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843|回复: 1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说《楞严》,伪经之伪,从何而来?(之二)

[本贴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再说《楞严》,伪经之伪,从何而来?(之二)

不管怎么说,在重重迷雾中,据说,在公元705年,这个《大佛顶首楞严经》问世了。

它的名字,又叫《首楞严经》。
不对,是不是还有一个《首楞严三昧经》在呢?

【相关讨论】
(1)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
http://www.bskk.com/thread-3013795-1-1.html
(2)
《法灭尽经》中的《首楞严经》是指的《大佛顶首楞严经》还是《首楞严三昧经》?
http://www.bskk.com/thread-2650841-1-1.html
(3)

《楞严经》
http://www.bskk.com/thread-3015748-1-1.html
()

很显然,这里面是有规律的。

了解佛教史的,或者看过《律》的,都知道,公认的世尊证道后,一生说法45年,于80岁双林入灭。当年,由大迦叶主持,阿难优波离为首,共五百大阿罗汉,将佛法集为经(四阿含,南传有五部),律,论(阿毗达磨)三藏。流传后世。

到了佛灭后约五百年,大乘佛法大兴,诸多大乘经典相继问世。其中,不乏后人所造佛经。其方式之一,就是用与阿含中同经名,或者以其中的同一件事,“旧瓶装新酒”,来阐发大乘义理。


如前文所例,比较明显的,如《涅般经》,阿含则是如实记录了佛于人间最后一年至入双林入涅般的行迹。
而大乘版,则以佛在双林入涅般事为契机,显真实大涅般之境。反弹琵琶,说佛性,说常乐我净,说菩萨所行。
这就是区别所在。

不过,两个《楞严》对比,就有点尴尬:

都是列于大乘经典,一个讲达十地菩萨才能证入之大定。
另一个,仍采取用佛及弟子阿难的故事作底本,讲了一通兼及回小向大的“佛法概要”。
*****
另外,首楞严三昧,是十地菩萨才能入的。前面链接中有说明。

有人说,此《楞严经》于修行,连临门一脚都算不上。


两相对比,霄壤之别。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5: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0-25 06:14 编辑

(一些杂论1)

既然称之为经,又通过对比 ,可以先发现几个问题:
根据佛陀教言,后出的经典内容,与已有的,先出的经,律,论进行对比,若义理合,事实合,则可认为是可信的。因为佛法是一个完整的认识与修证系统,不会有矛盾与冲突。诸佛无二说故。

1,先说两个涅般经。
大乘版的涅般经,佛入涅般事只是背景。其所阐发义理,与先出的阿含内容相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的指向是一致的。而且,编织的痕迹很明显,也可以看出,其在流传过程中,都 有哪些变形。

2,再说两个《楞严经》。
既然是经,则可认为是佛的认知与境界。佛法,通于三界,通于凡夫至佛境。所以,《首楞严三昧》无上无容,显示楞严定之殊胜与特点,以及作用。
并且,与诸经典相印证,如《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二十七、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一、《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三、《华严经探玄记》卷九等。
再看此《楞严经》,虽有佛法之名,但,一旦分析起来,就发现,其动不动掉入人间思惟,忘却三界为何物,其证也不足,其境也难广,处处显出其“小”来。当然,具体事,具体分析就明白了。

3,又如北《涅般经》,虽借事实 ,仔细一看,但并非实说,仅是背景陪衬,重在义理。
而《楞严经》,为了显“真实”,把真正的,历史上的佛教事件,说得张冠李戴,颠倒错乱,这种手法,一直乱到三界才罢休。
**************
还有,佛一生说法,可分为九分教或十二分教。
这些,在第一次五百结集中,被归入经,律,阿毗达磨(论)中。
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经,律,阿毗达磨三者,既各有侧重,又互相印证。
同时,还可以将南北传阿含对读,发现其高度的重合性,又与历史记载相符,历史的真实与法义的真实,更确立了其权威地位。
**********
当然,两千年的流变,我们今天看到的经典,肯定不全是佛陀当年说法的原貌,多少会有变形,但,各方的证据链,足可以帮助我们尽力还原真相。

但是,如果因以此各说有异,用不可知论来否定佛法的真实性,先不说你能否达到目的,作为一个佛教徒来说,三归依,至少巳失去了两个半,不信你试试。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6: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0-25 06:14 编辑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5 05:59
既然称之为经,又通过对比 ,可以先发现几个问题:
根据佛陀教言,后出的经典内容,与已有的,先出的经,律 ...


