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贼作父:伪大乘妄执识心为常住“真心”


  佛陀早有经典论断,若妄执有常住不坏“我”者,必于五阴妄见有我,且一定逃不出五阴是我、异我、相在等二十种萨迦耶见。
  比如:
  “若诸沙门.婆罗门见有我者。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见我。诸沙门.婆罗门见色是我.色异我.我在色.色在我。见受.想.行.识是我.识异我.我在识.识在我。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见色是我.异我.相在。言我真实不舍。”(《杂阿含经》)
  继承婆罗门教义的伪大乘所妄认的真心、自性或《楞严经》所说的“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实际上正是识心,识心完全符合伪大乘所谓“真心”的种种特征。
  佛陀在《长部·梵网经》中,详细列出了婆罗门教等外道所具有的六十二种邪见,包括误以为证得涅槃或真心的各种邪见。
  第一种误以为证得涅槃或真心的邪见,就是如源自印度婆罗门教性力外道的喇嘛教般,妄认在男女双修的性交中生起淫欲大乐之识心为涅槃或真心。
  比如:
  “诸比丘!今某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说、如是见:‘汝!此我实于现在具足、满足五欲乐时,汝!此我则达最上现法涅槃。’”(《长部》)
  这种妄认五欲大乐之识心为证得涅槃或真心的邪见,太过低级龌龊。佛陀对此说得很清楚:“五欲乐是无常、苦、变易性,由其变易性而变化,即生起忧、悲、苦、愁、恼。”(《长部》)
  其次,就是误以为离五欲乐、证得初禅乃至四禅等诸禅定,就是证得涅槃或真心的邪见:“若无五欲娱乐。是则见法般涅槃。若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第四禅。是第一义般涅槃。”(《杂阿含经》)
  比如,有最上现法涅槃论者生如是邪见:“此我确实离诸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之初禅住时,汝!则此我到达最上现法涅槃。”(《长部》)
  初禅等种种禅定,之所以容易被妄认为证得涅槃或真心,是因为自证得初禅开始,就已得喜乐与光明遍满之心,且此心还具有无量周遍、不可指认、本自清净、能生万法、“本不生灭”等伪大乘所妄认“真心”的特点。
  先看看初禅所具特征。
  比如:
  “五正定支。喜遍满,乐遍满,心遍满,光明遍满,相观察。”(《长部》)
  “初禅有五支。觉.观.喜.乐.一心。”(《中阿含经》)
  第一,证得初禅时得喜乐遍满之识心,“所生喜乐,使之浸润充溢,以其全身到处由离所生喜乐而无不透彻。”(《中部》)此时可谓欢喜无量,故而伪大乘误以为已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也就是妄认证得初见自性的初地菩萨,或曰登欢喜地。
  第二,证得初禅时得心遍满,此心乃离色、声、香、味、触等一切欲想的识心,以识心非色故无有色相,无内无外、无中无边、广大无量、周遍虚空,伪大乘则误以为证得心包万法之“真心”,如《楞严经》所说“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此为堕入色在我中之邪见。
  第三,证得初禅时已离欲得见识心光明遍满,以识心非色故无有色相,且识心自有无量光明,“识无形,无量自有光”(《长阿含经》),只是曾被五盖所覆遮蔽不见罢了,伪大乘则妄认空明周遍之识心为“真心”。
  第四,证得初禅时已离文字相,语言文字皆寂灭止息,“初禅正受时。言语止息。”(《杂阿含经》)
  于初禅中,内在的寻求、伺察之心依然在检查和指认,比如,在指认心解脱的“清净一心”时,内心可以生起“这就是清净一心”想,但是却没有对“这就是清净一心”这个语言文字的命名,恰如哑巴做梦说不得,否则,生起语言文字的当下就会退出初禅,光明顿失,这几乎是所有乍证初禅者都遇到的情况和体验。伪大乘则妄认离文字相、离言说相、不可用语言命名和指认的识心,为本自离相清净之“真心”。
