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高云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一聊 伪《地藏菩萨本愿经》

[本贴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9-2-17 20:01 | 只看该作者
以下将引经据典来扒《地藏本愿经》“净居天主”这个皮,这一点绝对可以归入未来汇总的——“《地藏经》穿帮小集锦”。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9-2-17 20:01 | 只看该作者
《地藏菩萨本愿经》修“布施福利”得净居天主果报的错谬
引: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
净居天,包括五净居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净居天属色界天中的四禅天,位居色界十八层天中最顶层的五层天(色究竟天即为色界顶)。
这五净居天是声闻八向四果圣者以及一生补处菩萨圣者所居处,绝非凡夫能达处。世间人靠修福布施、修慈至多是得欲界天果报,而连《地藏本愿经》所说的“欲界天主”的果报也是不可能得的,因为欲界天主通常也是登地菩萨才能得到的福报。(见后附经论)
不但修福布施散心慈去不了五净居天,连色界最低的初禅天也去不了!初禅天中的三种梵天尚且需要修禅定才能往至,修慈心也必须是四无量定中的慈无量定才可,而非什么“一念具大慈心”,慈无量定是心缘广大慈,而且是慈无间!散心中的慈心根本不行(这些在大小乘经文里都有阐释)
净居天主,《地藏本愿经》说修这些得净居天主的果报就更可笑了。首先,经论有述,修六波罗密(尤其是般若波罗密)的菩萨得作各层天主的福报。而净居天主,是十地菩萨所得福果!(见后附经论)。
《地藏本愿经》说慈心修布施得的福利就能“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简直荒谬绝伦!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9-2-17 20:02 | 只看该作者
这里列举经论中净居天、净居天主的业因、果报、境界等相关阐释:从这些极为一致的经论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地藏本愿经》说以布施修福利和一念慈心什么的就能“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是多么荒谬。

【何为五净居天?】
《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尊者舍利子说,奘奉译
五净居天者,云何为五?答:一、无烦天;二、无热天;三、善现天;四、善见天;五、色究竟天。
【净居天是圣者所居,非凡夫能至】
《正法念处经》
「若欲界天,欲界中退,还生欲界,以生业故。如是二道作众善业,若天、若人如是二种,欲天中退,还生欲天。作善业故,唯欲界中。一切诸天二种业熟,除净居天。彼净居天非生业熟、非余业熟。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善男子!云何菩萨佛所印可天随念?应随念二种天:一者、五净居天,有圣者故;二者、覩史多天,以一生补处菩萨在彼天故。
《阿毘达磨品类足论》尊者世友造,玄奘译
异生法,法云何?谓地狱、傍生、鬼界有情、北俱卢洲人、无想有情天诸蕴界处及生彼业,是名异生法法。非异生法法云何?谓四通行、四无碍解、四沙门果、无诤愿智、边际定、大悲灭定、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杂修静虑现观边世俗智、净居天蕴界处及生彼业,是名非异生法法。
《众事分阿毘昙论》尊者世友造,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为上文同本异译)
云何凡夫法?谓地狱众生入、畜生入、饿鬼入、欝单越人入、无想天入,若由业生彼,是名凡夫法。云何非凡夫法?谓四迹、四辩、四沙门果、无诤、愿智、大悲、灭尽正受、空空、无愿无愿、无相无相、熏修禅无间等智、净居天人,由业生彼,是名非凡夫法。

【如何才能得净居天果报?】
《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玄奘译
复次此中于初静虑,下中上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众同分中。
于第二静虑,下中上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众同分中。
于第三静虑,下中上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众同分中。
于第四静虑,下中上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众同分中。
若不还者,以无漏第四静虑,间杂熏修有漏第四静虑,即于此中下品、中品、上品、上胜品、上极品善修习已,随其所应,当生五净居天众同分中。谓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
【入上文所阐释,生色界初禅天,是修初禅所得(二三四禅天以上以此类推)。五净居天,是不同程度的修无漏四禅所得。】

《分别业报略经》大勇菩萨撰
熏禅正受力,生五净居天。修习软中品,无烦无热天;
修习上三品,次生三净天。如是次第上,乃至色究竟。
【生五净居天,需禅定正受力,依据此禅定的不同层次,依据有五种净居果报可得】

