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1234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山高云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说《楞严》,伪经之伪,从何而来?(之二)

[本贴链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9-2-27 21: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9-2-27 21:14 编辑

再接再励: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
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心。
则我无著,名为心不?

(于一切相无著,才知心之特点。这里,把不著一切相,说成了隔绝一切,去找单独存在的心,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
汝不著者,为在?为无?


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著?
有不著者,不可名无。
无相则无,非无即相,相有则在,云何无著?
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果不其然,无不能住无,不住有又非无,又被自己的思路否定了。
9999999999999999

通过对比,你就会发现:
只要依阿含部,世尊所说:
依外尘与根而生识。三者同时互依而存。
眼识如是,耳,鼻,舌,身,意识,也如是。
心随六根起识,此识依对应的根来命名,正如火,依草生说草火,依木生而名木火一样。



这是一把金钥匙,用它来如理作意,打开心识之门。

你就不会“闭眼看暗,睁眼见明”,也不会“以手摸脚,四肢皆知”,以胡思乱想来当“大乘佛法”。

所以说,楞严不懂阿毗达磨。这就是其为伪经的又一例证。
77#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06:21 | 只看该作者
注意,这里说楞严不懂阿毗达磨,而不是不知道。他也许只知个名字。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最早,还是读“火火马丁”的帖子,在那里发现的。
因为楞严说自己也是阿毗达磨。

原文在什么地方?
还是请那些熟读楞严一遍乃至N遍,一年乃至N年的人来回答吧!

=============
(买一送一)

这时,你再看,有人以此问你:
阿毗达磨是佛说吗?
是,则他也不懂楞严在说啥(不懂,你来辩什么?)。
不是,则楞严非佛说。
78#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0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9-2-28 06:26 编辑

(文)【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
佛说法时,放光动地,种种神变。这是大乘经典中常见的现象 。

不过,伪经也能这样用。
比如说什么:“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二佛不并世)
以及佛从上,放无数种色的白毫光,(白毫光在眉间)这样的段子来。
这叫吹牛。

相比之下,楞严就有点谦虚,往往落入凡夫之见,如,刚才的“七处征心”。

说远了。

讲故事,文不够,神通凑。
79#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06:32 | 只看该作者
(文)【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
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云何二种?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者。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
连声闻,缘觉二乘,欲成无上菩提,都会在“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成无上菩提,发心为始,行六度圆满,这是通说。
三乘菩提之道,正是三十七道品,其道 同,而其用异,故有三乘

其所不知的二种根本?是什么?

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楞严真厉害!
果真如此?往下看。
*****
阿毗达磨才是真相,不揭开这层表面的伤疤,就不能除去心里的病苦。
80#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06:37 | 只看该作者
为了更清晰,关键词找出,句子则是这样的意思:

诸修行人,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云何二种?
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错乱修习。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
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
山先生这一改,文意变了吗?没有。更清楚了。
1,你要知道,前面,楞严兄刚说过:
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

2,,错乱修习。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及成,,,。
请自己分析一下,这三句话,是并列关系?是递进关系?还是转折关系?

3,如果这样也算浑水摸鱼的话,那么,当你明白:
楞严兄并不知道,什么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大乘),以及它们修行方式的异同。

才会在“经文”中,处处矛盾,这才是关键所在。

------不信,楞严兄很快会把他的无知“供养”给大家的。


=================
不过,D先生断章取义习惯了,又需要把伪经洗白,脑补术一定得有。
81#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06:41 | 只看该作者
(文)【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
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
阿难言见。
佛言,汝何所见。
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
佛言:汝将谁见?
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
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
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

又是“心目”说,且看再次“征心”。

只要拿住佛的这把“金钥匙根,境,识三者之间的关系
即不失本。
记好:根,境,识,三者互缘
(心,意,识实为一,因角度 不同而说三,若再细分,则生起为心,思量为意,了别为识《俱舍》《解深密经》,余经同,不例)。

