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3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伪经】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22 1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伪经】

【伪经】

指并非译自梵本或西域原本,而是在中国、朝鲜、日本、西藏等地模仿经论而撰成之佛经。有时将疑伪之论典或其他以佛典面貌出现的典籍,也泛以‘伪经’二字称之。相对于翻译经典之称为真经,此类经论即称为伪经,也称疑经或疑伪经、伪疑经。一说谓凡非佛所说者,名为伪经,而真伪一时难辨,尚需考证者,称为疑经。其内容大多夹杂有当地传统的民间信仰,或其他宗教的思想等成分,对佛教之弘传于当地,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

印度早有伪经之说,如小乘教徒认为大乘经典为后世伪作、非佛说,又如谓阿含经典乃后人添加改造者、《法华经》〈提婆品〉系提婆达多一派所作。日本之伪经有《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十王经》等。龙树之《释摩诃衍论》,古来被认为是新罗国月忠所撰。西藏伪经,则以前弘期宁玛派诸怛特罗较为有名。

中国汉地在东晋以前即出现伪经。对伪经首先提出问题的经录编辑者,对伪经的态度是轻视的。他们认为伪经是‘饰虚构之说,乱经典之真善者。’一般而言,伪经随着时代而续增,隋唐时代是中国汉地佛教的完成期,同时也是伪经的全盛期。依智升《开元释教录》所记,唐代伪经有四百部一千余卷;而入藏之真正经典有一0七六部、五0四八卷,两者相较,不难看出当时伪经被大量制作及流行的情形。

由于经录之编辑者皆不承认伪经有入藏的必要,因此除少数例外,伪经在寺院经藏中几无迹可寻。因此,伪经之流传唯靠民间传抄。到宋代木版大藏经刊行后,民间传抄、流布之伪经逐渐散佚。如此一来,除断简残篇偶可触及之外,伪经乃成为仅留名在经录之中的佛典而已。所幸敦煌文献中,含藏不少伪经,为伪经之研究开创了新契机。

敦煌本伪经的调查由日人矢吹庆辉着手从事,《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疑似部〉、《鸣沙余韵》与《三阶教之研究》的刊行,即其研究成果。〈疑似部〉搜录的伪经有五十六部,大多依照斯坦因本。吉勒斯(L. Giles)后来为斯坦因本编制‘目类’(Descriptive Cata-logue of the Chinese Manuscripts fromTunhuang in the British Museum. London□1957),列入Apocryphal su^tra的计二六七部,列入Unidentified fragments of Apoc-ryphal su^tra的有十四部。此外,牧田谛亮〈疑经研究〉(京大人文科学研究所,昭和五十一年)中,收录《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所未收的伪经原典计三十部之多,为近年研究伪经学者中之成果最著者。

◎附︰小野玄妙着·依观译〈疑伪经概说〉(摘译自《佛教经典总论》第二部第五章)

在中国传译的经典中,内容正确的固无问题,然内容不正确的,有些会令人怀疑是否真为‘佛典’,有些则是后人故意模仿‘佛典’而制作的‘伪妄经’。由于这种经典几乎在佛教传入中国不久之后即已流传,具有相当久的历史。因此,有关此等‘疑经’、‘伪经’之调查研究,乃极为棘手。

大体而言,‘佛教’即指‘佛之所说’。如果将佛陀所说之集录当作‘真经’,则不是佛所说的,就可说是‘非真经’了。如果‘真经’与‘非真经’的不同,仅以此即能区别开来,问题就简单多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向来佛家认为大小乘经律皆为佛所说,系释尊入灭时由佛弟子加以结集编纂,而贮藏于某地之山洞中。其后,经过数百年,陆续传入中国并被译成中文云云。如果此说属实,则‘真经’、‘非真经’之区别,亦非难事。

然而历史事实完全与此相反,记录佛说之‘梵本’,事实上完全不存在。实则佛陀所说法的流传只是经由众人之口耳相传而已。换句话说,传说中曾被贮藏于山洞中的梵本,其实一本也没有。将口耳相传之佛说用笔墨记载,已经是相当后期的事了。而且,也不是同时就出现所有经典,而是一部接一部,与日俱增的。经典成立后,即被携入中国翻译。亦即中国一地的经典传译历史真相是︰并无所谓记录佛说而曾被贮藏的梵本,而是经典甫一成立,随即陆陆续续传至中国。

