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施设论》之错谬

 

《人施设论》 错说一种为预流向


  如何是一种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尽三结而为〔预流〕向,不堕法、决定、等觉为终极者。彼生於世间之有而作苦之边际。此称为一种人。——《人施设论》
  注:“〔预流〕”原文如此,非笔者所添加。


  《人施设论》的作者对属于四双八辈中的初果圣者界定不清楚,竟然胡说已经断尽三结的一种人为预流向,“预流向”与“预流果”之间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实为大谬。
  一、四向四果为四双八辈
  所谓的四双八辈圣者,乃是指佛陀的声闻弟子依其修行所断结使、烦恼之多少、浅深而分四阶之果位及四阶之向道。即预流向(向须陀洹)、预流果(得须陀洹)、一来向(向斯陀含)、一来果(得斯陀含)、不还向(向阿那含)、不还果(得阿那含)、阿罗汉向(向阿罗汉)、阿罗汉果(得阿罗汉)等四对八种。向与果合称则为四双,分说则为八辈。
  例如:
  “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四双八辈。是谓如来贤圣之众。”——《长阿含经》
  “彼众实有阿罗诃.趣阿罗诃。有阿那含.趣阿那含。有斯陀含.趣斯陀含。有须陀洹.趣须陀洹。是谓四双八辈。”——《中阿含经》
  “有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此是四双八辈贤圣。是名世尊弟子僧。”——《杂阿含经》
  二、一种为得须陀洹果
  一种,也称为一种子,是初果须陀洹的一类,因其已经断三结,并且异常的勇猛精进,只要再来一次欲界的人间即可以漏尽解脱,所以称为一种,是属于初果须陀洹中最为殊胜情况。
  1、一种为须陀洹果
  一种圣者并非如《人施设论》所说的为预流向,而是属于四双八辈中的须陀洹果,即得预流果,为已经断三结的正经八百的初果圣者。
  例如:
  “当求方便。修行五根。云何为五。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谓。比丘。行此五根已。便成须陀洹。家家.一种。”——《增一阿含经》
  “较此软弱者,则为一来者;较此软弱者,则为一种者:较此软弱者,则为家家。”——《相应部》
  “彼三结尽故成为一种子,唯起一人之有而作苦之边际。”——《增支部》
  “因三结尽故,成为一种子,唯起一人性而作苦之边际。”——《增支部》
  2、一种圣者于人间究竟
  一种子这类初果须陀洹圣者,最后生必定生于此世人间得漏尽,尽于苦际,得究竟解脱。
  例如:
  “诸比丘!于我达究竟者皆为见圆满。其见圆满者之中,五者于此世究竟,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
  何等五者于此世究竟耶?即:极七返、家家、一种子、一来、现法阿罗汉。此五者于此世究竟。”——《增支部》
  “诸比丘!于我证净者皆为预流。其预流者之中,五者于此世究竟,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
  何等五者于此世究竟耶?
  即:极七返、家家、一种子、一来、现法阿罗汉。此五者于此世究竟。”——《增支部》
  3、一种最多二生必定解脱
  由于一种只要再来欲界人间一次就解脱,所以,若是欲界天人得初果,命终生于人间,只要足够勇猛精进,只需一生就可以究竟解脱。
  若是人间得初果者,命终生于天上,再来人间,通过勇猛精进的修行,总共经过上述的两生,就可以漏尽解脱。
