼及其无常生灭的业报身、心完全灭尽无余——惑、业、苦永灭,也就是入于不生不灭、究竟圆满的寂静境界。有余涅槃,又名有余依涅槃,指的是一切烦恼完全灭尽无余,尚余现受无常生灭的业报身、心未灭。说白了就是,生死轮回之因虽尽,但还余有所依住的有漏色身未死,尚有余业、余苦未灭。而只有到所依住的色身也灭尽之时,方名无余涅槃,简称入涅槃。不过,所谓的入涅槃,也并非实有入涅槃,既没有真实确定的“我”能入,也没有真实确定的“涅槃”所入,更没有实“入”可得,只是在名言之中假名为入涅槃罢了。——《金刚智慧能断一切邪说》

对于修行,没有树身(人身)怎么修行?色,受,想,行,识只是名相,并不是放弃而是灭尽。还要借这个虚假的五蕴修行啊。

[ 本帖最后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3-20 10:02 编辑 ]
13#
发表于 2008-3-20 12:1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4#
发表于 2008-3-20 13:59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这篇经文。谢谢破兄,同时也理解苦兄所表达的内容。在下认为这里讲的是有余涅盘和无余涅盘。“树身”比喻无明。“树影”比喻业力。阿罗汉的五蕴无漏,不会再造诸新业。
彼于后时不善无明行灭,不更造新业,弃舍故业,即于现世便得究竟而无烦热,常住不变,谓圣慧所见、圣慧所知

“如是正心解脱,便得六善住处。”这是指有余涅盘的状态。下面“身坏命终,寿已毕讫,即于现世一切所觉便尽止息,当知至竟冷。”无余涅盘的状态就无“色受想行识”
有余涅盘还有色身,“
尚余现受无常生灭的业报身、心未灭。说白了就是,生死轮回之因虽尽,但还余有所依住的有漏色身未死,尚有余业、余苦未灭。”
对五蕴是不住,也就是说五蕴还有,但不缘起。多闻圣弟子眼见色,不喜不忧,舍求无为,正念正智。瞿昙,多闻圣弟子如是正心解脱,是谓得第一善住处,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不喜不忧,舍求无为,正念正智,如是,瞿昙,多闻圣弟子如是正心解脱,是谓得第六善住处。
所以修行不是闭塞六根,而是六善住处。
佛陀阿罗汉是不会犯错的,造身口意恶业的,但是不等于佛陀没有业力,有业报身就会有业力。

[ 本帖最后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3-21 12:38 编辑 ]
15#
发表于 2008-3-22 10:36 | 只看该作者
再一次思索8#11#苦兄的帖子。
有两个问题不知各位仁兄是如何理解的。
1. 有余涅盘的阿罗汉“有灭,寂灭”,是色受想行识的寂灭吗?
2. “识无所著,无所取着”,此时的识还存在吗 ?是什么?
16#
发表于 2008-3-23 17: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破兄找到的经文

以下是我所参阅的白话文经文:

