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90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當特別且重要的言論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4 2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同樣是轉貼那位站長的文章,內容相當的特別:

文名:關於十二緣起之理解
鏈結:http://ssmss.com/b3/viewtopic.php?t=11&mforum=firstbudd

緣起的十二支究竟該如何理解,如何解說方不矛盾,這一直是學習佛法上相當困難的議題,但此問題卻又不得不予以釐清,因為這關涉了禪觀的修學法,因此對此論題不得不作一探討。

現今對於十二支,大抵是將十二緣起做一整串的流程,將無明、行等列為過去,將識作為入胎識,而名色是未成熟仍無法辨別六根之胎兒雛型等等,從過去至出生、老病乃至死亡,作一個完整的流程,當然還有其他的方式解說,如剎那緣起,本文僅就其中一類作題目開展,這一種見解看似合理,但在修學上不免引起許多問題,如經說,佛陀是觀緣起知諸行是無常、苦、患、敗壞之法,可由上述的十二支中,只能看出從出生到死亡的流程,無常、苦、敗壞之法的議題是怎麼從這內容產生的?我未見過去未來,我又怎麼能夠知道過去是造作了什麼業而感得現在生死?這似乎只能夠依靠想像、猜測或是除非有大能力者,否則我怎麼能夠知道上輩子做了什麼?此外,這種解說法似乎又與雜阿含經許多經說有相當的矛盾,究竟什麼才是正解?對於這複雜卻又重要的議題,且作一個解說。

首先依有名的「識緣名色,名色緣識」說,依經說,名是受、想、行,色為色蘊,當六根接觸六塵時,因無明而於受起愛執,因此識持續攀緣入住於名色,這所相應的即是四識住法門,色識住、受識住、想識住、行識住,禪觀的方式即是於根、塵、識和合時,觀其為緣生而知是無常、苦、患、敗壞之法,由此離無明與愛,順向解脫,這是佛陀所教授的禪觀方法。

但當我們於根、塵、識和合時,生不正思惟﹝即無明﹞,這將導致後有之增進廣大生長,由此而有了未來世的六入生,透過這論題將釐清一觀念,十二支緣起實則是應做一區分,不是如同前說的一連串完整的流程,是不同面向的解說,這可應用一問題作質疑,經中明確指出,名色就是五蘊中的前四蘊,識緣名色、名色緣識說明的就是五蘊的運作,而六根同樣也是屬於五蘊,兩者是同一內容,同一內容為何卻會有名色緣六入的問題產生,可見這麼說是有疑慮的,這應如此說,由於無明、愛執,識攀緣入住名色,令其增進廣大生長,由此而造成了未來世六根的因緣生,經中的以六根為一世的開始而非識即與此說相合。

接著就六根、觸、受、愛、取、有作解說,對於根、塵、識和合的教說,佛陀是特別留意且加以解說的,當根、塵、識和合,因不正思惟,於受起愛執,取著而導致了後有生死的因緣,而此有了未來世的生與老病死,由此可見,緣起支實則並不是一生完整的流程,也不是什麼剎那緣起,而是身心與生死的如何集起與滅盡作不同面向的解說。透過上述的解說再與雜阿含經作對照,那麼無論是理論與方法就都有著落了,由此則將能夠理解何以佛說緣生故無常、無常故苦、苦故無我、無我故無我所的教說了。
2#
发表于 2009-8-5 1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的帖子

缘起法,告诉我们生老病死该如何灭。
也告诉我们,缘起是无我的。

并没有谁可以证得解脱,因为不管以前,现在,未来都是无我。
一切都是缘起而已。
无我不是境界,而是实相。

了解了无我,不代表马上就能离开苦。

了解了无我,下一步就是如何从无我的十二缘起,灭生老病死。
只要爱欲和识和名色三者,不再相合如同三支芦苇互相站立,那么生老病死的缘起将会止息。
3#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7: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 2009-8-5 16:48 发表
缘起法,告诉我们生老病死该如何灭。
也告诉我们,缘起是无我的。

并没有谁可以证得解脱,因为不管以前,现在,未来都是无我。
一切都是缘起而已。
无我不是境界,而是实相。

了解了无我,不代表马上就能离开苦。

了解了无我,下一步就是如何从无我的十二缘起,灭生老病死。
只要爱欲和识和名色三者,不再相合如同三支芦苇互相站立,那么生老病死的缘起将会止息。
真正了解無我已經是入聖流了。
4#
发表于 2009-8-9 12:25 | 只看该作者
认为有圣流可以入,就不了解无我。

认为了解无我后,就马上苦灭,也是一种错误,因为错在误以为有一个我可以一劳永逸灭苦。

认为苦无法彻底消灭也是一种错误,因为错在认为拥有一个恒常的我会拥有这些感受。

无我不是境界,
苦的灭尽才是境界。

缘起的世界就是苦,
生老病死的缘灭,就是苦的灭尽。

不管生老病死的缘起或缘灭,都是无我。

了解无我后,就是看你如何步向苦灭的止观道路。
止观就是为了止息对名色的爱欲。

没有爱欲的名色,识无法缘起。苦也到了最后一生。
5#
发表于 2009-11-1 11:18 | 只看该作者
这位法尊师兄,您所转的这篇文章,非常好,不过有一点我觉得有必要指出。