  4、一种为殊胜的须陀洹果
  各种初果圣者之中,一种与最为放逸的极七返之初果圣者正好相反,属于最为勇猛精进的初果圣者,一种圣者只要再来一次欲界人间就可以究竟解脱,可谓是属于最为殊胜的一类初果须陀洹圣者。
  例如:
  “断三结使。成须陀洹不退转法。必至涅槃。极迟。经七死七生。或复家家.一种。”——《增一阿含经》
  “彼即三结尽,故为一种子者,起有唯一人而作苦之边际。”——《增支部》
  “三结使尽。成须陀洹。不退转法必至涅槃。极迟。至七死七生。若求方便勇猛意者。家家.一种便成道迹。”——《增一阿含经》
  三、有些二果也称为一种
  一种不但不是如《人施设论》所说的为预流向,而是真正的预流果,而且,还有一些欲界的天人得二果者,也称为一种。
  通常在人间得二果者,需要一往天上,一来人间,天上、人间一往来已,则得漏尽解脱,尽于苦际。
  例如:
  “于此法.律断三结。贪.恚.痴薄。得斯陀含。一往一来。究竟苦边。”——《杂阿含经》
  “多闻圣弟子三结已尽。淫.怒.痴薄。得一往来。天上.人间一往来已。则得苦边。”——《中阿含经》
  若是欲界的天人得二果者,只要一来人间就可以究竟解脱,尽于苦际。这类二果,可以称为一来,也可称为一种子。
  例如:
  “断三结。淫.怒.痴薄。得斯陀含。一来此世便尽苦际。”——《长阿含经》
  “彼三结尽,贪嗔痴弱,为一来,而唯一来此世作苦之边际。”——《相应部》
  “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贪.恚.痴薄。成一种子道。彼地未等觉者。名斯陀含。”——《杂阿含经》
  四、随法行与随信行为预流向
  佛陀正法律中,一种是预流果,并非如《人施设论》所说的预流向,随法行与随信行才是预流向。
  例如:
  “诸比丘!眼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耳是无常而变易、变异,鼻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舌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身是无常而变易、变异,意是无常而变易、变异。
  诸比丘!若信、信解如是此等诸法者,此名为随信行者,入正性决定,入善士地,超凡夫地。彼作业而不生地狱、畜生、饿鬼;不现证预流果而不死。
  诸比丘!若如是应此等诸法,审思慧之应分者,此名为随法行者、入正性决定、入善士地、超凡夫地。彼作业不生地狱、畜生、饿鬼;不现证预流果而不死。”——《相应部》
  “比丘。若于此法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是名随信行。超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
  比丘。若于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观察.忍。是名随法行。超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杂阿含经》
  “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贪.恚.痴薄。成一种子道。彼地未等觉者。名斯陀含。彼地未等觉者。名家家。彼地未等觉者。名七有。彼地未等觉者。名随法行。彼地未等觉者。名随信行。”——《杂阿含经》
  依上述经文可知,随法行与随信行才是比一种以及家家等须陀洹果弱一些的预流向圣者,而一种人并非如《人施设论》所说的为预流向,而是最为勇猛精进的一类殊胜的预流果圣者。

