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道论》乱说诸圣依观地遍得解脱

 

  (修习法)先将其处所扫除,然后去沐浴回来,在离遍的圆相(曼陀罗)二肘半以内之处,敷设一把高一张手又四指而有好垫子的椅子而坐。因为如果坐得过远则遍不显现,过近则知识其遍的过患之处。若坐得过高必须垂首而视,过低则未免膝痛。故依上述之法而坐。再依“欲味甚少”等句而观察诸欲之过,对于离欲及超越一切苦的方便出要(禅)而生希求,随念于佛法僧之德而生喜悦想:“此乃一切诸佛,辟支佛,声闻所实行的出要之道”,——叶均译《清净道论》
  扫除其处,沐浴归来,由徧之曼陀罗(圆相)二肘半以内之处,敷设二张手及四指〔高度〕之椅子善展扩其脚,以坐椅子,然,坐其过远,则徧不显现。过近者则认识徧之过失。若坐於过高,则不得不弯首倾前而视,过低者则膝痛。故由上述之方法而坐,依「诸欲少味」等文句,观察诸欲之过患,对於欲之出离,〔即〕超越一切苦之方便出要〔即〕对禅而生欲求,随念佛法僧之德,生起喜悦:「今此乃一切佛,辟支佛、诸声闻之行道,是彼出要之行道也。」——《清净道论》