(一些杂论2)

同样,如果把后出的经典中的内容,与阿含部的内容相比较,发现,它们仍属同一个系统,根本教义没有改变。
并且,通过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阿含 。
比如,《俱舍论》《大毗婆 沙》等,
这样,既避免了把后出的经典一律排斥在外,而忽略了传承的重要性,又减少了外来非佛教思想的混入。


没有问题的。
说明属于阿含系。

其他的经典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这样,无论南北传,还是先集后出,均可呼应,对佛法求真提供了可靠的思路与保障。

不错。
佛法,正是超越时空的存在。
**********
也就是说,依佛陀留下的四大教法,以四个依判断,结合经,律,阿毗达磨,总会发现真相。

把属于经的,用经来对比。
把属于律的,拿律来核对。
属于阿毗达磨的,用阿毗达磨来分析。
属于历史的,归还给历史。
*********
你会发现,后出的经典,没有超出阿含内容的,都 是其或多或少的发挥。
阿含 中,确实已把佛法全部托出。


*******
其实,楞严真伪,若认真看下去,是不难分辨出的。
只要用相应的经典对比即知。
之所以少有人做,无非以下:
1,身在此山,不知真相。
2,随大流,这似乎很保险。
3,和稀泥。
***
还有对祖师大德的深信不疑,以及惧怕“坠无间阿鼻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大乘佛教“佛法大海惟信能入”的教义也不允许教徒对其经典产生怀疑
“护法”对质疑者的态度,读者应该再清楚不过了吧。
依人不依法,迷信盛行,盲目自大,都有表现。

还有一条。
有人在有意无意地回避,那就是,历史上,伪经泛滥时,竞达到所收录经典总数的三分之一!
............................
***伪经产生无可避免
而很多人坚信某经为真的理由大多都是“某某祖师大德赞叹此经……”或者“大乘佛教有众菩萨天龙八部护持,是不可能混入伪经的,连后人添加的句子都不会有”
前一条先不谈,后一条可以说相当有意思。
在众菩萨天龙八部护持之下,西藏的密教千年不衰,近年更是大红大紫
在寺院有时也能遇到《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这样让人笑掉大牙的东西。

实际上,真东西不怕质疑,也经得起质疑!在质疑声中它会显得更真!
而对质疑者疯狂诋毁的人多少是有些心虚的

至于回避,也是有害怕诅咒,教义的不允许,不想失去心灵支柱等多方面原因
...........
根本的东西被斥为"小乘″,自封的根器越来越高。。。
.................
****
不错!只是可惜大乘经教比阿含经典更早进入汉地,先入为主。当汉地译出《阿含经》时却不能无视与大乘经教上的冲突,只能将阿含经系贬为“不了义”,千百年前一直束高阁,汉地八宗无一派修习阿含,修习阿罗汉道者成了“焦芽败种”,“自了汉”,被大乘修行人看不起

在习大乘时,很大的疑惑点即是“大乘根性”,到底什么是大乘根性?少了这东西就会于佛陀大乘法会充耳不闻?
而这“大乘根性”也并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大乘经典中万疑皆答的佛陀也没有说明白这是个啥。
除了“自封”实在想不出更合理的解释了
................
有人说,
楞严伪经,就是某些学徒在修行过程中,对佛所说的义理思考不透,而出现偏差,进而总结的心得,以“经”来命名而已。
比如对阿含经中所说的不执著、色不是神神不是色、无我等等理解错误。
思考错了,很容易得出伪经中的结论。
.......................
不过,要真这么说,还真抬举楞严了。
作者听说过阿含没有都很成问题。

历史上,佛法传入中土时,印度许多地方已兴大乘,故传入多大乘经典,四阿含虽陆续译出,但被斥为"小乘″而埋没千年,佛法在流传中,越来越走样了。
所以,许多人不惜身命,前往天竺,以求正法。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6:16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5 06:13
(一些杂论2)

同样,如果把后出的经典中的内容,与阿含部 ...

(原文)【如是我闻:】
==============
这是佛经开头的格式。
不过,内容如何,还得依佛所留四大教法,将之与经律论(阿毗达磨)对比,分析,看是不是符合佛所说法义。是则受持,不是则舍。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6:19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5 06:16
(原文)【如是我闻:】
==============
这是佛经开头的格式。

(原文)
【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越诸尘累。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

这位“优波尼沙陀”,也就在楞严会上出现过。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6:30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5 06:19
(原文)
【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 ...

