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69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读经研修--《相应部》有偈篇 天子相应 给孤独品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17 1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
发表于 2008-3-18 12:35 | 只看该作者
三 立于一面之提伽罗低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比丘若禅思28 以得心解脱
知世之兴废 心善不执著
若望心得达 不能得其果
关于“ 心善不执著”,在下谈一点体会:在修行过程中,我们观无常,无我,可以对治当下的烦恼,无常观就像一把利剑,可以斩断一切烦恼,但是在我们没有生起慈悲心之前,心有时容易变得淡漠。这时可以修慈心观。
几分钟的慈心修法:愉快的。平静的心情。真诚的默诵:愿一切众生分享我的功德。分享我的安祥。我的和谐。共享正法。正法。正法。愿一切众生快乐,安详,愿一切众生得以解脱。解脱。解脱。
也就是每天做回向,只需要几分钟,您的慈心就可以散发给所有的众生。
其实身口意严守戒律是可以使我们达到“ 心善不执著”的,如《杂阿含经》(九一六)
聚落主,彼多闻圣弟子作如是学,随时昼夜观察所起少有心杀生、多有心不杀生,若于有心杀生,当自悔责,不是不类,若不有心杀生,无怨无憎,心生随喜,随喜已,欢喜生,欢喜已,心猗息,心猗息已,心受乐,受乐已,则心定,心定已,圣弟子心与慈俱,无怨无嫉,无有瞋恚,广大无量,满于一方,正受住,二方、三方,乃至四方、四维、上下、一切世间,心与慈俱,无怨无嫉,无有瞋恚,广大无量,善修习,充满诸方,具足正受住。“尔时,世尊以爪甲抄少土,语刀师氏聚落主言:“云何,聚落主,我爪甲土多,大地为多?”聚落主白佛言:“世尊,爪甲土少少耳,大地土无量无数。”佛告聚落主:“如甲上之土甚少,大地之土其数无量,如是心与慈俱,修习多修习,诸有量业者,如甲上土,不能将去,不能令住,如是偷盗对以悲心,邪婬对以喜心,妄语对以舍心,不得为比。”

二 [世尊:] 常于戒具足 智慧善静心
精进不挠人 渡难超瀑流
远离于欲想 越色之系缚
已尽喜贪人31 是为不深沉
关于“深沉”,在下谈一点体会。修行是断惑证真,不执着不是放弃,灭尽不是无,心解脱不是心死。慈悲也是情不是无情。记得一位法师说过;“不要越修越严肃。”“精进用功,而不是用力,心要放松”。老子云;“圣人皆孩之”。在下理解佛法不是死气沉沉(深沉),而是活活波波的。佛在经中讲到二十亿耳的弹琴比喻。
世尊告曰。沙门。我今问汝。随所解答。于意云何。汝在家时。善调弹琴。琴随歌音。歌随琴音耶

尊者沙门二十亿白曰。如是。世尊

世尊复问。于意云何。若弹琴弦急。为有和音可爱乐耶

沙门答曰。不也。世尊

世尊复问。于意云何。若弹琴弦缓。为有和音可爱乐耶

沙门答曰。不也。世尊

世尊复问。于意云何。若弹琴调弦不急不缓。适得其中。为有和音可爱乐耶

沙门答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如是。沙门。极大精进。令心调乱。不极精进。令心懈怠。是故汝当分别此时。观察此相。莫得放逸

二 [世尊呼曰:毗纽!]
从我所说教26 学句入禅定
始终不放逸 不入死魔领
《杂阿含经》(一一七六)
“云何《无漏法经》?多闻圣弟子眼见色,于可念色不起乐著,不可念色不起憎恶,系念而住,无量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于彼已起恶不善法无余灭尽。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如是像类比丘,弊魔波旬往诣其所,于其眼色伺求其短,不得其短;于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伺求其短,不得其短。譬如楼阁,墙壁牢固,窗户重闭,泥涂厚密,四方火起,不能烧燃。斯等比丘亦复如是,弊魔波旬往诣其所,伺求其短,不得其短。如是比丘能胜彼色,不为彼色之所胜也。胜于声、香、味、触、法,不为彼法之所胜也。若胜于色,胜于声、香、味、触、法已,亦复胜于恶不善法、烦恼炽然苦报,及未来世生老病死。我亲从世尊面受此法,是名《无漏法经》。”