虽然经典卷首有‘闻如是’,卷末有‘信受奉行’之形式,但这也只是在形式上假托此经为佛所说而已。事实上,它完全是一篇创作。由于一再地改订删补,因而有重译本出现,此外,也有原先只是篇幅甚小的经典,到后来却编辑成大经的例子。这在人类史上并非不可能之事。总之,事实上并没有既成的、记载佛说的梵本,而是后代逐渐完成的。以此历史事实为基础,来对‘疑经’、‘惑经’作研究,则能作出与向来佛家所说完全不同角度的观察。

持平而论,从史实看来,将佛陀所说完全笔录下来的典籍,一部也没有。佛陀本身并无著作,吾人只能透过后世佛教徒之述作,才能知道佛陀之教说。后世佛教徒的述作,其实就是其个人的著作。这样的著作,由于是由历代佛教徒在不同的地方所完成,因此其内容也各有不同。而大乘小乘之差异,也是由于彼等所持看法有别,故有相异之著作问世。

然而,若是如此,则‘真经’、‘非真经’又该如何界定?其判定的标准又是如何?在同样是祖述释尊教法的佛教徒之间,对小乘佛教而言,大乘经典并非佛所说,然而大乘佛教则力辩其为佛说。如此,即产生‘真经’、‘非真经’之争论。但是这种争论,一直是没有结论的。因为并没有当初佛陀说法之记录的‘标准真经’存在于世。

所谓的‘真经’、‘非真经’,原则上不能由首尾有否‘闻如是’等字句来作决定。所有的经典,既然都是成于后世佛教徒之手,因此只要是叙述佛教教说的,无妨都可视为佛教‘真典’。但是,这也只是说它是佛教的著作,并非即以为这是出生于西元前五、六世纪的释尊本人的教说。因为自始就没有那样的著作存在。

这些容易被怀疑为是否系佛教真经的典籍,早在东晋·道安以前就已流传于世。书中所说的,都与佛教的标准学说相违。笔者认为︰自后汉三国以后,与佛教相关的大陆文化传入中国。同一时期,摩尼教、拜火教、婆罗门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的教典,也被当作外国文学之一而被传译进来。这些典籍大概也有些被混入到佛教经典中吧!在道安之前即已流行于世的《宝如来三昧经》、《善王皇帝经》等,应该就有这种情形。若某一经典是译自外国语文,且其内容可疑,可能就是与外教相混的了。近世在敦煌发现、译于唐代的基督、摩尼教等汉译圣典,也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此外,在这些‘疑经’之中,同样是与佛教有关的著作,因制作者制作的年代、地点的不同,因此偶而会有所变化,这是必然的。而认为佛典原系藏在印度之某地,而后始陆续出土、携入中国、译出等等,则纯系笑话。佛教经典的制作地未必仅限于印度一地。其中当然含有从中亚到西域之间各地学者的著作。这些著作有可能结合了外来思想,也有可能提倡新说。在大乘经典之中,原就存在着内容与根本佛教不同的问题,而《梵网》、《仁王》、《本业璎珞》等经在大乘经典中,亦被投以怀疑的眼光。这些经典,必是某些人的创作,然而其作者究竟是印度人、西域人或中国人,却无从得知,这也是说它是‘疑经’之缘由。

关于这些问题,将另作详论,在此且略过不谈。大体而言,认为佛教经典全系出自印度,这是错误的观念。犹如前文所述,传来的经典并非系原先贮藏的,而是新的著作。佛教流行之地,非仅限于印度。中亚、西域等地皆有,并无时、地、人的限制。尤其在西域,系各种外国思想交流之地,因此必然会有变形的着作出现。此种变形的著作也可视之为‘疑经’之一。道安曾别列‘凉土异经’、‘关中异经’二者,而分立目录,或许即基于某种考量吧!

