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80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7 1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末学拜读了悲智先生的《金刚经vs法轮功》,其中,关于初果入流的理解与印顺导师《般若经讲记》中有很大差异,请教各位大德:谁的理解更符合佛法原义?
引用如下:悲智说“初果,只是‘见道’的圣者,也就是仅仅在道理上破除了见解的迷惑——见惑,对缘起法生起了毫无疑惑的清净信心,而骨子里那些与生俱来的贪、嗔、痴等思惑(或叫修惑)烦恼却并未断除。只有‘见道’之后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道’,这时所要修的就是断除思惑直至灭尽。”(见《金刚经vs法轮功》第133页)
印顺法师:“佛問須菩提說:證須陀洹果的聖者,他會起這樣的想念:我能得須陀洹果嗎?須菩提曾經歷須陀洹果,所以即回答說:這是不會的。須陀洹的意義,即是入流──或譯預流。有的說;預是參預、參加、加入;得法眼淨,見寂滅性,即預入聖者的流類,所以名為須陀洹。但依本經,應這樣說,契入「法流」,即悟入平等法性,所以名為須陀洹──入流。然而契入法性流,是約世俗說;在現覺法流──勝義自證中,實是無所入的。法法空寂,不見有能證所證,也不見有可證可入。色聲等六塵,即一切境界相,不入此一切境相,才稱他為須陀洹呢!須陀洹是聲聞乘的初果,斷除三結即一切見所斷惑,初得法眼淨而得法身;經七番生死,必入涅盤。”(《般若经讲记》第61页)
仔细体会二者的差异,悲智理解的“入流”,“ 仅仅在道理上破除了见解的迷惑,”而印顺法师所解释的“入流”,是“色聲等六塵,即一切境界相,不入此一切境相,”即亲证实相了!
历史上解释金刚经的很多,末学不知该依哪位善知识的解释?谁才是明眼师父?
2#
发表于 2009-4-27 16: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正学清 于 2009-4-27 15:56 发表
末学拜读了悲智先生的《金刚经vs法轮功》,其中,关于初果入流的理解与印顺导师《般若经讲记》中有很大差异,请教各位大德:谁的理解更符合佛法原义?
引用如下:悲智说“初果,只是‘见道’的圣者,也就是仅仅在道理上破除了见解的迷惑——见惑,对缘起法生起了毫无疑惑的清净信心,而骨子里那些与生俱来的贪、嗔、痴等思惑(或叫修惑)烦恼却并未断除。只有‘见道’之后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道’,这时所要修的就是断除思惑直至灭尽。”(见《金刚经vs法轮功》第133页)
印顺法师:“佛問須菩提說:證須陀洹果的聖者,他會起這樣的想念:我能得須陀洹果嗎?須菩提曾經歷須陀洹果,所以即回答說:這是不會的。須陀洹的意義,即是入流──或譯預流。有的說;預是參預、參加、加入;得法眼淨,見寂滅性,即預入聖者的流類,所以名為須陀洹。但依本經,應這樣說,契入「法流」,即悟入平等法性,所以名為須陀洹──入流。然而契入法性流,是約世俗說;在現覺法流──勝義自證中,實是無所入的。法法空寂,不見有能證所證,也不見有可證可入。色聲等六塵,即一切境界相,不入此一切境相,才稱他為須陀洹呢!須陀洹是聲聞乘的初果,斷除三結即一切見所斷惑,初得法眼淨而得法身;經七番生死,必入涅盤。”(《般若经讲记》第61页)
仔细体会二者的差异,悲智理解的“入流”,“ 仅仅在道理上破除了见解的迷惑,”而印顺法师所解释的“入流”,是“色聲等六塵,即一切境界相,不入此一切境相,”即亲证实相了!
历史上解释金刚经的很多,末学不知该依哪位善知识的解释?谁才是明眼师父?

