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33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若坏一人殷重邪见】出处的勘误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13 1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帖由 空谷回音 于 2008-9-1 10:48 发表

《中阿含经》中说:“若见邪见是邪见者。是谓正见。”
在《优婆塞戒经》中佛说,“若教千人,于佛法中生清净信,若坏一人殷重邪见”。也就是说,教化千人对修习佛法产生信心,与摧坏清除一个人的深重邪见是一样的。
转自:http://www.tianjian.org/jingkongxs/wjmulu.htm



经过我的考证,这段话不是出自《优婆塞戒经》,而是出自太虚师太的《优婆塞戒经讲录》中的自他庄严品第十一,特此说明,不要误传,被人诟病,切记切记。
http://www.jcedu.org/fxzd/zgl/1028-5.htm  原文链接

丑二 教在家弟子
  『善男子!出家菩萨若有在家子弟,亦当先教不放逸法。不放逸者,即是法行;供养父母、诸师和上、耆旧有德,施于安乐;至心受戒,不妄毁犯;受寄不抵;见恚能忍;恶口、恶语及无义语,终不为之;怜愍众生,于诸国王、长者、大臣,恒生恭敬怖畏之心;能自调伏妻子眷属,分别怨亲,不轻众生;除去憍慢,不亲恶友;节食、除贪、少欲、知足;斗诤之处,身不往中,乃至戏笑不说恶语,是则名为不放逸法。出家菩萨若畜在家弟子,先当教告不放逸法。受苦乐特,常当共俱。设在穷乏有所须者,六物之外有不应惜。病时当为求觅所须,瞻病之时不应生厌。若自无物,应四出求;求不能得,贷的宝物,差已、依俗十倍偿之,如波斯匿国之正法。若不能偿,复当教言:汝今多负三宝之物,不能得偿,应当勤修得须陀洹果至阿罗汉果。若能至心发菩提心,若教千人于佛法中生清净信,若坏一人殷重邪见。出家菩萨能教在家如是等事,是师弟子二人俱得无量利益。』

大致意思是:如果能够真正的发菩提心,就和让千人由于佛法而生正信、或者破除某个人的殷重邪见,是差不多的。

[ 本帖最后由 末法时代 于 2008-9-13 16:09 编辑 ]
2#
发表于 2008-9-13 16:56 | 只看该作者
  
“ 关于【若坏一人殷重邪见】出处的勘误”之再勘误


  
原帖由 末法时代 于 2008-9-13 15:41 发表

  经过我的考证,这段话不是出自《优婆塞戒经》,而是出自太虚师太的《优婆塞戒经讲录》中的自他庄严品第十一,特此说明,不要误传,被人诟病,切记切记。
  http://www.jcedu.org/fxzd/zgl/1028-5.htm 原文链接

  请末法时代朋友再认真看看并确实分清哪些是太虚大师的讲解,哪些是《优婆塞戒经》的经文。图片中的红框(也是引号)内的文字都是经文,并非太虚大师的讲解,红框(也是引号)外的文字才是太虚大师的讲解,一定要认真啊!
  下面的链接是大正藏中《优婆塞戒经》全文原文,“若教千人于佛法中生清净信。若坏一人殷重邪见。”一语赫然在内,显然并非您说的太虚大师的讲解。
  http://www2.fodian.net/BaoKu/FoJingWenInfo.aspx?ID=T1488
  另外,“若教千人于佛法中生清净信。若坏一人殷重邪见。”这一段文字出自“摄取品第十三”,而非您说的“自他庄严品第十一”,特此说明,真的不要再误传,免得被人诟病,切记切记。

勘误之再勘误.bmp (574.67 KB, 下载次数: 122)

“ 关于【若坏一人殷重邪见】出处的勘误”之再勘误

“ 关于【若坏一人殷重邪见】出处的勘误”之再勘误
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0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的帖子

原来是我看错了,真是罪过,请不要删除此帖,让大家看看我是如何错的,也给自己一个提醒:考据的工作,真的要非常认真才行。

我之所以得出一楼的结论,是因为找不到这个《优婆塞戒经》,于是用搜索引擎搜索,结果就找到了太虚师太的那个链接,结果,因为没有仔细看文章的体例,结果误解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教训,我一定会牢记在心,今后再考证的时候,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谢谢『无极之音』网友!!!
4#
发表于 2008-9-14 08: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末法时代 于 2008-9-14 00:24 发表
原来是我看错了,真是罪过,请不要删除此帖,让大家看看我是如何错的,也给自己一个提醒:考据的工作,真的要非常认真才行。

我之所以得出一楼的结论,是因为找不到这个《优婆塞戒经》,于是用搜索引擎搜索,结果就找到了太虚师太的那个链接,结果,因为没有仔细看文章的体例,结果误解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教训,我一定会牢记在心,今后再考证的时候,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谢谢『无极之音』网友!!!

末法时代朋友实事求是、知错立改、真诚坦白、勇于担当的精神令人钦佩和欣赏,向您学习。
另外,是太虚大师而非“师太”。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8 15:44 , Processed in 0.1128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