又,所谓‘伪经’,是指并非外国传入,而是中国的佛教学者模仿圣典所制作的典籍,并假装是由西域胡本或印度的梵筴而传入的。这类经典,也是相当早以前,即已混在传译的经典中一起流传。它们也是由历代的、各地的无名氏完成的。经中所包含的谬误,虽极容易辨认,但诸如智顗、善导等隋唐佛学大家,亦不在意地援用,因此坊间自是盛行不已。在隋·仁寿二年(602)勘定大藏经时,虽已将此等‘疑经’、‘伪经’,连同‘抄经’都摈除于藏外,而不予抄写。但由于彼等已犹如民间信仰,根深蒂固,因此虽知其为伪妄,但是现行之《大藏经》仍收有若干。前所举之《仁王》、《梵网》等姑且不论,即如《佛名经》、《占察经》、《释摩诃衍论》等书也都属此类。

收录在现行的《大藏经》中的经典,虽被编入正录,但事实属于‘疑经’、‘伪经’的,约有数十部。这些以中文书写的经典,乍看之下似与其他佛经无异,但若仔细地勘察其内容,自可发现其中含有种种杂物,有玉有石,真假混杂。

关于佛经真伪之辨认,若严格划分,则如上述。但是若将有关佛教的佛教徒的著作,依地域而作区分,则印度人的著作、中国人的着作、日本人的著作,究竟其价值差异有多少?往昔曾经由于是印度、西域的著作,或由于是译自于胡语、梵语,因此被视为真经;由于不是译自梵筴,就被编入‘疑伪经’中。这样的观念与处理方式不无道理,但现今在纯正的历史批判观点之下,只能说二者有外国作品之翻译、与中国内地著作之不同。其价值应是无分高下的。

被称为‘疑惑经’、‘伪妄经’的经典,在佛教中并非主流。但是,对于那些混入外来思想,或吸收民间信仰而作出的圣典,若冷静地站在局外者的立场,以学术的观点来作研究,它们将是极为有用的资料。一般似乎认为假托佛教之名而制作伪经,是一件极为可恶之事,但是,事实上大小乘经典也并非全然是佛陀教法之笔录。虽有‘闻如是’列于经典之中,然彼等既非吾等所亲闻,亦非当时佛陀金口所说之录音。总之它们也都是托为佛说的著作。若说有所不同,则是印度、西域人撰述的,是透过译人而译成的;而中国人的著作,则是一开始就以中文书写而成。

伪书的制作,未必仅限于佛典。它们都是因应需要而出现的。例如道、佛二教争议最盛时,即有关于此问题的伪经出现;而地藏信仰盛行时,即出现敷演地藏菩萨利生功德的伪经。从这些伪经的制作中,很能看出其制作时代思想界之实际动态。在《开元释教录》卷十八中,记载︰三阶教僧师利于唐·景龙三年(709),伪造《瑜伽法镜经》二卷,并于该经序文谓︰此经乃菩提流志与宝思惟等同在崇福寺所译出,梵本在菩提流志手中云云。《开元录》的撰者智升曾特地亲往菩提流志住所,咨询此事。菩提流志曰︰‘吾固无此梵筴,亦不曾译此经。’

总而言之,历代曾出现不少伪经,这是事实。而且,不仅有经典的伪造,甚至于还有《朱士行汉录》等伪撰目录乃至新著新编的种种伪书。

伪经的制作,不仅在中国为数甚多,即使朝鲜、日本亦可见及。这些伪经虽被禁止入藏以及流传,但是由于民间的私相传抄,迄今仍存有若干部。(中略)

在《出三藏记集》等经录中,所列的疑伪经数量并无太大的差别,总数约为四八九部(中略)。

疑伪经虽非佛说之真正记录,但亦无须对它过度嫌恶。其中优良的作品也不少。只要能认清楚其非印度、西域人所撰,亦非译自梵筴,而是中国(或西域等地)人的著作,就不成问题。

疑伪经的研究,虽极为困难,然正由于难度高,所以也就更为有趣。诸如较早期的《仁王》、《梵网》、《本业璎珞》、《起信》、《占察》,较晚期的《圆觉》、《大佛顶首楞严》等经论一方面被视为‘疑经’,一方面又备受尊崇。至于菩提流支的《金刚仙论》、龙树的《释摩诃衍论》虽也被视为‘伪论’,但有时候其所扮演的角色,还比其他‘真论’更为重要。这些典籍有些是经录所不载的。例如《金刚仙论》与《释摩诃衍论》等书,在唐代之前的经录中,一次也不曾出现。

[参考资料] 望月信亨《佛教经典成立史论》;宇井伯寿《西域佛典の研究──敦煌逸书简译──》、《净土教の起原及发达》;矢吹庆辉編著《鸣沙余韵解说》。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8 15:25 , Processed in 0.1162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