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多长时间可以修成阿罗汉?——佛法灭尽后还能有人得道吗?——不相信能证果的人可以得道吗?——六度与六度之母——难忍能忍与“忍无可忍”——驭风与土遁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那时,须菩提听到这部经,深刻理解了此中的义理与旨趣,涕泪悲泣地对佛陀说:“希有世尊!佛所说的这样甚深微妙的经典,我从过去得到慧眼以来,还从来没有听到过呢。世尊!假设有人听到这部经时,生起清净信心,即离一切幻相而生起无相的实相。当知此人成就了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所谓的实相,就是无相之相,因此如来给它起一个假名,称之为实相。世尊!我现在值佛在世,听到如此甚深微妙的经典,信解受持还不是很困难,假如到了佛法将要灭尽的最后五百年,如果有众生听到此经还能信解受持的话,此人才是第一希有呢!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已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什么呢?我相就是无常生灭的幻相,既知幻相,就是无相,就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都是无常生灭的幻相,既知幻相,就是无相,就是非相。为什么呢?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须菩提“涕泪悲泣”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听闻妙法、“深解义趣”的喜极而泣;也有感念佛陀悲心教化的广大深恩,而感激涕零;亦有念及过去世中曾为父为母的有情众生,因不能通达佛陀妙法而在生死苦海之中被剥皮挫骨,求出无期,生起大悲之心而落泪,等等。
  “慧眼”,智慧能观照诸法,故名为眼。因于离相智慧,照见诸法皆空,无一实法可得,了知无相之理,不执著一切诸相,故于一切法而不受。肉眼与天眼只能见于形色,慧眼则离于一切形色,若有实法可见可得,即不名慧眼。而李洪志却把“慧眼”错误地理解为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眼睛,还可以看到另外空间的种种景象,比如,“开到慧眼通,你不具备隔墙看物、透视人体这种本事,可是你却能够看到另外空间存在的景象。”(《转法轮》)这种说法实在是大谬不然了!
  “实相”,就是真相,即无形无相的涅槃,又名法身、如来、法性、佛性、空性等,非有非无,为免世人把空无寂静的涅槃误解成什么都没有,所以起个假名叫做实相。一切众缘集起的有相之法,都是无常生灭的幻相,唯有不生不灭、无形无相的“道”才是真相、实相。所以经中才说,“是实相者。即是非相。”而此时所谓的“非相”,则不是任何相,乃无相之相。实相无相,离一切相,亦离文字相,所以,佛陀为其起了一个假名叫做“实相”,此乃“标月指”而已。佛陀付嘱摩诃迦叶的禅宗心法,就是佛陀所说的“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我相即是非相”,因为我相就是无常生灭的幻相,知幻即离,就是非相,就是无相。一切诸相都是幻相,因缘和合而生,却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实体生起;因缘散去而灭,也没有一个不变的实体灭掉。生生灭灭,只是幻生幻灭而已,其中没有一法实生实灭,无一实法可得,本来是空,当体即是不生不灭。“非相”,依般若离相的智慧观照,一切幻相,是当其幻有之时即非实有,幻相即是非相,就是无相,而并非先有后无、灭相取空之后方名无相。能离一切诸相的菩萨已经超凡入圣,即使还没有成佛,但是所悟之理,已经与诸佛几无差别,必定成佛,所以说,即名诸佛。
  “后五百岁”,就是前面经文中提到的“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是指一万年末法的最后五百年,而现在是末法时期的第一个一千年,“后五百岁”,那得是八千多年以后。可见,释迦佛从来就没有说过,他的教法在末法时期不能度人了,而李洪志却编造说:“由于原始正教走入了末法时期,不能度人了”、“在佛教中讲一生修不成。”(《瑞士》)李洪志的这些说法,不仅是对佛陀正法律的恶毒诽谤与大肆祸乱,而且毁人正信,误导了无量众生!