 

《人施设论》错说极七返为预流向


  如何是极七返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尽三结而为〔预流〕向,不堕法、决定、等觉为终极者。彼七次流转於诸天、人间之间,轮回而作苦之边际。此言为极七返人。——《人施设论》


  《人施设论》的作者对属于四双八辈中的初果圣者界定不清楚,竟然胡说已经断尽三结的极七返人为预流向,“预流向”与“预流果”之间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实为大谬。
  一、四向四果为四双八辈
  所谓的四双八辈圣者,乃是指佛陀的声闻弟子依其修行所断结使、烦恼之多少、浅深而分四阶之果位及四阶之向道。即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等四对八种。向与果合称则为四双,分说则为八辈。
  例如:
  “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四双八辈。是谓如来贤圣之众。”——《长阿含经》
  “彼众实有阿罗诃.趣阿罗诃。有阿那含.趣阿那含。有斯陀含.趣斯陀含。有须陀洹.趣须陀洹。是谓四双八辈。”——《中阿含经》
  “有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此是四双八辈贤圣。是名世尊弟子僧。”——《杂阿含经》
  二、极七返为得须陀洹果
  1、极七返为须陀洹
  极七返,也称为极七往返,是初果须陀洹的一种,该圣者因断三结,于天上、人间最多共往返七次,以此七返为极限,必定究竟解脱,尽于苦际,所以称为极七返。极七返并非如《人施设论》所说的为预流向,而是属于四双八辈中的须陀洹果,即得预流果。
  例如:
  “彼即三结尽,故为极七返者,于天、人中以七返为极,轮回流转而作苦之边际。”——《增支部》
  “得须陀洹道。不堕余趣。极七往返。必成道果。”——《长阿含经》
  “三结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极七往返必尽苦际。”——《长阿含经》
  “断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道。极七往返。必得涅槃。” ——《长阿含经》
  2、极七返圣者必定不受第八有
  极七返的初果须陀洹圣者,其实是属于最为放逸的初果圣者,即使这样,此圣者最多在欲界的人间、天上往返七次,即所谓的“七有天人往生”,以此七返为极限,必定不受第八有,最后必于人间得漏尽解脱。
  例如:
  “于三结断知。谓身见.戒取.疑。是名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于正觉。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杂阿含经》
  “多闻圣弟子不复堪任作身.口.意业。趣三恶道。正使放逸。圣弟子决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来。作苦边。”——《杂阿含经》
  “彼即三结尽,故为极七返者,于天、人中以七返为极,轮回流转而作苦之边际。”——《增支部》
  “如是我声闻断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杂阿含经》
  “甚深慧者善说示   明了诸圣谛仁者
   若彼屡屡有放逸  彼等不取第八有
   此即殊胜为僧宝  依此真理有吉祥”—— 《小部》
  “见具足之补特伽罗,乃不生起第八有。” ——《增支部》
  “阿难。若见谛人受八有者。终无是处。若凡夫人受八有者。必有是处。”——《中阿含经》
  3、极七返圣者于人间究竟
  极七返的初果须陀洹圣者,最后生必定生于此世人间得漏尽,尽于苦际,得究竟解脱。
  例如:
  “诸比丘!于我达究竟者皆为见圆满。其见圆满者之中,五者于此世究竟,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
  何等五者于此世究竟耶?即:极七返、家家、一种子、一来、现法阿罗汉。此五者于此世究竟。”——《增支部》
  “诸比丘!于我证净者皆为预流。其预流者之中,五者于此世究竟,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
  何等五者于此世究竟耶?
  即:极七返、家家、一种子、一来、现法阿罗汉。此五者于此世究竟。”——《增支部》
  4、极七返为欲界天人得初果者
  笼统的说,因为初果圣者最多七生必定解脱,所以所有的初果须陀洹圣都可以笼统的称为极七往返。
  例如:
  “佛告阿难。我亦自知今此众中最小比丘皆见道迹。不趣恶道。极七往返。必尽苦际。”——《长阿含经》
  “断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道。极七往返。必得涅槃。”——《长阿含经》
  瓶沙王在人间时已经见谛得初果须陀洹,命终生四天王天,名为阇尼沙,其就称说自己“极七往返,乃尽苦际”。
  例如:
  “我昔为人王。为世尊弟子。以笃信心为优婆塞。一心念佛。然后命终。为毗沙门天王作子。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极七往返。乃尽苦际。于七生名中。常名阇尼沙。”——《长阿含经》
  帝释以欲界天人的身份得初果,也称自己“极七往返,必成道果”。
  例如:
    “我今是佛弟子。得须陀洹道。不堕余趣。极七往返。必成道果。”——《长阿含经》
     如果严格的说,由于极七返之初果圣者,要在欲界的人间、天上一次不落的交替往返七次,同时,最后生还是在人间得漏尽解脱,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必须得是欲界的天人得初果方可。即欲界的天人得初果后,命终按照人、天、人、天、人、天、人的往生顺序,往返七生,经历七有,最后在人间漏尽解脱,尽于苦际。这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极七返。
  三、随法行与随信行为预流向
  佛陀正法律中,极七返是预流果,并非如《人施设论》所说的预流向,随法行与随信行才是预流向。
  例如:
  “诸比丘!眼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耳是无常而变易、变异,鼻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舌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身是无常而变易、变异,意是无常而变易、变异。
  诸比丘!若信、信解如是此等诸法者,此名为随信行者,入正性决定,入善士地,超凡夫地。彼作业而不生地狱、畜生、饿鬼;不现证预流果而不死。
  诸比丘!若如是应此等诸法,审思慧之应分者,此名为随法行者、入正性决定、入善士地、超凡夫地。彼作业不生地狱、畜生、饿鬼;不现证预流果而不死。”——《相应部》
  “比丘。若于此法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是名随信行。超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
  比丘。若于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观察.忍。是名随法行。超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杂阿含经》
  “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贪.恚.痴薄。成一种子道。彼地未等觉者。名斯陀含。彼地未等觉者。名家家。彼地未等觉者。名七有。彼地未等觉者。名随法行。彼地未等觉者。名随信行。”——《杂阿含经》
  依上述经文可知,随法行与随信行才是比七有天人往生的极七返的须陀洹果较弱一些的预流向圣者,而极七返人并非如《人施设论》所说的为预流向。


