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高云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一聊 伪《地藏菩萨本愿经》

[本贴链接]
226#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34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9-1-20 20:21
【山】

对平凡兄的观点,末学有一不恰当的比喻,平凡兄莫怪哈:


“色究竟天”与“摩醯首罗天”

【平】
《一切经音义》【唐】沙门慧苑撰
摩酰首罗:正云“摩䤈湿伐罗”,言“摩酰”者,此云“大”也;“湿伐罗”者,“自在”也,谓此大王于大千界中得自在故。
摩䤈湿伐罗:具足,云“摩䤈什佛罗”,此云“大自在”,居色究竟天。
摩酰首罗天:此云“大自在天”。
摩䤈湿伐罗:“酰”音,馨奚反,梵语,上界天王名也。唐云“大自在”,即色究竟天主,住色界之最上顶。

所以,摩酰首罗天,即是大自在天,即是色究竟天。只是翻译不同,所指为一个事物。


【普】
【或作自在天。大自在天。摩醯首罗天。或作欲界他化自在天....】《大方广十轮经》卷第一;失译人名今附北凉录;序品第一;
【善海摩醯首罗天。于法界虚空寂静方便光明法门。而得自在。..。尔时善光海大自在天。】《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一;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世间净眼品第一之一;
【譬如佛子。大自在天王光明。一切生处。众生光明。所不能及。...。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十菩萨法云地。菩萨摩诃萨。住是地中。多作摩醯首罗天王。】《十住经》卷第四;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法云地第十

看明白了吧?
平是解释;
普是罗列。
227#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34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9-1-20 20:25


现在,就“非想非非想天能否来忉利天集会”的问题,将前面的帖子来作一整理。

<本愿经>原文:
一时佛在忉(dāo)利天,为母说法。
......集到忉利天宫。所谓...。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xī)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



===============================
山高云飞(山)分析:
文中所列天人,分属于同名的天界。我们可以依《长阿含》《瑜伽师地论》等,得知其关天界的对应关系:

色界:
初禅三天:梵众,梵辅,大梵。
二禅三天:少光,无量光,光音。
三禅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

四禅三天:福生,福爱,广果(摄无想天)。
四禅五净居: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天。

四无色界:
空无边处;
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
非想非非想处。
=======================
显然,《地藏经》说非非想处天集会闻法,与阿含经中说长寿天属不闻法的八难处相抵触。

228#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35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9-1-20 20:29
现在,就“非想非非想天能否来忉利天集会”的问题,将前面的帖子来作一整理。

原文:


具体解释如下(1565-1575楼):
==================
闻如是:
  一时。佛在摩竭国道场树下。初始得佛。
  尔时。世尊便作是念:“我今以得此甚深之法。难解.难了.难晓.难知。极微极妙智所觉知。我今当先与谁说法。使解吾法者是谁?”
尔时。世尊便作是念:“罗勒迦蓝诸根纯熟。应先得度。又且待我有法。”作此念已。虚空中有天白世尊曰:“罗勒迦蓝死已七日。”
  是时。世尊复作念曰:“何其苦哉!不闻吾法。而取命终。设当闻吾法者。即得解脱。”

  是时。世尊复作是念:“我今先与谁说法。使得解脱?今郁头蓝弗先应得度。当与说之。闻吾法已。先得解脱。”
世尊作是念。虚空中有天语言:“昨日夜半。以取命终。”
是时。世尊便作是念:“郁头蓝弗何其苦哉。不闻吾法。而取命过。设得闻吾法者。即得解脱。”

  尔时。世尊复作是念:“谁先闻法而得解脱?”是时。世尊重更思惟:“五比丘多所饶益。我初生时。追随吾后。”
是时。世尊复作是念:“今五比丘竟为所在?”即以天眼观五比丘。乃在波罗[木*奈]仙人鹿园所止之处。“我今当往先与五比丘说法。闻吾法已。当得解脱。”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四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
作为世尊的两位禅修老师,二人死后,受生何处呢?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劝请品第十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梵志女名须深。往至尊者大拘絺罗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彼梵志女须深白拘絺罗曰:“优蹋蓝弗.罗勒迦蓝。此深法中。竟不受化。各取命终。世尊记此二人曰。
一人生不用处。
一人生有想无想处。。。。。。。。”
=====================
为什么会这样呢?