请教:
您认为初果已经是亲证实相,不入一切境相,也就是亲证涅槃了吧?是这样吗?
如果初果已经是亲证实相,不入一切境相,二果、三果还修啥呢?初果和四果还有差别吗?
3#
发表于 2009-4-27 17: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正学清 于 2009-4-27 15:56 发表
末学拜读了悲智先生的《金刚经vs法轮功》,其中,关于初果入流的理解与印顺导师《般若经讲记》中有很大差异,请教各位大德:谁的理解更符合佛法原义?
引用如下:悲智说“初果,只是‘见道’的圣者,也就是仅仅在道理上破除了见解的迷惑——见惑,对缘起法生起了毫无疑惑的清净信心,而骨子里那些与生俱来的贪、嗔、痴等思惑(或叫修惑)烦恼却并未断除。只有‘见道’之后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道’,这时所要修的就是断除思惑直至灭尽。”(见《金刚经vs法轮功》第133页)
印顺法师:“佛問須菩提說:證須陀洹果的聖者,他會起這樣的想念:我能得須陀洹果嗎?須菩提曾經歷須陀洹果,所以即回答說:這是不會的。須陀洹的意義,即是入流──或譯預流。有的說;預是參預、參加、加入;得法眼淨,見寂滅性,即預入聖者的流類,所以名為須陀洹。但依本經,應這樣說,契入「法流」,即悟入平等法性,所以名為須陀洹──入流。然而契入法性流,是約世俗說;在現覺法流──勝義自證中,實是無所入的。法法空寂,不見有能證所證,也不見有可證可入。色聲等六塵,即一切境界相,不入此一切境相,才稱他為須陀洹呢!須陀洹是聲聞乘的初果,斷除三結即一切見所斷惑,初得法眼淨而得法身;經七番生死,必入涅盤。”(《般若经讲记》第61页)
仔细体会二者的差异,悲智理解的“入流”,“ 仅仅在道理上破除了见解的迷惑,”而印顺法师所解释的“入流”,是“色聲等六塵,即一切境界相,不入此一切境相,”即亲证实相了!
历史上解释金刚经的很多,末学不知该依哪位善知识的解释?谁才是明眼师父?


末学认为:悲智老师与印顺法师讲的初果的境界基本是一致的!相比之下,悲智老师讲的更通俗易懂!而印顺法师的解释初果是初得法眼净而得法身是不准确的!
1、悲智老师:“初果,只是‘见道’的圣者,也就是仅仅在道理上破除了见解的迷惑——见惑,对缘起法生起了毫无疑惑的清净信心~~~。”
印顺法师:“須陀洹是聲聞乘的初果,斷除三結即一切見所斷惑,初得法眼淨而得法身;經七番生死,必入涅盤。”(《般若经讲记》第61页)
2、印顺法师讲的“色聲等六塵,即一切境界相,不入此一切境相,才稱他為須陀洹呢!”其中的“不入此一切境相”是指的不再执着色声等六尘为实有!“然而契入法性流,是約世俗說;在現覺法流──勝義自證中,實是無所入的。法法空寂,不見有能證所證,也不見有可證可入。色聲等六塵,即一切境界相,不入此一切境相,才稱他為須陀洹呢!”
悲智老师的解释也是如此:“因为初果又叫入流,却实在没有一个实有的圣道法流可入,也不会再执著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为实有,这时只是起一个名字叫初果。”
3、初果是见道(缘起法)的圣者,只是证得(缘起)性空即诸法无我。而非证得空性或法性即涅槃!印顺法师将性空与空性(法性)混为一谈了!
“若见缘起,即为见法。若见缘起,即为见佛。”——《阿含经》

