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17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驳斥净空的某篇文章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7 0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如下:
如何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净空法师)

自古以来,儒、佛教育不外乎两桩事:第一是教我们认识自己与大宇宙的关系,这就是「诸法实相」。正确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教育的主要宗旨,这是体。第二是教我们如何对人、对事、对物,也就是在生活中,如何处事待人接物,这是用。这个体、用包括了全部的教学,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一切众生都不例外。

在作用上,我们为何不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就是不明事实真相。诸佛菩萨、大圣大贤明白真相,所以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佛教导我们,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梵网经菩萨戒本》也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些都是事实,不是比喻。凡夫的见解、心思、常识,多半局限在一世,不知道过去世,也不知道未来世,所以产生了许多错觉。佛菩萨以甚深定功,突破时空界限,对于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统统明了,所以知道一切众生生生世世互为眷属。

诸佛菩萨用什么心来对待一切人事物?「孝敬」,就是《观经》三福的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用「孝顺、尊敬」对待一切人事物,就是佛菩萨,就是大圣人;而凡夫的心思观念、所作所为,与此恰恰相反。相应就是随顺自性、性德,随顺诸法实相;能做到圆满的随顺,就是一真法界。若不能随顺,与此相违背,就是六道凡夫;完全相违背,就是三恶道。所以,作圣、作凡,天堂、地狱,就在自己一念之间。这一念与法性相应,就是佛菩萨;这一念与性德相违背,就是众生、恶道。

由此可知,外面境界正如佛所说的「梦幻泡影」,是随着我们的念头起变化,这正是《华严经》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又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是能生,法是所生。你所生的这些法不如意,是能生的心与法性不相应。所以一切境界不是别人变现给你享受的,而是自己变现给自己受用,这是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之后,我们若想生活在一个适意的环境里,一定要遵从佛的教诲。实在讲,遵从佛的教诲,即是遵从自性的性德、自性的法则。诸佛菩萨所讲的是我们自性的法则,不是他自己的;所以佛说他从未说过一句话,他所讲的都是我们自性性德的开发。唯有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对于佛法才真正五体投地,全部接纳。

所以,学佛是随顺自性,佛就是代表我们的自性,菩萨、大圣大贤们是性德的示现,是性德的流露,是自不是他,这就是「自他不二」。我们要把这个意思领会过来,从此地建立信心。果真能契入,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诸佛菩萨是自己性德所流露,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自性所流露。然后才真正体会到,尽虚空、遍法界只是一个自己而已,除自己之外,确实没有一法。「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然就展现了,慈悲是性德,性德就圆满的展现、流露了。我们对佛菩萨、大圣大贤孝敬,对父母、师长孝敬,然后逐渐能对一切众生孝敬,甚至于对自己的冤家对头、毒蛇猛兽、地狱饿鬼,也同样的孝敬,决定是以清净心、平等心待之。

果然入这个境界,你就成佛了。即使没成佛,也是法身大士,智慧开了。对于虚空法界一切万法,你觉悟、明白了,懂得如何去做;对于尚未觉悟的众生,也懂得如何去帮助,这就是存菩萨心、行菩萨道。所以,任何身分,任何行业,男女老少,都可以修圆满的菩萨道,菩萨绝不局限于某一法界,一切法界皆是菩萨法界。《华严经》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生生世世与一切众生相处,有善缘,也有恶缘。有些人跟我们相处很投缘、很欢喜,这是过去生的善缘;有些人跟我们是冤家对头,给我们带来种种不如意,这是过去世的冤业。过去迷惑颠倒,种下这些冤业,现在觉悟明白了,要化解冤结,还是佛的这句话「孝敬」。真诚心的孝顺、尊重,冤结自然就能化解。

所以对于一切怨怼,我们要能随顺,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当中成就自己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戒定慧,这是功德。随顺如何能真正成就功德?清净心重要,智慧心重要。你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就是随顺,这就有功。能够成就、增上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德。