罗勒迦蓝(弗罗勒迦蓝),生前证得非想非非想定,寿终之后,只能受生于非想非非想天。
郁头蓝弗(优蹋蓝弗)(优蹋蓝),生前证得无所有处定,故只能受生于无所有处天。

这两处天也不能闻佛说法。
229#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35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9-1-20 20:29
具体解释如下(1565-1575楼):
==================
闻如是:


我们再看相关的解释:
至于我为什么要选用这一节注解,一是因为它分析得十分准确,
第二个原因,在本话题的479楼,有自己的看法。

===========================================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中)(只能发节选,原文请看www.fjdh.cn/wumin/2013/02/095744211893.html
第十三讲 无色界心

  一、无色界心的定义
  无色界心可以分为四种:
  1.空无边处心;
  2.识无边处心;
  3.无所有处心;
  4.非想非非想处心。
  也可以分为三类:善心、果报心、唯作心。
  为什么称为无色界呢?
  一、想要证得无色定,必须专注非色法,无论专注概念法还是心法都可以,总之必须远离一切色法,更准确地说是通过超越色法而证得。
  二、投生到无色界的所有有情(梵天人)没有任何色法,只有心和心所,因此佛陀把无色界梵天人称为“四蕴有”。因为无色界梵天人没有色法,只有受、想、行、识这四名蕴,所以叫“无色”()。

。。。。。。。。。。。。。。。。。。。。。。。。。。(下文略)
230#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36 | 只看该作者
接着看:
======================
“复次,不能以初禅福德,与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等无量无方便义。

长寿天者,非有想非无想处,寿八万大劫。

或有人言:一切无色定,通名长寿天;以无形不可化故,不任得道,常是凡夫处故。

或说无想天,名为长寿,亦不任得道故。

或说从初禅至四禅,除净居天,皆名长寿,以著味邪见,不能受道者。

还生人间值佛者,以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或于禅中集诸福德。所以者何?彼间著味,善心难生故。如经中说:如佛问比丘:甲头土多?地上土多?诸比丘言:地土甚多,不可为喻!佛言:天上命终,还生人中者,如甲头土,堕地狱者,如地土。”
(《大智度论》卷第三十六
   释习相应品第三之二)
===========================
类似的解释:

(大智度论卷第三十六
释习相应品第三之二 )


问曰:一生菩萨,何以但生兜率天上,不生余处?
答曰:若在他方世界来者,诸长寿天、龙鬼神求其来处不能知,则生疑心,谓为幻化。
若在人中死人中生,然后作佛者,人起轻慢,天则不信;法应天来化人,不应人化天也!是故天上来生,则是从天为人,人则敬信。
无色界中无形,不得说法,故不在中生。
色界中虽有色身可为说法,而深著禅味,不能大利益众生故,是故不在中生。
下三欲天,深厚结使,粗心错乱;
上二天结使既厚,心濡不利;兜率天上,
231#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36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9-1-20 20:30
接着看:
======================
“复次,不能以初禅福德,与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等无量 ...


为什么要从这三个角度来解释呢?

这是因为:《增一》直接介绍了世尊成道后,首先要报师恩,为其师讲*法,却因老师受生无色界不能闻法,而失去解脱机会。

南传《阿毗达磨》,据说,是世尊在三十三天为母说法,由舍利弗转述人间。其中也讲到,无色界天人不能来听佛说法的原因。

《大智度论》由龙树菩萨讲解大乘佛法,也说无色界天人不能听闻佛法。

由此说明:《本愿经》中此处有误。
--------------------------------
在这样的论证前,面对质疑,普德海幢(普)师兄承认:(1597楼)
。至于怎么样集会,如何集会,那就不是我们能测度的了的。

(就是,大家都不知道的事,你支持它有什么用?)

232#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37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9-1-20 20:31
为什么要从这三个角度来解释呢?

这是因为:《增一》直接介绍了世尊成道后,首先要报师恩,为其师讲* ...


引用

普德海幢 发表于 2016-12-5 12:02
【普德海幢】反驳:
【复次,不能以初禅福德,与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等无量无方便义。 ...