  《清净道论》的作者相当于是在说:一切诸佛、辟支佛、以及四双八辈的声闻弟子,皆是通过地遍曼陀罗的观修而得解脱。
  其实,佛陀、辟支佛、声闻弟子等诸圣,皆是通过如实知四圣谛而得漏尽解脱。
  一、诸圣皆依四圣谛法得解脱
  诸圣解脱生死轮回、得成圣道、得证胜位,皆依此四圣谛,唯此一门,求第二门,都不可得。
  四圣谛,是四双八辈声闻圣者、辟支佛乃至诸佛等三乘诸圣所依唯一正法,唯此一门,绝无二门。
  例如:
  “得须陀洹,一切当知四圣谛;得斯陀含,彼一切皆于四圣谛如实知故;阿那含,不还此世,彼一切皆知四圣谛;阿罗汉,彼一切悉知四圣谛;辟支佛道证,彼一切知四圣谛故;若得无上等正觉,彼一切知四圣谛故。”——《杂阿含经》
  “诸比丘!对此四圣谛如实现等觉故,名为如来、应供、正等觉者。”——《相应部》
  十二缘起法,就是四圣谛的集谛与灭谛,亦是诸圣解脱乃至诸佛成佛唯一之法。
  “昔者毗婆尸佛未成正觉时。住菩提所。不久成佛。诣菩提树下。敷草为座。结跏趺坐。端坐正念。一坐七日。于十二缘起逆顺观察。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缘无明行。乃至缘生有老死。及纯大苦聚集。纯大苦聚灭。彼毗婆尸佛正坐七日已。从三昧觉……如毗婆尸佛。如是尸弃佛.毗湿波浮佛.迦罗迦孙提佛.迦那迦牟尼佛.迦叶佛。亦如是说。”——《杂阿含经》
  八正道,就是四圣谛的道谛,亦是诸圣解脱乃至诸佛成佛唯一之法。
  例如:
  “云何为道谛。所谓贤圣八品道是。”——《增一阿含经》
  “诸比丘!过去诸佛所通行之古道,古径者何耶?即此八支圣道。即:正见乃至正定。”——《相应部》
  “若我不得无上正真之道。皆由不得贤圣八品道。以其得贤圣八品道。故成佛道。”——《增一阿含经》
  “正使当来佛,弥勒之等类,亦用八种道,得尽于世界。”——《增一阿含经》
  可见,四圣谛八正道十二缘起法,才是三乘诸圣所实行的出要解脱之道,并非是《清净道论》所编造的通过对地遍曼陀罗的观修而得解脱。
  而且,还有一些漏尽解脱的阿罗汉,为慧解脱,没有证得任何的禅定,根本不是依观地遍曼陀罗成就地遍之禅观而得出要解脱。
  例如:
  “有一比丘语须深言。须深当知。我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时。彼须深语比丘言。尊者。云何。学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具足初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比丘答言不也……须深复问。云何。尊者所说不同。前后相违。云何不得禅定而复记说。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脱也。”——《杂阿含经》
  同时,即使从禅定的角度来说,诸佛皆是依四圣谛修最胜妙之灭尽定而得成佛,也并非依所谓观地遍之禅观得出要解脱。
  二、诸佛皆得最胜妙灭尽定而证俱解脱
  所谓俱解脱,是除了慧解脱外,同时证得灭尽定,也就是定、慧俱得解脱。
  无论世间有多少种殊胜禅定,其最殊胜禅定莫过于超越非想非非想定、灭尽一切想受觉知的灭尽定,又名灭谛三昧或想受灭定。
  例如:
  “比丘度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想,知灭身触成就游,慧见诸漏尽断智。彼诸定中,此定说最第一、最大、最上、最胜、最妙。犹如因牛有乳,因乳有酪,因酪有生酥,因生酥有熟酥,因熟酥有酥精。酥精者说最第一、最大、最上、最胜、最妙。如是彼诸定中,此定说最第一、最大、最上、最胜、最妙。得此定、依此定、住此定已,不复受生老病死苦,是说苦边。”——《中阿含经》
  在经中,佛陀详细说明了种种可爱之五欲乐,比五欲乐更妙更殊胜的是离欲的初禅乐,乃至灭尽定之乐更妙更殊胜于非想非非想处乐,为世间最极殊胜之涅槃乐、解脱乐。
  诸佛皆证最极殊胜三昧灭尽定而得俱解脱,释迦佛成佛之后也多次入于灭尽定中受解脱乐,且每次入灭尽定皆达七日极限方出。
  例如:
  “入灭谛三昧已。七日入灭尽定。此世间涅槃。我念取七日乐。此是灭谛地。”——《善见律毗婆沙》
  “尔时世尊。于彼处尽一切漏。除一切结使。即于菩提树下。结加趺坐。七日不动。受解脱乐。尔时世尊。过七日已。从定意起。于七日中未有所食。”——《四分律》
  “结跏趺坐七日受解脱乐。过七日已从三昧起游行人间……复至一树下食麨蜜。食麨蜜已。复结跏趺坐入定七日受解脱乐。过七日已。到文鳞龙所坐一树下。龙从水出以非人食奉上世尊。佛受食已。复入定七日受解脱乐……世尊过七日已从三昧起……佛食已复还菩提树下。结跏趺坐三昧七日受解脱乐。过七日已从三昧起……佛食已复还菩提树下三昧七日……佛食已前到树下三昧七日。过七日已从三昧起……”——《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三、诸佛入无余涅槃必先入、出最极殊胜之灭尽定
  诸佛与俱解脱阿罗汉,在入于无余涅槃前,必先次第入、出包括最极殊胜灭尽定在内的九次第定,即所谓狮子奋迅三昧。
  例如:
  “世尊即入初禅;由初禅起而入第二禅;由第二禅起而入第三禅;由第三禅起而入第四禅;由第四禅起而入空处定;由空处定起而入识处定;由识处定起而入无所有定;由无所有定起而入非非想定;由非非想定起而入灭想定……世尊由灭想定起而入非想非非想定;由非想非非想定起而入无所有定;由无所有定起而入识处定;由识处定起而入空处定;由空处定起而入第四禅;由第四禅起而入第三禅;由第三禅起而入第二禅;由第二禅起而入初禅;由初禅起而入第二禅;由第二禅起而入第三禅;由第三禅起而入第四禅;由第四禅起后,世尊直入于涅槃。”——《长部》
  实在没有比灭尽一切想受觉知、已证得有余涅槃的灭尽定更加殊胜的禅观了,《清净道论》的作者把所谓地遍之禅观法门说成是“此乃一切诸佛,辟支佛,声闻所实行的出要之道”,诳惑众生而已。

(责任编辑:金桥)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