  在有佛陀正法律住世的任何时代中的任何人,不论老少、智愚、在家出家,如果能严格依止佛陀正法律修行,都能很快证得阿罗汉道。比如,佛陀在世时,大智慧的如舍利弗,最愚笨的如周梨盘陀伽,年龄极老的如120岁的须跋陀罗,年轻的如7岁沙弥均头,在家居士如周那、阿支罗迦叶等,都是很快就证得阿罗汉道的例子。佛陀说:“实不管任何人,于七日间如是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阿罗汉),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三果、阿那含)。”(《阿含经》)而证道最快的,往往是在得法的当天即证阿罗汉果。比如,在《大般涅槃经》中记载,有一位外道名叫弗迦娑,他于佛入灭前不久遇到佛陀,“如来为说种种妙法。其闻法已。心开意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初果)。”“如来即复为说诸法。其闻法已。得阿那含果(三果)。时弗迦娑复白佛言。我今欲于佛法出家。佛即唤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即成沙门。得阿罗汉。”
  若依佛陀正法律修行,尚能很快证得阿罗汉道,更何况证得三果乃至初果呢?!比如,“五四三二一日半日。乃至食前食后。一向不乱。离诸热恼。清净身心。专注趣求。我说是人。见法知法。超初(果与)二果。直进第三有余依位阿那含果。”(《阿含经》)“当于如来说此法时。五百比丘。漏尽意解。成阿罗汉。虚空诸天。其数四万。于诸法中。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初果)。”(《大般涅槃经》)
  其实,于当今末法,若有人能依佛陀正法律修行,依然是能很快得阿罗汉道的。末法时期是非常适合修行的,真修者证果也会比正法时期更快,唯一难的就是在末法中邪师横行、邪说遍地,很难听闻到纯正的佛陀正法律,如果谁能够在我们这个充满诱惑、烦恼与充斥邪说的环境里,排除恒河沙数邪师的干扰与影响,有幸听闻到佛陀纯正的正法律并依教奉行,则于此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于在正法时期或者他方佛世界修行百年,证果之快将远远超过正法时期,此种人也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可谓第一希有。比如,在佛典中说:“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弥勒出时,百年受斋,不如我世一日一夜,何以故?我时众生,具五浊故。”(《优婆塞戒经》)
  人世间从来就不缺少圣者,哪怕是佛陀正法灭尽之后、弥勒下世之前的五亿多年之中,人世间同样不缺少圣者。我们可以用数字来简单说明一下现在世界上会有多少圣者。佛陀在世时至少度化了几万人成阿罗汉,身边常随众阿罗汉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譬如,佛陀入灭时,聚集在摩揭陀国的阿罗汉就有八万多,“比丘八万四千众,尽得罗汉心解脱。”(《阿含经》)其中,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四大声闻”,佛陀还曾授命将近两万尊阿罗汉长久住世、护持佛法。比如,“如来先已说法住经。今当为汝粗更宣说。佛薄伽梵般涅槃时。以无上法付嘱十六大阿罗汉并眷属等。令其护持使不灭没。……如是十六大阿罗汉。一切皆具三明六通八解脱等无量功德。离三界染诵持三藏博通外典。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乃至世尊正法应住常随护持。”“第一尊者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第二尊者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北方迦湿弥罗国。第三尊者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神洲。第四尊者与自眷属七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俱卢洲。第五尊者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赡部洲。第六尊者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第七尊者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僧伽荼洲。第八尊者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刺拏洲。第九尊者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香醉山中。