哈哈哈!

1.当时佛陀还是刚出生的小孩,还不是“世尊”,这一点要搞清楚,出生的小孩当然“无法给他的两位禅修老师说法”。


。。。。。。山人还没举“依经不依论”的依据。。。。。。。。。


普师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哀经》看不懂也就罢了。没出三问就不知自己在说什么了。


《增一阿含》《阿毗达磨》你只是听说过吧?什么叫经?什么叫论?


离了《佛学大辞典》,你是越来越“深邃”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告诉你:一般说,佛陀成道时,是35岁!
这话题没法与您讨论下去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就按《本愿经》修行去吧,不仅要会翻来覆去绕圈子,还得再把你这些话重复一万遍,看是什么效果。。。。。。


我再给你“翻”回去:http://www.bskk.com/thread-3010951-1-1.html


可怜的普德海幢师兄!


一个曾经阳光,正义的佛子,为了《本愿经》“正法*论”,竟落到这个样子。快醒醒吧!可怜的人儿!
师兄们,要引以为戒哦!
233#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37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9-1-20 20:32
引用

哈哈哈!


如果我们心中抱着“佛陀万能论”来解释一切,那么,一切就不用解释。
我们只要认可 一切就是了。
按这个思路,也就没有真伪经之分了,很常见的一句话:一切法皆是佛法嘛,真是这样吗?

实际上,佛法并不是不可理喻。它可以通过闻思与修证来真实地感受它。从凡夫地到佛地,只是对佛法的掌握越来越清晰与准确。
世尊也说过,佛是佛法(古仙人道)的发现者与践行者。佛出不出世,法都存在。

也就是说,佛不会做违背法的规律的事(这好象是废话)。只有基于这一点,讨论才能得以进行。
先说几个大家都熟悉的(如,诸佛常法):
佛在人间,示八相成道。
佛的三十二相,十八不共法,十力,四无所畏。。。。。。。
一世无二佛,
转轮王是男身,
圣道四果,
菩萨道六度。。。。

这是区别是否佛法中的内容的重要标志之一。
不但要依可靠的经,论。
还有一个,叫 “如理作意”。

尤其是当我们面对诸经,论说法不一致时,就更应该细心甄别。
因为,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佛的说法,是不二说,是决定说,是依何角度来说。




不可能这里说是,而那里说非,那可以说完全是凡夫心的妄想。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38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9-1-20 20:33
如果我们心中抱着“佛陀万能论”来解释一切,那么,一切就不用解释。
我们只要认可 一切就是了。
按这 ...


以神通为例,它并不是无所不能:

(六种人的宿住随念)
于此宿住有六种人随念:即异教徒、普通的声闻、大声闻、上首声闻、辟支佛、佛。此中:异教徒只能忆念四十劫,更没有多的。何以故?因为他们的慧弱──他们不能分析名与色故是慧弱。普通的声闻可以忆念百劫、千劫,因为他们的慧强之故。八大大声闻可忆念十万劫。(舍利弗、目犍连)二上首声闻可以忆念一阿僧祗劫又十万劫。辟支佛可以忆念二阿僧祗劫又十万劫。然而上面这些人的智力都是有限的。唯有佛陀的智力是无限的。
在此等宿住随念的有情中,异教徒的宿住的智力现起仅如萤火之光,普通的声闻则如灯光,大声闻的如火炬,上首声闻的如灿烂的晨星,辟支佛的如月光,而诸佛所起的智见则如千光庄严的秋天的日轮。外道的宿住随念如盲者依于他们的杖端而行,普通的声闻的则如过独木桥,诸大声闻的如走过人行桥,上首声闻的如走过车桥,辟支佛的如履人行大道,而诸佛的宿住随念则如行于车行大道。


(中略)

(四)宿住随念智的所缘


  宿住智是依于小、大、无量、道、过去、内、外、不可说所缘的八所缘而进行的。怎样(进行)呢?
(1)这宿住智随念于欲界的五蕴之时,是它的「小所缘」。
(2)随念于色界无色界的诸蕴之时,是它的「大所缘」。
(3)随念于过去的自己的和他人的修道及证果之时,是它的「无量所缘」。
(4)仅随念于修道之时,是它的「道所缘」。(5)依此宿命智决定的是它的「过去所缘」。

