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6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童女”迦叶,非童非女非在家,乃出家年长比丘(转贴)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7 2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是金睛子仁兄在《无极之音对萧平实“大师”的信徒照尘的质疑与质询 》的一个精彩回帖,为了不湮没在回复的海量帖子中,特意挪出,希望佛法修行者鉴戒,http://www.tianjian.cc/viewthread.php?tid=6760&extra=page%3D1&page=2




“童女”迦叶,非童非女非在家,乃出家年长比丘




  萧平实的邪见信徒们遭到质疑的第三个问题,也是最大胆无知、最富幻想、最令人哭笑不得的一种严重败坏佛陀正法律的邪见:竟然认为所谓的“童女”迦叶是一个现在家相的年轻女子,“她”领着五百个和尚到处漫游,不避讥嫌地同吃、同住、同行……
  北传汉译《长阿含经·第七弊宿经》中的童女迦叶,到底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僧是俗,其实本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只要对照与之相应的同本异译之北传汉译《中阿含经·第十六蜱肆经》、《阿含经·大正句王經》以及南传汉译《长阿含经·第二十三弊宿经》等,马上就会明白,原来这个“童女”一词,乃“童子”之讹译,该迦叶实非在家的年轻女子,而是现出家相的年长(耆旧长宿)比丘、尊者、沙门,萧平实的邪见信徒们认男为女、以僧为俗、误老为少,何等颠倒之至!
  这个被误译为“童女”的迦叶,其实是童子迦叶,或译为拘摩罗迦叶,也可译为鸠摩罗迦叶。拘摩罗,或鸠摩罗,或鸠摩罗伽,可译作童受、童首、童真、豪童、童子,就是不可误译为“童女”。比如,初禅天之梵天王,因其颜如童子,故而名为鸠摩罗伽天,或译为童子天。另外,在佛法中,也把无淫欲之念犹如世间之童子者称为童子,并非年幼者方称为童子。
  在佛经中,这位拘摩罗迦叶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比丘,《增一阿含经》中赞扬他“能杂种论,畅悦心识,所谓拘摩罗迦叶比丘是。”律典中对他也有记载:“尔时舍卫城中有姊妹二人。妊身未产。在家有信出家为道。诸比丘尼见其腹相。即便驱出。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言。在家妊身无罪。此比丘尼后生男儿。字童子迦叶。”(《律》)
  现在,我们依佛陀正法律来看看萧平实的邪见信徒们是何等无知吧。
  佛陀制戒,男、女(无论出家在家,是圣是凡)不共行、不共住(宿),乃至不共法事,因布萨、说戒、自恣等一切羯磨不同。
  
  1、佛陀制“男女不共行戒”
 
  制戒因缘:
  “佛在舍卫城。尔时诸比丘。与女人共道行。或一比丘与一女人。乃至众多或二比丘。乃至众多与一女人”“诸居士见讥呵言。沙门释子共女人同道。与将妇行有何等异。谁知此辈行于梵行。无沙门行破沙门法。”(《律》)
  “佛在舍卫城。尔时诸比丘于摩竭提国。与诸比丘尼共舡游行。或一比丘与一比丘尼共舡。乃至众多上下舡时相见形体。白衣讥呵。”(《律》)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六众比丘共十二众比丘尼。共期一路行。诸俗人见作如是言。男即是夫。女即是妇。足自相匹何异我乎。事恼同前。制斯学处。”(《律》)
  如此制戒:
  “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与女人期共道行。从此聚落到彼聚落波逸提(罪名)。比丘尼亦如是。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罪名)。”“若比丘。与女人期共道行。从此聚落到彼聚落。波逸提。”(《律》)
  “今日后不听与。女人共期道行。佛告诸比丘。依止毗舍离城住者。皆悉令集。以十利故。为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与女人共期道行。乃至聚落中间。波夜提。比丘者。如上说。女人者。若母若姊妹。若大若小。在家出家。共期者。若今日若明日半月一月。道者。三由延两由延一由延半由延。一拘卢舍半拘卢舍。乃至聚落中间者。波夜提。”(《律》)