有一次,佛陀來到故鄉迦毘羅衛城遊化,與隨從的弟子們一同住在城南的尼拘律園精舍中。 這天午後,尼拘律園來了一位外道尼乾子的門徒,名叫和破的釋迦族人,在精舍內閒遊,正好在講堂遇見了因故與比丘們集會的尊者大目揵連。雙方一番問訊寒暄後,尊者大目揵連起了一個話題:「和破!如果有比丘善加守護自己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也遠離了貪愛無明,亦即明已生起,您認為這樣的比丘,還會有雜染往生來世嗎?」 和破答:「大德!依我之見,不論這一生的修行成就如何,任何人如果還留有前世尚未報應的不善業,那麼,還會因此而往生來世。」 這時,佛陀正好結束當日午後的禪坐,前來講堂。大家見到佛陀來了,都起來迎接,談話因而暫時中斷。待佛陀詢問他們談話的內容後,就接下了這個話題。不過,由於和破是尼乾子外道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思想觀念,所以,佛陀要求和破在探討問題時,要以該質疑的就質疑,該澄清的就澄清,合理的就接受的態度進行。和破欣然同意了,於是,佛陀開始問:和破!一切由言行舉止、起心動念、貪愛無明所發動的雜染執著與苦迫煩熱,如果沒有言行舉止、起心動念、貪愛無明的發動,就不存在了,不是嗎?不再從言行舉止、起心動念與貪愛無明發動新的業力,舊有的業力習性,也都在明觸的正覺下消除不起,這是智者止息煩惱的方式。和破!這樣的人,您認為還會有引發來生的雜染因緣嗎?」「大德!這樣是不會的。」和破回答。   「和破!這樣心正解脫的比丘,是一直安住在六善住處的。哪六處呢?就是在六根接觸境界;亦即在眼見、耳聞、鼻嗅、舌嚐、身觸、意念時,都能保持在不喜不憂、正念正知、不執著的明觸狀態。這樣的解脫者,無明已盡,明已生起,自己清清楚楚地明白,當下一切覺受到此止息,成為清涼;究竟徹底地冷卻、寂靜了。   和破!這就像樹的影子,是因為樹的存在才會有的。如果有人以利斧把樹根全部砍斷,連根挖起,分段切開,再削成細木片曝曬風乾,然後丟到火裡燒成灰燼,最後灰燼或隨風飄散,或倒入水中。和破!你認為如何?到了這個時候,樹影還存在嗎?樹影因樹而有,樹被砍了、切了,燒成灰燼,那樹影從此就斷絕了其存在的因緣,寂滅不生了是嗎?」   這時,和破頓時豁然開朗,才知道自己過去對尼乾子的恭敬信從,是多麼的無知,不禁讚歎佛陀是明目人,像是黑暗中的明燈,迷路人的指引者,而願意終生歸依三寶,為在家佛弟子。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增支部第四集第一九三經》、《中阿含業相應品和破經第二》。   二、明是無明的相對,無明的消除,即是明的升起。無明是什麼?簡要來說,無明就是一種以我見、我執、我愛為主,不知不覺的衝動與執著。   三、在和破原來的觀念中,業力一旦形成,就一定要經由報應才會消失,而且,只要還有尚未報應的業力,就會繼續流轉生死。這是當時六師外道之一,苦行者尼乾子的錯誤思想。他們主張苦行可以發出熱力,將業催熟,使其早日報應完畢,以結束生死流轉。這與佛法依於緣起,找到我執、我愛為生死流轉的真正原因不同。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錯誤的觀念決定了錯誤的修行方法,而錯誤的修行方法,哪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呢!   四、什麼是明觸正覺?佛陀說,這是解脫者熄滅煩惱雜染的方式,值得我們關注。比對後段所說的「六善住處」,顯然這就是日常生活中,六根對六境的認識過程:「根、境、識、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憂悲惱苦」中,「觸」的這一環(《雜阿含第二一八經》、《相應部第三五相應第一○六經》等)。一般人在眼見、耳聞、鼻嗅……等認識境界時,都沒辦法不為無明所左右,這樣的認識,就是「無明觸」。繼無明觸而發展的,是愛、取、有、憂悲惱苦,業報就在其中了。這就是故事中,佛陀說的「由言行舉止、起心動念、貪愛無明所發動的雜染執著與苦迫煩熱」,也就是說,業力、業報,是透過貪愛無明發動的身、語、意來展現的,其重要關鍵就是無明觸。而解脫的聖者,無明已離,明已升起,六根認識六境時,都是「明觸」,也就沒有後續愛、取、有、憂悲惱苦的發展,這樣,引生苦迫與雜染的根源斷除了,苦迫與雜染自然不起,在這種情況下,再談業力與業報有什麼意義呢?佛陀以樹與樹影的例子作說明,真是巧妙的譬喻啊!   五、以影子的相隨來形容業報,在《阿含經》中也還出現過,如《雜阿含第一二三三經》說:「唯有罪福業,若人已作者,是則己之有,彼則常持去,生死未曾捨,如影之隨形。」這是說,無明未離的眾生,業力與業報,並不會因為生死而中斷,正如影子的相隨,只要因緣一具足,報應即刻展現。

------------------------------------------------------------

请问:

和破起初误认为只要还有旧业,即使今生已经证道,还是要轮回,

佛陀到底如何指正他呢?