第十尊者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第十一尊者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扬瞿洲。第十二尊者与自眷属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半度波山。第十三尊者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第十四尊者与自眷属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第十五尊者与自眷属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第十六尊者与自眷属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山中。”(《法住记》)这在李洪志为“法轮功”练习者提供的《佛家人物参考材料》中也有同样的说明。
  既然佛陀在世时得阿罗汉道的人如此之多,得三果、二果乃至初果的就更数不胜数了。抛开不再来世间受生的三果不算,佛陀在世时有多少人证得初果、二果呢?可以保守估计,证得初果、二果的人至少也有几十万之多,那些证得初果、二果的天人或饿鬼等其他众生就更无法估算了。佛陀在世时(也包括过去诸佛弟子中的)那些只证初果、二果的众生,还要回到人间继续修行的。而以上这些还不包括佛陀入灭直到现在这两千多年中,由凡夫而修成初果、二果的众生。可见,我们现在这个时期,人世间是绝对不会缺少圣者的。即使到了末法万年、佛法都灭尽了以后,此前只证得了初果、二果的众生,依然还会到人间来受生。比如,天人寿尽转来人间受生时,人间已经数千万年过去了,因为此时佛法早已灭尽而不得不独自修行,他们将成为佛陀所说的那种无佛出世时独自觉悟的缘觉圣者(又名独觉,或名辟支佛),所独自觉悟的法,依然是不同层次的圣者所共同觉悟的四圣谛,比如,“阿罗汉,彼一切悉知四圣谛;辟支佛道证,彼一切知四圣谛故;若得无上等正觉(佛陀),彼一切知四圣谛故。”(《阿含经》)
  除了往昔得道圣者会再来人间之外,也有曾经听闻佛陀教法却没有得道的众生,其中乃至有因种种恶因而堕入地狱者,也可能于将来转生到没有佛法住世的人间,独自觉悟成为缘觉圣者。比如,在《阿含经》中记载,听闻过佛陀教法,却因犯下五逆重罪而堕入地狱的阿阇世王,将于很久以后转生于人间,独自觉悟成为缘觉圣者。缘觉圣者虽然只是自觉觉者,不会像佛陀那样广度有情,可是,他们依然会随缘救度与己有缘的众生。比如,在《阿含经》中记载,过去世时有一位名叫善目的辟支佛,托钵化缘时为某长者之女讲说无常无我之理,该女后来得证三果,生于梵天之上。可见,佛法灭尽之后的众生,依然可以有机会听闻佛法而得道。无知者无畏,在依然有佛法住世的当今社会,李洪志竟敢妄言:“到了现代社会(得道者)几乎就是零。”(《瑞士》)
  那些还不相信自己能证果的人,或者还在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证果的人,他一定还是凡夫无疑。因为证果之人,必然都是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证果,而且也是自己为自己证果作证明的,即证果者必定是自知而“不由他知”的,也是自觉“断疑度惑”的,也是由自作证而“无有犹豫”的。在佛经中经常有人自知、自觉、自作证,即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已经证果了,譬如, “世尊。我得须陀洹(初果)。”“世尊。我得解脱。”“时阿支罗迦叶,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狐疑,不由他知,不因他度,于正法律心得无畏(初果)。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度。’”“若彼比丘,尽诸有漏(阿罗汉),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阿含经》)
  李洪志编造说:“由于原始正教走入了末法时期,不能度人了”、“在佛教中讲一生修不成”、“到了现代社会(得道者)几乎就是零”(《瑞士》)如果谁相信了李洪志的这些邪说,那么此人就必定被毁了,毕其一生也不可能再证圣果,因为证圣道的基本条件就是“净信”与“自知自证”。
  佛陀在经中反复强调的就是:“自作洲!自作归依处!勿作其他归依处;以法为洲,法为归依处,勿为其他归依处。”(《阿含经》)也就是要依靠自己、依靠法,千万不要去依靠任何其他的外力。修炼界中都在讲“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而李洪志却大逆其道而行之,编造了所谓的“在修炼界有这么一句话,叫作(注:应为“叫做”)‘修在自己,功在师父’”,这是完全偏离佛陀“自依”与“法依”教诲的邪说!