[ 本帖最后由 虚空华 于 2009-4-27 17:12 编辑 ]
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17:22 | 只看该作者
体方法师讲解《金刚经讲记》时,曾说:“空”字涵盖了整个佛法的特质,但对于空义的体认解释有所差异。中观的体系阐扬的是“毕竟空”;唯识是“圆成实不空”也就是空性不空,空性是实有的;真常系的如来藏其真心是不空的;而中观的解释,空亦复空,空性也没有实性,空也不可得。
对根本法义的解释不同,修行的观照方法,禅修的方法,心法就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印顺导师比较同情中观,以般若经的思想来解释般若,那才是原样。(参见《解脱之道》)
阿姜查的弟子阿姜布拉姆在《禅悦》一书中讲到“入流”时,称之为“涅槃的初体验”。他写道:“……安住于禅那之后,没有了贪欲、憎恶和保护自我的执念,心无畏且明亮,并进入了所有身心觉受的源头——‘自我的堡垒’,它由造作者与觉知者两位君主所统治。在那里,禅修者第一次清楚地看到,这个堡垒完全是‘空’的!……其中所发生的巨大思维转换,就如地球的地壳板块移动造成大地震一样。个人基本观点的转变就像心中的可怕地震,许多古老且珍贵的概念与看法的架构彻底瓦解,这种强大的深观好似一场心中的爆炸。……如今假象已被拆穿,无明开始瓦解,深入无我的核心后,禅修者已能明了苦的意涵,而先前他很难接受一切事物都是苦的说法,……”阿姜布拉姆出生于英国,跟随南传佛教大师阿姜查在森林中修行九年,他写的《禅悦》一书是自己实修的体会,绝不是空谈戏论者可比拟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17:48 | 只看该作者
阿姜布拉姆在《禅悦》一书中的第七章《完全正觉》中写道:“入流即是已了悟法并获得正见;一来是入流之后,进一步远离更多贪欲与嗔念;不来则更进一步,完全断除嗔念与五入处世界内的一切贪欲;阿罗汉(完全正觉),是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修行者可至的最高境界。……佛陀在《水喻经》中对上述四个正觉果位作了进一步解释。……第四个水手环顾四周并看见不远处的安全陆地,代表入流者已经看见涅磐了。……第七个水手已经到达安全地,他是完全正觉者——阿罗汉。”(第222页)我打字慢,得下班了。建议各位买一本《禅悦》,自己看吧。
6#
发表于 2009-4-27 19: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虚空华 于 2009-4-27 17:04 发表


末学认为:悲智老师与印顺法师讲的初果的境界基本是一致的!相比之下,悲智老师讲的更通俗易懂!而印顺法师的解释初果是初得法眼净而得法身是不准确的!
1、悲智老师:“初果,只是‘见道’的圣者,也就是仅仅在道理上破除了见解的迷惑——见惑,对缘起法生起了毫无疑惑的清净信心~~~。”
印顺法师:“須陀洹是聲聞乘的初果,斷除三結即一切見所斷惑,初得法眼淨而得法身;經七番生死,必入涅盤。”(《般若经讲记》第61页)
2、印顺法师讲的“色聲等六塵,即一切境界相,不入此一切境相,才稱他為須陀洹呢!”其中的“不入此一切境相”是指的不再执着色声等六尘为实有!“然而契入法性流,是約世俗說;在現覺法流──勝義自證中,實是無所入的。法法空寂,不見有能證所證,也不見有可證可入。色聲等六塵,即一切境界相,不入此一切境相,才稱他為須陀洹呢!”
悲智老师的解释也是如此:“因为初果又叫入流,却实在没有一个实有的圣道法流可入,也不会再执著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为实有,这时只是起一个名字叫初果。”
3、初果是见道(缘起法)的圣者,只是证得(缘起)性空即诸法无我。而非证得空性或法性即涅槃!印顺法师将性空与空性(法性)混为一谈了!
“若见缘起,即为见法。若见缘起,即为见佛。”——《阿含经》

其实,初果也可以说证得了涅槃(是分得,不是完全的证得),只是知见清净。如果说初果没有证得涅槃,那就不可能有彻底的解脱了。
7#
发表于 2009-4-27 19: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正学清 于 2009-4-27 17:48 发表
阿姜布拉姆在《禅悦》一书中的第七章《完全正觉》中写道:“入流即是已了悟法并获得正见;一来是入流之后,进一步远离更多贪欲与嗔念;不来则更进一步,完全断除嗔念与五入处世界内的一切贪欲;阿罗汉(完全正觉),是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修行者可至的最高境界。……佛陀在《水喻经》中对上述四个正觉果位作了进一步解释。……第四个水手环顾四周并看见不远处的安全陆地,代表入流者已经看见涅磐了。……第七个水手已经到达安全地,他是完全正觉者——阿罗汉。”(第222页)我打字慢,得下班了。建议各位买一本《禅悦》,自己看吧。