[ 本帖最后由 苦 于 2008-3-23 17:57 编辑 ]
17#
发表于 2008-3-23 18: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3-22 10:36 发表
再一次思索8#11#苦兄的帖子。
有两个问题不知各位仁兄是如何理解的。
1. 有余涅盘的阿罗汉“有灭,寂灭”,是色受想行识的寂灭吗?
2. “识无所著,无所取着”,此时的识还存在吗 ?是什么?


请问有余涅盘的阿罗汉今生灭度后,是否就会进入无余涅磐?
18#
发表于 2008-3-24 09: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 2008-3-23 18:01 发表


请问有余涅盘的阿罗汉今生灭度后,是否就会进入无余涅磐?

有余涅槃,又名有余依涅槃,指的是一切烦恼完全灭尽无余,尚余现受无常生灭的业报身、心未灭。说白了就是,生死轮回之因虽尽,但还余有所依住的有漏色身未死,尚有余业、余苦未灭。而只有到所依住的色身也灭尽之时,方名无余涅槃,简称入涅槃。--《金刚智慧能断一切邪说》
19#
发表于 2008-3-24 09: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3-24 09:21 发表

有余涅槃,又名有余依涅槃,指的是一切烦恼完全灭尽无余,尚余现受无常生灭的业报身、心未灭。说白了就是,生死轮回之因虽尽,但还余有所依住的有漏色身未死,尚有余业、余苦未灭。而只有到所依住的色身也灭尽之时,方名无余涅槃,简称入涅槃。--《金刚智慧能断一切邪说》


请问有余涅磐所依住的色身也灭尽之时是否就是证道的最后一生结束。

如果证道的最后一生结束,但是尚有余业,他是否无法立刻进入无余涅磐,还需要轮回直到余业、余苦尽灭?
20#
发表于 2008-3-24 13: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 2008-3-24 09:49 发表


请问有余涅磐所依住的色身也灭尽之时是否就是证道的最后一生结束。

如果证道的最后一生结束,但是尚有余业,他是否无法立刻进入无余涅磐,还需要轮回直到余业、余苦尽灭?

有余涅盘就是“我生已尽”,生死之因已灭,当他的肉身灭尽时就是无余涅盘,也可以说“证道的最后一生结束。”不受后有了。生死之因已灭就不再轮回了,修行是断惑证真,不是业尽,只要有身,就有业力,佛陀的业报身也有业力啊。俱解脱阿罗汉随时可以入无余涅盘。
21#
发表于 2008-3-25 1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的帖子

空兄的意思是否说明:

如果阿罗汉前世许多恶业还没报尽,只要今生色身坏灭后,
这些旧业就找不到受报体,对吗?
22#
发表于 2008-3-25 12: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 2008-3-25 12:30 发表
空兄的意思是否说明:

如果阿罗汉前世许多恶业还没报尽,只要今生色身坏灭后,
这些旧业就找不到受报体,对吗?

业力也是不实的,在<第一义空经>中讲到有俗谛的空,有业力而无作者.因缘而有,并没有一个实有的我受报,见谛的圣者所断诸苦就无量无边.
在佛教里,消业可要简单容易得多了,根本无需吃苦就可以消掉无量无边的罪业。比如,只要对缘起法生起一念净信,就是见法得法、法眼清净的见谛者,不仅所得功德无量无数不可思量,而且“所断诸苦,甚多无量,如大湖水,所余之苦,如毛端渧水。”“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池水,方五十由旬,深亦如是,其水盈满。复有士夫以毛、以草、或以指爪,以渧彼水。诸比丘!于意云何?彼士夫水渧为多,池水为多?’比丘白佛:‘彼士夫以毛、以草、或以指爪,所渧之水,少少不足言。池水甚多,百千万倍不可为比。’‘如是诸比丘!见谛者所断众苦,如彼池水,于未来世永不复生。’”(《阿含经》)
--《金刚智慧能断一切邪说》
阿罗汉入无余涅盘,无形无相,无因果法,当然也没有业力。业力是“树影”啊。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8 15:39 , Processed in 0.1446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