所以,有一念怨天尤人,就是大错特错。遇到一切不如意的境界、逆缘,都要回过头来反省自己,决定是自己不善业累积造成的,过失不在别人。回过头来,自己真正忏悔,改过自新,这是真修行。是我没有将他当作父母、师长看待,没有孝顺、尊重他,是我自己的错,不是他的错。诸佛如来就是以这种方法成就的,我们想作佛、作菩萨,也没有例外,还是这个方法。我们要将敬人、敬事、敬物,落实在自己生活之中,念念都不能离开;一念离开是一念迷,一念相应是一念觉,所以要在念念之间用功夫。大乘经不可不读,不可不深解义趣,我们才能保持觉悟而不迷,才能得到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

==========================
驳斥如下:

第一段:1.孔子如何知道诸法实相? 2.是否在暗示儒学的执事也达到究竟果地?
第二段:我可以视众生为父母,亦可视众生为儿女,此是随机设想,因地制宜。另外佛有说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吗,望仁者告之,感激不尽!(一切众生既然皆是泡影,则终究幻灭而回归法身,但不见得就能修成报身佛吧)

第三段:1.“用「孝顺、尊敬」对待一切人事物,就是佛菩萨,就是大圣人”——是否在暗示佛境即是一“孝”字,难道做父母的也要孝顺子女吗?子女造作恶行,难道做父母的就不应该严加管教吗?还要抱着一颗“孝顺,尊敬”的心?本身观想众生为父母便是方便妄想,如何能以此为行为准则?
2.“完全相违背,就是三恶道”——谁能够做到完全违背自性?即便是神经病也大体懂得吃饭穿衣。大修行人因德高望重却说一妄语误人即有可能因此造作地狱之因,甚至是阿鼻地狱。然佛子入地狱不要紧,有菩提心在毕竟成佛,就怕无菩提心,圣人难度。所以地狱中也可能有大德,天堂中也可能有智障。以随顺自性来分别善恶是决定果位的善恶,非六道轮转的判定标准。
若三恶道即是完全违背自性,那又如何解释世尊曾经是慈悲鹿王?

第五段:“慈悲是性德”——文中语义,自性即慈悲,我认为不然也。自性乃空性,一分为二而有善恶,慈悲即为善法,是自性的一面却非自性的全部。
第六段:“果然入这个境界,你就成佛了。即使没成佛,也是法身大士,智慧开了”——若我没有判断错,净空或未得谓得,或已得不作正解。
第七段:“有些人跟我们相处很投缘、很欢喜,这是过去生的善缘;有些人跟我们是冤家对头,给我们带来种种不如意,这是过去世的冤业”——怎么能把一切都推到过去世呢?因果就在当下,同时也含未了宿业。
第九段:1.“所以,有一念怨天尤人,就是大错特错。遇到一切不如意的境界、逆缘,都要回过头来反省自己,决定是自己不善业累积造成的,过失不在别人”——随便抓个正常人都会对这句话嗤之以鼻,就不赘述了。
2.“诸佛如来就是以这种方法成就的,我们想作佛、作菩萨,也没有例外,还是这个方法”——同第六段
2#
发表于 2008-12-17 09: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网生虫 于 2008-12-17 07:12 发表
原文如下:
如何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净空法师)

自古以来,儒、佛教育不外乎两桩事:第一是教我们认识自己与大宇宙的关系,这就是「诸法实相」。正确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教育的主要宗旨,这是体。第二是教我们如何对人、对事、对物,也就是在生活中,如何处事待人接物,这是用。这个体、用包括了全部的教学,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一切众生都不例外。

在作用上,我们为何不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就是不明事实真相。诸佛菩萨、大圣大贤明白真相,所以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佛教导我们,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梵网经菩萨戒本》也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些都是事实,不是比喻。凡夫的见解、心思、常识,多半局限在一世,不知道过去世,也不知道未来世,所以产生了许多错觉。佛菩萨以甚深定功,突破时空界限,对于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统统明了,所以知道一切众生生生世世互为眷属。

诸佛菩萨用什么心来对待一切人事物?「孝敬」,就是《观经》三福的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用「孝顺、尊敬」对待一切人事物,就是佛菩萨,就是大圣人;而凡夫的心思观念、所作所为,与此恰恰相反。相应就是随顺自性、性德,随顺诸法实相;能做到圆满的随顺,就是一真法界。若不能随顺,与此相违背,就是六道凡夫;完全相违背,就是三恶道。所以,作圣、作凡,天堂、地狱,就在自己一念之间。这一念与法性相应,就是佛菩萨;这一念与性德相违背,就是众生、恶道。