【净居天,为八向四果圣者所生处,上升净居天后,不再转生世间】
《大宝积经》
迦叶!时四天下一切众生,若有修学声闻乘者,无一众生凡身命终,极懈怠者得阿那含,从此命终生净居天。共彼同行求缘觉者,从此命终,当生他方无佛之处,生大种姓诸根具足。以过去世善根力故,离于欲火而行出家,七日之后成缘觉道,利益无量无边众生,入般涅盘。
《大方等大集经》虚空藏菩萨品
「菩萨发心言:『我何时当得如是天身?』菩萨复念:『色界诸天,此诸天等,由诸禅、四无量心果报故生彼天处,已过欲界欲患,一心处定以喜为食,一向知受第一乐报。』……(中略)……是菩萨不愿生色界诸天处,唯除净居天,即彼入涅盘不还此间者。菩萨作是念:『此是清净诸天,已脱五道流转生死。』……

《增壹阿含经》
「若使比丘!或有沙门、婆罗门明了诸趣,然此趣无本,吾昔未始不行,除一净居天上不来此世;或复沙门、婆罗门当可所生之处,然我不生者,则非其宜,已生净居天,不复来此世间。……
《增壹阿含经》
比丘!计此之寿转转增倍,除无想天。无想天寿八万四千劫,除净居天,不来此世。是故,比丘!勿怀放逸,于现身上得尽有漏。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佛说身毛喜竖经》(此经是《阿含经》中的节译经)
舍利子!净居天中一生彼已,不复还来人间受生,即于彼天趣证涅盘。……


【净居天主——为十地菩萨所得福果】
《大智度论》
般若波罗蜜亦如是。六波罗蜜果报故,作转轮王、梵、释天王、净居天王、大自在天——如是等果报,行般若波罗蜜未具足时,受此果报庄严。般若波罗蜜具足时,则有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阿毘跋致菩萨、诸佛道果庄严。
《入大乘论》坚意菩萨造
所谓福轮。智轮。菩萨诸地。悉具二种智果福果。问曰:云何成就二果?答曰:初地福果。为阎浮提王。第二地福果。为转轮圣王。主四天下。第三地福果。为天帝释。第四地福果。为焰魔天王。第五地福果。为兜率陀天王。第六地福果。为化乐天王。第七地福果。为他化自在天王。第八地福果。为千世界梵。第九地福果。为二千世界梵。第十地福果。为三千大千世界净居天王。如《花严经》广说。如来出生果报。及摄受世界。是名菩萨福轮。
《大宝积经》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于梦中见如来,……若见净居天围绕如来,此菩萨是九地。若见菩萨围遶如来,此菩萨是十地除魔业。
……
「复次金刚摧菩萨!若菩萨梦见天子,……见净居天,是十地。初地相应,一切见魔业,成就善心见一切十地。

【处净居天,为无漏寂定,非凡夫境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实叉难陀译
净居天王,不可说劫住寂静乐,悉不能及。
《大方广佛华严经》佛驮跋陀罗译
……大梵天王,不可说劫,住梵住乐,亦所不及;乃至净居天,无分齐劫,住寂静乐,亦所不及。……
《大方广佛华严经》佛驮跋陀罗译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宫殿。何等为十?所谓:发菩提心宫殿;不忘失故。十善业迹功德智慧宫殿;教化成熟欲界众生故。……四梵住处宫殿;教化成熟色界众生故。净居天受生宫殿;一切烦恼不能染故。……
《大乘集菩萨学论》
……乃至净居天王,于无际劫,行寂静解脱门。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9-2-17 20:03 | 只看该作者
然而最逗的还不是《地藏经》把布施福业的果报搞去净居天,而是作一百劫净居天主以后还回去六欲天。都已经去色界四禅天的顶层的五净居天了(前面说到,净居天对声闻圣者是不还世间,对菩萨圣者,是登第菩萨所居,尤其是成佛以前最后一刻是上升五净居天中的色究竟天),然而呢,《地藏经》说在净居天一百劫,又弄下来欲界天二百劫。这闹哪样?简直不要太无厘头。
可见编造者根本搞不清“净居天”在哪,估计它误认为是比六欲天低的某层天,所以就胡乱的和欲界天并列,还放得位置比净居天还靠前,真是没谁了。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9-2-17 20:08 | 只看该作者