(原文)【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
============
佛法之世,是没有辟支佛的。
无佛之世,自证得解脱,才叫辟支佛。
这是辟支佛的定义。也是佛法常 识。

有人说,你理解有误,这里说的是辟支佛乘的人来,佛法之世无辟支佛,但有辟支佛乘,这不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后面,它又说:
【阿难见佛。。。殷勤启请,。。。于时复有恒沙菩萨。
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俱愿乐闻。。】


========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6: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0-25 10:45 编辑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5 06:30
(原文)【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
============
佛法之世,是没有辟支佛的。


经典论证

1,无佛法之世,证得解脱,才是辟支佛。

【佛告阿难曰。
若如来不出时。然善男子不乐在家。自剃须发。在闲静之处。克己自修。即于彼处。尽诸有漏。成无漏行。
是时。阿难白佛言。云何。世尊。彼人自修梵行.三乘之行。彼人何所趣向。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吾恒说三乘之行。过去.将来三世诸佛。尽当说三乘之法。……
是时。阿难复白佛言。彼人为在何部。声闻部。辟支部。为佛部耶。
佛告阿难。彼人当名正在辟支部。】

《增一阿含经•45.马王品第四十五•第5经》


2,一世无二佛,辟支佛不会与佛同时出现。

【 “尔时此山中有此五百辟支佛。居此仙人山中。如来在兜术天上欲来生时。净居天子自来在此相告。普敕世间。当净佛土。却后二岁。如来当出现于世。是诸辟支佛闻天人语已。皆腾在虚空……诸辟支佛即于空中烧身取般涅盘。所以然者。世无二佛之号。故取灭度耳。一商客中终无二导师。一国之中亦无二王。一佛境界无二尊号。”】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力品第三十八之二》)

3,修辟支乘的人,若遇佛法而证果,则变成了声闻弟子。
【“世尊告曰。迦叶。汝今年高长大。志衰朽弊。汝今可舍乞食。乃至诸头陀行。亦可受诸长者请。并受衣裳。
迦叶对曰。我今不从如来教。

所以然者。若当如来不成无上正真道者。我则成辟支佛。
然彼辟支佛尽行阿练若。到时乞食。不择贫富…
…如今不敢舍本所习。”】(《增一阿含经》)

4,(声闻)阿罗汉,辟支佛,佛,都 是证得四谛而解脱。
【。。。。
“若一切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彼一切悉知四圣谛。
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若得辟支佛道证,彼一切知四圣谛故。
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若得无上等正觉,彼一切知四圣谛故。
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杂阿含。卷十五》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0-25 08:52 编辑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5 06:53
经典论证

1,无佛法之世,证得解脱,才是辟支佛。


5,佛一音说法,弟子因发心不同,而有三乘之道 。
(1)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
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时彼长者叹未曾有。即便以身五体投地。发大誓愿。持此施食善根功德。未来世中。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未解脱者。为作解脱。未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槃者。令入涅槃。
发是愿已。佛便微笑。从其面门。出五色光。遍照世界。作种种色。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如来尊重。不妄有笑。有何因缘。今者微笑。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佛告阿难。汝今颇见富那长者供养我不。阿难白言。唯然已见。
于未来世。过三阿僧祇劫。具菩萨行。修大悲心。满足六波罗蜜。当得成佛。号曰满贤。过度众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佛说是满贤缘时。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2)《十诵律。卷37》
佛知众生深信柔软。随其所应为说道法。是众中。有人得暖法者。顶法者。顺道忍法者。三毒薄者。离欲者。世间第一法者。有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者。有种声闻乘因缘者。有种辟支佛乘因缘者。有种佛乘因缘者。如是利益无量众生。


(3)《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九》
尔时世尊。观察大众意乐烦恼根性差别。随其所宜而为说法。既闻法已。有得暖顶忍世间第一法。或得预流一来不还果者。或有出家尽诸有漏获阿罗汉。或于声闻菩提。或于独觉菩提。或于无上菩提心生希愿。复令大众于三宝所生极信心。尔时世尊。为大利益。广调伏已舍之而去。