楼主4、5楼的帖子想说明什么问题呀?
8#
发表于 2009-4-27 22:42 | 只看该作者
回5#贴
关于《禅悦》一书,我看过一部分,我认为它只是个人的修行体验和心得,代替不了经文。只能作为参考,其中也有不准确的地方,而修行解脱靠的是智慧,如慧解脱阿罗汉,就是没有禅定的解脱。关于这一点,在《须深请问经》中有详细的经文。
9#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的帖子

什么是“慧解脱”?你真的明白吗?个人的体验当然代替不了经文。但是没有个人的实修体验,你怎么了解“智慧”与“知识”的区别?
无论是通过什么途径解脱的,其果都应该是一样的。心经讲:“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姜布拉姆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禅师以为自己修得很好了,村民告诉他有老虎,他偏要在老虎出没的地方禅修,结果老虎出现时,他吓得跑回村里,连衣服都抛掉了。阿姜查讲过“空经法师”的故事,也是这个意思。修行决不是空谈戏论!
还有,阿含经里讲的“圣戒成就”。什么是“圣戒成就”?只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吗?六祖说过:心平何须持戒。据本人体会,初修者恶习无数,戒是打断恶习,保护修行者修行的。真的心无挂碍了,何须形式上的持戒?例如,能“坐怀不乱”的人还怕接触女人吗?
10#
发表于 2009-4-28 11: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五点三十 于 2009-4-27 19:08 发表

其实,初果也可以说证得了涅槃(是分得,不是完全的证得),只是知见清净。如果说初果没有证得涅槃,那就不可能有彻底的解脱了。

师兄您好:
末学一直认为初果只是证得性空即诸法无我,得法住智,而非涅槃智!
佛陀在诸经中一再强调,修行必须从彻见缘起法则开始,即了知一切有为法无常无我,则离一切相,即可证入无形无相的无为境界。甚至佛陀在入灭前最后的教诲就是:“诸行(有为法)皆是坏灭之法,应自精进不放逸。此是如来最后之遗教。”(《阿含经》)彻见缘起法则的智慧,称为法住智,即了知诸法无常无我的智慧。依此法住智,不执取一切相,即可“渐次近涅槃”,最终证得不生不灭的实相,此时的智慧称为涅槃智,即了知涅槃恒常无我的智慧。

师兄可否详细的讲解一下您的见解!何谓分得?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5:32 | 只看该作者
有一次师父问我:这是什么?我答:苹果。儿子却说:能吃的东西。师父说:孩子比你单纯,所以他比较能看到实际。我体会到,我的头脑已被各种观念,名相所塞满,触到外缘,就顺着习性滑向知识与名词。当师父问我:“这是什么”时,名词闪电般冒出来,挡住了真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被无数的观念所迷惑,不知不觉地顺着观念走,被其左右而不自知,无论这些名词多么圣洁美好,都是“自我”的依存地,所谓“自我”正是这些观念的集合。我看见一些别人称赞很“圣洁”的人,心中的我慢反而更大。而有些有恶行的人,知道自己做了坏事,很想痛改前非,反而比较谦虚。在佛陀时代,妓女和杀人犯得到佛陀的开示,修行也能迅速成就,是因为他们更容易放下面子与我执。
学习经典如果不和研究自己的身心结合起来,在生活中不能受用。不仔细深入地观照心中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是如何发生的(缘起),再讨论多少年名相:性空、空性、无我、涅槃……等等,也和实相不沾边!
12#
发表于 2009-4-29 06:29 | 只看该作者
回11贴#
修行是从正见开始,具有正见才有正思维,才不会被各种观念,名相所左右。