99楼

本帖最后由 山高云飞 于 2019-2-17 20:09 编辑

三界
三界图发不上来,看这个吧。。。。。

[资料整理] 聊一聊 伪《地藏菩萨本愿经》 99楼。
http://www.gxfxwh.com/forum.html? ... page%3D1&page=4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9-2-17 20:10 | 只看该作者
“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
这编造者何止搞不清净居天在哪?他连净居天和六欲天的寿命差别有多大也完全搞不清楚!净居天最低一层天的寿命1000大劫!作净居天主一百劫,这相当于投生去净居天一小会儿就死!!
六欲天寿命和净居天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两者在诸天层次中相隔十三层色界天,寿命差别如云泥之别。

六欲天寿命
(1) 四王天——寿命五百岁(人间912500年)。
(2) 忉利天(又名三十三天)——寿命一千岁(人间36500000年)。
(3) 夜摩天(又名时分天)——寿命二千岁(人间36500000年)。
(4) 兜率天——寿命四千岁(人间146000000年)。
(5) 化乐天——寿命八千岁(人间2336000000年)。
(6) 他化自在天——寿命一万六千岁(人间9344000000年)。

------------这中间还有色界13层天,寿命依次递增,在此略----------

四禅天第二支——圣贤所居天(又称五净居天、五不还天)寿命
(5) 无烦天——寿命1000大劫。
(6) 无热天——寿命2000大劫
(7) 善见天——寿命4000大劫。
(8) 善现天——寿命8000大劫。
(9) 色究竟天(又名摩醯首罗天、大自在天)——寿命16000大劫。此天更有十地菩萨住处,也为佛报身所居处。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9:47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6-9-8 13:14
sanjie


谢谢师兄提供的列表
大家可以对比此列表中欲界六天与五净居天的各方面差别有多大,两组天相隔有多远。《地藏经》编造者把这两天随意并列在一起,还给出个二百劫、一百劫的,是缺乏常识。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9:48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7,经: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

不解:
佛教中,有半月三斋之说。《增一阿含经。卷第十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十五日中有三斋法。云何为三。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与下半月二十三,以及月底的最后两日,便是六斋日。

《大智度论。卷十三》
复次,此六斋日,恶鬼害人,恼乱一切,若所在丘聚、郡县、国邑,有持斋受戒善人者,以此因缘,恶鬼远去,住处安隐。以是故,六日持斋受戒,得福增多。
  问曰:何以故诸恶鬼辈,以此六日恼害于人?
答曰:天地本起经说:劫初成时,有异梵天王子诸鬼神父,修梵志苦行,满天上十二岁,于此六日,割肉、出血以著火中。以是故,诸恶鬼神于此六日辄有势力。
  问曰:诸鬼神父,何以于此六日割身肉、血以著火中?
答曰:诸神中摩醯首罗神最大第一,诸神皆有日分。摩醯首罗一月有四日分: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余神一月有二日分:月一日、十六日,月二日、十七日。其十五日、三十日,属一切神。摩醯首罗为诸神主,又得日多故,数其四日为斋;二日是一切诸神日,亦数以为斋。是故诸鬼神于此六日,辄有力势。
  复次,诸鬼神父,于此六日割肉、出血,以著火中;过十二岁已,天王来下,语其子言:汝求何愿?答言:我求有子!天王言:仙人供养法,以烧香、甘果诸清净事;汝云何以血、肉著火中,如罪恶法?汝破善法,乐为恶事,令汝生恶子,啖肉、饮血。当说是时,火中有八大鬼出,身黑如墨,发黄、眼赤,有大光明。一切鬼神,皆从此八鬼生。以是故,于此六日,割身肉、血以著火中而得势力。如佛法中,日无好、恶,随世恶日因缘故,教持斋受戒。

这是相关解释,没有“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能于是十斋日,”