≈≈≈≈≈≈
6,
在《根本说一切有部律》中,把佛及弟子们的事与前生因果相连,这样,提及辟支佛的地方还有很多,均是在无佛之世。
一方面,可以为证,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文章的搜索量。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 卷4)
时菩萨须袈裟。于无比城中有一居士。财宝富盛仓库盈溢多诸眷属。如薜室罗末拏天王。时彼居士。于其同类种族中取女为妻。既得为妇共相娱乐。俗礼和合因生一子。如是乃至生于十子。皆悉出家证辟支佛道。尔时其母。与此十子疏布衣服。时彼十子共白母曰。我今便入涅槃不须此物。尔时十辟支佛白母言。净饭王子释迦牟尼。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母将此衣服可施与彼。必当获得无量果报。作是语已。即于宫中现十八变,火化而灭,入无余涅槃。
( 卷九 )
城中有一摩纳婆。名曰端正。。。。 重前启曰。王若许者我欲出家。愿王放许。王曰。先共立契我当放去。若出家后有所证悟。复来报者我当听去。彼白王言。不敢违王命。遂便辞拜往静林中。无亲教师,及轨范者。便自策励,证独觉菩提。
( 卷十)
于时世尊告诸苾刍。汝等应知。提婆达多善根已续。于一大劫生于无隙大地狱中。其罪毕已后得人身。展转修习。终得证悟钵剌底迦佛陀(辟支佛)。名为具骨。(此事又见《增一阿含》)
( 卷十二)
佛告诸苾刍。若佛如来未出世时。当有辟支佛出现于世,利益苍生。
因行而过。彼贫人见威仪庠序。便自念云。由我先世,不知戒施,不能供养此人。致令此身贫穷孤露。若彼德人受我施者。我当施与。时辟支佛观知其念。为利益故。持钵向前,乞其饼食。
( 卷十三 )
1,乃往古昔。于一边国。名鸡罗吒。有王治化。当时无佛。唯有独觉出现世间。时有独觉圣者。为乞食故。至此城中诣国王宅。王见生嗔。便以弹丸打其脊背。时彼尊者降自贡高。知彼非器舍之而去。诸苾刍。昔时王者。即欢喜是。。。。
2,世间常法。若佛不出于世。当有辟支佛现教化。时有一辟支佛巡门乞食。至长者家入其门内。长者见彼威仪端正言辞柔软。心生欢喜。便将新粳米饭及炙雉二头并苷蔗一枚。以施独觉。
3,时日曜太子。既至山中,系念思惟。证独觉果。。。。。尔时佛告诸苾刍曰。时辟支弟。今阿难陀是。缘过去世供养辟支迦。当发愿言。未来世中与佛作弟。亲承供养,多闻总持。所以今时,为我昆季,聪明第一。
( 卷十八 )
佛告诸苾刍。汝等谛听。乃往昔时,无佛出世。只有辟支佛。时时怜念贫乏。自资少于卧具饮食。时世唯有辟支佛。此时辟支佛游行。往至波罗痆斯城。居至一陶家轮舍所。亦有自余商人等。同共止息。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7:13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5 07:04
5,佛一音说法,弟子因发心不同,而有三乘之道 。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7,只要学过阿含 的,都 会认为,佛世无辟支佛:

(1)《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二》
诸佛独觉,出现世间。为劫增时,为劫减位。
颂曰。
  减八万至百  诸佛现世间
  独觉增减时  麟角喻百劫
  论曰。从此洲人寿八万岁。渐减乃至寿极百年。于此中间诸佛出现。
何缘增位无佛出耶。有情乐增难教厌故。何缘减百无佛出耶。五浊极增难可化故。
言五浊者。一寿浊。二劫浊。三烦恼浊。四见浊。五有情浊。劫减将末。寿等鄙下如滓秽故。说名为浊。由前二浊。如其次第。寿命资具极被衰损。由次二浊。善品衰损。以耽欲乐自苦行故。或损在家出家善故。由后一浊衰损自身。谓坏自身身量色力念智勤勇及无病故。
***********
独觉出现,通劫增减。然诸独觉有二种殊。一者部行。二麟角喻。
部行独觉,先是声闻,得胜果时,转名独胜。
有余说。彼先是异生。曾修声闻顺决择分。今自证道得独胜名。
由本事中说。一山处总有五百苦行外仙。有一猕猴曾与独觉相近而住。见彼威仪。展转游行至外仙所。现先所见独觉威仪。诸仙睹之咸生敬慕。须臾皆证独觉菩提。若先是圣人不应修苦行。
麟角喻者。谓必独居。二独觉中麟角喻者。要百大劫修菩提资粮。然后方成麟角喻独觉。