  既然要依靠自己,可是如果不相信自己能证果,那岂不是连证果的基本条件都失去了吗?修行证果,首先就要理性地建立坚固的信心,其中就包括要理性地坚信自己可以证果,也理性地坚信佛陀正法可以使自己证果,如果一个人不理性地听信李洪志的邪说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那就什么都不能成就了。
  对能证果的怀疑,是造成人们不能证果的最关键原因之一。证得初果必须要断除身见、戒禁取见和疑这三个结。“疑”的烦恼会障碍修行,如果怀疑自己或佛法,那就没有修成的可能了。所以,首要的就是要知道,在如今末法还是能证果的!那些相信能证果的人必会得益,因为,佛陀说,如果有人成就佛、法、僧、戒四不坏净的就一定是初果。而那些还在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证果,或者还在怀疑佛法是否可以使人证果的人(包括李洪志在内),一定还是不具足四不坏净的凡夫!明明有佛陀正法律在,为何偏偏要听信李洪志这个无知凡夫的胡言乱语呢!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佛陀对须菩提说:“正是这样,正是这样!假若有人听到此经,能够信解受持而不惊骇、不恐怖、不畏惧,当知此人的确是极为希有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所说的第一波罗蜜,也不是实有一个第一波罗蜜,只是起个假名叫做第一波罗蜜。须菩提!所谓的忍辱波罗蜜,如来说也不是实有一个忍辱波罗蜜,只是起个假名叫做忍辱波罗蜜。为什么呢?须菩提!就像在过去世,我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时,我了知一切皆是无常幻有,已经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过去世被一节一节地支解时,假如执著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就应该生起嗔恨之心。须菩提!我曾在过去五百世中作忍辱仙人,在那些世中,也同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因此,须菩提,菩萨应该离一切相发起成佛之心,不应执著色相生起种种妄想心,不应执著声、香、味、触、法等相生起种种妄想心,应该生起不执著一切相的清净真心。如果执著诸相,心就没有真正地安住。因此佛才说,菩萨不应该执著于色相布施。须菩提!菩萨为了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应该这样不执著一切相地布施。如来所说的一切诸相,都是无常生灭的幻相,若知幻相,即是非相、无相。如来所说的一切众生,也都是如幻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而不妄)语者、实(而不虚)语者、如(而不变)语者、不诳语(不欺人)者、不异语(不二说)者。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无上妙法,既非实有,又非虚妄。须菩提!修菩萨行的人,如果执著于种种法相而行布施,就像一个人进入漆黑的地方一样,什么也看不见。修菩萨行的人,如果不执著于种种法相而行布施,就像明眼人在日光朗照之下,可以看到种种形色。须菩提!如果将来有修善的男女,能够对这部经典受持读诵,那么如来以佛陀无上的智慧,完全知道、清楚看见,此人必定能够成就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
  之所以有人听到此经会惊恐怖畏,是因为佛陀所说的离相妙理之深刻与所生功德之无量,完全超出了凡夫的智慧与思量,根基与智慧浅薄者,难免惊骇于其言之过分,恐怖于离相之无住,畏怯于离相行之难行。一切凡夫众生皆习惯于有所依靠与住著,若无所依,则如身悬空,必起恐慌。凡夫执著于有相,因此恐惧听到无相;外道执著我见等种种邪见,因此恐惧听到“无我”等种种正见;世智辩聪者执著于种种思辨,因此恐惧听到不可思、不可议、离言说、离文字的真理;佛门弟子,有执著于佛陀所说种种方便法为实有者,恐惧听到无法相;执著一切皆空者,恐惧听到无非法相……,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果真的有人得闻此经,不惊,不怖、不畏,此人于此经义已经能够信受奉行,了知诸法皆幻而不执取一切相,实在是甚为稀有。
  “第一波罗蜜”,指的是般若波罗蜜。波罗蜜,或译为“度”,或译为“到彼岸”。发心修佛的菩萨,应广修六度万行等种种法门。六种波罗蜜(六度),是其所含摄的八万四千种修行法门(万行)之略说,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种法门,行之可以从生死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的彼岸。其中,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嗔恚,精进能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能度愚痴。