====================
佛教中的诸多名相,如果从义理上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许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就现形了。
《阿毗达摩》就是这样的著作。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9:49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6-9-8 20:05
继续:
6,经: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后学根据师兄的启发,仔细想了一下《地藏本愿经》经文里“起心动念都是罪”的说法。显然这种把众生“举止心念”都定义为“罪恶”的说法是错误的、偏激的。按照正常的逻辑,我们马上回想到,经文出现这种错误的可能原因是:(1)编造者本人佛教常识的缺失;(2)编造者特意为之,故意要提出这个说法。
到底是以上哪种原因?后学认为,原因(1)的成分存在,但更大的可能原因是(2)——“起心动念都是罪”是作者有意为之,是为了呼应他特定的引导企图服务的!
理由如下:
我们仔细观察整篇经文,会发现如下现象:
(1)经文里出现了两次“举止动念都是罪”的说法,可见作者是有强调此说法的意图。两句经文分别为是: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

===以上将两个相似的句子,都是将两个事物联系起来——“南阎浮提众生”==》“罪”,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后面还要提)。


(2)整篇经文里有大量关于“罪”的词语,全部统计如下:
全部词语包括:罪、罪人、罪苦、罪女、罪报、受罪、(地狱)罪器、罪行、罪辈、本罪、重罪、有罪、无罪、五无间罪、罪状、众罪、罪缘、罪福、罪业、无量罪、罪障。
在20000余字的经文里,提到“罪”的词组有80处,显然属于高频出现的字;而另一个更出现频繁的字是“恶”,出现有115处之多。统计一篇文章中高频出现的实词,其实就是寻找作者本人要传输和灌输给读者的东西,从这里我们可知,《地藏经》想强调的内容重点和灌输的核心概念之一,即是“罪、恶”。(分析高频词汇,是获知我们如何被一些概念无形中洗脑的)


(3)前面说到,(1)中提到的两句经文将“南阎浮提”与“罪”相联系,那么整篇经文中形容我们“南阎浮提”众生的又是怎样的呢?
经文多次直接出现的将两者组合的词组是:阎浮提造恶众生、南阎浮提罪报、阎浮提罪苦众生、南阎浮提行恶众生。另还有多处说到阎浮提众生是如何有罪恶、罪报。
可见,经文中把“南阎浮提众生”指向“罪”的意图很明显,而这也呼应了(1)中直呼“南阎浮提举心动念都是罪”的两处经文。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地藏本愿经》中说“南阎浮提举心动念都是罪”的说辞,觉非偶然,而是和它整篇经文的核心基调相一致的,经文即是为了反复通过“罪”的强调,将众生(尤其是我们阎浮众生)定义为本质上是“罪恶体”,是潜在都要堕落地狱的众生。
所以,作者将“举止心念”都定义为“无不是罪”“无非是罪”,恐怕绝非偶然,而是有意为之的。
前面分析了,编造者通过经文里大量的“罪与罚、罪与恶”的阐释,已经在大前提上将我们阎浮提众生定位为“罪恶”,其最终目的其实是要引出“罪恶拯救者”这个角色——即地藏菩萨。而且我们发现,经文中这个角色的设定是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唯一性的——编造者通过将地藏菩萨描述为释迦牟尼佛涅槃前唯一指定的“代理救度者”角色,实际上是限制了我们这些“罪恶众生”的依靠对象的唯一性和至高性。通过经文反复的“罪”“恶”“将堕地狱”的铺设,以及“地藏菩萨是释迦佛指定的代理拯救者”的限定,“地藏菩萨是最靠得住、最值得依赖的拯救者”这个结论,已然是埋在读者心中顺理成章的呈现了。而这恐怕正是作者希望达成的目标。


综上所述,后学认为,《地藏本愿经》作者提出“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非是罪”的说法,是有意为之,而非单纯常识性失误。这个说法是为《地藏经》整体的核心指向服务的。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9:50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6-9-8 13:36
还是您的资料权威


师兄过奖,后学惭愧,关于诸天寿命,因为不同经论在数字细节上并不太一致,后学主要取了《立世阿毘昙论》的说法,其实只是觉得它给的寿命数字在各种经论里属于折中的。其实可以看出每本经论给的诸天寿命都是大概估算,似乎并没有一个绝对准数。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9:52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平凡中有不凡 发表于 2016-9-8 22:39
后学根据师兄的启发,仔细想了一下《地藏本愿经》经文里“起心动念都是罪”的说法。显然这种把众生“举止 ...