*******
言独觉者。谓现身中,离禀至教,唯自悟道。以能自调,不调他故。

何缘独觉言不调他。非彼无能演说正法。以彼亦得无碍解故。又能忆念过去所闻诸佛所宣圣教理故。又不可说彼无慈悲。为摄有情现神通故。又不可说无受法机。尔时有情,亦有能起世间离欲对治道故。
虽有此理。由彼宿习,少欣乐胜解,无说希望故。又知有情,难受深法。以顺流既久,难令逆流故。又避摄众故。不为他宣说正法。怖諠杂故。

(2)《大智度论》卷十八:
问曰:
若辟支佛道亦如是者,云何分别声闻、辟支佛?
答曰:
道虽一种,而用智有异。若诸佛不出、佛法已灭,是人先世因缘故,独出智慧,不从他闻,自以智慧得道。
如一国王,出在园中游戏。清朝见林树华果蔚茂,什可爱乐。王食已而卧,王诸夫人婇女皆共取华,毁折林树。王觉已,见林毁坏,而自觉悟:一切世间无常变坏,皆亦如是。思惟是已,无漏道心生,断诸结使,得辟支佛道,具六神通,即飞到闲静林间。如是等因缘,先世福德、愿行、果报,今世见少因缘,成辟支佛道,如是为异。
复次,辟支佛有二种:一名独觉,二名因缘觉。因缘觉如上说。
独觉者,是人今世成道,自觉不从他闻,是名独觉辟支迦佛。
独觉辟支迦佛有二种:
一、本是学人,在人中生;是时无佛,佛法灭。是须陀洹已满七生,不应第八生,自得成道。是人不名佛,不名阿罗汉,名为小辟支迦佛,与阿罗汉无异;或有不如舍利弗等大阿罗汉者。
大辟支佛,亦于一百劫中作功德,增长智慧,得三十二相分:或有三十一相,或三十、二十九相,乃至一相。于九种阿罗汉中,智慧利胜,于诸深法中总相、别相能入;久修习定,常乐独处。如是相,名为大辟支迦佛,以是为异。

3,《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
云何独觉习?
谓有一类依初独觉道。满足百劫修集资粮。
过百劫已,出无佛世。无师自能,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证法现观得独觉菩提果。永断一切烦恼成阿罗汉。
复有一类,或依第二或依第三独觉道。
由彼因缘,出无佛世。无师自能,修三十七菩提分法。或证法现观乃至得阿罗汉果。或得沙门果。至极究竟毕竟离垢毕竟证得梵行边际。证得最上阿罗汉果。
当知此中由初习故成独觉者名麟角喻。
由第二第三习故成独胜者名部行喻。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7: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0-25 07:29 编辑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5 07:13
7,只要学过阿含 的,都 会认为,佛世无辟支佛:

(1)《阿毗达磨俱舍论卷 ...


也就是说,“小乘”也好,“大乘”也好,都 不会认为辟支佛与佛同时来会。
哪里有呢?伪经中才会有。


有人又说:你说一佛不二世,辟支佛也是佛的话。
那么,为何经中说,可以有五百辟支佛同在?辟支佛是佛吗?

这就要从翻译上来说了。
佛,指的是无师自悟者 。从这点上,辟支佛与佛是相同的。只是“佛陀”证更圆满。
一般说“佛“,指后者。
“辟支佛是佛”指的是“辟支佛是无师自悟者”。

不要搞偷换概念的游戏。

无师自悟者当然会有很多,也能教 化众生。但佛陀只能出现一位,一世无二师故。
佛欲出世,连辟支佛都 选择离开,又怎会来见佛?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11: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0-26 06:19 编辑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5 07:15
也就是说,“小乘”也好,“大乘”也好,都 不会认为辟支佛与佛同时来会。
哪里有呢?伪经中才会有。


再思考一下。
可见,佛世是没有证辟支佛果的。这是辟支佛的定义。

还有一个问题,有人说,辟支佛不是佛,一世无二佛,为何不能与佛同世?而一世可有多个辟支佛?
这可以从三归依上来说,也能通。
无佛之世,辟支佛度化众生,只是随缘,只显神通不说法。故多多益善。

但,佛出世就不一样了:
诸佛出世,必说法,建立僧团,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大家学一佛所说法,证解脱之道。也可展转相授,同一师,同一法,纯净无杂。