  六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离相的智慧最为第一,为六度之眼,为六度之母。因为离一切相才能到达涅槃的彼岸,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因般若得。比如,如果能在布施时离一切相,就是无相布施,方称布施波罗蜜。如果布施时执著诸相,就是有相布施,不能称为布施波罗蜜。因此,如果没有离相的智慧,前面五度也都不能称之为“度”、“到彼岸”或“波罗蜜”,就成了盲目的修行了,若想依之得到生死的解脱,就无异于压沙出油、煮沙成饭,纵使经历百千万劫,亦不可得。
  在《大般若经》中说:“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密中。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那(布施)波罗密。施者受者及财物不可得故。罪不罪不可得故。应具足尸罗(戒律)波罗密。心不动故,应具足羼提(忍辱)波罗密。身心精进不懈怠故,应具足毗梨耶(精进)波罗密。不乱不味故,应具足禅那(禅定)波罗密。于一切法不著故,应具足般若波罗密。”一切诸佛皆依般若波罗蜜而得涅槃,而到达涅槃彼岸之后,万法皆空,缘起亦空,既无因果法则,亦无四圣谛,无有定法,不立一法,故而亦无所谓的第一波罗蜜。而净空邪师所谓的“佛在经上说得好,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纯粹是打着佛陀旗号编造的凡夫之语。
  “忍辱波罗蜜”,忍辱,就是对于诸如毁骂恼害等一切违缘、逆境,心都能安忍不动,不起嗔恨与怨尤。如果离一切相忍辱,内不见能忍的“我”,外不见所忍的“人”,亦不见所忍的“违缘”或“逆境”,此时名为忍辱波罗蜜。比如,“于诸有情无所分别。纵使斩截头足手臂。挑目割耳劓鼻截舌。锯解一切身分支体。于彼有情终不起恶。若我起恶则便退坏所发无上正等觉心。障碍所求一切智智。不能利益安乐有情。”(《大般若经》)
  “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此中“歌利”,或译为“恶生”,或译为“无道”,是佛陀最初度化五比丘之一的骄陈如(又名拘怜)的前身。这个故事在《阿含经》中有详细记载:“过去久远时有国王。名曰恶生。将诸妓女(指嫔妃和宫女)。入山游戏。王令官属。住顿山下。唯从妓女。步涉山顶。王疲极卧。诸妓女辈。舍王取华。见一道人端坐树下。诸女心悦。皆前作礼。道人咒愿。诸妹那来。命令就坐。为说经法。王觉求诸妓女。而见坐彼道人之前。王性妒害。恶心内发。便问道人。何故诱他妓女。着此坐为。卿是何人。道人豫知王意必兴暴害。答曰。是忍辱人。王拔佩剑。削其两臂。而问何人。答曰。实忍辱人。又截其耳鼻。心坚不动。犹言忍辱人。王见道人颜色不移。便前悔过。道人告王。汝今以女色故。刀截我形。吾忍如地。必得平等正觉(成佛)。当以一切大智断汝生死。王惟罪深。必获重殃。叩头于地。愿见矜恕。道人告王。吾真忍辱者。血当为乳。所截平复。寻如所言。乳出形复。王见忍证。冀必全济。重宣情言。若真道成。愿先度我。道人答可。王解迷止。辞退还宫。佛告拘怜。尔时忍辱道人者。我身是也。恶生王者。拘怜是也。解未拘怜。拘怜退席白佛。甚解世尊。说是法时。拘怜等五人。漏尽意解。皆得罗汉。及上诸天八万。逮得法眼。”
  佛陀还讲了一个与此相关的修行法门:“若有贼来。以利锯刀节节解截时。或心变易者。或口恶言者。我说汝等因此必衰(退)。汝等当学。若有贼来。以利锯刀。节节解截。心不变易。口无恶言向割截人。缘彼起慈愍心。”“汝等当数数念利锯刀喻沙门教。汝等数数念利锯刀喻沙门教已。我尚不说汝诸善法住。况说衰退。但当昼夜增长善法而不衰退。善哉。善哉。汝等当数数念利锯刀喻沙门教。汝等数数念利锯刀喻沙门教已。于二果中必得其一。或于现世得究竟智。或复有余得阿那含。”(《阿含经》)
  看看佛陀的教诲,不仅是难忍能忍,而且无能忍与所忍,甚至连“忍”的概念都没有。然而,口口声声“真、善、忍”的李洪志,却急不可耐地抛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忍无可忍”,比如,“宇宙的法与大法弟子怎么能被这些邪恶迫害呢?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讲‘忍无可忍’的法。”(《美国》)“从目前邪恶的表现来看,它们已经人性全无、正念无存,就不能再容忍其邪恶对法的迫害。”“如果邪恶已经到了无可救无可要的地步,那就可以采用不同层次的各种方式制止、铲除。”(《忍无可忍》)
  佛家讲,“众生无边誓愿度”,菩萨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会舍弃哪怕一个众生的。老子也讲,圣人无弃人。哪有李洪志所说的“无可救无可要”的众生啊!佛陀说:“若有方便毁谤如来及法、众僧者。汝等不得怀忿结心。害意于彼。所以者何。若诽谤我、法及比丘僧。汝等怀忿结心。起害意者。则自陷溺。是故汝等不得怀忿结心。害意于彼。比丘若称誉佛及法、众僧者。汝等于中亦不足以为欢喜庆幸。所以者何。若汝等生欢喜心。即为陷溺。是故汝等不应生喜。”(《阿含经》)可见,即使是对于诽谤三宝、破坏佛法的人,既要忍辱,亦应慈悲,此时众生反倒成就了修行者的忍辱功德。反之,若心为所动,则是“自陷溺”——自己迫害自己,哪有别人能够破坏的功德与佛法呢?