我主要想,先从名相上分析,找出其经典中的含义,与相互关系,并与本经对照。这样做的好处是易懂。也能为探索更深的问题:如发愿与成佛的关系,作个基础。


佛法是一个庞大,严密,有组织的系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解释,但它是层次分明的。因为它不但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境),而且告诉你,如何用相应的步骤去认识(行),让你也亲证,它确实是这样(果)。

而本经中,对三界层次的界定显然没搞清楚。还有对数目大小的引用,以及众生生命流转状态的描述,都有模糊不清的地方。稍后一一列出。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9:5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地藏经》其他的义理上的东西,都可以通过不通角度诠释来解决(其实我觉得用其他方式解释,都有碎片化倾向——用这个回护弥补这个,用那个回护弥补那个。而后学如果以“地藏经编造者持主宰论(主体实执见)”这一主线来梳理《地藏经》线索,整个经文里出现的描述就都说通来龙去脉了)。
即使那些东西可以回护,山高云飞提出的这个“净居天主”的问题无论如何都难以回护啊,简直是大漏洞。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9:53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德敬 发表于 2016-9-9 10:56
自己想不通,就去找找看有沒有法师注解到了这个问题。找了半天,终于给找到了。知定法师的讲义中,提到 ...


“這裡所說的文義,淨居天與六欲天似是倒置,應該說: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
------------------
这位法师解释得也太牵强了,“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不是更可笑嘛?照五净居天以1000大劫—8000大劫的寿命,待一百劫就相当于待到10岁就死了,这能叫“常为”净居天主吗?
而且最大的问题根本不是净居天与六欲天谁排前面的问题,而是这两个天就没法排列在一起说的问题,果报、心识境界和寿量都相差太远太远,中间隔着13层天,怎么相提并论啊?
而且最严重的问题是:经文说的修那些“布施福利”根本就去不到净居天!得不了净居天果报,不但去不了净居天,整个色界天都去不了,色界天是需要禅定正因的,否则也不叫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了。
《地藏经》这明明瞎说果报啊,他是以为就凭《地藏经》里说的那些颂经、布施、荐亡……等福利事业,就能把自己或者他人送去净居天嘛?(我正是觉得这是《地藏经》对人潜移默化的误导,把修行引歪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9:5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德敬 发表于 2016-9-9 11:14
净居天这个大问题,后学的妄心实在是解决不了了……


后学个人认为,如果发现一个东西出现让人无法理解的错误,并不一定是自己错了,也可能就是东西本身错了。
基于中国佛教历史上编造伪经现象层出不穷的劣迹,我觉得有些看起来没法合理解释的漏洞,就可能是伪造导致的。
讲真,印度、西域历史上编造伪经也不要太多,如今大藏里不但有中国编造的伪经混入(例如前面提到的《佛说灌顶经》十二卷),也有西域、印度编造的伪经混入,你信吗?例如一部经里提到了历史上西域某个国家、国王,是不可能在古印度佛陀时代出现,而这经里所讲述的西域真实存在的人和事,其时代又和此经记载的出现年代吻合(注意,那经里出现的国名和国王不是在预言),这怎么解释呢?
中国编造伪经,古印度和西域就不编?我们通常喜欢把古人想得过于老实,甚至想成圣人。其实自古人性就这样,为了名闻利养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比如,为了自己所在寺庙的供养,造个经宣扬自己供奉的佛菩萨护法天神的功德,然后经里奉劝人们供养,那不是手到擒来的事?人家闭门造车弄出个以假乱真的经还不简单,毕竟是专业研究这个的呀。
以上只是题外话。后学就在著述版聊聊就完了。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9:55 | 只看该作者
讲真,后学是仔细搜寻了一些经伪造的线索,关于某部著名的经(这里不想说),后学一段一段的找它的经文来源,发现它真尼玛抄袭抄得飞起啊。你们能体会啥叫“原封一个字不动的抄袭”吗?整篇经文都在东抄西抄,比《佛说灌顶经》抄的更疯狂,而且抄得法义面目全非。当时真是快气炸了,完全击碎了我过去的某些美好想象。(如果这个版允许的话,今后有时间我想贴出那部经经文对比让大家观赏。若不允许谈,我也就不说了,让这部经继续愚弄世人去吧。)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9:55 | 只看该作者
回411,425楼师兄,并述观点。