这一节,楞严几乎说到了点子上。
但,下面上,又绕了回去。为何?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但,下面上,又绕了回去。为何?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82#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06:48 | 只看该作者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欲令心入无生法忍。,:,。,,。,,草叶缕结,诘其根元,。,。,,。,,,,执为非心。心,。,即真汝心。,,。,,,,其谁修证,无生法忍。”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
===============

1,“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
这个是色法。缘名与色生识,三者也是互缘关系 。楞严兄硬给“诘”出个“体性”来。

2,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阿毗达磨》中,虽不说什么是真心,妄心,但却详细分析了心,心所。
知道了心的运行规律,你还能不明白什么是心吗?

所谓的前尘,即是六境。前尘虽灭,而你的能识的心体会灭吗?比如,你看见一堆火,这堆火灭了,你对火的认知,也不再有,难道你的眼,你的能认知的心,也随之没有了吗?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亮点来了:

1,“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

评: 九次第定,指的是四禅,四无色定,和灭尽定。前八种,是佛法中,与外道共的。

灭尽定“一切凡夫、须陀洹、斯陀含、干观的阿那含及阿拉汉不入定。
获得八等至的阿那含及漏尽者(阿拉汉)入定

即如所说:「具二力故,三行安息故,以十六智行、九定行而得自在的慧,是灭定的智」。
而此(灭定的(完成,除了获得八等至的阿那含及漏尽者之外,余者是没有的。所以只是彼等(二者)入定,余者不然。”(《清净道论》
关于灭尽定,《毗婆 沙》《瑜珈论》所说皆同)

能入灭尽定的,还不是漏尽阿罗汉?
自大乘,果然起点高。
83#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07:03 | 只看该作者
2,“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评:这个不说了,阿难出家不久,即证初果须陀洹。
(楞严说了,前面四果阿罗汉都不行。你初果还能称圣?就算了吧。
在这里,标准由“我”定!)
=================
再一次曝露:楞严兄不懂阿毗达磨!
(什么是圣者都不知道,修行次第也不知道 ,前面的话,自己再品味去!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虽有多闻,。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评:“阿难”接着“示现”,多闻也是错。
(《金刚经》:“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法没有从多闻来的?
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闻、能说法、能养众、能在大众(中)广演法言、成就四禅、于八解脱逆顺游行、舍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能解脱、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有,则梵行具足。(《十上经》)




84#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07:04 | 只看该作者
【“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
===============
(评):神通666,,,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
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

(评)阿难答对了。根,与境,生识。
85#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20:31 | 只看该作者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
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
阿难,坚持住 。
999999999999999999999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
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
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
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
================

上一次,说闭上眼,能见。这一次,又说盲人能见暗。

问:若是生来就盲者,他会“见”什么?“见”“暗”吗?

明与暗相对,没见过明,会见过暗?
只有外境,没有眼根,如何产生眼识?

86#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20:34 | 只看该作者
(来源于网络)
问:盲人看到的是一片漆黑吗?或者是我本人并不能体会到的一种颜色缺失感?
6个回答:
 1. 来自Janice Strange的回答(我已经盲了13年)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也被问得很多。曾经在盲校里和一些视障视弱学生讨论过这个问题,这是我总结出的回答。
  先天性失明者>
什么都没有。我从来都没有看见过任何东西,我看不见黑暗因为我根本不知道 黑 是什么。
我看到的是虚无的深渊,因为我从头到尾都没见过任何事物,也无从建立对事物本身的认知。


从来没见过世界的盲人,复明后是什么感觉?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382383?_t_t_t=0.7264601497445256
确实,讨论这个事,有点残忍。
但,依阿含系,依世尊教法,得出,无眼,不能生眼识,这个结论。

与生盲者的表述,是一样的。

那就是:心中,没有明,暗的概念与觉知。还会"见"什么"暗″与"黑″?