  这里虽然他心智及随业趣智也有过去所缘,可是他心智只能以七日以内的过去心为所缘,而且这他心智亦不知其它诸蕴(色受想行)及与(五)蕴相关的(名姓等);又(前面所说的他心智的道所缘)因为是与道相应的心为所缘,故以绮绮的文词而说道所缘。其次随业趣智亦只以过去的思(即业)为它的缘。然而宿住智则没有任何过去的诸蕴及与诸蕴相关的(名姓等)不是它的所缘的;而它对于过去的蕴及与蕴有关的诸法,正如一切智一样。当知这是它们(他心智,随业趣智,宿住宿)的差别。上面是义疏的说法。

  可是《发趣论》则说:「善蕴是神变智、他心智、宿命随念智、随业趣智及未来分智的所缘」,所以其它的四蕴也是他心智及随业趣智的所缘。不过这里的随业趣智是以善及不善的诸蕴为所缘。

  (6)(宿命智)随念于自己的诸蕴之时,是它的「内所缘」。
(7)随念于他人的诸蕴之时,是它的「外所缘」。
(8)例如忆念「过去有毗婆尸世尊,他的母亲是盘头摩帝,父亲是盘头摩」等,他以这样的方法随念于名、姓、地与相等之时,是它的「不可说所缘」。当然这里的名与姓是和蕴连结及世俗而成的文义,不是文字的本身。因为文包摄于声处,所以是有随的(小所缘)。即所谓:「词无碍解有小所缘」。这是我们所同意的见解。如是当知宿住智的进行是依于八所缘的。


(《清净道论。第十三。说神通品》)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3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选自《瑜伽师地论》,备用的,该拿出来了。呵呵。
“《瑜伽师地论》对淫欲,神通,佛果的介绍 ”
http://www.bskk.com/thread-3002868-1-1.html


6楼,9 楼,21楼,22楼,23楼,24楼,(25,26补充说明),27楼:
佛菩萨的威力
236#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39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我将这次讨论中,双方对义理分析,所依据的经典及资料,方法,作一简单的收集,对比。
实际一,这个分类不太准确,因为为了一个名词,双方都引经据典,有共用的,有不同的。但有比没有强。
序:
(《长阿含经》卷第三 游*行经第二之二)
佛告诸比丘:“当与汝等说四大教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何谓为四?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诸贤,我于彼村、彼城、彼国,躬从佛闻,躬受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经、非律、非法,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汝当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此为第一大教法也。(余三略)


今天,是没有人说从佛亲闻了,只有从以“如是我闻”开头的文章中去对比,论证。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有许多疑问,反方质疑,正方答复。
237#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39 | 只看该作者
反方所引:

《悲華經》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三藏法師玄奘
《佛說一切法高王經》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 《大哀經》)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
《諸法最上王經》隋北印度三藏闍那崛多譯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
《瑜伽师地论》
(《增壹阿含经》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
(《长部33经/结集经(波梨品[第三])(庄春江译) 》 )
《长阿含》
(《大智度论》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大乘悲分陀利经》)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大宝积经卷》第十三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上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普曜经》卷第二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一切经音义》【唐】沙门慧苑撰
(《大方广十lun经》卷第一;失译人名今附北凉录;序品第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十住经》卷第四;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八;)
(《起世因本经》卷第七;隋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
《法华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宝积经>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大法鼓经〉
〈不增不减经〉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
〈华严经〉
〈法华经〉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解深密经〉
〈十住断结经〉
〈中阴经〉
〈大宝积经〉
,〈诸法无行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方广大庄严经〉