由此可知,外面境界正如佛所说的「梦幻泡影」,是随着我们的念头起变化,这正是《华严经》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又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是能生,法是所生。你所生的这些法不如意,是能生的心与法性不相应。所以一切境界不是别人变现给你享受的,而是自己变现给自己受用,这是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之后,我们若想生活在一个适意的环境里,一定要遵从佛的教诲。实在讲,遵从佛的教诲,即是遵从自性的性德、自性的法则。诸佛菩萨所讲的是我们自性的法则,不是他自己的;所以佛说他从未说过一句话,他所讲的都是我们自性性德的开发。唯有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对于佛法才真正五体投地,全部接纳。

所以,学佛是随顺自性,佛就是代表我们的自性,菩萨、大圣大贤们是性德的示现,是性德的流露,是自不是他,这就是「自他不二」。我们要把这个意思领会过来,从此地建立信心。果真能契入,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诸佛菩萨是自己性德所流露,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自性所流露。然后才真正体会到,尽虚空、遍法界只是一个自己而已,除自己之外,确实没有一法。「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然就展现了,慈悲是性德,性德就圆满的展现、流露了。我们对佛菩萨、大圣大贤孝敬,对父母、师长孝敬,然后逐渐能对一切众生孝敬,甚至于对自己的冤家对头、毒蛇猛兽、地狱饿鬼,也同样的孝敬,决定是以清净心、平等心待之。

果然入这个境界,你就成佛了。即使没成佛,也是法身大士,智慧开了。对于虚空法界一切万法,你觉悟、明白了,懂得如何去做;对于尚未觉悟的众生,也懂得如何去帮助,这就是存菩萨心、行菩萨道。所以,任何身分,任何行业,男女老少,都可以修圆满的菩萨道,菩萨绝不局限于某一法界,一切法界皆是菩萨法界。《华严经》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生生世世与一切众生相处,有善缘,也有恶缘。有些人跟我们相处很投缘、很欢喜,这是过去生的善缘;有些人跟我们是冤家对头,给我们带来种种不如意,这是过去世的冤业。过去迷惑颠倒,种下这些冤业,现在觉悟明白了,要化解冤结,还是佛的这句话「孝敬」。真诚心的孝顺、尊重,冤结自然就能化解。

所以对于一切怨怼,我们要能随顺,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当中成就自己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戒定慧,这是功德。随顺如何能真正成就功德?清净心重要,智慧心重要。你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就是随顺,这就有功。能够成就、增上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德。

所以,有一念怨天尤人,就是大错特错。遇到一切不如意的境界、逆缘,都要回过头来反省自己,决定是自己不善业累积造成的,过失不在别人。回过头来,自己真正忏悔,改过自新,这是真修行。是我没有将他当作父母、师长看待,没有孝顺、尊重他,是我自己的错,不是他的错。诸佛如来就是以这种方法成就的,我们想作佛、作菩萨,也没有例外,还是这个方法。我们要将敬人、敬事、敬物,落实在自己生活之中,念念都不能离开;一念离开是一念迷,一念相应是一念觉,所以要在念念之间用功夫。大乘经不可不读,不可不深解义趣,我们才能保持觉悟而不迷,才能得到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

==========================
驳斥如下:

第一段:1.孔子如何知道诸法实相? 2.是否在暗示儒学的执事也达到究竟果地?
第二段:我可以视众生为父母,亦可视众生为儿女,此是随机设想,因地制宜。另外佛有说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吗,望仁者告之,感激不尽!(一切众生既然皆是泡影,则终究幻灭而回归法身,但不见得就能修成报身佛吧)

第三段:1.“用「孝顺、尊敬」对待一切人事物,就是佛菩萨,就是大圣人”——是否在暗示佛境即是一“孝”字,难道做父母的也要孝顺子女吗?子女造作恶行,难道做父母的就不应该严加管教吗?还要抱着一颗“孝顺,尊敬”的心?本身观想众生为父母便是方便妄想,如何能以此为行为准则?
2.“完全相违背,就是三恶道”——谁能够做到完全违背自性?即便是神经病也大体懂得吃饭穿衣。大修行人因德高望重却说一妄语误人即有可能因此造作地狱之因,甚至是阿鼻地狱。然佛子入地狱不要紧,有菩提心在毕竟成佛,就怕无菩提心,圣人难度。所以地狱中也可能有大德,天堂中也可能有智障。以随顺自性来分别善恶是决定果位的善恶,非六道轮转的判定标准。
若三恶道即是完全违背自性,那又如何解释世尊曾经是慈悲鹿王?