《人施设论》错说家家为预流向


  如何是家家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尽三结而为〔预流向〕,不堕法、决定、等觉为终极者。彼流转於二或三家,轮回而作苦之边际。此称为家家人。——《人施设论》
  注:“〔预流向〕”原文如此,非笔者所添加。


  《人施设论》的作者对属于四双八辈中的初果圣者界定不清楚,竟然胡说已经断尽三结的家家人为预流向,“预流向”与“预流果”之间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实为大谬。
  一、四向四果为四双八辈
  所谓的四双八辈圣者,乃是指佛陀的声闻弟子依其修行所断结使、烦恼之多少、浅深而分四阶之果位及四阶之向道。即预流向(向须陀洹)、预流果(得须陀洹)、一来向(向斯陀含)、一来果(得斯陀含)、不还向(向阿那含)、不还果(得阿那含)、阿罗汉向(向阿罗汉)、阿罗汉果(得阿罗汉)等四对八种。向与果合称则为四双,分说则为八辈。
  例如:
  “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四双八辈。是谓如来贤圣之众。”——《长阿含经》
  “彼众实有阿罗诃.趣阿罗诃。有阿那含.趣阿那含。有斯陀含.趣斯陀含。有须陀洹.趣须陀洹。是谓四双八辈。”——《中阿含经》
  “有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此是四双八辈贤圣。是名世尊弟子僧。”——《杂阿含经》
  二、家家为得须陀洹果
  家家,是初果须陀洹的一类,因其已经断三结,在人间、天上往返出生,生于人间的甲家、乙家乃至丙家,经二或三次生于人间之家,而于人间漏尽解脱,因其多次生于人间之家,所以称为家家。家家圣者是勇猛精进程度较极七返强,较一种子弱的初果圣者。
  1、家家为须陀洹果
  家家圣者并非如《人施设论》所说的为预流向,而是属于四双八辈中的须陀洹果,即得预流果,为已经断三结的正经八百的初果圣者。
  例如:
  “或有一人。断三结使。成须陀洹不退转法。必至涅槃。极迟。经七死七生。或复家家.一种。”——《增一阿含经》
  “三结使尽。成须陀洹。不退转法必至涅槃。极迟。至七死七生。若求方便勇猛意者。家家.一种便成道迹。”——《增一阿含经》
  “世尊告曰。此亦如是。贤圣弟子诸苦已尽。永无复有。余存在者如一滴水耳。如我众中最下道者。不过七死七生而尽苦际。若复勇猛精进。便为家家。即得道迹。”——《增一阿含经》
  “较此软弱者,则为一种者:较此软弱者,则为家家;较此软弱者,则为七返有。”——《相应部》
  2、家家圣者流转二或三家
  家家圣者,因三结断尽,经过流转于人间的二或三家,必将漏尽解脱,即通常说的二生家家及三生家家。
  例如:
  “彼三结尽故为家家。或于三家轮回流转而作苦之边际。”——《增支部》
  “复次,或有未胜于此,未通达者,因三结尽故成为家家,轮回流转于二或三家,而作苦之边际。”——《增支部》
  “彼即三结尽,故为家家者,轮回流转于二家、三家而作苦之边际。”——《增支部》
  3、流转人间一家及四家不名家家
  初果须陀洹圣者,即使最为放逸,经过七有天人往生,也必将漏尽解脱,这种情况称为极七返。若勇猛精进,则一来人间即可漏尽解脱,这种情况称为一种子。介于一种子与极七返二者之间的,流转于人间之家二或三次,须经三至六生解脱的,则为家家。若是流转人间一家及四家的则不名家家,分别称为一种以及极七返。
  通常得初果者,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在欲界的人间,二是在欲界的天上。若是色界众生见法得道,则至少是断贪欲嗔恚等五下分结的三果了。下面对两种情况分别论述。
  (1)、人间得初果者