《翻译名义集》
《华严金狮子章》
《俱舍论》
《佛说较量寿命经》
《大般涅槃经》
《正法念处经》
《阿毘达磨品类足论》
《杂阿含经》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元】佚名
《普濟方》【明】朱橚
《卜筮全書》卷六【明】姚際隆
《百喻经》又叫《痴花鬘》
(《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乘入楞伽经》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唐】不空译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明】智旭着
《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明】沙门袾宏补注
《瑜伽𦦨口注集纂要仪轨》【清】寂暹
《慈悲道场水忏法随闻录》【清】智证录
《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清】西宗集注
《高峰三山来禅师疏语》【清】灯来撰,性统编
《地藏本愿经科注》【清】灵乘辑
《地藏本愿经纶贯》【清】灵乘撰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
《诸佛要集经》
《大方等大集经》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
《诸法无行经》
南传《本生经》
《大唐西域记》
《有部百一羯磨》
《中阿含经》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
南传《增支部经典》
《达摩大师破相论》
《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
《十住毗婆沙论》
〈大日经疏卷四〉
《金刚经》
《坛经》
《摩诃摩耶经》
《不增不减经》
《大乘同性经》
《新编佛教辞典》,陈兵
《维摩诘经》
《十住断结经》
《方广大庄严经》
《盂兰盆经》
《梵网经》
《大薩遮尼犍子所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
《分别业报略经》
《入大乘论》
《大乘集菩萨学论》
《辩正论》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
正方所引:
《瑜伽师地论》
(《增壹阿含经》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长部33经/结集经(波梨品[第三])(庄春江译) 》 )
《长阿含》
(《大智度论》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大乘悲分陀利经》)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大宝积经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上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普曜经》卷第二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大方广十lun经》卷第一;失译人名今附北凉录;序品第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十住经》卷第四;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八;)
(《起世因本经》卷第七;隋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
《大哀經》
《小部•》
《长部 》
《十诵律》
《佛本行集经》
《中部)》(庄春江译)
《妙法莲华经》
《百度百科》
《增支部》
《入大乘论》
《佛学大辞典》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辩正论》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佛说无常经(亦名三启经)》
〈撰集百缘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 佛说罗摩伽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
〈大方等大集经 〉
〈诸佛要集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俱舍论》
《大乘义章》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萨遮尼干子经》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 佛说鬼问目连经〉
〈大般涅槃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
〈 师子月佛本生经 〉
《杂宝藏经》;
《增一阿含经》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法苑珠林〉
〈释氏要览〉
《大宝积经》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大般若经》
===============
大致就这些吧,每方会有重名的。。。。
双方共用的,用红色标出来。




238#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0 | 只看该作者
再回来说本话题:

前面已举出了双方都认可的经典,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自己做个选择,在接触佛法时,看看应该怎样“入门”?


我是读《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呢? 还是读《地藏本愿经》呢?
我是读《增壹阿含经》呢? 还是读《地藏本愿经》呢?
我是读《长阿含经》呢? 还是读《地藏本愿经》呢?
我是读《俱舍论》呢? 还是读《地藏本愿经》呢?
我是读《法华经》呢? 还是读《地藏本愿经》呢?
我是读《大方广佛华严经》呢? 还是读《地藏本愿经》呢?
我是读《大智度论》呢? 还是读《地藏本愿经》呢?
我是读《瑜伽师地论》呢? 还是读《地藏本愿经》呢?
我是读《大般涅槃经》呢? 还是读《地藏本愿经》呢?
我是读《大薩遮尼犍子所說經》呢? 还是读《地藏本愿经》呢?


我是读《......》呢? 还是读《地藏本愿经》呢?
我是读《......》呢? 还是读《地藏本愿经》呢?

239#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0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至此,我们已经可以从1,历史的角度(有人不承认,那菩萨五明就可以改一改了,顺便去掉佛法中的闻,思二学,只留下“修”);
2,法义的角度;
3,译师译经过程,文字的角度。

来将《本愿经》作一个梳理。
再问一下《本愿经》:您这应属于经?还是论?还是其他?