第五段:“慈悲是性德”——文中语义,自性即慈悲,我认为不然也。自性乃空性,一分为二而有善恶,慈悲即为善法,是自性的一面却非自性的全部。
第六段:“果然入这个境界,你就成佛了。即使没成佛,也是法身大士,智慧开了”——若我没有判断错,净空或未得谓得,或已得不作正解。
第七段:“有些人跟我们相处很投缘、很欢喜,这是过去生的善缘;有些人跟我们是冤家对头,给我们带来种种不如意,这是过去世的冤业”——怎么能把一切都推到过去世呢?因果就在当下,同时也含未了宿业。
第九段:1.“所以,有一念怨天尤人,就是大错特错。遇到一切不如意的境界、逆缘,都要回过头来反省自己,决定是自己不善业累积造成的,过失不在别人”——随便抓个正常人都会对这句话嗤之以鼻,就不赘述了。
2.“诸佛如来就是以这种方法成就的,我们想作佛、作菩萨,也没有例外,还是这个方法”——同第六段

欢迎楼主来依法批驳邪师,这篇批驳的文章是您写的吗?但在下认为这些批驳的内容还有诸多错误之处。
3#
发表于 2008-12-17 11:25 | 只看该作者
敢于站出来批驳净空,已具极大的勇气,已发很大的慈悲心,赞一个!
至于圆不圆满,学着做呗,生能转熟,熟能生巧嘛。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2:49 | 只看该作者
是我写的
若有不当之处,望仁者告之~!不胜感激~!
5#
发表于 2008-12-17 13: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网生虫 于 2008-12-17 12:49 发表
是我写的
若有不当之处,望仁者告之~!不胜感激~!

在下的浅见,愿与您交流。
1、在下认为儒释道在天道层次上讲的都是一个理,依照儒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方式修行也是可以得道的。但净空的错误在于把儒家中的礼仪等同于佛法八正道的修行,更重要的是净空把这些“孝敬”、“师承”之类的内容转化成了固化信徒思想、消除质疑的工具。
2、众生本来成佛,迷惑的众生也必将成佛。
3、“一切法从心想生”,“尽虚空、遍法界只是一个自己而已,除自己之外,确实没有一法。”之类的有我言论是净空邪师的大谬所在。
6#
发表于 2008-12-17 23:42 | 只看该作者
“另外佛有说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吗,望仁者告之,感激不尽!(一切众生既然皆是泡影,则终究幻灭而回归法身,但不见得就能修成报身佛吧)”
您文章里的话。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后面夸号里的知见大谬。众生是在生死轮回之中,若不遇正法正修行,如何解脱?怎么会幻灭回法身?就算是修成佛果,也不是回法身。佛有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理体,不可言说,不可捉摸,无形无相,如如不动。报身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比如阿弥陀佛紫磨金色身,应化身比如释迦摩尼佛示现在娑婆的身形。三位一体。您这种说法好像有个法身佛,又有个报身佛,两个没什么关系。
末学认为破除邪说的目的是要显正,不能以邪破邪,然后再破。您勇于批驳的精神末学很感动。但是好像佛学的知识有所欠缺,建议您可以先加深内功,阅读悲智老师的文章,同时阅读佛经。有因缘碰到净空教的人可以劝他们回头。阿弥陀佛。合十。

[ 本帖最后由 瑞吉祥 于 2008-12-17 23:45 编辑 ]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5:33 | 只看该作者
1.尽虚空、遍法界只是一个自己而已,除自己之外,确实没有一法
==========
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在一真法界无我无人,乃“常乐我净”