若辟支佛也在呢?
因为辟支佛所证的与佛所证的法,是一样的四谛。也无师自证,也能教人解脱。
那么,人们也会归依辟支佛去学解脱。两个导师在世,两个团体,这不乱了么?合成一个,改成归依佛,归依辟支佛,归依法,归依僧?
这个四归依,要比那个带归依上师的四归依,后果严重得多。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0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0-26 20:14 编辑

(文)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羞,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
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
=================================

下面就是: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祗陀林,我已宿斋。”

============================
评:
1,如果楞严一会说法,大家怎么吃的这顿饭,前后可对不上号。
2,按某些人的说法:如来和大菩萨,大阿罗汉们,又在“示现”吃饭了。
3,照前文,"恒沙菩萨″,也去受请了。


4,后面这句话,是在当天阿难乞食被咒禁,由文殊菩萨带回佛前说的。
5,请吃饭还分人。法会中有的人没受请。。。。

看“阿难”这记性!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20:23 | 只看该作者
文)【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其日无供。】

==================
按:
波斯匿王经中自称“今年六十二”,而经律之中波斯匿王皆言与佛同岁,故而,
佛陀此时亦应六十二岁。
比如:
“世尊八十岁,我亦八十岁,我对世尊致最胜之恭敬”(《中部》《中阿含 。卷59.法庄严经》)

1,按楞严说,这一年讲了楞严经。
2,楞严后面又说,琉璃王灭释族。这是世尊八十岁时事,波斯匿 王已死。这是预言吗?
有人说佛有神通,说无不可。
也有人说,一场 法会,说了十八年。





佛陀涅槃时,阿难尊者常侍佛陀已二十五年,也就是说,阿难尊者是在佛陀五十五岁时,
成为佛陀常随侍者的(《中阿含 。卷八。侍者经》)。
比如:
“自我得侍二十五年。未曾见佛面色光泽。发明如金。”(《长阿含经》)
“我奉侍佛来二十五年。未曾为佛所见诃责。”(《中阿含经》)。
================
阿难的远离(“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阿难是佛待者,再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律中待考。),为下文故事展开作好了铺垫。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20:32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26 20:23
文)【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其日无供。】

========== ...

一,

【佛在王舍城。自恣竟欲二月南山国土游行。
是时佛告阿难。汝语诸比丘。佛王舍城自恣竟。欲二月南山国土游行。谁欲从佛。若欲去者集待佛。。

佛以是因缘集僧。集僧已。佛种种因缘赞戒赞持戒。赞戒赞持戒已语诸比丘。
从今听比丘,有五法成就,满五岁,不受依止。
何等五。一知犯。二知不犯。三知轻。四知重。五诵波罗提木叉利广说。
虽复受戒岁多。不知五法。应尽寿依止他住。】

(《十诵律》第二十一卷 七法中受具足戒法第一)
=================
二,

【 佛与少比丘游行南方。渐渐还王舍城。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问阿难言。从我南行比丘何以太少。阿难具以事答。
佛种种赞少欲知足赞戒赞持戒已。
告诸比丘。成就五法得离依止。戒成就,定成就,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成就。皆如得授人戒中说。】
(《五分律》第十七卷 第三分初受戒法之三)
===========

三,

【有五法失依止。。。。复有五事。一者,死。二者,去。三,休道。四,不与依止。五,若五岁若过五岁。】

(《四分律》第三十四卷 第二分受戒揵度法之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上所述,阿难是可以独行的。
但楞严会说于佛六十二岁,此时,阿难侍佛已七年,也可以单独出行了。

不过,楞严说阿难“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
难道不知阿难已是佛的侍者?

楞严作者不懂律,也不熟悉阿含,也以为是小乘经而不阅,才处处要”回小向大“的。

楞严,堆砌佛法名相的地方很多。



15#
发表于 2018-12-3 13:27 |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暖地。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四加行,佛经上说是为见道而修的加行,可见41心加此四加行,都是见道前的境界,也就是说,45心,都是异生位,也就是凡夫境界,四加行后,见道,然后直入初地。“异生法中此最胜故,名世第一法”。
按楞严所说,却是讲见道后的境界。所以,绝大部分的佛经,都是讲世第一法在见道之前,只有楞严经讲的世第一法,是见道之后,这个已经与世第一法的定义违背了。

————————————————————————————————————
楞严经:“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干慧地前有三修行渐次。其中“得大神通,游十方界”是第二渐次。

“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获无生法忍是第三渐次。

获无生法忍后,才是干慧地。“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十方界。干有其慧,”