还是让《本愿经》自己来回答吧!
240#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1 | 只看该作者
把常见的劫的说法整理一下:


佛教中劫 【劫】 梵语kalpa,巴利语kappa。音译劫波、劫跛、劫簸、羯腊波。意译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时。原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极大时限之时间单位。佛教沿之,而视之为不可计算之长大年月,故经论中多以譬喻故事喻显之。

佛教对于‘时间’之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之过程。有关劫之分类,诸经论有各种说法。


《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分五种劫,即夜、昼、月、时、年;

《俱舍论》卷十二。谓有坏劫、成劫、中劫、大劫等四种;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一下载有九种劫,即:(一)日月岁数。(二)增减劫,即是饥、病、刀小三灾劫,称为中劫。 (三)二十劫为一劫,即梵众天劫。(四)四十劫为一劫,即梵前益天劫。(五)六十劫为一劫,即大梵天劫。(六)八十劫为一劫,即火灾劫。(七)七火为一劫,即水灾劫。(八)七水为一劫,即风灾劫。(九)三大阿僧只劫。

诸经论中又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名目,小劫、中劫同为梵语antara-kalpa 之译,大劫则为梵语maha^-kalpa 之译。
鸠摩罗什译之《法华经》中,皆称小劫,而法意所译之《提婆达多品》中则称中劫;二者皆同为 antara-kalpa 之译。

《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则以八十中劫为一大劫;
此等差异,均可视为 antara-kalpa 之异译。 盖‘劫’字原表示时限,其中虽有多种分别,但长时之‘劫’常用于说明世界之成立及破坏之过程。

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载,中间劫亦有减劫、增劫、增减劫等三种:
减劫者,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之间;
增劫者,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之间;
增减劫者,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又从八万岁减至十岁之间。
此三种劫在说明住劫二十中劫之差别,即住劫二十中劫之中,第一劫为减,第二十劫为增,中间十八劫为增减劫,各中劫之时量皆相等。此即最初减劫中有情福胜,故下减较缓,最后增劫中有情福劣,故上增亦缓,中间十八劫中,上下交替间有缓有疾,故此三劫时量相等。
以上为小乘之说。

又依《瑜伽师地论》卷二、《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六、《瑜伽师地论略纂》卷一等,
大乘立二十中劫之各劫,皆有增减,故不必如大毗婆沙论所说之三种劫,即以各中劫为唯一之增减劫。
另如《优婆塞戒经》卷七所说,从十岁增至八万岁,从八万岁减还至十岁,如是增减满十八反,称为中劫。是为异说。

住劫中有如上二十中劫,坏劫、空劫、成劫亦各有二十中劫,合为八十中劫。
坏、空、成三劫中虽无减增之别,但由于其时量等同住劫,故准彼而各有二十中劫。
八十中劫为一大劫,一大劫即总括成、住、坏、空等四劫,是一期世界之始末。


坏劫时,器世间坏,有火、水、风等三灾,称为大三灾,以别于前说之小三灾。
其中,火灾由七日轮出现而起,风吹猛焰,初禅以下悉被焚烧。
水灾由雨霖而起,第二禅以下悉被浸没。
风灾由风之相击而起,第三禅以下悉被飘散。
其次第,初以火灾坏灭七回,再以水灾坏灭一回;水灾之后复有七火。如此水灾满七次,更起七火,之后起一风灾,第三禅以下器世界均被飘散。总计有八次七火灾,一次七水灾,一次风灾,即所谓六十四转大劫。以故,初禅以下之器世界,每经一大劫即遭一次破坏,第二禅则每经八大劫遭一次破坏,第三禅则每六十四大劫遭一度破坏。


色界中,唯第四禅不为三灾所坏。故初禅大梵天之寿量为六十中劫,即一大劫(除空劫二十劫),第二禅天寿量八大劫,第三禅天寿量六十四大劫。此中一大劫称火灾劫,七火灾劫称水灾劫,七水灾劫称风灾劫。 又积大劫之数为十百千,乃至积数至阿僧只,则称一阿僧只劫(梵asam!khyeya - kalpa ),累积至三,称为三阿僧只劫。


但其时量之计算复有多种异说,
《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列举四说,一说如前,
一说积中劫至阿僧企耶为一阿僧只劫,
一说积成劫,
一说积坏劫。


又依吉尔得斯(R.C. Childers)之巴利文辞典载,劫有空及不空二种。不空劫又有坚劫(梵sa^ra -kalpa )、醍醐劫(梵man!d!a-kalpa )、妙劫(梵vara -kalpa )、坚醍醐劫(梵sa^ra -man!d!a-kalpa )、贤劫(梵bhadra -kalpa )等五种差别。


《三劫三千佛缘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等,则说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等三劫,其中各有千佛出世。