  人间得初果者,命终将生欲界天上,于天上命终再生人间,若漏尽解脱,则为一种,其只经历人间的一家,所以不称为家家,此时已经经历二有。若未解脱,则再生天上,再来人间,若解脱,则为二生家家,因其二次生于人间之家也,此时已经经历四有。若未解脱,则再生天上,再来人间,必定解脱,此则称为三生家家,因其三次生于人间之家也,已经经历六有。
  人间得初果者,必定不可能四次生于人间之家,经历八有,人间得初果者,最多六生,三次生于人间之家必定漏尽解脱。
  (2)、天人得初果者
  欲界天人得初果者,命终生于人间,若漏尽解脱,则称为一种子,其只经历人间的一家,所以不称为家家,已经历一有。若未解脱,则生天上,再来人间,若解脱者,则为二生家家,已经历三有。若未解脱,则再生天上,再来人间,若解脱者,则为三生家家,已经历五有。若未解脱,则再生天上,再来人间,必定漏尽解脱,则为极七返,已经历七有。极七返虽然经历人间的四家,但是不称为四生家家,只称为极七返。
  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何趣得道 第几有 第一有 第二有 第三有 第四有 第五有 第六有 第七有
人间得初果 生处  
名称   一种   二生家家   三生家家  
天人得初果 生处
名称 一种   二生家家   三生家家   极七返


  4、家家圣者于人间究竟
  家家这类初果须陀洹圣者,最后生必定生于此世人间得漏尽,尽于苦际,得究竟解脱。
  例如:
  “诸比丘!于我达究竟者皆为见圆满。其见圆满者之中,五者于此世究竟,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
  何等五者于此世究竟耶?即:极七返、家家、一种子、一来、现法阿罗汉。此五者于此世究竟。”——《增支部》
  “诸比丘!于我证净者皆为预流。其预流者之中,五者于此世究竟,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
  何等五者于此世究竟耶?
  即:极七返、家家、一种子、一来、现法阿罗汉。此五者于此世究竟。”——《增支部》
  三、随法行与随信行为预流向
  佛陀正法律中,家家是预流果,并非如《人施设论》所说的预流向,随法行与随信行才是预流向。
  例如:
  “诸比丘!眼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耳是无常而变易、变异,鼻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舌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身是无常而变易、变异,意是无常而变易、变异。
  诸比丘!若信、信解如是此等诸法者,此名为随信行者,入正性决定,入善士地,超凡夫地。彼作业而不生地狱、畜生、饿鬼;不现证预流果而不死。
  诸比丘!若如是应此等诸法,审思慧之应分者,此名为随法行者、入正性决定、入善士地、超凡夫地。彼作业不生地狱、畜生、饿鬼;不现证预流果而不死。“——《相应部》
  “比丘。若于此法以智慧思惟.观察.分别.忍。是名随信行。超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
  比丘。若于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观察.忍。是名随法行。超升离生。越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中间不死。必得须陀洹果。“——《杂阿含经》
  “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贪.恚.痴薄。成一种子道。彼地未等觉者。名斯陀含。彼地未等觉者。名家家。彼地未等觉者。名七有。彼地未等觉者。名随法行。彼地未等觉者。名随信行。”——《杂阿含经》
  依上述经文可知,随法行与随信行才是比家家、极七返等须陀洹果较弱一些的预流向圣者,而家家人并非如《人施设论》所说的为预流向。