佛,才是正遍知者。
闭上眼修楞严的,该醒醒了。
87#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20:35 | 只看该作者
为了简单起见,末学在这过程中,以肉眼为例说眼根。
严格说,肉眼坏,并不是眼根坏。
余五根也是如此。
这些,同样在“阿毗达磨”中讲到。

前面“降魔者”兄曾提及“内视”,末学顺带说了一下天眼。
主要是希望,大家先知道:根,境,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太重要 了,后面也得用)
实际中,眼根并是指我们所说的肉眼,对于天眼来说,仍是眼根的作用。因为上界天人的眼,肯定不是肉眼。

阿那律尊者只是肉眼坏,并不妨碍他修成天眼。

在《楞严》中,并没有提及“六通”,(而阿含 系中,对六通,以及修证次第,则有详细 的解说)估计他也未尝懂,才会说“无眼而视”“无耳而听”来。


对比于阿毗达磨,
说法只拘于人类,不及三界,这也是楞严为伪的特征之一。

顺便说一句:

以此我们可知,天眼看时,与肉眼睁与闭没多大关系。此时的见是天眼所见。
88#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20:37 | 只看该作者
【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
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
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
“楞严佛”与“阿难”都 不是盲人,来谈盲人见与不见,这叫“盲人骑瞎马”。正如前面的“闭眼见暗”一样。
不过,以误来解误,好象双方都有理。

为什么这样呢?还是对识的生起分不清。对心的作用分不清。

怎么办呢?
引入一个新的说法,来解决它。


往下看。
(这里,要赞一下楞严兄的能力,没有路,咱自己走出一条来,没准成功了呢?
实际上,正是汉地对阿含的错误认知,根本的东西没掌握,才使得这个摸索偏了千年)

89#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2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9-2-28 20:46 编辑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
我们也说: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
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

[b什么 叫“初转法轮”?
四谛三转十二行!

问问自称学佛的人,有几个知道的?说不定还会鄙视一下你这个“小乘人”

佛教中的基础知识太重要了,往往被好高鹜远的人所忽视。


接着看楞严版的“鹿苑说法”

===========
【时憍陈那,起立白佛。
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
因悟客尘二字成果。
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
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
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
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佛言如是。】
==============
原来,是乔陈那尊者,先悟“客尘”,一动一住,而得解名。
90#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20:48 | 只看该作者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
谓阿难言:汝今何见。
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
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
佛言:谁动谁静。
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
佛言如是。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
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
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
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
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佛言如是。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
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

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泊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
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

楞严兄的答案,终于补出来 了:原来,有个不动的“见”。
你们是被“所见”而迷,自入轮回。
91#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20:49 | 只看该作者
有几个地方需要澄清一下。
一,这里的眼根,并不是指肉眼。所以,天眼所见,仍属依根起识。
二,对于生盲者,既使眼根不坏,也不会再起肉眼所见识。能否修成天眼,我不知道。
三,对于生盲者,楞严此说已错。

三,若后天盲者,其所谓的"眼识",只是视力正常前的印象。
否则,无肉眼,对境产生"眼识″,直接否定了阿含系的说法。
后天盲者,眼根不坏,修成天眼,生起眼识,肯定是对的。

四,如果认为后盲者,眼前能见"暗″,有争议的话。可以以余识相推。
比如,一个人嗅觉后天失灵。
他会讨论"闻″到"什么也闻不到″的话题吗?
"什么也闻不到的味″是个什么"味″?又是什么"识″?
那么,这个味,对他有什么意义?讨论没有意义的话题,居然是佛法?

关键在于,生盲者,会产生"眼识″吗?
从阿含部,到现代人的资料,都说没有。因为无外境(尘)。

而楞严说,有个"黑暗识"。那么,这个"黑暗识",产生的外境,又是什么?