1,若人修慈与施,按业果成熟顺序,先慈,直生梵天,报尽后,以施果生欲天。

2,净居天为不还圣者所居。于此天尽,必证涅般,何来复生一百劫?圣者:不还果,知而不证的菩萨。

3,如果是大自天为净居,则十地菩萨所居,这果报实不思议,与顿法无异。


综上所述,本愿经中所讲的行善者,从发心到果报到顺序,怎么都讲不通。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9:56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6-9-9 13:43
个人看法:佛教与现代科学最易相通的是心理学。
将心,心所分析得很详尽。


后学觉得现代心理学很值得学习,心理学解释了很多佛法心学未解释详尽的东西,而且也弥补了佛法心学未涉及的领域(例如幼年“自我意识”产生阶段的发展心理学)。而佛法心学在超个人心理方面又弥补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空缺。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9:57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逍遥诵 发表于 2016-9-9 15:51
《地藏经》学习地藏菩萨大愿精神。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此亦名发菩提心。是一切佛之种子。若能学得一二亦是 ...


《地藏经》里塑造的地藏菩萨,其意图很明显是为了梳理一个“舍己为人到极致”的悲心菩萨典范。其悲心极致的程度是:为了度别人,连最不舍得舍弃的珍宝都能舍。“成佛”作为佛教的终极目标、终极价值,本是菩萨道最应该爱惜和牢牢不可舍弃的,可他为了度众生,连这个他都舍了,悲天悯人到感天动地吧?
可是:凡事过犹不及,事情推向极端就出现负面效果了。在树立的这个榜样中,如果连学佛的终极价值都否定了,那你是想给观者什么样的价值导向呢?你通过这位地藏菩萨,已经把学佛导向消极负面了,不但把成佛这一终极目标虚无化,而且把学佛的动机和手段歪曲化。

我看到很多受《地藏经》影响的佛教弟子,养成一副救世主心态,看谁都有罪,成天想着度人度鬼度动物(而且还是想批量的度)。以念经超度放生为修行。我说,您度人度鬼的,不管度什么,自己先要具备度别人的水平吧?自身烦恼缠身,成天想着度别人,医生救人尚且要会医术,您救自己救别人都不得要领,还成天想着作救世主,真是痴心妄想。
而且,有人读了《地藏经》深深的产生对地狱的恐惧,不但自己想着地狱的事,看谁都一副“要下地狱”的沉痛心态。不要成天自寻烦恼了好吗?读《地藏经》的很多居士,嘴里竟是念叨着地狱地狱的。佛学都被他们学成恐惧学了。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9:58 | 只看该作者
【慕宗】 发表于 2016-9-9 20:30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6-9-9 19:44
8.经: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 ...


“七七日内,如痴如聋。”


《瑜伽师地论》:“又中有眼犹如天眼无有障碍。唯至生处所趣无碍如得神通。亦唯至生处。又由此眼。见己同类中有有情。及见自身当所生处。又造恶业者。”


中有身极为微细,具有神通,怎会“如痴如聋”?这分明是中国古人对鬼的想象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9:5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逍遥诵 发表于 2016-9-9 22:33
不明因果自然无惧,只可惜此是论坛,若初学被你这样一说,不误导才怪,如此不就断他人之信根,亦与地藏经 ...


我个人期望初学不要读这部《地藏经》,最好是从《阿含经》法义和说一切有部的基础对法*论典开始学佛,古印度初学者一入佛门就是先学这个,其实我们本都应该从这一步开始学的。只是长久以来轻蔑小乘的风气,让我们绝大部分初学者的学佛步骤颠倒错乱了。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9:59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慕宗 发表于 2016-9-9 20:30
“七七日内,如痴如聋。”


引用师兄的话:
“七七日内,如痴如聋。”
《瑜伽师地论》:“又中有眼犹如天眼无有障碍。唯至生处所趣无碍如得神通。亦唯至生处。又由此眼。见己同类中有有情。及见自身当所生处。又造恶业者。”
中有身极为微细,具有神通,怎会“如痴如聋”?这分明是中国古人对鬼的想象
----------------------------------------
严重握爪同意,中阴身是多层身体中的精微层,我看到的各种不同来源的资料报告都说中阴期间感知更清明,知道的事比人还多。
过去我因为相信《地藏经》,一直对“如痴如聋”感到疑惑,但又出于信任而不曾怀疑。虽然明知和我自己看的其他事实资料抵触,但我宁愿选择怀疑所有的国内外的事实描述,而不肯怀疑《地藏经》本身。现在想起来当时真是痴。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20:00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6-9-9 20:28
9.经:  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出佛身血, ...


