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论辨异:《入行论》中无想外道邪见“悉不住心前”


  ★“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寂天伪菩萨《入行论》)
  ★“如果一切有实与无实之法,皆不住于心前,那时也不会有其他成实之相,心无有任何成实之所缘,即是离戏之最寂灭境界。”(索达吉释《入行论》)
  一、妄执有“实法”则堕萨迦耶见
  诸法皆苦、空、无我、无实,绝无有一法为有实法。
  ★“如果通达了空性以后,无论对有实法、无实法都不会有所住了”。
  这是索达吉在讲《金刚经》时引用寂天这个错偈时所说。
  假若通达空性无我法,竟然还会认为存在“有实法”,则依然是未得法住智、执著“我相”的邪见外道。
  看看索达吉又是怎么错上加错来解释“有实法”的吧。
  ★“这里主要是抉择中观的究竟空性见,本论中此偈极为重要。意思是说,如果山河大地等有实法、空性龟毛兔角等无实法,皆不住于心前,此外的二俱、非二俱也不存在,心无有任何成实之所缘,这即是最寂灭、最圆满究竟的境界。”(索达吉释《入行论》)
  也真够难为索达吉的了,寂天伪菩萨明明造了一个错偈,索达吉却想拼命替他圆错。山河大地等本是无我、无实的,绝不可说是“有实法”。
  二、诸法诸相非是系缚
  无想外道误以为诸法诸相为系缚,故而,生起诸法诸相“悉不住心前”即可解脱之邪见。
  然而,诸法诸相并非生死系缚,于根、尘等诸法不如实知之无明,及根尘间之贪欲才是生死系缚。
  比如:
  “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尊者摩诃拘絺罗。于其中间。若彼欲贪。是其系也。尊者摩诃拘絺罗。譬如二牛。一黑一白。共一轭鞅缚系……非黑牛系白牛。亦非白牛系黑牛。然于中间。若轭.若系鞅者。是彼系缚。”(《杂阿含经》)
  诸圣皆以智慧取于外相,既离于乐着,又不起憎恶,系念而住,非“悉不住”。
  比如:
  “若有比丘黠慧才辩。善巧方便。取内心已。然后取于外相。彼于后时终不退减。”(《杂阿含经》)
  “多闻圣弟子眼见色。于可念色不起乐着。不可念色不起憎恶。系念而住。无量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于彼已起恶不善法无余灭尽。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杂阿含经》)
  即使是大觉佛陀,亦缘六根与六尘而生六识想相,唯无欲染而已。
  比如:
  “世尊有此眼,世尊以眼见色,世尊无欲染,世尊善得心解脱。耳……鼻……舌……身……世尊有此意,世尊以意识法,世尊无欲染,世尊善得心解脱。”(《相应部》)
  “世尊眼见色若好.若恶。不起欲贪。其余众生眼若见色若好.若恶。则起欲贪。是故世尊说当断欲贪。则心解脱。乃至意.法亦复如是。”(《杂阿含经》)
  假若诸法诸相为生死系缚,那么佛陀就无法教人修梵行得解脱。
  比如:
  “若眼系色。若色系眼。乃至若意系法。若法系意。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以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杂阿含经》)
  三、诸圣皆以观修诸相而得究竟解脱
  诸圣皆以正念观于诸相,而得究竟解脱。
  比如:
  “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我已说法言。当善观察诸阴。”(《杂阿含经》)
  “当观察此五阴之本。皆不牢固。所以然者。当观此五盛阴时。在道树下成无上等正觉。”(《增一阿含经》)
  可见,即便是大觉佛陀,亦依观五阴无我而成佛道。
  佛陀正法中,亦应时时以四念处观于诸法,即观于身、受、心、法等五阴诸法,皆为苦、空、无常、无我,正念而住。
  比如:
  “所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若于四念处远离者。于贤圣法远离。于贤圣法远离者。于圣道远离。”(《杂阿含经》)
  修四念处者,可得究竟解脱。
  比如:
  “实不管任何人,于七日间如是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注:阿罗汉),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注:阿那含)。”(《长部》)
  四、漏尽阿罗汉乃至诸佛,亦修四念住
  即使得究竟解脱的漏尽阿罗汉,为现法乐住故,会继续修习四念住,身、受、心、法等诸法诸相,悉皆住心前,并非“悉不住心前”。
  比如:
  “漏尽比丘修习善修习四念住。”(《小部》)
  “于五受阴。当观生灭。于六触入处。当观集灭。于四念处。当善系心。”(《杂阿含经》)
  “若比丘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舍离重担。离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彼亦修四念处也。所以者何。不得者得。不证者证。为现法乐住故。”(《杂阿含经》)
  诸佛亦继续住四念住,以正念住于身、受、心、法等诸法,并非于诸法“悉不住心前”。
  比如:
  “过去.未来.今现在佛悉断五盖恼心。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处。”(《杂阿含经》)
  “行住坐卧。眠觉语默。皆随正智住。是正智。”(《杂阿含经》)
  五、漏尽阿罗汉乃至诸佛,亦皆修入出息念
  入出息念,又名安那般那念,若多修习,可令四念住圆满,得究竟解脱。
  比如:
  “修习、广修入出息念者,令圆满四念处。”(《中部》)
  “安那般那念。多修习已。能令四念处满足。”(《杂阿含经》)
  入出息念,既是有学住,又是无学住,乃至是如来住。
  比如:
  “佛告诸比丘。若有正说。圣住.天住.梵住.学住.无学住.如来住。学人所不得当得。不到当到。不证当证。无学人现法乐住者。谓安那般那念。此则正说。”(《杂阿含经》)
  故而,即便漏尽阿罗汉乃至诸佛,为现法乐住故,亦会继续依出入息念而住四念处。
  比如:
  “若比丘是阿罗汉……修习、多修习入出息念定,可资现法乐住及正念、正知。”(《相应部》)
  “世尊过三月后由宴默起,对诸比丘曰:‘诸比丘!若异学修行者向汝等如是问:‘友等!沙门瞿昙多依何而住,住雨安居耶?’诸比丘!若如是问者,汝等对彼异学修行者应如是答:‘友等!世尊多依入出息念定,住于雨安居。’”(《相应部》)
  于结夏安居三个月中,佛陀多依入出息念而住。
  六、“悉不住心前”实是无想外道邪见
  诸法“悉不住心前”可得寂灭涅槃,这正是婆罗门无想外道的邪见和修法。若无念不住,则失正念正定,此则为患。
  比如:
  “我心中生无念患。因此无念患故。便失定而灭眼。眼灭已。我本所得光明而见色。彼见色光明寻复灭。”(《中阿含经》)
  即使努力修习诸法“悉不住心前”,也只是作意于不念一切相,想念于不念一切想,乃至觉知已达不念一切想,此皆不能灭尽意识心、想知心、作意心本身。
  比如:
  “比丘入无想定者。想知不灭。”(《中阿含经》)
  “一者、不念一切想,二者、念无想界。是谓二因二缘生无想定。”(《中阿含经》)
  若不依法住智念住并观破诸相,而依寂天伪菩萨所谓的“悉不住心前”,根本上是以妄执“有实法”之心,念求于外道之无想境。
  喇嘛黄教的宗喀巴也有类似的无想外道邪见。
  比如:
  ★“灭除一切所缘境,此人踏上佛喜道。”(宗喀巴《三主要道》)
  此无想外道之偈,错谬同前,恕不赘述。

(责任编辑:金桥)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