在下认为只有无漏才能不被魔著,只要有“有”,心中有相就会被魔著,所以在下认为只有阿罗汉才彻底解脱魔著。

[ 本帖最后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3-18 13:45 编辑 ]
3#
发表于 2008-3-18 15:16 | 只看该作者
这里“心善不执著”不是不可以理解为心善于不执著于世间,类似的还有“常于戒具足 智慧善静心”。
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也是一种禅定。只有断除欲界的贪嗔再加修四无量心才能做大梵王。
【四无量心】
 (术语)又名四等,四梵行。十二门禅中之四禅也。一慈无量心,能与乐之心也。二悲无量心,能拔苦之心也。三喜无量心,见人离苦得乐生庆悦之心也。四舍无量心,如上三心舍之而心不存着也。又怨亲平等,舍怨舍亲也。此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又平等利一切众生,故名等心。此四心依四禅定而修之,修之,则得生色界之梵天,故云四梵行。俱舍论二十九曰:‘无量有心:一慈Maitri,二悲Karun!a%,三喜Mudita%,四舍Upeks!a%。言无量者,无量有情为所缘故,引无量福故,感无量果故。’智度论二十曰:‘四无量心者,慈悲喜舍。’仁王经下曰:‘修四无量: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梵Catva%ri-aprama%n!a%n!i。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4#
发表于 2008-3-18 19:04 | 只看该作者
回3#
赞同师兄的理解,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也是一种禅定,此四心依四禅定而修之。初禅是修慈,二禅修悲,三禅修喜,四禅修舍。
二 [世尊:] 具戒有智慧 勤修于心意 寂静而禅乐 正念舍诸愁
关于心意识三者之间的关系,不知各位仁兄如何理解,在下的理解是
心:这里是指妄想心。而心的清净明觉就是真心。《金刚经》云;“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意:也可以说是妄想心,这里也可以说是修正念。意触法不起分别,不染着。得失随缘。
识:也是妄想心。如果六根对六尘不起分别,了知六尘虚幻,也就是离相,就不会有六识,即是转识成智。
总之:是离一切相,于一切法不受而修清净明觉的心.
5#
发表于 2008-3-18 19: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3-18 19:04 发表
回3#
赞同师兄的理解,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也是一种禅定,此四心依四禅定而修之。初禅是修慈,二禅修悲,三禅修喜,四禅修舍。
二 [世尊:] 具戒有智慧 勤修于心意 寂静而禅乐 正念舍诸愁
关于心意识三者之间的关系,不知各位仁兄如何理解,在下的理解是
心:这里是指妄想心。而心的清净明觉就是真心。《金刚经》云;“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意:也可以说是妄想心,这里也可以说是修正念。意触法不起分别,不染着。得失随缘。
识:也是妄想心。如果六根对六尘不起分别,了知六尘虚幻,也就是离相,就不会有六识,即是转识成智。
总之:是离一切相,于一切法不受而修清净明觉的心.

1、从初禅至四禅,以及中间禅都可以修四无量心,非依修禅的次第而增进的。初禅因以觉观为主,深知欲界众生之苦相,所以修习悲无量心容易成就;二禅中有大喜,因此修喜无量心容易成就;三禅有遍身之乐,修慈无量心容易成就;四禅舍喜乐,修舍无量心容易成就。而于清净的四禅中修习一切法都容易成就。(参考《释禅波罗蜜法门次第》卷六)
2、三者本质是一体的,都是心识的活动。
俱舍论四曰:‘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中略)心意识三名,所诠义虽有异而体是一如。’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6#
发表于 2008-3-19 18:40 | 只看该作者
二 立于一面之月自在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善巧心集中 正念入禅定
谢谢师兄的提醒,《释禅波罗蜜法门次第》在手中几年了,都没有深入去读,惭愧!卷六中讲到: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并不是按排列顺序来修,就像佛陀的十大弟子一样,都是第一(并列)。修安那般那念也可以到四禅,您认为两者有何不同?在下认为禅定如果不和四圣谛联系起来就是世间法。也就是要" 正念入禅定",而"善巧心集中 "在下理解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不知仁兄如何理解?
7#
发表于 2008-3-19 19: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3-19 18:40 发表
二 立于一面之月自在天子,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善巧心集中 正念入禅定
谢谢师兄的提醒,《释禅波罗蜜法门次第》在手中几年了,都没有深入去读,惭愧!卷六中讲到: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并不是按排列顺序来修,就像佛陀的十大弟子一样,都是第一(并列)。修安那般那念也可以到四禅,您认为两者有何不同?在下认为禅定如果不和四圣谛联系起来就是世间法。也就是要" 正念入禅定",而"善巧心集中 "在下理解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不知仁兄如何理解?

在下修禅的功夫差得很远,说错了请大家指正。
一般来说四无量心是在禅定中修的,是一种修观想的方法(如无常观等),而修出入息是一种入禅定的方法(如不净观等)。
"善巧心集中"在下认为就是善于止心不向外攀援的意思,这里并没有提到修四无量心。禅确实有世间禅和出世间禅的区别,"正念入禅定"可以那样理解,正见+禅定=正定。
8#
发表于 2008-3-20 09: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五点三十 于 2008-3-19 19:01 发表

在下修禅的功夫差得很远,说错了请大家指正。
一般来说四无量心是在禅定中修的,是一种修观想的方法(如无常观等),而修出入息是一种入禅定的方法(如不净观等)。
"善巧心集中"在下认为就是善于止心不向外攀援的意思,这里并没有提到修四无量心。禅确实有世间禅和出世间禅的区别,"正念入禅定"可以那样理解,正见+禅定=正定。

在下认为“ 善巧心集中 ”也可以理解为内观修行的善巧方法集于心中。而所有修行的方法都是对治贪嗔痴。,从而生起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也可以不在禅定中修,但是它是禅定的助缘,或者说他们是共生的。
“修行善行的禅观者们,必须养成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便得安隐修道以巩固道心。” —《释禅波罗蜜法门次第》序
在《释禅波罗蜜法门次第》序中讲到善分为内善和外善。、
外善包括布施,持戒,孝养父母师长,信敬三宝,读诵听学等
内善包括安那般那念(数息),不净观门,慈心观门,因缘门,念佛门。
慈心观对治嗔恚。不净观对治贪欲,因缘门对治愚痴,数息对治散乱心。。。
阿难,此四禅,汝当为诸年少比丘说以教彼。若为诸年少比丘说教此四禅者,彼便得安隐,得力得乐,身心不烦热,终身行梵行。
“阿难,我本为汝说四无量。比丘者,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阿难,此四无量,汝当为诸年少比丘说以教彼。若为诸年少比丘说教此四无量者,彼便得安隐,得力得乐,身心不烦热,终身行梵行。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一长寿王品说处经第十五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8 15:39 , Processed in 0.1021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