=================================
看来,劫的大小,还得依具体经论中说明而定。



241#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1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将是义理方面的分析。
试着整理了几次,感觉实在是太乱,一段话,不但翻来覆去地说,而且有好几个疑点。只好一项一项地,按“出场顺序”,以及所涉及到位的范围由小到大,弄明白一个是一个。

1,(文)。。。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梵辅天。大梵天。。无量光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色究竟天。摩醯(xī)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


这里有两处:
(1)无想天(人),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指无色界四天),能否“来”参加法会。
无想天人,用定力止住了心识之流,四无色界天,无形无象,只有受想行识四蕴,都是无法“来”与闻佛法的。
《增一》以世尊的老师为例,《大智度论》说长寿天,南传《阿毗达磨》从心,心所分析。《瑜伽师地论》则说明:知道四无色界,是用的他心通,神通也依缘起法,不是万能的。所以,文中两方,是不能“来”的,何况“闻”法?

(2)色究竟天。摩醯(xī)首罗天。
在佛教中,摩醯(xī)首罗天即是大自在天,已属于色究竟天,此句将其单列,明显不知二者之间的关系。否则,应在他化自在天后,加一摩罗天(属他化自在天),才算“公平”。

242#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2 | 只看该作者
(2)(文)。。。。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啖。
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复自搏攫(jué),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
。,。。无毒鬼王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不?”无毒答曰:“实有地狱。。。。,。。”
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为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


这里有七处疑点,(虽然说的是无数劫前,阎浮提事,但从前后文来看,作者还是认为是有关系的):
(1)鬼王如果是来接圣女的,那么夜叉(同属鬼道众生)在这里惩治恶人,不见于经典所说,地狱中则是狱卒。地狱中的鬼却是民间说法
(2)业海是什么?
(3)先度海,后入狱?
(4)业海与铁围山(阿含中说是圆的)的关系:东还是西?
(5)地狱在山内,还是海内?
(6)地狱数量庞大。


(7)造恶众生,死后定经四十九日,不被救,又无善因,先度海,再下地狱。
从这一条看,后文所说的七七日内,则指每一天,是定数无疑。



243#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2 | 只看该作者
此文虽说"往事",也不过是为下文做引子。
不过,“业海”却被忽略了。剩下的,是七七之日内的亡人(中阴身)状态,及如何“救度.”

这是我们所要关心的。
244#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2 | 只看该作者
(3)(文)尔时诸世界分身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

这里有两处:
(1),地藏菩萨在该文中,已经证入十地,即得佛果。竟然会流泪?还哀恋于心?这是不离欲心的表现啊,作者要打动人,也不至于如此凡圣不分吧?
当然,有人说,那叫“示现”,他也可能不知道《增一阿含经》,面对释迦族被灭时,世尊是何“示现”的。连《坛经》中,六祖对神会不哭都表扬。
(2),“白其佛言”,也多一个“其”字,仿佛是一个不信佛的人在描述一件“他”看到的情景:涕泪哀恋的样子,对他(们)的佛说。
佛法中是以法喜为食,即使是慈悲心,也是因法喜充满而能生起。也就是说,因为我获得安稳快乐了,也希望和努力让一切众生都得到这种安稳快乐。(916楼)
245#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3 | 只看该作者
4)(文)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diàn)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kuáng)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此处有三疑点:
(1),大小乘通说五无间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恶心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此文有一多半不合。
(2),次序不分,轻重不分。
(3),《大薩遮尼犍子所說經》卷四:无间罪虽多,若犯如是根本重罪而不自悔。而《本愿经》不通忏悔!(《阿含》中,阿奢世王悔后听法,犹生无根之信,后证辟支佛)
(4),五无间罪,受最长者一大劫(《增一》提婆达多事)。这里却“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246#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3 | 只看该作者
(5)(文)诸有地狱。在大铁围山之内。其大地狱,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号各别。次有千百,名字亦别。 无间狱者,其狱城周匝(zā)八万余里。其城纯铁,高一万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狱城中,诸狱相连,名号各别。
独有一狱,名曰无间。其狱周匝万八千里。狱墙高一千里,悉是铁为。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蛇铁狗,吐火驰逐,狱墙之上,东西而走。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自见其身,遍卧满床。千万人受罪,。。
又诸罪人,备受众苦。千百夜叉,及以恶鬼,,,手复铜爪,拖拽罪人。复有夜叉,,,,,抛空翻接,或置床上。复有铁鹰。复有铁蛇,缴罪人颈。百肢节内,悉下长钉。。。。。万死千生。业感如是。动经亿劫,求出无期。