把"没有"等同于"黑暗″,这是偷换概念。
92#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21:05 | 只看该作者
就以这个为主,说一说:
(《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第三)
【“广慧当知,于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堕彼彼有情众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湿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
释:这是在六道中,生命刚刚开始的那一刻,即结生心(《阿毗达磨》),于人,又叫入胎识。
================
【于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熟,展转和合,增长广大,依二执受:
一者、有色诸根,及所依执受,
二者、相名分别言说戏论习气执受。】
释:简单说,说是依无始时来,很高着于诸根对名(精神层面)色(物质层面)的认知。
【有色界中,具二执受,无色界中,不具二种。】
释:色界中众生,有此二者。生于无色界,没有此二者。
【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
释:它也可称阿陀那识,因为它对四大所成之身,始终不离。
【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
释:又叫阿赖耶识。于身以为一体故。
【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
释:又叫心。能积集,生长由色,声,香,味,触而生的种种了别。
88888888888888888888
(续)【“广慧,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六识身转,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
释:从阿陀那识(心)为基础,生起了六种识:眼识、耳,鼻,舌,身,意识。
【此中有识,眼及色为缘生眼识,】
释:以色为外境(尘),依眼(根),生起眼识。三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与眼识俱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
释:伴随眼识,同时,同一取境,有起分别作用的意识而生起。
【有识,耳、鼻、舌、身及声、香、味、触为缘生耳、鼻、舌、身识,与耳、鼻、舌、身识俱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
释:同样,余四识,也是这样进行。
【广慧,若于尔时一眼识转,即于此时,唯有一分别意识,与眼识同所行转;】
释:与眼识同时生起的,有一意识。
【若于尔时二、三、四、五诸识身转,即于此时,唯有一分别意识,与五识身,同所行转。】
释:如果有二(种)至五(种)识生起,也只有一意识同时生起。
====================
【“广慧,譬如大瀑水流,若有一浪生缘现前唯一浪转,若二若多浪生缘现前有多浪转,然此瀑水,自类恒流,无断无尽。】
释:正如一大急水,波浪起灭,而瀑流不断,永无断尽。
【又如善净镜面,若有一影,生缘现前,唯一影起,若二若多影生缘现前,有多影起,非此镜面,转变为影,亦无受用,灭尽可得。】
释:又如干净镜面,一个外景,就显出一个影子,多景,就显多个影子。影子在变化,镜面没有变化。
【如是,广慧,由似瀑流,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若于尔时,有一眼识生缘现前,即于此时一眼识转;若于尔时,乃至有五识身,生缘现前,即于此时五识身转。】
释:心识瀑流也如是,生起一眼识,则有眼识变化 ,生起多至五识,则有五识变化。
广慧,如是菩萨,虽由法住智为依止、为建立故,于心意识,秘密善巧,然诸如来,不齐于此,施设彼为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更详细点的,是《瑜伽师地论》,以眼为例:

“眼:谓四大种所造。”
(这个眼,不但指肉眼,泛指众生的眼,包括天眼,由四大构成,眼根在眼内。)

彼所缘者。谓色。有见有对。
(眼所攀缘的外境,外尘,由色法构成。能见,有隔碍的特点)
此复多种。略说有三。谓显色,形色,表色。

显色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闇。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
(此例,是从颜色,明暗,来源等说的)
形色者。谓长短方圆。粗细,正不正,高下色。
(此例,是从外形等 方面说的)
表色者。谓取舍屈伸。行住坐卧。如是等色。
(此例,是从变化的角度说的)

又显色者。谓若色显了,眼识所行。
形色者。谓若色积集,长短,等分别相。
表色者。谓即此积集色,生灭相续。由变异因,于先生处,不复重生,转于异处。或无间或有间。或近或远差别生。或即于此,处变异生。是名表色。

又显色者。谓光明等差别。
形色者。谓长短等积集差别。
表色者。谓业用为依转动差别。
(详细 说明其分类)
有了攀缘的外境,色,尘(显色,形色,表色),
有了所依,(所用的工具)眼,眼根。
这时的眼,只能算取境。