2.我认为众生乃突然化生出来的东西,所以也会突然灭尽,一旦灭尽即是法身佛。而报身佛必须要努力修行,圆满知见且用功德庄严佛土(你若想国土更美点就多辛苦点积德)。(报身佛也可以入定进入一真法界)。
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但我坚持己见。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5:39 | 只看该作者
一真法界即是法身佛,故曰:“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15:44 | 只看该作者
若言一切众生毕竟成佛(指拥有报身,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一则我不怎么相信(若言一切众生终究回归法身,即是我言)
二则请引经据典,扩我视野,万分感激!
10#
发表于 2008-12-18 16:02 | 只看该作者
【 三法印 】 《 佛学大词典 》
可作为佛教特征之三种法门。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等三项根本佛法。此三项义理可用以印证各种说法之是否正确,故称三法印。
【 佛身 】 《 佛学大词典 》
故大乘佛教兴起后,始称真如理体为法身,更进而称生身为应身(梵nirma^n!a -ka^ya ),并在两者之间别立报身(梵sam!bhoga -ka^ya ),故在十地经论卷三、梁译摄大乘论卷下等成立法、报、应三身说:(一)法身,又作法佛、法身佛、法性身、自性身、如如佛、如如身、实佛、第一身、真身。大乘佛教虽完全承受有部之法身说,但其特色在以常住真实普遍平等理体之真如法性为法身,指佛陀之本身,或立如来藏为法身。(二)报身,又作报佛、报身佛、受用身、受法乐佛、受乐报佛、食身、应身、第二身。指悟真理而有功德(因行果德)之具体普遍之身。此身既非永远的真理之身,亦非无常的人格之身。在菩萨因位时所立之愿与修行,其结果显现受乐之佛,即为报身,如阿弥陀佛。报身以大慧、大定、大悲为体,具足无量之色相、功德与乐相,佛之净土系以此报身为因而成立,菩萨在净土受法乐,亦以报身为因。大智度论称之为法性身、真身、法性生身,而梁译摄大乘论卷上则称此为应身。(三)应身,又作应佛、应身佛、应身如来、应化身、应化法身。即佛陀之现身,乃为救济众生,应众生之根机(受教者先天之能力与性格)所显现之人格身,如释迦牟尼佛,通常其身长为一丈六尺(即丈六)。此三身之关系,如月之体、光、影,称为一月三身。具体言之,法身之理体是唯一、常住不变,故以月之体为喻;报身之智慧由法身之理体所生,能照明一切,故以月光为喻;应身具变化之作用,从机缘而现,故以月影映现水面为喻。
11#
发表于 2008-12-18 16: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网生虫 于 2008-12-18 15:33 发表
1.尽虚空、遍法界只是一个自己而已,除自己之外,确实没有一法
==========
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在一真法界无我无人,乃“常乐我净”

2.我认为众生乃突然化生出来的东西,所以也会突然灭尽,一旦灭尽即是法身佛。而报身佛必须要努力修行,圆满知见且用功德庄严佛土(你若想国土更美点就多辛苦点积德)。(报身佛也可以入定进入一真法界)。
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但我坚持己见。


仁者所言似是而非,尚需努力。
1、“除自己之外”实乃赘语,落于有我外道。“常乐我净”为摄取外道的权说。
2、世间相常住,无始无终,不存在突然化生与灭尽,落于断见。关键点,混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也就是混淆了世俗谛与第一义谛,这也是学人最常犯的错误。
3、涅槃不是任何定力境界,乃至非灭尽定所能及,圣者乃至佛陀往往都是由四禅“出”而涅槃的。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1:09 | 只看该作者
1.无小我,有大我。人我不二,即法身佛
2.一切有情皆执我,我即无常。缘起而生,缘尽而灭。诸佛菩萨之法施只是让众生在有生之年过得更好而已。

我学佛时间不长,过去都沉迷在游戏里,所以还望各位师兄多加辅导
在此诚挚谢过~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1:13 | 只看该作者
既然佛三身一体,他又如何不知涅磐境界?
我认为他是知道的。而方法就是禅定,在禅定中享受无我之乐,无乐之至乐。
14#
发表于 2008-12-18 21: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网生虫 于 2008-12-18 21:09 发表
1.无小我,有大我。人我不二,即法身佛
2.一切有情皆执我,我即无常。缘起而生,缘尽而灭。诸佛菩萨之法施只是让众生在有生之年过得更好而已。


这段话还是有很多不对的地方。慢慢来吧,天鉴网里有很多好文章。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8 20:51 , Processed in 0.1146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