  2、佛陀制“男女不共住(宿)戒”  制戒因缘: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难陀比丘于非时中说法教授比丘尼众。于城门外经夜共住。明旦入城诸俗人见咸作是言。诸释迦子男女合杂同居一处。何有净行。事恼同前。制斯学处。若复比丘虽被众差教诫比丘尼。乃至日暮时而教诫者。波逸底迦。”(《律》)
  如此制戒:
  “若比丘共女人宿。波夜提。云何女人。答身可捉者。共天女宿突吉罗。龙女畜生女等共宿。突吉罗。若比丘草林树林竹林树孔中共女人宿。突吉罗。学戒人共女人宿。波夜提。本犯戒人共女人宿。突吉罗。天女紧那罗女鬼女等共宿亦如是。”(《律》)

  3、佛陀制男女、僧俗等不共法事戒
  “若比丘共未受具戒人诵经。波夜提。”(《律》)
  “比丘共比丘尼。乃至共沙弥尼诵。突吉罗。”(《律》)
  “佛言。比丘尼不得共比丘布萨。佛言。比丘尼不得共比丘自恣。”(《律》)
  由此可见,现在家相的“童女”与五百比丘共行、共住(宿)、共法事者,绝无是处!

  4、顺便破除萧平实邪见信徒的几点邪见
  萧平实邪见信徒的那种 “所谓戒律条款,乃是针对尚未证得果位的人而言。”此论实无知之大谬也。对于佛陀所制清净圣戒,得道圣者必定成就,亦必会宁舍身命力护沙门之法,绝无例外与违犯之理,乃至佛陀本人,也会率先垂范、严守清净圣戒,这是正法存在的标志。
  萧平实邪见信徒的那种 “只要确实证果,那么无论出家在家、男、女,都可以领众说法。” 此论实亦无知之大谬也。 此不详述,简单论之:抛开僧与俗、男与女不共法事不说,领众说法之事亦与圣凡无涉。在僧团中,不受具足戒之沙弥、沙弥尼即使确实证果也绝无领众之可能,受具足戒不满十年之比丘、不满十二年之比丘尼亦绝无领众之可能,但是,受具足戒满十年之比丘、满十二年之比丘尼,即使未确定证果,一样有领众说法之可能。
  这又是萧平实邪见信徒们对谬误讹传之所谓“经文”不分正邪、不辨真伪的一个生动案例。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3:22 | 只看该作者
据《中华佛学百科》载,
童子
(梵kumāra、kumāraka,巴kumāra,藏bu、g'son-nu)
一般而言,此词指发心求道、尚未剃度的幼童。又称童儿、童真、童男。梵语音译鸠摩罗,或鸠摩罗伽。据《大智度论》卷二十九所述,四岁以上、未满二十岁的,称为鸠摩罗伽;而《玄应音义》卷三则载,八岁以上乃至未娶之人,总称为究摩罗。又,在寺中随侍师长,从事杂务的幼童,称为童侍或僧童;禅家则称其为童行。另在显密两宗的法会中,参加行列的幼童,有堂童子、上童子、持幡童子、小童子、中童子、大童子等差别。
此外,另有若干异解。如金刚萨埵的忿怒化身,名金刚童子;初禅梵王因其容颜似童子,故又称鸠摩罗天或梵童子;文殊、善财、月光等菩萨也称为童子。而《释氏要览》卷上〈师资〉条载文殊等菩萨所以有童子之称,即(大正54?266c)︰‘如智论云︰如文殊师利十力、四无所畏等,悉具佛事,故住鸠摩罗伽地。又云︰若菩萨从初发心断淫欲乃至菩提,是名童子。’
又,随侍佛菩萨或诸天而担任种种杂役者,也称为童子。例如随侍文殊菩萨之请召等八大童子,不动明王之随从慧光等八大童子,以矜迦罗为首之三十六童子,以及乾闼婆神王之眷属弥酬迦等十五鬼童子。

[参考资料] 
《长阿含》卷五〈典尊经〉、〈阇尼沙经〉、卷七〈弊宿经〉;《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五;《无言童子经》;《华手经》卷九〈不退转品〉;《大日经疏》卷五
3#
发表于 2008-11-8 08:17 | 只看该作者
这三个问题确实值得大家认真思考,楼主的文章是对依法依律的极佳诠释,赞叹!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8 20:50 , Processed in 0.1254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