今我如是,得古仙人道、古仙人迳、古仙人迹,古仙人去处,我得随去,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我从彼道见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灭、老病死灭道迹;见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阿含经》

我看见一些别人称赞很“圣洁”的人,心中的我慢反而更大。而有些有恶行的人,知道自己做了坏事,很想痛改前非,反而比较谦虚。在佛陀时代,妓女和杀人犯得到佛陀的开示,修行也能迅速成就,是因为他们更容易放下面子与我执

看来师兄还是不熟悉《阿含经》经文,《增一阿含经》提到一个典故,这是在描述鸯掘摩罗比丘,也就是指鬘的故事。他杀了九百九十九人,后来得道,是有前后的因缘的。http://www.xynf.com/bbs/thread-279-1-2.html

修行是从缘起正见开始修去我执。建议师兄努力学习《阿含经》,依法讨论。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6:04 | 只看该作者
佛陀在《葛拉瑪經》中的開示

不可只因它是口傳已久,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它是奉行已久,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它是道聽塗說,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它是載諸典籍,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它是符合我見,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它是符合哲理,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它是順乎我思,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它是合我理論,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說者看來可信,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它是導師所說,就信以為真。

葛拉瑪人!

每當你親身體驗到:

這些是不善、有害的、為智者所斥、遵行後得到無益或痛苦的,就要棄捨這些。

葛拉瑪人!

每當你親身體驗到:

這些是善的、無害的、為智者所讚、遵行後得到有益或快樂的,就要實行這些。
14#
发表于 2009-6-15 10:13 | 只看该作者

请教“亲身体验”指的是什么?

原帖由 正学清 于 2009-5-5 16:04 发表
佛陀在《葛拉瑪經》中的開示

不可只因它是口傳已久,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它是奉行已久,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它是道聽塗說,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它是載諸典籍,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它是符合我見,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它是符合哲理,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它是順乎我思,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它是合我理論,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說者看來可信,就信以為真。

不可只因它是導師所說,就信以為真。

葛拉瑪人!

每當你親身體驗到:

這些是不善、有害的、為智者所斥、遵行後得到無益或痛苦的,就要棄捨這些。

葛拉瑪人!

每當你親身體驗到:

這些是善的、無害的、為智者所讚、遵行後得到有益或快樂的,就要實行這些。



请问奉行已久、载诸典籍、导师所说若不能信以为真,我们以什么为信的依据?怎样信才能以为是真呢?方法和标准在哪里呢?
符合我见和哲理,顺我所思、合我理论和看来可信,这些不也是我的体验吗?既符合哲理,而且我的思想、理论和看法又都是一致的,这个体验是不是正确的?
最主要的,经文中的亲身体验指的是什么呢?不是我的想法、看法、思想吗?比如“善、不善,有害、无害,智者赞与不赞,遵行后有益无益,快乐不快乐”这些不是想法、看法、思想的一部分吗?
如果载诸典籍不可以信以为真,我们凭什么相信这部经典呢?

把经文中涂有颜色的部分否定后,我感觉困惑了。
15#
发表于 2009-6-15 22:04 | 只看该作者
回14#贴
在下理解佛陀在《葛拉瑪經》中讲到了如何才是正信,也就是科学的求证精神。
真理是应该求证的,从而达到自依,法依,不异依。佛陀在经中提到“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
“我以如实知此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自证得脱、得出、得离、得解脱结缚,永不住颠倒,亦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杂阿含经(一三)》

方法就是佛陀教导的八正道
在下理解“亲身体验”就是如实知见,如其事物的本来面目去体证,比如:对于无常,无我,寂静涅槃的体验。。。
即使是经典中所说,也是文字的表述,是标月指,也要去体证,去实修才能得达到标准直到解脱,方法和标准佛陀在《阿含经》中讲到很多,如:
《杂阿含经(二四)》
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

当观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观。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如是罗睺罗,比丘如是知、如是见。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罗睺罗,比丘若如是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比丘是名断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


[ 本帖最后由 空谷回音 于 2009-6-15 22:07 编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8 20:52 , Processed in 0.0966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