  “法轮功”练习者自诩所学是最高、最大的法,可是口口声声竟然都是常人的理,实在是可悲之至啊!李洪志经常挂在嘴边的都是铲除、清理或淘汰之类的狠话,比如,“有的人坏得不行了,就是要清理。”(《义解》)在“法轮功”练习者眼中,有的人是破坏“大法”的恶魔,有的人是地狱转世的烂鬼,还有的是即将被淘汰的常人,对这些“邪恶”的人铲除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兴慈悲、行饶益呢,更谈不上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了!
  “若心有住。即为非住”,第一个“住”,指的是执著;第二个“住”指的是安住。也就是说,如果执著或执取任何“相”,心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安住。真正的安住,必定是离一切相的。比如:“若有比丘不念一切相,无相心正受,身作证具足住,是名圣住。”(《阿含经》)如果不执著任何相,就不会有任何恐怖与悲苦。比如,“不观如是之我者,彼于世间之任何者皆不执著。不执著故,无有恐怖。无有恐怖故,唯独般涅槃。”“无所攀缘,亦无所住,而度(生死)驶流。无依(住)即无悲(苦)。”“其心无所依(住),他莫能恐怖。”(《阿含经》)
  任何现象在产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孕育了使其灭亡的因素。若心执住在无常生灭、不安定的相上,当然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大安心、大自在。心只要有住,就必将患得患失,也会有得有失。得或失的时候,就会随之而高兴或痛苦。老子讲“宠辱若惊”,得宠的时候你会惊喜,失宠的时候你会惊惧或者是悲伤。其实,得者必失,得的那天就注定要为失去而悲伤了!老子还讲“圣人不积”,也就是不积聚。因为积者必散,积累起来作为依靠的东西必定是要散掉的,从积聚那天开始就注定要为散掉而悲伤了!一切凡夫众生都习惯于有所依住、依凭和依靠,却不知道任何所谓的“依靠”,必定会给自己带来痛苦与不自在。
  列子虽然可以驭风而行,逍遥自在地乘风遨游四方。但是,列子的自在是相对的,是有所依凭的,不是真正的大自在,因为离了风,他也就没有办法飞行了。那些外道所修的水遁、火遁、木遁、土遁、金遁等五行遁,也同样是有所依住的。比如,土遁,必须有土才可以遁行,没有土就遁不了了。在《道德经》中老子讲:“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只有无形无相,才可以“其小无内”,才能够入于致密、没有间隔的“无间”,就像有些无线电波可以穿透岩石一样自由自在。所以,要想得到绝对的大自在,必须无所依住。
  “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一切诸相都是无常生灭的幻相,知为幻相,就是非相之相,就是无相之相。用离相的智慧观照,缘生缘灭的一切诸相,因缘和合而生,却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实体生起;因缘散去而灭,也没有一个不变的实体灭掉。所谓的生生灭灭,只是幻生幻灭罢了,其中没有一法实生实灭,本来就是不生不灭。这就是所谓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无相,即见如来。
  在哲学上常常讨论,物质的运动与静止,哪个是绝对的。于为幻所迷的相对之中,任何现象,运动变化是绝对的;于离幻、离相的绝对之中,也就是在一切现象的共同本质中,任何现象,静止不变是绝对的。比如,一个人即使被烧成了灰儿,既没有一个不变的实体生灭,又没有改变其“道”的体性。真正有智慧者,应该抛开现象的迷雾,看到如如不动的本质,幻生幻灭中,实是不生不灭。
  “无实无虚”,佛陀所证得的涅槃妙心,法身空寂,无形无相,无有定性与定相可得,因此说无实;而涅槃妙心,又是一切万法不生不灭的真实本性,于中有无量清净功德与智慧,取之无量既不竭,用之无量亦不尽,常恒不变,因此说无虚。比如:“菩萨摩诃萨为一切众生。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阿含经》)

(责任编辑:金桥)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