眼识生起,还有:“要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正复现起。所生眼识。方乃得生”。
加上作意(意识)的参与,才生起眼识。
===============
也就是说,眼识的生起,是个复杂 的过程。
简化为:
尘,根,识,互为依缘。
它也要依众缘而生,一个也不能少

这也是缘起法;此起则彼起,此灭则彼灭,没有单独存在的事物。
比如,三角形,少了一条边,就不叫三角形一样。

仅仅生起眼识,接下来,是心的作用:
复次由眼识生。三心可得。如其次第。谓率尔心。寻求心。决定心。
心识生起的次序
初是眼识。二在意识。
眼识生起,才是率尔心,后面的意识,起寻求心,再起决定心
决定心后。方有染净。此后乃有,等流眼识。善不善转。而彼不由,自分别力。乃至此意,不趣余境。经尔所时。眼意二识。或善或染,相续而转。
决定心后,才生起染净分别随逐,眼意一起开始种种造作

8888888888888888888
“如眼识生。乃至身识。应知亦尔。”

同眼识一样,五识的生起,都 有这样一个过程 。

================

为什么要一再说明这个呢?
一,楞严的分析,只停留在较浅的叙述与分析上,往往是在细节上产生分歧,将结论引入另途。
二,楞严的分析,并没有涉及余识,只从眼识得出结论。
三,楞严的分析,并没有深入分析心的运作,将前者混 在一起,自行发明了结论。


总之,越走越远,偏离了佛法,也偏离了常识。
如:闭眼“看”“暗”,
生盲人“见”“暗”。


都 出来了。
同样,依经所述,
一,虽然心中起的诸识,攀缘于外境,在不断地生起,灭去,

二,但,心识之流,不会中断,

三,心之本体,并没有任何变化。

也就是说,变化的诸识,都是心的作用。
不动的,是心体。

93#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21:07 | 只看该作者
由于心识的变化,实在太快,常人没法分辨出极具体过程。