引用师兄451楼:
  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  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
  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  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
  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  若遇嗔恚者,说丑陋癃残报。
  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  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
  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  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
  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  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
  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  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瘖痖报。
  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  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
  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  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
  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  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
  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  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
  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
  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是故汝等,护人护国,无令是诸众业,迷惑众生。四天王闻已,涕泪悲叹,合掌而退。

不解:应该是重罪先报,(如前生天一样,禅大于戒,戒大于施)而这里又反过来了,先轻报,后重报,而且一律下地狱。
吾虽信因果,却也细思恐极。。。。。。


------------------------------------------------
师兄这一提示,后学也细思极恐,我也记得受报原则是先随业势力强的(哪位师兄能找出经论原文,十分感谢!)。
而且《地藏经》前面列举一大串因果报应后,又说“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这也说得也太绝对化了。后学印象最深的一部讲因果业报原理的经是中阿含《分别大业经》,世尊经中说受报遵循两个原则:
1、先成熟的业先受其果:所以有一生作恶,死后生天的;也有一生行善,死后堕地狱的。原因是先期的果报还未了。
2、临终前随心业势力强的先投生受报:所以有一生作恶,死后升天的;有一生作善,死后下堕的。原因是死前一念善恶心势力所引。
从《分别大业经》里可以看出因果业报依个人情况不同,非常复杂不定,难以作绝对论说。世尊经里就强调谈论因果业力不可以作绝对说。所谓“生前做恶就下地狱,生前作善就升天……”等等,这都是错误的说法。
《地藏经》这里说果报,先在人间受这些报,然后还要下地狱受报,这也太绝对化了。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20:00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6-9-9 20:32
对该文的名相一一解读,就会发现真的有问题。。。。。


从师兄的治学方法深受启发,也难怪师兄能慧眼发现《地藏经》中后学粗心忽略的如此多问题。师兄说的以下这个办法受教了!
还有一个办法,找自已自认熟悉的经文,解说一遍,很快就知道差距在哪。
举例说,一个名相,可以牵出一串前后递进的解释,你才能把它搞清楚。


后学的体会是越深入佛教教理越发现基本名词概念的重要性。名词概念理解不到位就如根基不牢,越往高了学,理解的偏差就越厉害。后学学了很久以后又走回头路去补基础名相的课,从最初级的毗昙论典学起,这是走弯路。
还有一字一句去在解读经文的习惯真的是好方法,能发现很多理解漏洞。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20:01 | 只看该作者
【山高云飞】

引用

平凡中有不凡 发表于 2016-9-10 00:58
引用师兄451楼:
  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  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
  若遇邪淫者,说 ...


师兄精进!

后学也是读书甚少,又凭感觉摸索,也走了不少弯路。
关于业的解说,《俱舍》卷13一18,还有前而根品中,六因四缘五果,专有论述。太复杂了,我只懂的大略,按此书来自《大毗婆娑论》,目前末学尚无力为之。
也看出,为了明白一个”业”,得到精确的解释,不得不去广集资料,还不一定有定论。

所以,谁再说,某人某事,是以前某某某事的因,我一般不信的。如《大智度论》舍利弗观鸽子因缘,即为其中一证。

那么,稍白话一点的,是玛欣德尊者《阿毗达磨讲要》,后三分之一的内容详解业的作用,及缘起等。(这个引用,按版规,不在《大正藏》,等下一帖说明理由)


休息一下。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20:01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6-9-10 08:26
师兄精进!

后学也是读书甚少,又凭感觉摸索,也走了不少弯路。


谢谢师兄提供的论典。后学深刻认为:著名的大小乘论应比大小乘经更优先学;阿含经(所谓小乘经)应比大乘经更优先学。因为前者是正确理解后者的基础。我说这话一定有人就不爱听了,建议反对的人可以去看佛学院的课程设置。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鉴网 ( 吉ICP备06001587号 )

GMT+8, 2021-8-3 13:46 , Processed in 0.10289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