  第五,证得初禅时空明周遍之心,正是生起一切五阴名色之识心。依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正因为识心生起一切名色,伪大乘则误以为此识心是能生万法之“真心”,唯识宗邪说亦基于此。
  第六,证得初禅时,始见无始劫来“常住”识心,伪大乘则妄认此识心为本不生灭之常住“真心”。
  十二因缘法为俱生俱灭之俱时因果,此有则彼有,此灭则彼灭,无明乃至老、死等诸法一有俱有、一灭俱灭。“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杂阿含经》)
  无始无明,无始以来未曾有灭,假若无明一旦坏灭,则永不复生,行、识、名色乃至生、老、病、死等大苦聚,一时俱灭。
  无始识心,无始以来未曾有灭,假若识心一旦坏灭,则永不复生,识心所生名色乃至生、老、病、死等大苦聚,一时俱灭,此则为无余涅槃。任何众生,只要没有入无余涅槃,哪怕证得无想定、非想非非想定乃至灭尽定,此识心亦不坏灭。
  首先,无想定,虽曰不念一切想,不思善不思恶,却并非完全无想。
  比如:
  “有二因二缘住无想定。云何为二。一者不念一切想,二者念无想界。”(《中阿含经》)
  得无想定或无想天的众生,尚有“念无想界”之一念,此一念可知于五百大劫中识心未有生灭。
  比如:
  “声闻弟子一念中。极多能知一世……是输毗陀前身。从无想天命终。来生此间。无想天寿五百劫。以是故说一念中知五百劫。”(《律》)
  故而,亦有外道误以为证得无想定,就是证得不思善、不思恶的本来面目或真心。
  禅宗《坛经》中说:★“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就是本来面目。然而,于见色闻声的当下,见闻觉知等六识俱在,连唯有意识想知不灭的无想定都称不上,实属妄认六识俱在之意识觉知心为涅槃或真心。
  由于伪大乘信徒篡改之习彻入骨髓,在六祖慧能去世几十年后,《坛经》已被编造出数个差别很大的不同版本,况千余年后今日之《坛经》又何足信,这也是古今中外佛学界所公认的历史事实。比如,六祖去世不久,南阳慧忠就曾说:“吾比游方。多见此色。近尤盛矣。聚却三五百众。目视云汉。云是南方宗旨。把他坛经改换。添糅鄙谭。削除圣意。惑乱后徒。岂成言教。苦哉。吾宗丧矣。”(大藏经《景德传灯录》)
  其次,即使修成无色界最高处的非想非非想定,同样有自知为非想非非想之一念。因得非想非非想定或非想非非想天的众生,自觉已证得八万四千大劫不见有生灭之心,故而,亦有外道误以为证得非想非非想定就是证得涅槃或真心。
  于三界最极寂静之非想非非想处,若知此“常住”之心亦为缘生缘灭之识心,即知此心非我,则可于此心得解脱,证得涅槃。否则,若误认此识心为常住“我”,饶经八万四千大劫,则必再堕轮回,受生死苦。
  再次,即使是入灭尽定,包括意识在内的六识等想知皆灭,也只是灭尽受阴、想阴,故而称为灭受想定,行阴与识阴并没有灭。
  灭尽定中六识暂灭而识阴未灭,这对总别、种属、体相不分的伪大乘“大师”们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事。
  识心与其所生六识的关系,可借用伪大乘对体与相的比喻:水与波。有波无波,水体可在;有六识无六识,识心可存,灭尽定即同此类。假若识阴亦灭,那就不是灭尽定,而是一切名色皆随之灭尽的无余涅槃了。
  因一切众生之识心,无始以来“常住不灭”,故而,伪大乘妄认此识心是本不生灭之“真心”。
  然而,此识心虽似常住不坏,却是十二缘起法中的一支,实为缘生缘灭之法,一切名色或五阴身心之中,是由识心喜贪攀缘识心自身乃至名色而致生死。若识破此心本来虚伪面目,识心坏灭之时,正是诸法灭尽入无余涅槃之日。
  比如:
  “何由无名色,永灭无有余。应答识无形,无量自有光。此灭四大灭,粗细好丑灭,于此名色灭,识灭余亦灭。”(《长阿含经》)
  伪大乘只是继承了婆罗门诸外道之教义,故而妄执识心为常住心,生种种萨迦耶见,从而轮回无尽、解脱无期。

(责任编辑:金桥)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