主要是对于一位精进,努力学法的成就者的尊重。这种独特的思想是出自一位学法将近四十年,从念佛开始,到后来研究隋唐八宗,到后来深入中观与禅宗,直到最后在缅甸出家,集大所成的乌帕沙玛比丘。我是这位出家比丘的在家皈依居士。我很随喜你所提到的这位师兄能够把师父的法在网络上弘扬开来,不过这位粗心的师兄,可能忘了把这位尊者介绍给大家。这些独特思想,是这位尊者,经过多年精勤修习的心得。是实修的心得。弟子将自己的学习报告可以上传网络,但是对于恩师的名字一个字都不提的做法,我看不下去。

以下网站,可以让你更多地了解这位讲出这些独特见解的尊者,他所带领的僧团,以及他所指导的禅修所依据的经典。

http://www.arahant-usa.org/Chinese/index.html

在禅林法音的目录下,有在线的CD可以听。

推荐的CD:

“智行慈悲”
“十二因缘之真实义”

其他的也都很好,可以陆续听下去。
6#
发表于 2009-11-6 09: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法尊 于 2009-8-4 23:16 发表
同樣是轉貼那位站長的文章,內容相當的特別:

文名:關於十二緣起之理解
鏈結:http://ssmss.com/b3/viewtopic.php?t=11&mforum=firstbudd

緣起的十二支究竟該如何理解,如何解說方不矛盾,這一直是學習佛法上相當困難的議題,但此問題卻又不得不予以釐清,因為這關涉了禪觀的修學法,因此對此論題不得不作一探討。

現今對於十二支,大抵是將十二緣起做一整串的流程,將無明、行等列為過去,將識作為入胎識,而名色是未成熟仍無法辨別六根之胎兒雛型等等,從過去至出生、老病乃至死亡,作一個完整的流程,當然還有其他的方式解說,如剎那緣起,本文僅就其中一類作題目開展,這一種見解看似合理,但在修學上不免引起許多問題,如經說,佛陀是觀緣起知諸行是無常、苦、患、敗壞之法,可由上述的十二支中,只能看出從出生到死亡的流程,無常、苦、敗壞之法的議題是怎麼從這內容產生的?我未見過去未來,我又怎麼能夠知道過去是造作了什麼業而感得現在生死?這似乎只能夠依靠想像、猜測或是除非有大能力者,否則我怎麼能夠知道上輩子做了什麼?此外,這種解說法似乎又與雜阿含經許多經說有相當的矛盾,究竟什麼才是正解?對於這複雜卻又重要的議題,且作一個解說。

首先依有名的「識緣名色,名色緣識」說,依經說,名是受、想、行,色為色蘊,當六根接觸六塵時,因無明而於受起愛執,因此識持續攀緣入住於名色,這所相應的即是四識住法門,色識住、受識住、想識住、行識住,禪觀的方式即是於根、塵、識和合時,觀其為緣生而知是無常、苦、患、敗壞之法,由此離無明與愛,順向解脫,這是佛陀所教授的禪觀方法。

但當我們於根、塵、識和合時,生不正思惟﹝即無明﹞,這將導致後有之增進廣大生長,由此而有了未來世的六入生,透過這論題將釐清一觀念,十二支緣起實則是應做一區分,不是如同前說的一連串完整的流程,是不同面向的解說,這可應用一問題作質疑,經中明確指出,名色就是五蘊中的前四蘊,識緣名色、名色緣識說明的就是五蘊的運作,而六根同樣也是屬於五蘊,兩者是同一內容,同一內容為何卻會有名色緣六入的問題產生,可見這麼說是有疑慮的,這應如此說,由於無明、愛執,識攀緣入住名色,令其增進廣大生長,由此而造成了未來世六根的因緣生,經中的以六根為一世的開始而非識即與此說相合。

接著就六根、觸、受、愛、取、有作解說,對於根、塵、識和合的教說,佛陀是特別留意且加以解說的,當根、塵、識和合,因不正思惟,於受起愛執,取著而導致了後有生死的因緣,而此有了未來世的生與老病死,由此可見,緣起支實則並不是一生完整的流程,也不是什麼剎那緣起,而是身心與生死的如何集起與滅盡作不同面向的解說。透過上述的解說再與雜阿含經作對照,那麼無論是理論與方法就都有著落了,由此則將能夠理解何以佛說緣生故無常、無常故苦、苦故無我、無我故無我所的教說了。

名是四无色阴,名色就是五阴。楼主漏了一个识吧?
缘识名色者,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为名色。
云何名为名。所谓名者。痛.想.念.更乐.思惟。是为名彼云何为色。所谓四大身及四大身所造色。是谓名为色。色异.名异.故曰名色。
诸比丘!何为名色?[诸比丘!]受、想、思、触、作意、以此谓之名;四 4 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以此谓之色。如是此名与此色,谓之名色。
7#
发表于 2009-11-6 14: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大愚若智 于 2009-11-6 09:30 发表

名是四无色阴,名色就是五阴。楼主漏了一个识吧?
缘识名色者,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为名色。
云何名为名。所谓名者。痛.想.念.更乐.思惟。是为名彼云何为色。所谓四大身及四大身所造色。是谓名为色。色异.名异.故曰名色。
诸比丘!何为名色?[诸比丘!]受、想、思、触、作意、以此谓之名;四 4 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以此谓之色。如是此名与此色,谓之名色。


如是,如是!受阴、想阴、行阴、识阴四心法但有其名,无有其色,故而为名!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8 20:53 , Processed in 0.0899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