怎么个快法,经中,佛或用比喻,或简单说说。
在《阿毗达磨》中,有了答案。
心识之流被分为每个刹那。一秒钟,有数亿个刹那生灭。每一刹那,诸识如何生起,心如何变化,都讲得很清楚。

~~~~~~
有人说,看,山先生又"原形毕露"了,开始贩卖他的小乘思想。(对这种刚吃过几囗大乘早饭,呼吸着大乘空气,使用大乘电脑的大乘人,大言不惭的大增上慢人,大可以侧身避开,让我说自己的话,他走他的大乘之路去吧。)

这说明了什么?

真正佛说,在阿含系。
无论在南北传,大小乘,说法一致。
为什么 ?
法尔如是。

94#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21: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9-2-28 21:11 编辑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
谓阿难言:汝今何见。
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
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
佛言:谁动谁静。
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
佛言如是。】
===============

我们知道,由根,境,产生了识,
楞严兄巧妙一绕,出来个“见性”,并证明了“见性”不动。


如果这个成立,那么,还有“听性,闻性,尝性,触性”,也不动。

识呢?识跑哪去了?识,跟这个“见性”,有什么关系?
95#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21:13 | 只看该作者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
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
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
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
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佛言如是。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
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
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
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泊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
跟着楞严跑,你找到了一个“不动”的“见性”。从这个不动的见性,去找你的真心。
96#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21:14 | 只看该作者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楞严经》中佛陀说法时特别好动,这在其他经典中非常少见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
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于师子座摩阿难顶,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佛即竖臂,告阿难言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如是伦次绾迭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
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
;;;;;;;;;;;;;;;;;;;;
这个倒没注意。
只是觉得在这一集里,神通666.。。

如果真的此佛好动的话,不如理解为,楞严说了十八年,活动活动身子。
97#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21:17 | 只看该作者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
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
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
合掌礼佛。
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

确实,按楞严的说法,这么一琢磨,还真有那么一回事。如果你也认为,有个见性,它不动,心也不动,这不挺正常吗?
什么叫似是而非?
什么叫多闻有害?有人已按楞严教导,不求多闻,只读楞严了,以求一朝开悟。楞严不通,是你自己无能,你要是敢怀疑它,你就是魔子魔孙辈的。
可他忘了,真正的佛法,是严密的,一体的,只有角度不同,而与事实不离。
所以,它经得起任何的质疑。

这里的问题是,既有眼之见性,听,闻,尝,触有没有其性?与见性有何不同?

这也是按阿毗达磨的方法思考,所应做的。
不要放过每一句,每一个词,精准定位,发现真相所在。

要知道 ,五识的生起,可是互不相涉的。阿含部说法, 不会顾此失彼。
98#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21: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9-2-28 21:22 编辑

按内容分,楞严法会,已告一段落。
阿难不但回归组织,方知多闻无用。
阿难们,也在实践中,征到了“见性”。
“闻佛示诲,身心泰然”。

可是,当你仔细推敲其说,前面所说这些问题矛盾,就会摆在你面前,对比诸说,再问自己:佛法中,为什么是这样?哪一个是对的?


第一次小结

一,依经对比
1,佛世有没有辟支佛?并参与世尊法会?
2,佛初转法轮,竟不是四谛!

二,依律对比:
1,阿难乞食于旃陀罗家,已在五非处。
2,阿难事如何,不犯戒,没有“将毁戒体”一说。

三,依阿毗达磨对比:
1,能证九次第定的,竟没有阿罗汉?
2,根,境,识相缘。盲人能“见”“暗”?
3,发明“心目”一词,到 底是心见,还是眼见?
4,找到“见性”。
5,“心目”,“见性”这两者,与六识、(八识)之间的关系?
6,不知根,境,识,心,意区别。
7,不如理思维。

四,叙述与事实相违:
1,开始的一顿饭,大家不知怎么吃的?
2,阿难此时未成道果。
3,大迦叶,须菩提“心不均平”。
4,阿难多闻有错。
5,摩登伽女,变成了“淫女”,相应,“淫舍”“淫席”“淫躬”。


这一章的主要问题,就有这么多,
希望对楞严深有体会的修习者,能有个准确的解答,或反驳。“以定学人之心”。
因为有几则,可是佛教中的根本知见呀。

===============
至于在文 中,出现的不知通还是不通的句子,就留给好事者,继续研究 吧。

99999999999999999
忽然想到。
若请精通梵文的佛学中人,将楞严再给译回去,不知什么效果?

工作量大的话,可节选,有偿翻译。

如:【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
===================
楞严此中,要说明色与空,身与心的关系。
--------
阿含系中,简单明了。
如:因无明与贪爱为本,众生而起轮回,故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圆觉经》
===============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六界之法?比丘当知:六界之人禀父母精气而生。
云何为六?所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是谓,比丘,有此六界。

===========
(简说,这里的空,是与色相对的,有质碍的为色(地,水,火,风),无碍者为空。
。)”=

楞严之晦涩,非其为伪经,是你脑补级别太低故。
楞严之晦涩,非其为伪经,是义理高深,非汝所知故。
楞严之晦涩,非其为伪经,是违其说之典,皆小乘故。
楞严之晦涩,非其为伪经,是众所推崇,注解纷纷,皆以为真故。
楞严之晦涩,非其为伪经,是你宣传,诵读遍数不够故。
楞严之晦涩,非其为伪经,是外道魔军之异见,非佛弟子故。

楞严乘的人说,不要听山先生无知之言,那都是他"色杂妄想″,从脚后跟里,夹杂着想出来的!

山先生则说,楞严之晦气,是山先生等人,知则知之,不知为不知,对比经律论,求其真面目的必然结果!

脑补乘,终于把佛教史实,改编加工成了,
具有浪漫,惊险,玄幻,圆满情节的红尘遇仙(佛)记。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46 , Processed in 0.08661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