 


《人施设论》漏说善见天


  如何是上流趣阿迦腻吒〔天〕人耶?此处有一类之人,尽五顺下分结而为化生者,於彼处般涅盘,而由彼世界不还来〔此处〕者。死於无烦〔天〕而行於无热〔天〕,死於无热〔天〕而行於善现〔天〕,死於善现〔天〕而行於阿迦腻吒〔天〕,於阿迦腻吒〔天〕断上结而圣道生。此言为上流趣阿迦腻吒〔天〕人。——《人施设论》


  一、上流阿迦腻吒天为五种般涅槃之一
  阿迦腻吒天,是音译,意译则称为色究竟天,属于五不还天(或称为五净居天)之一,位于色界的最高处、究竟处,所以称为色究竟天。上流趣阿迦腻吒天,也称为上流色究竟天,为五种般涅槃之一、五种殊胜的不还果之一。
  例如:
  “五不还:谓: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无行般涅般、有行般涅槃、上流趣阿迦尼吒也。”——《长部》
  “当尽五下结。中间般涅槃.生彼般涅槃.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阿迦尼吒般涅槃。”——《长阿含经》
  “诸比丘!对此五根满足、圆满者,则为阿罗汉;较此软弱者,则为中般涅槃者;较此软弱者,则为损害般涅槃者;较此软弱者,则为无行般涅槃者;较此软弱者,则为有行般涅槃者;较此软弱者,则为上流,至色究竟天。”——《相应部》
  二、善见天为五净居天之一
  不还天或净居天,共有五层,其中没有凡夫,唯有断尽五下分结的不还果阿那含圣者居住于此,所以通常称其为五不还天或五净居天,善见天也属于其中之一天。
  例如:
  “五净居:无烦、无热、善现、善见、阿迦腻吒[天]也。”——《长部》
  “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中部》
  “无烦无热善现善见天等。须臾之间其声上彻色究竟天。”——《根本说一切有部律》
  三、上流阿迦腻吒天要遍历五天
  所谓的上流阿迦腻吒天,是指转生到五不还天的三果圣者,其中之最弱者,则生到五不还天最下层的无烦天,在这里没能以生般涅槃乃至无行、有行般涅槃等方式漏尽解脱,则从无烦天开始,依次经过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最后上流升至色究竟天,必于其处般涅槃,绝不会再往生它处。
  也就是说,上流阿迦腻吒天是要一个不落的经历所有的五净居天,最后于阿迦腻吒天漏尽涅槃,所有称为上流阿迦腻吒般涅槃或上流色究竟般涅槃。《人施设论》解释上流阿迦腻吒天,仅举出无烦、无热等四天,漏掉善见天,此是其疏漏之处。
  例如:
  “若于现法未得开悟,命终时未得开悟,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中般涅槃,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生般涅槃,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无行般涅槃,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有行般涅槃者,则依终尽五下分结,为上流以至于色究竟天(般涅槃)。”——《增支部》
  “断五下分结。谓身见.戒取.疑.贪欲.嗔恚。断此五下分。能得中般涅槃。彼地未等觉者。得生般涅槃。彼地未等觉者。得无行般涅槃。彼地未等觉者。得有行般涅槃。彼地未等觉者。得上流般涅槃。”——《杂阿含经》

(责任编辑:金桥)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