此处有三疑点:
(1)无间狱到底是哪一个?
(2)同样的,地狱中。不是狱卒,而是五(六)道之中,鬼道中的恶鬼,夜叉。
(3)同样的,罪人所受之刑,也很奇怪,总之,越恐怖越好,时间当然是“动经亿劫,求出无期”。完全没有《长阿含。地狱品》中次序井然,果报昭彰。

247#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4 | 只看该作者
(6)(文)若遇悖(bèi)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
  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瘖(yīn)痖(yǎ)报。
  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
  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
  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
  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

此处疑点有个:
(1)众生三身,口,意业(详见后文分析),均有(善,恶,无记)果报,而不是“恶习结果”。
(2)应该是重罪先报,(如前生天一样,禅大于戒,戒大于施)而这里又反过来了,先轻报,后重报,而且一律下地狱,同样,一个永在。。。。报。又与轮回无常相背。
或辩曰:此是花报,故先受之。
但:
一,文中没说;
二:罪名通指;
三;顺序,时间不对。

248#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如幻聞熏 发表于 2016-12-23 02:03
师兄再研究一下,佛经中的“由旬”与“里”的关系,这一节我看到“里”的度量单位,是比较疑惑的。年底工 ...


哦,卖糕的!果真如此。师兄厉害!

这中印合璧式的说法,无处不在。也给它点个赞,不,”百千万亿”个赞,为”中国成佛show”拉票。


待稍后,后学将印度度量衡总结一下。
249#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5 | 只看该作者
(7)(文)。。。。。阎浮提东方有山,号曰铁围。其山黑邃(suì),无日月光。
  有大地狱,号极无间。又有地狱,名大阿鼻。。。。。
。。。。铁围之内。有如是等地狱,其数无限。。。。。
。。。。其中各各复有诸小地狱。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号。各各不同。




此处有 3 个疑点:
(1)铁围山是在世界外一周,作者却认为在阎浮提(须弥山南面)的东方(《长阿含经》卷第十八(世记经))。
(2)同前,无间地狱就是阿鼻地狱,翻译不同,不是两个。
(3)同前,地狱数目庞大。




(8)(文)。。。或有地狱,一向寒冰。或有地狱,无限粪尿。。。。。
。。。。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此四种物,众业行感。


此处有3点:
(1):众生之业,感召地狱中全是铜、铁、石、火,是什么道理?其他哪部修多罗/毗尼/阿毗达磨中有说过?
(2):地狱中的“寒冰”、“粪尿”,也是由铜、铁、石、火构成的吗?
(3)铜,铁,石,还说得过去,冰,火也算”器”的话,失之有据了。
(色界元素,地,水,火,风四大,随业所现,并不在本节讨论之内。)

250#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2:45 | 只看该作者
(9)(文)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能于是十斋日,。。。。。

此处疑点有2处:
(1)道教中才有十斋日。晚出的《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等,并无明说十斋日,也不能证前说。
(2)佛教中是六斋日,《大智度论》中有解释。也不是"诸罪结集,定其轻重"。

(10)(文):...恶习结业。善习结果。...
....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前后相违,此处三疑;
(1)恶习、善习,有何根本不同?为什么说“恶习结业,善习结果”?
(2)“恶习”究竟是“结业”,还是“结果”?

(3)“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是如何分类的?
(“《俱舍论。卷十五》:且经中说。业有三种。善,恶。无记。其相云何?
颂曰:
  安不安非业  名善恶无记
  论曰:如是名为善等业相。
谓安隐业,说名为善。能得可爱异熟涅槃。暂永二时,济众苦故;
不安隐业,名为不善。由此能招非爱异熟。与前安隐性相违故;
非前二业立无记名。不可记为善不善故。”)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16 00:01 , Processed in 0.08573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