大家知道,无生法忍,绝大部分佛经,明确指明,是第七地菩萨入第八地的标志。
华严经:“入一切法如虚空性。是名得无生法忍。又佛子。如是成就法忍。菩萨即时得是第八菩萨不动地。”
YOGA师地论:“八地菩萨谓入一切法第一义智成满得入故,得无生法忍故”
大智度论七地:“無生法忍者,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無礙不退,是名無生忍。”
也就是第八地菩萨才有无生法忍。但在楞严经,几乎是最初级的干慧地,就已经有无生法忍。而且离初地还有几十个阶位。

我们看看大般若经的干慧地是什么意思。总的地是这样排的“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見地、薄地、離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薩地、佛地。”
“雖有智慧,不得禪定水,則不能得道,故名乾慧地。於菩薩則初發心乃至未得順忍。”干慧地是最初的,没有得禅定水,所以干慧,也就是还在欲界
后面的不详细列了,只列离欲地:“離欲地者,離欲界等貪欲諸煩惱,是名阿那含;於菩薩離欲因緣故,得五神通。”
也就是到第六的离欲地,才离欲。干慧地,连禅定都没有,还有欲,离离欲还非常远。这点,与楞严的说法,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

————————————————————————————
楞严经:“阿难。从干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经文指出,十地菩萨后面,起金刚心,成等觉位。等觉相当于金刚心的干慧地,从等觉到下一位的妙觉,要把金刚心的干慧地开始的54位,重复十二遍,也就是648心,才成妙觉。这个说法,确实石破天惊,没有在任何一本佛经可以找到。因为绝大部分佛经的说法,都是十地菩萨法云地,已经是菩萨的最高位,受佛灌顶,是一生补处,准备成佛。成佛的标志,就是起金刚定,断尽无明,入如来地。这也是楞严经与其他佛经非常不同的一个地方。

总而言之,楞严55阶位,在其他佛经都没有找到。根据华严经、大涅盘经、大般若经、以及YOGA师地论成唯识论等经论,都没有55阶位,都是讲菩萨位的菩萨,总有十住,此十住菩萨修十行,按十地的层次一一升近佛位。把十住十行十地按循序排列,基本只在中国僧人写的论中才可以看到。其实,这种排列,是有违各佛经十住菩萨依十地修十行真义!
16#
发表于 2018-12-3 13:36 | 只看该作者
原经文中弥勒菩萨介绍经验的那段,还讲什么“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入圆成实,真是狗屁啊!楞严经作者也真够胆的,佛经没看懂就敢造伪经,就凭文字功夫好

认为楞严没问题的只有两种人,一,不懂佛法,只看楞严。二,懂佛法,但没看楞严。为什么这么多唯识家反楞严,因为唯识讲佛法很透彻,看完了再看楞严,就是狗屁

考据的事情我不懂,单我有更简单的判定方法,就是看楞严经中的佛理的谬误处是多不胜数,就已经百分一百确定是伪经。

反对者不要说我诽谤佛经有什么罪过,首先这个楞严经的作者,我说他的罪过已经肯定他此时此刻在地狱最深层受罪了。这些话我说多少次都不怕,因为我肯定作者也没能耐从地狱上来找我!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2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2-3 20:35 编辑
破楞严 发表于 2018-12-3 13:36
原经文中弥勒菩萨介绍经验的那段,还讲什么“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入圆成实,真是狗屁啊!楞严经作者也真够胆 ...


贤友所言甚是。
(一)
(1)菩萨道中,登地后的十地,诸说一致。
地前,
暖顶忍 世第一法,是在唯 识中所讲。
而十信,十住 ,十回向,则见于华严。
而楞严硬把两者给塞一块。当初,我也没发现这个问题,还引过杨维中先生之文 呢。
为什么 ?
我渐渐发现,差不多自唐 以降,对佛经的解释,基本上是展转相抄,或是自说自话。想知佛经本意,难之又难。
而最能看出佛法原貌的唯 识之精准 ,却不招人喜欢。
大家都 把佛法往浅里说,学佛法乃至成佛,跟白拣的一样。
(2)无生法忍。
我记得地前也有,与八地的有区别。具体出处待核对。
======
这里是不谈“相似佛法”的,先说这些。可以别处谈。

我只想说的是,楞严,不仅不是正法,也不是像法,也不是末法。
它,基本上可以说是在灭法。

============
(二)
如今 ,这个假佛经正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不断蔓延,反对它的声音却很小,也形不成一股合力。
在维护楞严方面,支持者想尽了一切办法,诡辩,打压 。
所以,要想让更多的学佛人明白真相,学到真正的佛法,踏上解脱之路 ,阻力不是一般的大。

要从多个地方,多角度去驳斥它才有效。
而且,要驳楞严,必需是一一抓其硬伤,一击而成,不能让它有任何诡辩的余地,否则 ,其反弹之力会更强,则前功尽弃。

多地方,指多个论坛。
我在这里,国学复兴论坛,佛音论坛,佛教网等 ,正作相关基础知识准备,再者,以免话题因其他原因 而中断。

多角度 ,指从佛法的经,律,阿毗昙 三者对比上。

而佛法基础知识的普及 ,却是当前之急,以免:

-----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说实修。
你跟他说常识,他说你不懂大乘。
你跟他说事实,他跟你扯神通。
你跟他说法义,他跟你说莫着相。
你跟他说对错,他说要听大德的。
你跟他谈佛法,他跟你吹根器。。。

他们被 各种洗脑,水火不进了快。。。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8: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2-20 19:19 编辑

这是在佛教网/珍惜法身慧命/分辨正邪/版 
http://www.shixiu.org/thread-328980-1-1.html

  与“随佛愿”的讨论帖:

基础知识,聊聊“辟支佛”与“辟支佛乘”


大家可以看看,佛学基本知识 ,怎样成了各种“水老鹤”!
19#
发表于 2018-12-23 13:17 | 只看该作者
大部分人都时间不足,可以试试觉行的《觉醒之路》
https://share.weiyun.com/5awSnzB
20#
发表于 2018-12-23 19:09 | 只看该作者
调御自身 发表于 2018-12-23 13:17
大部分人都时间不足,可以试试觉行的《觉醒之路》
https://share.weiyun.com/5awSnzB ...

法友推荐的《觉醒之路》,是依法而说吗? 有法友提出,错谬不少啊。请慎重,勿轻率推荐。
2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1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2-23 21:14 编辑
调御自身 发表于 2018-12-23 13:17
大部分人都时间不足,可以试试觉行的《觉醒之路》
https://share.weiyun.com/5awSnzB ...


多谢贤友推荐。上面的打不开,找到了这个(应贤友之意改下帖):

谢任叶泽

美篇号 4361418

色非如来、受想行识非如来
https:/3w.meipian.cn/c/4361418

先看一看。。。。
22#
发表于 2018-12-23 2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涛涛 于 2018-12-23 21:04 编辑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2-23 19:56
多谢贤友推荐。上面的打不开,找到了这个:

谢任叶泽


下载了《觉醒之路》电子版,P72 云:“实实在在讲,人们不要以为某某法师讲缘起法讲得很好,若想彻底慧解缘起非得具足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不可!”

觉行的这句话,有问题啊。照他所说,要彻底慧解缘起法,必须得具足三明! 经律中有这样说吗? 我晕。

建议法友们依法依律, 检视觉行所著之《觉醒之路》,而不是盲目推崇。
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2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8-12-24 07:04 编辑
涛涛 发表于 2018-12-23 21:02
下载了《觉醒之路》电子版,P72 云:“实实在在讲,人们不要以为某某法师讲缘起法讲得很好,若想彻底慧解 ...


是的。
刚看了个开头,至少“三转法轮”讲得不清楚 。
远没有原经文及其他论中明白。


=============
同样的时间,我们要以经文为主,其他作品可以参考,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文为善。
不能颠倒主次。
24#
发表于 2018-12-24 12:51 | 只看该作者
不論覺行的《覺醒之路》還是法遵的《滅苦之道》,都不算完全可信。
兩位都是難得修滅苦法的出家人,但因為滅苦法淹沒了太久,所以,兩位的書儘管大致上隨滅苦法上走,細節少不免有錯謬。
星雲和旗下的佛光山,更是心靈雞湯,高度甚至不如中國的《荀子》呢。
25#
楼主| 发表于 2019-1-3 11:38 | 只看该作者
破楞严 发表于 2018-12-3 13:36
原经文中弥勒菩萨介绍经验的那段,还讲什么“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入圆成实,真是狗屁啊!楞严经作者也真够胆 ...

不过,我在其他论坛上,看有些学唯识的,竟也拿楞严作证据,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一景。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46 , Processed in 0.0922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